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26295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4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docx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docx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

绝密★启用前

石家庄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二)生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

1.细胞是由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生物都含DNA和RNA,这两种核酸能携带遗传信息

B.ATP是细胞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C.人的胰岛素中肽键数与构成该激素的氨基酸数是相等的

D.蔗糖、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人体细胞内不存在

答案:

C

(1)ATP是一种活跃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也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淀粉、脂肪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脂肪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能量的最终来源太阳能。

(2)氨基酸的数目—肽链的数目=肽键数目=失去的水的分子的数目。

(3)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

乳糖、半乳糖、糖原;

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

果糖、蔗糖、麦芽糖、纤维素、淀粉;

动植物共有的糖类:

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解:

A、细胞生物都含DNA和RNA,这两种核酸能携带遗传信息,A正确;

B、ATP是细胞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脂肪是动植物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B正确;

C、胰岛素是由两条多肽链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的肽键数比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数少2个,C错误;

D、蔗糖、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人体细胞内不存在,D正确。

故选C。

2.下列不属于人体神经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共同的特征是()

A.细胞形成较多突起B.具有分泌功能

C.细胞骨架较丰富D.核仁周期性地消失与重建

答案:

D

神经细胞和胰腺腺泡细胞都已经高度分化;神经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构成,胰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也形成许多微小突起;神经递质和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需要消耗较多能量,细胞中线粒体较丰富。

解:

A、神经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构成,胰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也形成许多微小突起,以有利于分泌蛋白的分泌,故都形成较多突起,A不符合题意;

B、神经细胞的突触小体能分泌神经递质,胰腺细胞能分泌分泌蛋白,故都具有分泌功能,B不符合题意;

C、人体神经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功能复杂,故细胞骨架均较丰富,C不符合题意;

D、神经细胞和胰腺腺泡细胞都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故均不会出现核仁周期性地消失与重建,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有关实验研究的材料、方法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都用测交进行了验证

B.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菠菜中的叶绿体时,最好选用稍带叶肉的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

C.探究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先开展预实验能有效降低实验误差

D.在水浴加热条件下,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答案:

C

 

1、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索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

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解:

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都用了假说-演绎法,且都用测交进行了验证,A正确;

B、菠菜叶片的下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要选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因为叶肉细胞叶绿体数量少且体积大,B正确;

C、预实验可以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浪费,而不能有效控制实验误差,C错误;

D、在水浴加热条件下,葡萄糖(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D正确。

故选C。

4.他莫昔芬(Tam)是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药物,长期使用Tam的患者的癌细胞系R相比初次使用Tam的患者的癌细胞系C,死亡率明显下降、氧气消耗速率降低、葡萄糖摄取速率显著提高。

下列有关细胞系R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A.线粒体数量减少B.乳酸产生量降低

C.可能对Tam产生了耐药性D.加快葡萄糖摄取以获取足够的能量

答案:

B

人体进行有氧呼吸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有氧呼吸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解:

A、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据题可知该细胞氧气消耗速率降低,说明有氧呼吸减弱,则线粒体数量减少,A正确;

B、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据题可知该细胞氧气消耗速率降低,葡萄糖摄取速率显著提高,说明该细胞无氧呼吸增强,乳酸的产生量应该增多,B错误;

C、长期使用Tam的患者癌细胞的死亡率下降,说明癌细胞对Tam产生了抗药性,C正确;

D、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该细胞葡萄糖摄取速率显著提高,可以为机体获取足够的能量,D正确。

故选B。

5.牛奶中的酪蛋白经加工后可作为载药系统的核心物质。

新型载药系统可助力儿童HIV感染者治疗,将有望通过喝牛奶治疗艾滋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酪蛋白基因表达需要mRNA、tRNA和rRNA等的参与

B.酪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转运需要多种细胞器的参与

C.载药系统载药进入细胞内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关

D.HIV利用T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和RNA

答案:

D

 

1、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解:

A、酪蛋白基因表达需要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作为氨基酸的运输载体和rRNA构成核糖体作为翻译的机器,A正确;

B、酪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加工和转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的参与,B正确;

C、载药系统载药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内,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正确;

