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修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5251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修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修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修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修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修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修正Word文档格式.docx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修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修正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修正Word文档格式.docx

合并小转子骨折及股骨距骨折,有移位,常伴有后部的粉碎骨折。

⑷IV型:

合并大小转子间骨折,并可伴有股骨颈和/或大转子冠状面爆裂骨折。

⑸V型:

为大转子下外向小转子内上行走的反转子间骨折。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治疗:

1、无移位骨折:

患者卧床休息将患肢置于外展30°

——45°

中立位,可在患足穿一丁字鞋,亦可用轻重量的皮肤牵引固定6——8周,局部外敷中药(院内制剂),小夹板外固定,其方式:

外侧小夹板上端超过髂嵴,下端到达足踝部,前侧夹板上端至腹股沟,下端至髌骨上缘,内侧夹板上端到达大腿根部,下端至髌骨上缘水平,后侧夹板上端至臀横纹,下端超过膝关节至小腿中端,四块夹板两端及骨突部均放置适应垫,四块夹板用三道扎带固定后再用绷带缠绕,近端用“8”字绷带过腰固定。

2、有移位骨折:

(1)手法复位:

以右侧股骨粗隆骨折为例,患者仰卧位,第二助手站于患者患侧,双手掌放于两侧髂前上棘固定骨盆,第一助手骑跨于患者右下肢,并将右小腿下段夹于胯下,以右手前臂握其腘窝,左手握于患者右小腿上段,使膝、髋屈曲90°

,术者位于右髋外侧,用右手掌根放于大转子顶部向下推挤大转子顶部,同时嘱第一助手向上牵引并利用杠杆原理,纠正短缩畸形,然后在持续轴向牵引的同时徐徐伸髋、伸膝、内旋、外展45°

中立位以纠正成角畸形,并使骨折面紧密接触,复位后做手掌试验,如患肢外旋畸形消失,表示已复位。

(2)小夹板外固定:

外侧小夹板上端超过髂嵴,下端到达足踝部,前侧夹板上端至腹股沟,下端至髌骨上缘,内侧夹板上端到达大腿根部,下端至髌骨上缘水平,后侧夹板上端至臀横纹,下端超过膝关节至小腿中端,四块夹板两端及骨突部均放置适应垫,四块夹板用三道扎带固定后再用绷带缠绕,近端用“8”字绷带过腰固定,患肢“丁字鞋”防旋制动,固定8—12周。

(3)牵引:

可纠正残余移位及固定的作用,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患肢持续皮牵引,重约3KG,或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骨牵引,重量根据患者体重1/7——1/8,牵引时间6—8周。

(4)中药外敷:

外固定前采用院内制剂散寒活血止痛散外敷患处,二日一次。

3、药物治疗:

早期(骨折后1——2周)使用院内制剂损伤初期合剂40mlTid、复方三七消肿胶囊1.6Tid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也可使用三七片2-3片Tid、中药汤剂桃红四物汤煎服,100mlTid,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

中期(骨折后3——6周)使用损伤中期合剂40mlTid、接骨疗伤胶囊1.6Tid以活血化瘀、舒筋活洛、接骨续筋;

也可使用接骨片或伤科接骨片等中成药内服;

中药汤剂接骨续筋汤煎服,100mlTid,接骨续筋等。

后期(骨折6周以后)使用损伤后期合剂40mlTid、龟甲健骨胶囊0.8Tid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可使用六味地黄丸口,汤剂可给予补中益气汤煎服,100mlTid,补益肝肾等。

对高龄病人可直接行中期或后期药物治疗。

(二)、手术治疗

1、明确诊断,确定手术指征

术者必须全面掌握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化验检查资料,包括:

髋正位片、胸片、血常规、大便常规、小便常规、输血前免疫全套、血生化、心电图。

将资料归纳分析后得出明确的诊断,并复验入院诊断是否正确,提出有力的手术指征。

2、术前综合评估

在确定患者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综合评估,评价手术的风险,除外手术禁忌。

评估病史和有重点系统回顾的体格检查,然后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

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主要脏器功能状态以及全身健康状态,将手术危险分层化,将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分成二类四级。

