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5460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关于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黄骅综合大港一期工程如期完工,顺利通航。

临港产业聚集步伐明显加快,谋划、建设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40个,总投资4500亿元。

集疏运配套体系加快推进,16平方公里的新城起步区建设全面启动。

2010年,渤海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9.9%,财政收入52.5亿元,增长41.5%,发展的活力显著增强,成为沧州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在建和竣工投产投资超10亿元以上项目21个,100亿元以上项目5个。

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沧州中铁二期、金牛化工离子膜烧碱等项目竣工投产,杨埕水库建成投用。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石油化工、管道装备、冶金、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进一步壮大。

争创中国驰名商标7个。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1.9%。

开发区和工业聚集区建设扎实推进,沧州、任丘等4个开发区实现扩区,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批准为省级高新区,沧州临港化工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到2010年,全市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和产业聚集区达到17个,入园企业5142家。

——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

以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大力构筑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沧港、沧保、津汕、大广、沧京沧州段等5条(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327公里,总里程达到538公里。

建设110千伏以上变电站32座,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17万千瓦。

深入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全市累计拆迁拆违2311万平方米,其中,主城区15个城中村完成整体拆迁改造。

沧州体育馆、国际会展中心、狮城公园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投入使用,新建五星级酒店2家、标准化菜市场26个。

五年新建、打通、拓宽城市道路36条,环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中心城区城市绿地面积达到184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人均公园面积由3平方米提高到10平方米,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

全市新增集中供热面积684万平方米。

建设廉租住房5000套,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3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6.1平方米。

以“十个一”工程为标志的县城建设步伐加快,累计完成投资246亿元。

积极推动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360个示范村完成规划,315个村开工建设。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比2005年提高了9.6个百分点。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扎实推进国有工商企业改革,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

农村综合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财税金融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连续两年被省政府授予“金融生态市”荣誉称号。

民生银行、交通银行、河北银行、华夏银行相继落户沧州,天交所渤海股权交易中心、河北恒银期货沧州营业部挂牌营业,沧州银行在全省率先晋升为地方商业银行二级行。

组建了沧州建设投资公司和河北渤海投资公司,总资产分别达到120亿元和140亿元,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14家。

对内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成功举办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沧州会场)和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扩大了沧州的知名度。

加强与京津特别是央企的对接合作,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与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实现了战略合作,日本矢崎、香港联塑、法液空等一批境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沧州。

全市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8亿美元,引进市外资金504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73.8亿美元,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

——县域经济发展提速,“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

县域特色产业迅猛发展,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达到12个。

涌现出肃宁—中国裘皮之都、孟村—中国弯头管件之都、泊头—中国铸造之乡、东光—中国包装机械之乡、盐山—中国管道装备制造基地等品牌县市。

2010年,县域经济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比2005年增长72.8%。

18个县(市、区)全部财政收入均超两亿元,其中,6个县(市、区)超过10亿元,渤海新区和任丘市超过50亿元。

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取消农业税,累计发放粮食和农资直补等各类补贴25.2亿元。

2010年粮食总产达到486万吨,连续7年丰产丰收,畜牧、蔬菜、棉花、果品生产稳步发展。

产业化经营步伐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率达到49.3%,比2005年提高6.8个百分点。

五年来,共投入扶贫开发资金26.6亿元,52万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7万人。

加强农村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农村道路4360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电话、通宽带。

积极开展农户科学储粮工程,推广小粮仓4.5万个。

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改建农家店6537个,农村流通网络进一步健全。

——节能减排工程扎实推进,环境质量得到新提升。

深入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和“8755”减排工程,预计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较2005年降低2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8%和11.7%。

全市15个污水处理项目和13个垃圾处理项目全部建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100%、85%和99.5%,肃宁、沧县、沧州大化和沧州炼油厂顺利通过省“双三十”目标考核。

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加强重点领域生态环境保护,2010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5天,比2005年增加40天。

——民生工程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改善民生。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28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7519元和2217元,干部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由16132元提高到39600元。

解决了248.6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实现城镇就业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实施,任丘、青县等5县(市)成为全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

新建、改扩建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三院”合一型民政事业服务中心18所,乡镇区域敬老院36所,集中供养能力明显提升。

住房公积金累计归集完成68.5亿元,缴存覆盖率达到98.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市,参合率达到93.3%,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沧州建设迈出新步伐。