D、RNA的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而是在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6.研究人员将1个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以15NH4C1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

将DNA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试管中出现两种条带(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结果可推知该大肠杆菌的细胞周期大约为6h

B.根据条带的数目和位置可以确定DNA的复制方式

C.解开DNA双螺旋的实质是破坏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D.若直接将子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也能得到两条条带

答案:

D

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且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母链。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将DNA被14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5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5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5N。

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2个DNA分子都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

解:

A、由于14N单链:

15N单链=1:

7,说明DNA复制了3次,因此可推知该细菌的细胞周期大约为24÷3=8h,A错误;

B、由于DNA经过热变性后解开了双螺旋,变成单链,所以根据条带的数目和位置只能判断DNA单链的标记情况,但无法判断DNA的复制方式,B错误;

C、解开DNA双螺旋的实质是破坏核苷酸之间的氢键,C错误;

D、经过分析可知,DNA复制3次,有2个DNA是15N和14N,中带,有6个都是15N的DNA,重带,两条条带,D正确。

故选D。

7.为培育新品种,研究人员对紫花香豌豆品种进行了X射线照射处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可引起染色体变异

B.判断变异株是否具有育种价值需先判断其遗传物质是否发生变化

C.紫花香豌豆经X射线处理后,若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

D.因转录中碱基错配使mRNA改变而产生的新性状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答案:

C

分析】诱变育种:

1、原理:

基因突变

2、方法:

辐射诱变,激光、化学物质诱变,太空(辐射、失重)诱发变异→选择育成新品种。

3、优点:

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

4、缺点:

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

解:

A、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可引起染色体变异,A正确;

B、判断变异株是否具有育种价值,需先判断其是可遗传变异还是不可遗传变异,即判断遗传物质是否发生变化,B正确;

C、紫花香豌豆经X射线处理后,若未出现新的性状,也可能发生了隐性突变,有新基因产生,但并未表现变异性状,比如AA突变为Aa,C错误;

D、因转录中碱基错配使mRNA改变而产生的新性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正确。

故选C。

8.6-BA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为探究其生理作用,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实验①:

向植株上的一个叶片喷施适宜浓度的6-BA,即使其他叶片发黄脱落,被处理的叶片仍然保持绿色,长在枝上;实验②:

用一定浓度6-BA在植株的一个叶片上随机涂抹4个面积等大的小圆点,即使周围其他叶片组织开始发黄,小圆点区域仍然会维持绿色。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实验①证明了6-BA具有抑制叶片衰老和脱落的功能

B.实验②没有对照组,不能证明6-BA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C.叶片衰老和脱落与环境变化引起激素水平改变有关,与基因表达无关

D.上述实验均证明6-BA能调节植物生命活动,可推知6-BA是一种植物激素

答案:

A

 

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解:

A、结合题意可知,实验①和实验②中用6-BA处理的区域可与未用6-BA处理的区域形成对照,实验结果显示用6-BA处理后液泡可以保持绿色,而未处理部位会发黄脱落,则可证明6-BA具有抑制叶片衰老和脱落的功能,A正确;

B、实验②的4个面积等大的小圆点可与周围未用6-BA处理区域形成对照,B错误;

C、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叶片衰老和脱落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仍与基因表达有关,D错误;

D、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产生的,上述实验均证明6-BA能调节植物生命活动,但实验喷施的是细胞分裂素类物质,无法证明其是植物激素,也可能为植物生长调节剂,D错误。

故选A。

点评:

9.目前,我国正推进接种的新冠疫苗中有一种是利用非洲绿猴肾细胞进行病毒扩增培养,病毒经灭活后保留抗原成分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疫苗,提高人群接种率,可有效降低新冠病毒传播风险

B.灭活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失去增殖能力,不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若非洲绿猴肾细胞的培养基中含35S,子代新冠病毒可检测到放射性

D.接种2剂或3剂的目的是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从而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答案:

B

 

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

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反应阶段: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

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疫苗作为抗原可以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解:

A、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疫苗,提高人群接种率,提高人的免疫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传播风险,A正确;

B、灭活病毒含有抗原,可以刺激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B错误;

