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
《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4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2分)答:
答案:
1.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2分)��2.B(交通:
互相通达)(2分)��3.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2分)��4.
(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1分),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1分)。
��
(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分),(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1分)。
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
2009安徽芜湖(三)文言文阅读(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
“然!
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
“何为不去也?
”曰:
“无苛政。
”夫子曰:
“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
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
真是,实在。
③舅:
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
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今吾子又死焉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1字)(3分)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7.(4分)①交错相通②通“邀”③你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一分)18.(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19.(3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反衬(对比)(各1分)20.(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得徭役;
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老虎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
(2分)(意对即可)。
2009广东茂名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8.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悉如外人(熟悉)C.便要还家(邀请)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0.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11.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8.B解析:
悉:
全,都。
9.A解析:
A.豁然:
开阔或通达。
8.交通:
古:
错杂相通;
今:
运输事业。
C.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D.无论:
更不要说;
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10.C解析:
这两句话不能表现桃花源人害怕世人打扰他们的生活。
11.
(1)老人和小孩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或者老老少少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老人和小孩者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2)(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或者:
问起现在是哪一朝,竟然不知道有汉朝)(评分意见:
各小题满分3分:
抓采分点,符合大意即可)
2010年中考《桃花源记》试题2010四川省成都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9分,每小题3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交通:
交错相通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邀请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
值得D.处处志之志:
记住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忘路之远近B.见渔人,乃大惊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其如土石何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
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答案】4.D(志:
做标记)5.B(都解释为“于是”“就”;
A项前句“之”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前句“为”解释为“向”,后句“为”解释为“为了”;
D项前句“其”解释为“他”,后句“其”不译,加强反问语气)6.B(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
2010•湖北省襄樊市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完成12-16题。
(10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阡陌交通()
(2)欣然规往()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2分)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2分)【答案】12.
(1)交错相通
(2)计划(2分,每小题1分)13.B(2分)14.(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2分,“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译对一处给1分)15.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16.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
或:
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
(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2分)
201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阅读《桃花源记》,回答7-l0题(1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7.(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
(2)向:
8.(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填序号)①其中往来种作②见渔人,乃大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③既出,得其船④设酒杀鸡作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衣食所安,弗敢专也9.(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极狭,才通人。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0.(2分)南5f{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答案】7.(2分)
(1)阡陌:
田间小路
(2)向:
从前的、旧的8.(2分)④9.(共4分)
(1)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2)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10.(2分)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
2010吉林省长春市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9.本文的作者是(人名),(朝代)诗人。
(1分)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桑竹之属()②阡陌交通()③便要还家()④怡然自乐()11.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
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
(2分)
12.渔人穿国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
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
13.盛世少有隐者。
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花源”。
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3分)【答案】9.陶渊明东晋或“晋”或“晋代”10.①类②交错相通③通“邀”,邀请④愉快的样子1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2.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回答。
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
13.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
2011年中考试题《桃花源记》一、(2011年浙江湖州)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③不足为外人道也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
(2分)答案:
1(共3分,各1分)①交错相通②通“邀”,邀请③值得2.(共3分)(村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乃”“无论”各1分,句意正确通顺1分)3(共2分)能结合文章内容1分;
描述怎样的世外桃源,言之成理,1分。
不例l:
作者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语句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美好,人人安居乐业,人们和平劳动的“世外桃源”。
示例2;
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二、(2011年河北省)【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仿佛若有光。
便合船,从口入。
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吁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女。
外人。
黄发垂量,并怕然自乐。
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夹“,皆中的”,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害“;
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①相州汤阴:
今河南汤阴。
②负:
具有。
③强:
擅长于。
④斤:
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
⑤周同:
人名,擅长射箭。
⑥矢:
箭。
⑦的:
箭靶的中心。
⑧�Q(kuó
):
箭的尾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2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
(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
2.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率妻子邑人来止匕绝境,不复出焉,速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以鱼我所欲也》)C.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分)
(1)此人―一为具言所闻,旨叹惋。
(2)飞由是盖自练习,尽得同术。
译文:
4.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5.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
答案:
1.
(1)邀请
(2)没有成年2.B3.
(1)这个人(渔人)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知道)的事,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
(2)岳飞因此更加刻苦训练,全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术。
4.环境优美;
生活愉快;
民风淳朴;
社会安定。
5.刻苦读书;
苦练射箭。
三、(2011年山东菏泽)【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初极狭,才通人;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旦子冈:
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
刚。
③洵(xú
n):
确实。
④浣:
洗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黄发垂髫()②甫行数里()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阡陌交通()②悉如外人()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2分)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答案:
1.答案:
①tiá
o②fǔ评分:
每空1分,共2分。
2.答案:
①交错通达②全③正,正在④遗憾评分:
每小题1分,共4分。
3.答案: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评分:
答对得2分。
共2分。
4.答案:
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每小题2分,共4分。
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5.答案:
和谐安宁自得其乐评分:
意思对即可。
四、(2011年福建泉州)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A.便舍船太丘舍去B.欲穷其林子子孙孙无穷匮也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D.问今是何世斯是陋室3.翻译句子。
(6分)⑴余人各复延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