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5567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比相等)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板书

同桌互相说说

这个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比例的意义(板书:

比例的意义)

三、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比例。

1、探索组成比例的条件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

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

(教师再强调:

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2、寻找比例

你还能从图片中找出哪些比例?

(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

教师板书6∶4=3∶212∶8=6∶4

3、介绍比例的第二种表示方法

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

怎么写?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区分比和比例

 师:

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小组交流)

从形式上区分:

比由两个数组成;

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四、根据意义,判断比例

刚刚我们认识了新的式子比例,那要是让你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能组成比例,你会怎么办?

看比值是不是相等

1、5:

8与1:

5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

为什么?

你能想出一个办法给5:

8找个朋友组成比例吗?

 反馈:

(1)你给5:

8找的朋友是(),组成的比例是(),向大家介绍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

想一想,能与5:

8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几个?

你认为这无数个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2、判断:

(1)、有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如果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两个比的比值一定相等。

()

(3)、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4)、0.1:

0.3与2:

6能组成比例()

(5)、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的整数比()

3、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五、总结

 师:

这节课,大家都非常积极和认真,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肯定很多,那谁来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12∶6=2

  8∶4=2

  12∶6=8∶4也可以写成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比例的认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6∶10和9∶154.5∶1.5和10∶6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说:

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

老师不是这样想的,可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告诉你们,老师是运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的。

二、自主探究

过渡:

同学们,比有各部位的名称,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名称,请自学课本,你能发现什么?

(1)什么叫比例的项?

比例中有几个项?

分别叫什么?

(2)你能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吗?

改写成分数后你还能找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吗?

试试看。

三、反馈。

1、在四人小组里,将你的发现与同伴交流一下。

2、重点学习分数形式的比例哪两个是内项,哪两个是外项。

3、练习: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板书第一、三题的外项和内项)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师:

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存在着一种关系,刚才老师就是用这种关系做出了判断,你能发现吗?

请你用乘法算算看,是不是所有比例都存在这样一种关系,请你验证一下。

(2)学生探究验证,教师指导。

(3)板书:

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五、巩固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完成课本第34面的“做一做”)。

2、():

4=6:

()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15∶3=():

1

(2)2∶0.5=1.2:

()

(3)

(4)

(5)

4、如果a*2=b*4,则a:

b=():

();

如果a:

b=4:

2,则a=2,b=4这种说法对吗?

5.在a:

7=9:

b中()是内项,a*b=()

6.如果2A=7B(A,B不为零),那么A/B=()/()

六、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七、布置作业:

比例的认识

第3课时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各部分名称。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填空。

(1)()叫做比例。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两端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12和8,两个比的比值是

,写出这个比例( 

).

(4)从24的因数中选出四个因数,组成两个比的比值都是2的比例式是( 

(5)在12 

、8 

、16 

这三个数中添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 

)、( 

)或( 

)。

(6)把1.6、6.4、2和0.5四个数组成比例()

(7)9:

3=():

2

(8)在3:

15、9:

45、4:

3三个比中,选择其中两个比组成比例是()

(9)把1.6、6.4、2和0.5四个数组成比例( 

(10)在2∶5、12∶0.2、310∶15三个比中,与5.6∶14能组成比例的一个比是( 

二、选择题。

1.比例5∶3=15∶9的内项3增加6,要使比例成立,外项9应该增加( 

)。

a.6 

b.18 

c.27

2.把2千克盐加入15千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的比是( 

a.2∶15 

b.15∶17 

c.2∶17

3.下面的比中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 

a.3.5∶6 

b.1.5∶4 

c.6∶1.5

4.下面的数中,能与6、9、10组成比例的是( 

a.7 

b.5.4 

c.1.5

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写出判断过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四、按要求写比例。

一个比例,组成比例的比的比值是

,两个外项分别是17和

,写出这个比例。

比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感、价值观的发展。

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解出比例中未知项的解。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说说它的具体内容吗?

2.请你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且说明理由。

5:

7和8:

131/2:

1/3和1/4:

1/6 

3、想一想,括号里该填几:

14:

()=35:

5():

5=4:

10

二、导入新知

我们知道比例中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大家对自己有信心吗?

三、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呈现情境图,解决实际问题。

⑴呈现情景图。

⑵你如何理解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

⑶尝试解答。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⑷学生交流。

(5)尝试用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尝试解答。

学生交流,形成方法。

解:

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

4:

10=14:

x

4x=14×

4x=140

x=35

答:

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35本小人书。

教师指出:

板书:

解比例。

2、比较、小结。

(1)提问:

解比例的方法和解方程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处和不同处?

方法小结:

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

我们先来总结总结:

(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问题设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最后解方程)。

其实,比例就是一种特殊的方程,不论在书写格式还是验算方法上他与解方程都是相同的。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1.解比例。

5:

8=X:

40X/9=7/3

1/2:

X=1/6:

2/51.5:

0.6=x:

0.4

2.按下面的条件组成比例,并求未知数的值。

(1).12和5的比等于3。

6和X的比。

(2).X和1/3的比等于4:

3。

3、拓展延伸。

(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乘积是最小的质数,已知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多少?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什么叫解比例?

怎样解比例?

(先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解方程求解。

(2)现在你们知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另一个作用是什么了吗?

(用来解比例)

五、作业。

第20页练一练。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经历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广泛应用。

3、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解比例的方法,运用比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一、基本练习

1、教师提问:

什么叫做比?

什么叫做比例?

