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士院长华师人永远怀念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500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燕士院长华师人永远怀念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王燕士院长华师人永远怀念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王燕士院长华师人永远怀念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王燕士院长华师人永远怀念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燕士院长华师人永远怀念您.docx

《王燕士院长华师人永远怀念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燕士院长华师人永远怀念您.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燕士院长华师人永远怀念您.docx

王燕士院长华师人永远怀念您

缅怀尊敬的王燕士老院长

吳少荣

王燕士院长于1957年9月从部队转业,到华南师院先后任职党委书记、院长至1968年含冤仙逝。

在华南师院任职的十一年间,王院长一字一句饱含着谆谆教诲,一举一动体现了学者风范,一言一行彰显着人格魅力,深受华师人的尊敬和爱戴。

尽管王院长谢世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但他一直活在华师人的心里。

每逢华师校庆之际,许多与王院长曾相处过的老华师人都会情不自禁地缅怀王院长,称赞其对华师所作的种种业绩和贡献。

我于1957年秋就读于华南师院,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

虽然,我当时仅是学生和助教的身份而已,这与王院长无直接的工作关系,对王院长在华南师院任职时的宏观决策、顶层设计、定制立规等方面不可能有较详细了解。

但是,从我学习和任教的经历,仍然可以感受到王燕士院长的办学理念、制度管理、师资建设、工作作风等等方面的事迹。

现仅就上述几个方面对王燕士院长在华师十一年间的闪光业绩,作挂一漏万的解读。

谨以此文表达我对王燕士院长永不消失的怀念。

富有价值的讲座启迪师生的心灵

王燕士院长就任时,恰好是全国启动了政治运动,这对他主持的教育工作,难免会刻上时代的烙印,教学秩序会遭受政治运动的冲击,课堂学习和课程安排均会减少学时。

在这个大环境下,“革命化”是时代的最强音,“政治挂帅”、“又红又专”是教育工作的指针。

在这个背景下,王燕士院长高度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在工作安排上,除了健全各级党组织之外,还在广州地区高校中率先对大学生配备了政治辅导员,负责对学生的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每学期都开设政治教育性强的讲座。

王院长原先任广州军区文化部部长,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他请了不少领导干部和文化名人来师院作报告。

1960年还请到中共中南局书记陶铸讲“理想、情操、精神生活”的重要报告。

王院长每学期也亲自作几次讲话。

据当年院宣传干部告知我,王院长的报告都是本人撰写的,讲形势报告时,最多也只让宣传部工作人员搜集一些材料供他参考而已。

王院长的讲话信息量大,旁征博引,语言生动,引人入胜。

他的讲座,师生参加时,会场上多达数千人,光是老师参加时,也有近千人。

当讲座开始时,会场便鸦雀无声,师生聚精会神倾听院长的讲话。

今天回顾听王燕士院长的讲话,可称是一种文化享受。

至今有几处我仍能记忆犹新。

一次是他在华师任职不久时,在全院大会上他讲过:

“我是南开大学毕业的,但20多年后的现在,我担任了我校的校长,即使我倾尽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够办好我们华南师院。

”当我听到他如此的说法时,心中想到的是,我们的院长很谦虚,很有担当精神。

但是,以我现在的认识水平,我认为院长的这一句话至少有三重含义:

一是表现他洞悉教育事业的神圣性、艰巨性,并对教育工作怀着敬畏之心;二是他很有自知之明,视教育事业是项“扛鼎式的任务”,面对教育工作,任何个人都是有局限的;三是他富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我认为:

王院长这句话可以说是他留给华师人的一件珍贵文化遗产。

我满怀憧憬:

王院长这句话能成为担任华南师大的校领导们的座右铭,那该是多么好的幸事。

二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面临灾害困难时,王院长作形势报告,当讲到如何正确认识“总路线”、“人民公社”、“大跃进”三面红旗的问题时,他生动地引用了长江大河的流向情况,说明了事物的主流和支流问题。

他说,长江的总流向是从西往东走,但长江是由数以几十计的支流汇集而成的。

那长江支流的流向便变得很复杂了,有些河段变成从南往北,或从东往西的流向。

自然界的情况表明,主流和支流流向是有所不同的,社会的情况比自然现象可能更复杂,所以我们要善于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