病人耐受性的分类、分级

病人情况一类二类

I级II级III级V级

骨科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局限,无或极小较少,易纠正较明显严重

主要脏器功能变化基本正常早期,代偿期较度,失代偿期严重,失代偿

对于第一类病人,经过一般准备后即可进行手术。

而对于第二类病人,由于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差,手术风险非常高,且有可能高于手术的益处,需要多科室(例如麻醉科医生、内科医生等)会诊,请麻醉师及内科医生各自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最终确定是否存在手术禁忌。

如果无手术禁忌,需要对主要脏器的功能进行认真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细致的特殊准备后,才能考虑手术。

3、术前讨论

在明确患者诊断、确定其具备手术指征并除外手术禁忌后,提请术前讨论。

在术前讨论中,首先由主管医师介绍患者的病史,重要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等资料,作出诊断,提出强有力的手术指征,同时提出手术治疗的目的及手术方案(包括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操作步骤、需要准备的特殊器械、术后结果评价以及术后护理注意事项等)。

科内医生对此提出建议及评价,首先需要再次确认诊断是否正确,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

最后确定内固定器械的选择(DHS)。

4、术前交待

一旦医生对治疗意见达成一致,就需要在术前向患者本人及家属或监护人交待清楚疾病的治疗原则、手术方案以及预后等,与其协商治疗方案,使患者方面从心理上认清接受手术的必要性,对手术要达到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事项等有所了解。

如果医生与患者两方最终对手术方案达成一致,应嘱患者或其监护人、委托人签好手术同意书。

5、调整患者的健康状态最佳化

(1)病人心理方面的准备手术对病人是一极严重的心理应激,多数病人怀有恐惧感。

病人住院后,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工作,家庭联系的暂时中断,特别是对自身疾病的种种猜疑,病人的思想是很复杂的。

对即将进行的手术治疗,怀着各种各样的顾虑;

害怕麻醉不满意而术中疼痛;

担心手术后不能坚持工作和丧失劳动力。

医护人员应和家属、亲友一起共同做过细的思想工作,有针对性地解除病人的各种忧虑,增强病人与疾病斗争的决心。

同时,医生和护士要优质服务和满腔热忱、无微不至地关怀,使病人对手术充满信心,让病人从医护人员的言行中,建立起对手术的安全感和必胜的信念。

(2)适应性锻炼长期吸烟者,住院后应立即戒烟。

术前应进行卧床大、小便的练习。

(3)特殊病人的术前正准备

a、营养不良血浆白蛋白测定值在30—35g/L,应补充富含蛋白质饮食予以纠正;

如果低于30g/L,则需通过输入血浆、人体白蛋白制剂,纠正低蛋白血症。

b、心血管病病人血压在160/100mmHg以下,可不必作特殊准备。

血压在160/100mmHg以上者,术前应选用合适的降血压药物,使血压平稳在一定水平,但不要求降至正常后才作手术。

对原有高血压病史,进入手术室血压急聚升高者,应与麻醉师共同处理,根据病情和手术性质,抉择实施或延期手术。

对伴有心脏疾病的病人,施行手术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心脏病者。

有时甚至需要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和内科医生共同对心脏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处理。

Goldman等提出的心脏危险指数系统(cardiacriskindexsystem,CRIS)是对年龄≥40岁,接受非心脏手术的病人,对心脏功能进行量化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具体分级是:

CRIS1级:

0—5分;

2级:

6—12分,3级:

13—25分;

4级≥26分。

如果为4级,提示禁忌进行择期手术。

CRIS的优点是半数以上的积分是可以控制的,例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得到纠正可减少11分,心肌梗死延期手术减10分等。