什么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

9和9:

12

(2)1.4:

2和28:

40

(3)1/2:

1/5和5/8:

1/4(4)7.5:

1.3和5.7:

3.1

二、提高练习

1、解下面的比例

=X:

9

2、博物馆展出一个高为19.6cm的秦代将军俑模型,它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

10。

这个将军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

3、育新小区1号楼的实际高度为35m,它的高度与模型高度比是500:

1。

模型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三、达标练习

1、

=

=

6.5:

X=3.25:

4

2、如果

a=

b(a,b≠0),那么,(a﹥b、a﹤b、a﹦b)。

3.如果a×

3=b×

5,那么a:

b=:

=:

6。

4、按照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和8的比等于40和X的比。

(2)等号左端的比是1.5:

X,等号右端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

(3)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2和5,两个外项分别是X和2.5。

(4)X和3/4的比等于1/5和2/5的比。

四、全课小结:

和同桌分享你的心得体会。

五、布置作业:

P20第1、2、3题。

比例的应用

一、填空题。

  1.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

  2.18:

6=24:

()=()÷

3=()%。

  3.甲数是乙数的1.5倍,用最简单的整数比表示():

()。

  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是()。

  5.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4.5,另一个内项是()。

  6.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大的两位数,其中一个内项是33,另一个内项是()。

  7.在比例3:

12=6:

24中,如果将第一个比的后项加6,第二个比的前项应(),比例才能成立。

二、判断题。

  1.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2.任意两圆各自的周长和直径的比都可以组成比例。

  3.在一张地图上,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

50。

  4.x:

16=7:

6,求x的值叫做解比例。

  5.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积的差是0。

三、解下面的比例:

X:

=

X=40

=

0.4:

12=X:

比例尺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黑板

一、呈现情境图

二、思考并讨论

1、引导观察。

他们画得合理吗?

与同伴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汇报。

2、引导探索。

在笑笑画得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

比例尺1:

10000是什么意思?

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就给它起一个名字叫比例尺。

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整数比。

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际距离

你们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比例尺?

3、出示例题。

(1)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

师板书:

400米=40000厘米40000÷

10000=4(厘米)

4、探讨线段比例尺。

线段比例尺与前面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它的意义吗?

三、课堂练习

完成试一试

四、作业。

完成练一练。

比例尺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熟练掌握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一、知识回顾

1、什么叫做比例尺?

2、说一说

(1)1:

800是什么意思?

(2)400:

1是什么意思?

二、做一做:

(1)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在一幅比例尺1:

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到天津的距离是5.2厘米,求两地的实际距离。

(3)知识与能力:

两城相距500千米,如果画在比例尺是1:

5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长

(独立完成,指名展示并讲解,集体订正。

4、判断:

(1)比例尺的前项一定都是1.

(2)一个精密零件,长7毫米,画在图纸上是5.6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8:

1

(3)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是

三、能力提升

(1)在一幅比例尺是1:

400的平面图上,量得某小学长方形阅览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这个阅览室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2)在比例尺为1:

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3.6厘米,如果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道乙地,多少小时可以到达。

(3)一种机器零件长6毫米,画在设计图纸上是8.4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4)在一幅比例尺是1:

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0厘米,如果在另一幅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厘米,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四、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巩固了哪些知识?

(2)评价:

你认为哪一位同学或哪一个小组表现最棒,好在什么地方?

五、作业:

练习二第5、6、7

比例尺

通过练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运用比例尺寸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深刻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一、复习

1.什么叫比例尺?

2.怎样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3.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第2题图。

(1)小东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是1000米,图上距离是()厘米;

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2)渺茫家到健身中心的图上距离是()厘米,实际距离是()米。

(3)电影院在小东家西偏南30度方向,实际距离为500米的地方,请在图书馆标出电影院的位置。

(4)根据上面的示意图,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二、解决问题。

1.在一幅比例尺是1:

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成都到北京的距离是4.8厘米,成都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2.在一幅比例尺是8:

1的精密零件图上,量得一个零件的长度是40毫米,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3.北京与天津大约相距120千米,在比例尺是1:

600000的地图上的距离约是多少厘米?

4.某小学的校园长200米,画在平面图上是20厘米,量得校园的宽是150米,在这张平面上应画多少厘米?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第一课时 

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3、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我们来做一个互动魔术。

拿出笔和本子,写出一个两位数,+5,×

2,-4,÷

2,-原数,不要说出你的答案,让老师猜猜,好吗?

你们的答案是3,对吗?

有些同学认为好不可思议,这就是数学的神奇魅力.想知道奥秘的同学下课来找我,好吗?

数学包罗万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需要把物体放大,有时候需要把物体缩小,请看大屏.说说图中反映的的是什么现象?

哪些是将物体放大了?

哪些是将物体缩小了?

生活中还存在许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24页第一个问题。

 让学生说说题中要求的按“4∶1”放大图形什么意思?

(按4∶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4倍)

  

(2)学生尝试着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3)画直角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看出是多少格,怎么办?

(只要把两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再连成封闭图形就可以了)画完后通过量一量的方式,发现放大后的斜边的长度也是原来的2倍。

  (4)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说说有什么变化?

(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2、出示第二问题。

(1)如果把三角形按1∶3缩小,图形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后的出:

A、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

  B、缩小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缩小到原来长度的三分之一。

  

(2)学生独立画出缩小后的图形,指名投影展示。

  3、归纳小结:

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4、进入智慧城堡,进行一系列练习.

5.小小设计师:

自己画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或者放大,看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P25练一练

四、总结

  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第二课时 

  2、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1.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直径是3厘米,大圆和小圆的直径比是(),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2.如图所示,甲和乙是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