当时我在听完王院长这个分析就感到很有说服力,而且也增长了有关自然界的知识。

三是1961年夏,在师院西门西学区的学生餐厅举行61届毕业生毕业酒宴上的讲话。

61年夏,正是国家处于困难的时期,此次的毕业酒会是靠当年王燕士院长重视学院自力更生,养猪、养鸡、养鱼、种菜等,才勉强提供了毕业晚宴的食材,确保能举行一次颇为丰盛的宴会.王院长在毕业宴上,首先衷心祝贺我们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接着又谆谆教诲我们,大学毕业只是人生学习一个阶段的结束,毕业之后走上社会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是走向服务社会的人生。

指明对待毕业要树立正确的态度,要树立一颗红心,多种准备,争取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服务社会。

院长热情洋溢的祝福词和鼓励词令参会者深受教育和鞭策。

在祝酒时,王院长除了在前台讲话祝贺之外,还多次举杯敬酒。

敬酒时沿着餐厅中间的通道从东端缓慢地走向西端,逐行逐行地对毕业生敬酒。

整个晏会自始至终沉浸着欢乐、愉快、幸福的气氛。

对学院科学定位彰显师范的特色

王院长曾明确提出,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

据此,他采取了各项强有力的措施,落实师范技能的培养。

至今仍印在我脑海中有突出的几件事。

一是布置在全校开展“三正三通”的师范基础技能训练。

“三正三通”是中文系主任廖苾光教授调查了中文系学生因来自全国各地,因而普通话不准确,针对这种情况而首先提出开展此项活动并请示了王院长。

王院长认可廖教授的建议,并在全院开展这项工作。

所谓“三正三通”,三正是指正音(普通话)、正字(不写错别字)、正书(书法要端正);三通是指词通(用词正确、确切)、句通(句子通顺)、文通(文章通畅)。

“三正三通”的提出,实际上是对师范的最基础技能的培养。

所谓“三正三通”涉及的是教学的两大基础要素。

众所周知,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元素,语言标准、生动、准确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性条件。

文字正确美观,具有观赏性,也是提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可见,这项措施的确是培养学生扎实师范技能的重大举措。

全校开展这项活动收到显著的成效并成为华师人的美谈。

二是严格的教育实习工作。

仅从教育实习分为见习与实习两个不同阶段就可见学校对教育实习的重视及严格的程度。

见习阶段是指在三年级期间分小组到附属中学或附近中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见习,除前往中学听课之外,每个学生要上二节课。

实习阶段是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分组分别到广州市及珠江三角洲的中学进行为期二个月的实习,实习内容既包括班主任工作和专业课的教学。

班主任工作包含着一次主题班会的内容;专业课教学,每个学生上4至6节课。

上课的程序异常严格,要经过若干环节,包括分工分配课时并确定讲课内容→草拟讲稿→指导老师修改→试讲(在实习同学之间进行)→小组评议→正式讲课→讲后总结。

实习任务完成后,每人作总结并由带队指导教师对学生评分并写出评语。

实习时,除了每位带队的指导教师外,实习中间,系主任或副主任,或办公室主任和教学法教研室的主任都会到实习点指导工作。

难能可贵的是前往指导的领导和老师均与实习学生一起在所在的学生饭堂就餐。

一滴水可见太阳。

此事可见当年的社会风气和校园文化是多么纯洁、多么质朴。

三是重视遵循科研规律的论文写作训练。

我在读及任教的经历,深深感受到华南师院将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一次初步的科学研究的训练。

因此,整个论文写作从论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采用、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论文提纲的建构、论文的撰写、修改、定稿等,让学生经历一次较为严格、规范的科学研究训练,以培养其科学理性精神和提高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这个环节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重视师资建设培育各类英才

王院长上任不久便明确提出办好华南师院,就要培养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的名教授。

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学校制订了几个有力的措施。

首先,是建立严格的助教培养制度。

以历史系的助教培养制度为例,1961年我们系留下当专业教师的是两个人,一个我,一个是林道南老师,他是搞古籍,我是搞世界现代史。

那个时候的助教制度是非常严格的,当助教两年内不能上系统课程课,只能上辅导课。

我当了曾醒时老师的助教,对63级、64级学生世界现代史进行教学辅导。

每个礼拜除听主讲老师的课外,必须深入到学生宿舍去辅导,每个房间都巡视,看他们会提些什么问题,有些比较聪明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会考倒我,我坦然地说,这个问题我一时还回答不了,下次我一定会给你回答。