C、病毒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只能在活细胞中生存,利用活细胞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核苷酸合成核酸,因此如果Vero细胞的培养基中含35S,子代新冠病毒内可检测到放射性,C正确;

D、二次免疫的特点是反应的速度更快,强度更强,所以接种第2剂或3剂可以刺激机体发生二次免疫,产生更多的抗体,D正确。

故选B。

点评:

10.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

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表。

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健康人

病人甲

病人乙

病人丙

注射TRH前

<10mU/L

<10mU/L

<10mU/L

10~40mU/L

注射TRH后

10~40mU/L

10~40mU/L

<10mU/L

>40mUL

A.病人甲患有垂体功能缺陷病,该类病人体内的TRH浓度较正常人偏高

B.病人乙患有下丘脑功能缺陷病,可直接静脉注射TRH进行治疗

C.病人丙患有甲状腺功能缺陷病,可口服甲状腺激素制剂的药品来缓解症状

D.TRH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

答案:

C

甲、乙、丙患者均出现低甲状腺激素症状,由图表数据可知,与健康人相比,乙患者注射TRH前后,TSH含量均不发生变化,说明该病人垂体有问题;病人丙注射TRH前后,TSH含量均比正常人高,很可能是甲状腺有问题,TSH不能有效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病人甲注射TRH前,TSH含量较低,注射TRH后,TSH含量升高,很可能是下丘脑有问题。

解:

A、病人甲注射TRH前,TSH含量较低,注射TRH后,TSH含量升高,很可能是下丘脑有问题,该病人体内TRH分泌不足,含量偏低,A错误;

B、病人乙注射TRH前后,TSH含量不变,故属于垂体缺陷型,应直接注射TSH进行治疗,B错误;

C、病人丙的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TRH或TSH都不能治愈,需要注射或口服甲状腺激素制剂的药品来缓解症状,C正确;

D、TRH是由下丘脑分泌和释放的一种激素,D错误。

故选C。

11.科学家在海底的一块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两种新型蠕虫。

这两种蠕虫无消化器官,它们通过附肢可深入到死鲸骨髓里吸取营养,附肢中的细菌将骨中的脂肪转变成糖供给蠕虫。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些蠕虫和细菌都是分解者

B.这些细菌不可能进行有丝分裂

C.这些蠕虫与细菌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

D.这些蠕虫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

答案:

D

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

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

如:

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3)竞争(你死我活):

如:

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

(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

解:

A、蠕虫与细菌都是利用鲸的遗体作为能量来源,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A正确;

B、细菌属于原核细胞,繁殖方式是二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之一,B正确;

C、细菌生存于蠕虫的附肢中,依靠附肢的活动将细菌带到死鲸的骨髓里,细菌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二者的关系为互利共生,C正确;

D、水深约3200米的太平洋底部是一个无氧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细菌是厌氧型生物,所需的能量来自无氧呼吸,D错误。

故选D。

12.今年春天,再次出现的漫天黄沙给世人敲响了环境治理的警钟。

为了控制和治理沙尘握暴,可大力种草植树改善生态环境。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自然界进行掠夺式开发利用的“牧童经济”模式可能是形成沙尘暴的原因之一

B.因盲目毁林开垦造成高原山区出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可使该地发生群落演替

C.栽种单一经济林木,既可增加经济效益,又可显著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

建设和提高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有效途径

答案:

C

1、群落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生演替:

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

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群落演替的原因:

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解:

A、“牧童经济”是指人类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沙尘暴频发是人类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导致森林、草原破坏引起的,A正确;

B、因盲目毁林开垦造成高原山区出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可使该地生物种类减少,营养结构结构发生改变,发生群落演替,B正确;

C、栽种单一经济林木,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会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

D、植物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提高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有效途径,D正确。

故选C。

13.龙须菜是生活在近岸海域的大型经济藻类,既能给海洋生态系统提供光合产物,又能为人类提供食品原料。

某研究小组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已知大气CO2浓度约为0.03%,实验过程中温度等其他条件适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B.高光照强度下光反应速率快从而使龙须菜生长较快

C.增加光照强度或CO2浓度均能提高龙须菜的生长速率

D.选择龙须菜养殖场所时需考虑海水的透光率等因素

答案:

C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解:

A、实验研究了高光和低光、CO2浓度0.03%和0.1%条件下的龙须菜相对生长速率和相对光反应速率,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因变量为龙须菜相对生长速率和相对光反应速率,A正确;

B、据图可知,高光下龙须菜相对生长速率和相对光反应速率较高,推测高光照强度下光反应速率快从而使龙须菜生长较快,B正确;

C、据图可知,各组CO2浓度0.1%时的数据均不高于0.03%时的数据,故增加CO2浓度并不能提高龙须菜的生长速率,C错误;

D、不同的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生长速率的影响不同,所以选择龙须菜养殖场所时需考虑海水的透光率等因素,D正确。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

14.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其细胞膜下有很多刺丝泡(一种细胞器,结构如图所示)。

草履虫在受到外界刺激后,细胞膜与刺丝泡膜发生融合,引起刺丝泡中内含物质的发射。

该生理过程在草履虫的捕食、防御等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刺丝泡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B.刺丝泡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不消耗能量

C.刺丝泡膜属于草履虫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

D.草履虫受刺激时快速发射内含物质的过程属于反射

答案:

AC

 

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

2、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解:

A、刺丝泡膜能与细胞膜融合,其成分与细胞膜相似,因此刺丝泡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磷脂)和蛋白质,A正确

B、刺丝泡膜与细胞膜融合是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消耗能量,B错误;

C、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刺丝泡膜是一种细胞器,具有膜,因此刺丝泡膜属于生物膜系统,C正确;

D、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系统,不存在反射过程,因此草履虫受刺激时快速发射内含物质的过程不属于反射,D错误。

故选AC。

点评:

15.心肌细胞不能增殖,但ARC基因在心肌细胞中可特异性表达以抑制其调亡,进而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数量。

当心肌缺血或缺氧时,miR-223基因会转录产生miR-223(链状),可与ARCmRNA杂交使其翻译受阻,最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研究发现某基因转录·产生的HRCR(环状)可以特异性吸附miR-223,使其失去作用。

miR-223和HRCR的形成过程及其对ARC基因的调控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过程①需要RNA聚合酶,过程②中核糖体由左向右移动

B.图中核酸杂交分子1和2都有DNA——RNA杂交双链结构

C.当心肌缺血或缺氧时,HRCR使ARC基因的表达量下降

D.图中材料表明某些RNA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

答案:

AD

 

分析题图:

图中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其中mRNA可与miR-223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miR-223可与HRCR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2。

详解】A、图中过程①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不需要解旋酶,过程②为翻译,根据形成的肽链长短可知,核糖体由左向右移动,A正确;

B、图中mRNA可与miR-223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miR-223可与HRCR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2,所以核酸杂交分子1和2都是RNA-RNA杂交双链结构,B错误;

C、由题意可知,当心肌缺血、缺氧时,miR-223基因会转录产生miR-223(链状),可与ARCmRNA杂交使其翻译受阻,无法合成凋亡抑制因子,而非HRCR使ARC基因的表达量下降,C错误;

D、miR-223(链状)可与ARCmRNA结合从而抑制其进一步表达,故可表明RNA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

图中材料表明某些RNA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D正确。

故选AD。

点评:

16.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

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甲膜为BC和A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

B.内源性大麻素会导致BC细胞膜对Ca2+通透性增加,促进谷氨酸的释放

C.图中所示的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D.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信息交流两种功能密切相关

答案:

CD

据图分析可知,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存在大麻素受体和甘氨酸受体,神经节细胞GC表面有谷氨酸受体,无长突细胞AC表面有大麻素受体;据图可知,当视锥双极细胞BC兴奋时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作用于神经节细胞GC表面的谷氨酸受体,促使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和无长突细胞AC上的受体;无长突细胞AC可释放甘氨酸,甘氨酸与甘氨酸受体结合后,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的钙离子通道打开,促进钙离子内流,进而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释放谷氨酸;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膜上的受体后,可抑制BC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而内源性大麻素与无长突细胞AC上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

解:

A、据图可知,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丙膜,甲膜为突触后膜,A错误;

B、内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