CRIS分级与较小手术及非心脏大手术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见表。

其分级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

心脏危险指数系统

危险因素得分

病史

年龄>70岁5

心肌梗死发病<6个月10

主动脉瓣狭窄3

体格检查

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第三心音奔马律,颈静脉怒张)11

卧床不起3

实验室检查

氧分压<8.0kPa(60mmHg)3

二氧化碳分压>6.7kPa(50mmHg)3

血钾<3mmol/L3

血尿素氮>18mmol/L3

血肌酐>267mol/L3

手术

急诊4

胸腔内3

腹腔内3

主动脉3

CRIS分级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CRIS分级

1级2级3级4级

较小手术0.31319

大手术(非心脏)141248

c、肺功能障碍术后肺部并发症和相关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系统居第二位。

有肺病史,术前应对肺功能进行评估。

危险因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年老、肥胖、急性呼吸系统感染。

无效咳嗽和呼吸道反射减弱,会造成术后分泌物的贮留,增加细菌侵入和肺炎的易感性。

如果病人每天吸烟超过10支,停止吸烟。

术前鼓励病人呼吸训练,增加功能残气量,可以减少肺部并发症。

急性呼吸系统感染者,手术应推迟至感染控制后。

d、肾疾病麻醉、手术创伤都会加重肾的负担。

实验室检查血钠、钾、钙、血尿素氮、肌酐等,对评价肾功能很有帮助。

根据血尿素氨、肌酐测定值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如表。

术前准备应最大限度地改善肾功能。

选择对肾有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麻醉剂时,都应特别慎重。

肾功能损害程度

测定法肾功能损害

轻度中度重度

血清肌酐清除(ml/min)51—8021—50<20

血尿素氮(mmol/L7.5—14.314.6—25.025.3—35.7

e、糖尿病糖尿病病人在整个围手术期都处于应激状态,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无糖尿病者上升50%。

糖尿病影响伤口愈合,感染并发症增多,常伴发无症状的冠状动脉疾患。

对糖尿病人的术前评估包括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肾疾病)和血糖控制情况,并作相应处理:

①仅以饮食控制病情者,术前不需特殊准备。

②口服降糖药的病人,应继续服用至手术的前一天晚上;

如果服长效降糖药如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应在术前2~3日停服。

禁食病人需静脉输注葡萄糖加胰岛素维持血糖轻度升高状态(5.6~9.8mmol/L)较为适宜。

③平时用胰岛素者,术前以葡萄糖和胰岛素维持正常糖代谢。

在手术日晨停用胰岛素。

④对糖尿病病人在术中应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静脉滴注胰岛素控制血糖。

f、凝血障碍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尤为重要。

病史中询问病人及家族成员有无出血和血栓栓塞史;

是否曾输血,有无出血倾向的表现,如手术和月经有无严重出血,是否易发生皮下瘀斑、鼻出血或牙龈出血等;

是否同时存在肝、肾疾病;

有无营养不良的饮食习惯,过量饮酒,服用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物或降血脂药(可能导致维生素K缺乏),抗凝治疗(如心房纤颤、静脉血栓栓塞、机械心瓣膜时服华法令)等。

如果临床确定有凝血障碍,手术前应作相应的治疗处理。

(4)饮食的管理必须在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6小时禁饮,以防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而误吸入肺。

(5)老年患者术前常规备红细胞悬液400ml以备术中用。

(6)手术部位的皮肤准备病人在手术前一日应擦澡,洗头和修剪指(趾)甲,并更换清洁的衣服,手术前一日剃去手术部位的毛发,以髋部为中心,上至脐下,下及髌上5cm(包括阴部备皮),清水擦洗手术野,75%的酒精消毒2次,无菌敷料包扎,剃毛时应避免损伤皮肤。

手术前日晚主管医师应该仔细检查皮肤准备情况,如发现切口附近皮肤有破损或/和毛囊炎,应推迟手术日期。

(7)术前2小时留置尿管。

(8)手术前用药术前半小时预防性静脉滴注抗生素,肌注鲁米那钠100mg、阿托品0.5mg。

6、器械准备除常规手术器械、C形臂X光机外,术前术者需亲自选定与骨折类型匹配的内固定物和DHS全套专用器械、电钻、3.5mm钻头、4.5mm钻头等,交手术室护士灭菌备用。

7、手术方法:

(1)DHS+防旋钉(空心加压螺钉)

a.术前准备:

①患者入组后,常规行持续骨牵引或皮牵引3—7d(牵引重量为3—5kg)。

②完善术前常规化验检查、胸片、心电图检查等,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

③积极治疗内科合并疾病,尽快改善患者一般状况,尽量缩短手术前准备时间,使患者各脏器功能指标达到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应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调整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5.6—9.4mmol/L之间;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1mmHg=0.133kPa)左右。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积极处理并尽快调整患者的状况以适应手术。

④术前1/2h静脉用抗生素1次,以预防感染。

⑤复位标准:

前后位像可见到内侧皮质骨接触良好,且侧位X线片显示后侧皮质接触良好。

b.麻醉及手术方式:

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手术采用135°

DHS+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

c.体位及消毒铺巾:

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患侧臀部适当垫高,将男性病人的阴茎和阴囊拉向健侧,用胶布条粘贴固定在腹股沟部;

女性病人在两髋外展的情况下,胶布帖封其外阴,稍向健侧倾斜。

用一长约20cm×

10cm×

5cm的垫子垫在患髋下面,使患侧髋部高于手术台面30°

以便在必要时延长切口。

由巡回护士执握患肢踝部,抬高患肢45°

第一助手常规洗手后,用充分浸透2.5%—3%碘酊的纱布拭子,由手术区中心部位向四周涂擦(手术区消毒范围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上方平脐平面,下方至踝关节上10cm左右)。

待0.5—1分钟碘酊自然干燥后,用75%酒精脱碘2次。

然后,铺无菌巾,以患髋为中心用一条两头对折的中单铺在患侧躯干、髋后和大腿后侧,沿臀部横皱纹铺一无菌巾,自臀部横皱纹内侧(大腿根内侧)近会阴和腹股沟部,至髂前上棘内上侧铺一无菌巾,自髂前上棘以上约3cm处臀后侧铺一无菌巾,自臀后横皱纹后外侧至髂棘中后1/3处铺一无菌巾。

在上述4条无菌巾相遮盖处,分别用巾钳固定。

第一助手和洗手护士分别提起一条对折的中单的四角,包住巡回护士放下的伤肢,放在手术台上并用绷带包扎(包裹范围包括膝部、小腿和脚)。

最后,洗手并穿好手术衣的主刀医师与洗手护士共同铺剖腹单,再次包裹膝部、小腿和脚。

d.操作步骤:

①切口:

自股骨大转子下2.0—3.0cm向下作股外侧直切口,长约8.0—10.0cm,切开皮肤、皮下及阔筋膜,分离股外侧肌后于骨膜下有限剥离,显露骨折断端。

②复位:

患肢长轴方向外展牵引,内外旋转骨折远端,达骨折复位标准。

断端复位后,钻入一枚克氏针暂时固定,这些针的位置不影响DHS螺钉和DHS钢板的置入。

为了判断股骨颈的前倾角,1枚克氏针插入股骨颈的前方,用T型手柄的DHS角度导向器将克氏针打入股骨头。

③DHS操作:

Ⅰ、为了判断股骨颈的前倾角,1枚克氏针插入股骨颈的前方,用T型手柄的DHS角度导向器将克氏针打入股骨头。

Ⅱ、DHS角度导向器取135°

,放在大转子下3.0cm、股骨干正外侧定位,使导针指向股骨头。

用2.0mm钻头打开外侧皮质,将直径2.0mm导针插入股骨头,再向前到软骨下。

整个操作过程,针不动,带有螺纹的尖帮助它固定在骨质中防止滑出。

在C形臂监视下,正位位于头颈中至下1/3,侧位位于股骨颈中央,深度位于股骨头软骨下10.0mm。

检查导针的位置,如果不准确,在下一步操作前,必须调整其位置。

于该导针上方1.5cm平行钻入另一枚直径2.0mm导针。

C形臂监视下,正位位于头颈上部,侧位位于股骨颈中央,深度位于股骨头软骨下10.0mm。

Ⅲ、直接测量尺测出两枚克氏针在骨内的长度。

拔出前方克氏针。

Ⅳ、调整DHS三联扩孔器到所测得定的第一枚导针深度,沿导针钻孔扩大针道。

Ⅴ、如果导针意外地与三联扩孔器退出,必须立即按原路再行插入,否则将发生把螺钉放错方向而远离已钻的孔。

Ⅵ、如在硬的松质骨中,螺纹应该用丝攻预攻丝。

Ⅶ、用连接螺钉、导杆将髋螺钉拧入股骨颈骨质内,螺钉的尖部距股骨头软骨下10.0mm。

在疏松骨质中,螺钉插入可比针道深5.0mm。

扳手的T型手柄必须在螺钉拧入的最后,平行于股骨干。

否则DHS的钢板不与骨干在一条线上。

Ⅷ、取下带有中心套筒的扳手,用DHS钢板滑到连接螺钉上,去除导杆。

Ⅸ、用钢板打入器将钢板打入外侧皮质。

Ⅹ、将钢板以通常方式固定到骨干,这时骨折需要加压。

加压可以通过加压螺钉完成,也可用打入器对着钢板或骨干敲击几次。

在骨质疏松的骨质中使用加压螺钉要特别小心,因为DHS螺钉能够意外地从头里拔出。

再一次C形臂透视,以确定板钉的位置。

Ⅺ、沿第二枚导针用空心钻头钻孔,再沿导针用空心手柄拧入直径6.5mm空心加压螺钉,长度比所测得的深度短10.0mm。

④闭合切口:

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用生理盐水1000ml冲洗手术野,用方纱拭干,再次确认无活动性出血,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从切口后下方另行打孔,置放并固定血浆引流管,逐层缝合关闭切口,对合皮肤。

用16层敷料覆盖切口,胶布及绷带固定,血浆引流管接负压引流袋。

术毕。

(2)DHS内固定术:

手术操作步骤与第一方式相同,仅无防旋钉内固定,无法防止旋转移位。

(3)Gamma钉内固定术:

a.麻醉与体征与上相同;

b.操作步骤:

①切口及进针点:

由皮外触及大转子顶点,由顶点向近端水平切开5-7cm,钝性分开外展肌,显露大转子顶点,入口为大转子顶点的前1/3和后2/3的交界处。

用棱形锥穿透皮质,进入髓腔,然后放入导针。

②扩髓及插针:

对于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可以不扩髓。

对髓腔较细,年龄较小的病人,扩髓从8mm的弹性髓腔锉开始,以递增1mm的髓腔锉逐渐扩大,使用比选钉直径大1mm的钉,将带连接器的主钉沿导针插入髓腔,避免使用暴力或锤击,以免发生股骨干骨折,位置满意后拔出导针。

③拉力螺钉及锁钉:

沿套管钻入拉力螺钉导针,其位置应正位在股骨颈中下1/3,及第一颗位于中上2/3,深度应位于股骨头软骨下5-10mm,位置满意后测所需拉力螺钉的长度,扩大钉道后拧入合适的螺钉,远端在导向器的引导下置入两枚锁钉,最后安钉盖;

8、术后治疗方案

(1)术后处理

a.全身处理

术后当天和短期内,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手术创伤和失血反应、麻醉反应、手术并发症,以及观察是否继续失血,原有病情是否加重等,常规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神志、液体出入量,治疗方面包括输液、镇痛及抗菌药物的应用等等,需要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①麻醉后反应