回来就查阅有关的资料,下次见面时就将问题答案或有关资料告知学生。

对这种情况,学生也可以理解。

另外,当时的考试制度有一项改革,就是采用口试的形式,由学生挑选试题,然后向主考老师作答,以提高学生的口答能力。

口试的时候,每个学生进考场抽签,抽两道题,然后在旁边准备,另外前面的学生就来回答他抽到的那些问题。

我跟曾醒时老师监考,当时校长还静悄悄地进来看我们是怎么口试的。

这些工作我有准备就不惊慌了。

我出了八十道题,涵盖了世界现代史学科的主要知识内容,每一道题的答案用一卡片写得清清楚楚,备选的题目之所以要多就是保证每个考生抽到不相同的题目。

助教就是这样当的。

学校严格的助教制度,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确定重点培养对象。

在经过一定时间在全校范围的调查研究之后,便确定了在教学或学术研究已崭露头角的中青年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我当时从校园中传播开的消息中得知,被确定为重点培养的是中文系的马达、唐启运、陈其光老师;生物系的潘瑞炽老师;化学系的徐和德、江琳才老师;政治系的黄标熊老师;历史系的关勋夏老师;教育系的周德昌老师;物理系的刘木森老师等。

事后证明,当年确定的这些教师,几乎绝无例外地成为学有专长的优秀教师,有的取得显著的学术成就,有的成为教学名师。

由此可见,王院长当年所制定的育人举措的成效是卓著的。

再次,建立奖惩机制。

奖励和惩罚机制具有激励和监督双重功能,是人事管理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部分。

王院长到任后,在原有基礎上逐步完善了学校的奖惩机制并在实施中显示了它的功能。

当然,限于当时各项政治运动濒仍进行,难免造成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憑我自身的经历感受到,学校所建立的奖惩机制对于优胜劣汰是起到良好作用的。

以助教制度为例,其优胜劣汰的功能是很明显的.61年当年留较任助教和辅导员共51人。

留校后的儿天,人亊处通知留校的青年教师开会,人事处长曾铁同志主持会议并讲话。

她除了表示祝贺之外,主要向大家提儿点要求,勉励大家做好本聀工作,也介绍了学校的奖惩制度等等。

在试用期滿的第二年,根据各单位上报材料,人事处对去年留校的助教淘汰了一半。

这故然与高校进入调整期有关,但減员人数多,确实与淘汰机制也有联系。

又如,对学生管理也是严格的。

当时规定补考二科不合格的学生便作自动退学的处理。

儿年间有一百多名学生受到退学处理。

在奖励机制方面,学校对教师评优是对优秀者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但人数不多,历史系教师只能评选1个名额。

当时的评优实行得很民主、也很公正,不拘一格奖励人才。

以我为例,我留校才四年,在1965年度,便被评为校级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我感到评奖的公平性,也体现了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关爱。

言传身教树榜样华师学人永怀念

王院长有着20多年的军旅生活,自他来华南师院履行新职务之后,便将部队的优良作风承传到我校的各个工作领域中来。

他严于律已、亲力亲为、雷厉风行,在校园里经常都会出现他的身影,与师生亲密地打成一片。

他的言传身教在师生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赢得了众多教师和学生的尊崇。

首先,他花大力气与上级领导打交道,完成了将穿越校区内的一段铁路搬迁的艰巨任务,改善了校区环境。

王院长到任不久,便办了一件关系着华南师院办学环境的大事,华南师院办学伊始时,广深铁路穿过华师的整个校区,将学校分成两片,每当列车通过校区时,声音轰隆、气笛长鸣,严重影响学校生活。

王院长履职不久,即与省交通管理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请示、协商,要求广深铁路往北迁移。

这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但王院长不辞劳苦、四处奔波,最终得到省委领导的支持,终于使铁路北迁成功!

从此,华师的整个校园既扩大了面积又得到了安宁。

其次,王院长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课室大楼,我们学生会经常见到王院长的身影。

他经常事先不打招呼,一个人到课堂听课,还到一些公共课的教研组参加备课会,连考试这一环节他也进课堂巡查。

1963年,我与导师曾醒时老师主持政治系66届世界现代史的口试时,王院长不打招呼、不动声色便进课堂了解我们口试的实况。

此外,他还不定期深入到各系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