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九年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五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30所,农村中小学全部实现集中供暖。

《主城区教育专项规划》顺利实施,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展开。

中、高等教育结构不断完善,职业教育规模稳步扩大,沧州师专成功升本。

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市改造乡镇卫生院175所,新建、改造村卫生室2943个,重大疾病预防能力和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城乡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沧州武术、吴桥杂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02‰以内。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五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39项,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18个。

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认真做好社会矛盾纠纷排调工作,有效化解信访隐患,和谐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加大审计、监察工作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典型案件。

深入开展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活动,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加强,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民族宗教工作成绩突出,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人防工作扎实推进,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人防先进城市。

档案、气象、外事侨务、广播电视、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成就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

在此,我代表沧州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市各族人民,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离退休老干部、驻沧单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沧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战略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强力推进沿海强市建设、打造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增长极和隆起带的关键时期。

加快沧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目标,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中央将进一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这为我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

二是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秦唐沧沿海发展规划即将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沧州的战略地位和竞争优势将进一步提升。

三是随着黄骅综合大港的顺利通航,多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特别是今年京沪高铁的通车运营,沧州将真正进入京津一小时经济圈,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为我们加快发展增添了新的更大动力。

四是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不仅壮大了经济实力、提升了发展层次,而且积蓄了发展后劲,为我们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全市上下浓厚的发展氛围,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沧州加速崛起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与此同时,我市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从国内来看,为应对通胀压力,中央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贷款投放趋于收紧。

同时,国家更加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加大。

从沧州看,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弱,土地、资金、人才、水资源等要素制约较为严重;

财政增收难度加大,一般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偏低,收支矛盾突出;

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

推进沧州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必须牢牢把握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率先崛起这个主基调,抢抓机遇,加快沿海强市建设。

根据中共沧州市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沿海强市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工业强市不动摇、项目建设不动摇、对外开放不动摇,全力构筑大港口、大产业、大城市三大平台,突出抓好沿海经济龙头带动、城市化建设提质提速、县域经济晋级升位三项重点工作,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沧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到“十二五”末,实现“三个翻番、四个提高”。

“三个翻番”:

即经济总量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

财政收入翻一番半,达到66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半,累计完成1.2万亿元。

“四个提高”:

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

城市化率达到54%;

生态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节能减排完成控制性指标;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7000元和93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68.4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

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今后五年将重点推进六大战略任务:

紧紧抓住秦唐沧沿海发展规划即将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加快以渤海新区发展为龙头的沿海地区开发开放步伐,早日把沧州打造成为冀中南和环渤海地区新的增长极和隆起带。

加快推进黄骅综合大港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开发、加快建设,积极推进20万吨级航道和油品、集装箱、煤炭、矿石等专业码头建设,构筑以综合大港为龙头的集疏运体系,加快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建设,使黄骅综合大港真正成为环渤海地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现代化综合性大港,充分发挥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

加快推进临港产业聚集。

大力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力能源、仓储物流等临港产业,全力打造石油化工基地、装备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电力能源基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

加快渤海新区冀中南工业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冶金和仓储物流等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构筑“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

加快黄骅生态新城建设。

按照“先东西、后南北、大聚合”的思路,突出“水为魂、绿为根”的特色,推动主城区、港城区及组团城区协调发展,加快道路交通、商贸服务、休闲娱乐、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滨海新城。

加快推进港口与内陆腹地互动发展。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加快完善路网体系,重点打造“沧—衡—邢—邯”、“沧—石—晋—陕”、“沧—保—张—蒙”三条发展轴。

建立完善港口腹地交流协调机制,推进区域间战略合作,加速形成海陆互动、沿线开发和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我市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

石油化工产业:

按照“油头化身”的思路,加快推进华北石化1000万吨炼油、中海油中捷石化和沧州炼油厂炼油质量升级和安全环保技术改造等项目,力促“十二五”末达到3000万吨炼油能力。

谋划建设100万吨乙烯、100万吨芳烃、100万吨PX、100万吨PVC、30万吨TDI、30万吨MDI、40万吨己内酰胺等项目,构筑以石油化工为主导,现代煤化工、新型盐化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五化并举”的产业集群,全力打造环保、安全、国际化沧州石油化工城。

管道装备产业:

以重点管道装备企业为依托,以高端、高压、高附加值为方向,上规模、上装备、上水平,到“十二五”末,形成3000万吨加工生产能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管道装备之都。

冶金产业:

抓住国家和全省钢铁产业向沿海转移的机遇,发挥沿海临港优势,创造条件,吸引更多冶金企业和项目向渤海新区聚集,打造冀中南装备新材料制造基地。

在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加快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步伐。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持重点突破、吸纳承接、融合提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京津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对接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娱乐、休闲旅游、节庆会展、现代商贸、房地产等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以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为目标,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畜牧、蔬菜、果品、棉花等特色农产品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打造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提高城市化水平为主线,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引导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向城镇转移为重点,以建设新城、新区和发展产业聚集区为载体,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双重作用,促进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加快建设中心城市。

按照沧州市总体规划,谋划实施一批有品位、生财富、惠民生的城建项目,推进城市建设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

加大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促进产业聚集,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经济。

加快市区与沧县、青县同城化步伐,进一步扩大主城区规模。

完善路网体系,实现中心城区主干道与环城高速对接,所有县通高速公路,促进沧州市区与各县(市、区)的互动、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两个副中心城市。

加快任丘市和黄骅新城建设,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区规模,提高承载能力,塑造城市特色,打造两个百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加快县城、小城镇和新民居示范村建设。

加快泊头、河间两市和盐山、献县等8个县城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扩大规模,增强实力。

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示范带动、逐步实施,推进小城镇和农村新民居示范村建设,打造一批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完善、生态文明的特色镇、示范村。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科学编制和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促进城乡各级各类规划的相互衔接和协调,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

统筹城乡人口流动和劳动就业,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户籍管理制度,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

(四)加快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深化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为各类企业在我市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大、中、小各类规模的民营企业共同发展,推动民营企业在一、二、三产业中的各个行业竞相发展。

财税体制改革:

优化财政收入结构,着力增加一般预算收入;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把新增财力更多用于农业、科技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

企业改革:

加快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步伐,转换管理体制,优化经营机制,盘活闲置资产,积极推进优势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和企业集团组建步伐。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在重点改革任务上取得突破。

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

创新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体制机制,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整合杂技、武术资源,组建杂技、武术企业集团。

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对内对外开放。

加强与京津全面对接。

积极开展与国家部委、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和外国驻华商务机构的对接活动,推进与京津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高端人才、信息网络、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推进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的交流合作,在战略合作、战略重组上取得更大突破。

搭建对外开放平台。

充分发挥工业聚集区、开发区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完善功能,强化服务,增强对项目、资金等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

发挥杂技、武术文化资源优势,以杂技节、武术节等节庆活动为平台,积极开展经贸洽谈活动,提高沧州的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

(五)加快保障能力建设,构筑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

进一步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增强科技、人才有效供给能力,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进一步构筑交通支撑。

按照“东出西联、南北贯通、内网加密、外部对接”的原则,加快推进沿海、邯港、石港等高速公路和邯黄铁路建设,完善国省干道和农村公路网。

加快推进沧州机场前期谋划,建设冀中南地区重要的支线机场。

进一步构筑能源支撑。

加快建设沧东电厂三期、华润热电联产项目,谋划建设核电、海上风电等新能源项目,打造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

加强与神华集团以及山西、内蒙古等地区的沟通协作,提高煤炭供应能力。

加强与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企业的合作,谋划建设商业性原油储备基地,提高油气保障能力。

进一步构筑水利支撑。

抓住国家加大对水利设施投入力度的机遇,完善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结合引黄济津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谋划实施区域调水工程,加快沧州市区第二水源地、杨埕水库二期等10大引蓄水工程,以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防洪保安全工程建设,形成“东西连通、南北互济、库渠互补”的生态水系水网。

进一步构筑科技、人才智力支撑。

围绕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构筑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推进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健全配套政策,完善服务机制,真正做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六)加快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着力构建和谐沧州。

坚持以人为本,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全市人民尽享改革发展成果。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体系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构建人员范围广覆盖、保障水平多层次、制度办法可衔接、管理服务现代化的全民社保体系。

加大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着力提高住房保障能力。

建立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机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努力扩大和促进就业。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鼓励支持自主创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

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改革试点工作。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完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谋划建设一所综合性大学,为沿海强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加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

健全覆盖全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治网络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

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满足城乡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坚持稳定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加快建设杂技和武术两大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