麻醉及术后应重点护理,不可放松术后观察和处理。

②输液与输血

禁食期间,每日应由外周静脉补入一定数量的葡萄糖、盐水和电解质。

每日补液总量为2500—3500ml,其中等渗盐水500ml,其余液体由5%和10%的葡萄糖液补充。

三日后仍不能进食者,每日可静脉补钾3—4g,如有大量的额外丢失,应如数补入。

术后有严重低蛋白血症者,可间断补入复方氨基酸,人体白蛋白和血浆。

慢性失血伴贫血的病人,术后应继续给予输血。

③饮食与营养

多从口服途径给予。

口服饮食的原则是先从容易消化吸收的流质开始,逐步过渡到半流质,最后恢复到正常的普通饮食。

④预防感染

一般术后使用3—7天,体温和血常规正常即可停用。

⑤止痛、镇静和催眠药物的应用

Ⅰ.止痛剂术后疼痛剧烈者,可用度冷丁50—100mg或吗啡5—10mg,肌内注射,疼痛持续者必要时可以5—6h重复1次。

Ⅱ.镇静催眠药物对于过度焦虑者,可给予安定注射液10mg肌注。

⑥各种管道的处理

Ⅰ.留置导尿管一般麻醉清醒后即可拔除尿管。

个别不能在短期内拔除尿管者,留管期间应记录每日尿量,定时更换外接管和引流瓶,应防止尿管过早脱出。

留置时间较长的导尿管,应用生理盐水500ml+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冲洗膀胱,拔管前数日可先试夹管,每4小时开放一次,以促使膀胱功能的恢复。

Ⅱ.血浆引流管的处理血浆引流管在引流量小于50ml/24小时拔除。

⑵局部处理

a.病人的体位

全麻未清醒之前应平卧并将头转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

硬膜外麻醉手术后应平卧6小时,如病情许可常采用半侧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循环。

术后伤肢外展30°

中立位,抬高患肢30°

,以利于淋巴、静脉回流、减轻肢体水肿。

b.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手术一周内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手术后用负压吸引装置将伤口内的渗血液引出,对改善患肢血液循环和预防感染也极为重要。

c.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病人手术后常需长期卧床休养,容易发生褥疮、肺炎、尿路感染或结石等并发症,故定期翻身、协助四肢活动、鼓励起坐、主动活动、深呼吸、多饮水等,都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d.手术切口的处理与观察

敷料被渗血渗透1/3及时更换,如无特殊情况,术后3天更换敷料,观察切口。

如切口内有异常分泌溢出,应部份拆除缝线,留置无菌纱条引流。

如切口感染,按切口感染处理。

一般于术后14天拆线。

(2)口服中药治疗同前。

(3)康复治疗

遵循以下原则:

a.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

b.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

c.避免过早负重、下地行走,定期复查X线片,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制定锻炼计划;

d.全身和局部情况兼顾,锻炼患肢的同时应注意全身其他部位的活动。

但因患者存在个体差异:

a.是否合并有骨质疏松;

b.是否为稳定性骨折;

c.内固定质量;

d.自我管理能力不同。

所以术后进行康复的时间和强度也应个体化,对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的III、IV型,内固定存在技术缺陷,自我管理能力差的患者就应根据具体情况相对推迟功能锻炼的开始时间。

如锻炼不当,则不仅不能促进康复,反而易出现内固定失败,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方法:

术后抬高患肢,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同时将患肢抬高20~25°

,避免患肢受压,尤其是避免过度屈髋以促进静脉回流,指导患者早期积极活动,一般在麻醉消失后,即指导患者行足趾及踝关节背伸运动,每小时10次,并给予下肢肌肉被动按摩,术后2--3d主动行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的等长收缩活动,同时行髋、膝关节屈伸运动,逐渐由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

3天后可坐位活动,1周后逐步进行髋关节伸屈活动及功能锻炼,尽量避免内收及旋转活动。

2—4周后患肢不负重扶双拐下地活动,8—12周开始部分负重,12周后根据X线片所示骨折部位的骨痂生长情况而决定是否完全负重。

(4)术后对症处理方案

a.恶心、呕吐

手术后恶心、呕吐是麻醉恢复过程中常见的反应,也可能是吗啡一类镇痛剂的副使用。

随着麻醉药和镇痛药作用的消失、恶习和呕吐即或停止,不需要特殊处理。

但频繁的呕吐也可能是某些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呕吐有阵发性腹痛时,应想到机械性肠醒阻的存在。

处理上要有针对性,如果无特殊情况,给以适当的镇静剂或解痉药即可。

b.便秘

尽量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患者的大便习惯不受影响,饮食习惯改变和止痛剂的应用常会引起便秘。

如果患者正常进食后仍有便秘,可口服麻仁润肠丸,必要时可用开塞露塞肛或灌肠。

c.肺炎

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

术后鼓励患者咳嗽、雾化吸入、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