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4748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学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学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学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学科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科1Word文档格式.docx

《学科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1Word文档格式.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科1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学

重点

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难点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1、词语积累2、你知道关羽这个人吗?

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关羽的英雄故事。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预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

什么是花脸?

原指京剧表演的一个行当,称“净”。

花脸是俗称。

面部化妆运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幅度大,以突出性格、气度和声势。

2.文中的花脸指的是什么?

依据戏曲中“花脸”的模样用纸浆轧制成的面具。

3.对孩子们来说,过年的魅力还有更深一层的缘故,是什么缘故?

过年对于孩子们来说,除了压岁钱之外还有更吸引他们的原因。

比如小闺女要打扮自己,男孩子喜欢鞭炮,而我在过年的时间里却最喜欢买个花脸戴。

过渡语:

同学们,看来花脸的魅力真是不小,吸引着作者。

不过在作者的记忆深处,有一个花脸是他最最喜欢的,是哪个花脸呢?

让我们接着往下读吧!

二、课文重点理解——我为什么喜欢关公花脸?

师:

同学们,哪个花脸让作者最喜欢呢?

(关公花脸)

这个关公花脸什么样子啊?

找一找,读给大家听。

(1)掌握文中“花脸”的特点。

①圈划并朗读文中描写花脸的语句。

这花脸好大,好特别!

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的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②讨论:

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花脸的特点吗?

好大:

从哪些关键词语读出来?

雄俊地吊起,突出的绿包头,很长的胡须。

好特别:

凛然不可侵犯的庄严之气,咄咄逼人

③识脸谱,掌握关羽脸谱的特点(看PPT)陈寿《三国志》:

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

④指导感情朗读。

除了关公花脸的样子吸引我外,还有什么原因值得我喜欢它?

(2)了解关公此人。

舅舅给我讲了关公的许多故事——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边讲边说:

“你好英雄呀!

”好象在说我的光荣史。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关公吗?

②补充关公的资料,激发学生对于关公的敬仰之情。

③再读读这个句子,注意破折号的用法。

④师:

带着对关公的敬仰之情,再来读读描写关公花脸的句子。

(生读)

3.研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1)文中有多处表达了我对关羽花脸的喜欢,你能找到这些句子吗?

“我”喜欢花脸的有关句子

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做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

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我是大关公哪!

整个大年夜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戴上……,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带上,恢复我“关老爷”的本来面貌。

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叫到:

“俺——姓关,名羽,字云长。

(2)然而在第二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我”惧怕那个大花脸,那么从最初的惧怕到喜欢,其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的原因:

与我一般大的男孩们投来艳羡的目光——快活之极

心理活动:

威风,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舅舅给我讲了许多关公的故事……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骄傲之极

想成为关羽式的英雄。

(3)能力拓展

文中表达了全家人对花脸的喜欢,请说说全家人喜欢的理由:

学生交流。

三、课后练习:

1)请运用恰当的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玩具。

2)继续搜集能够体现关羽“忠、义”的资料,谈谈你对关羽的认识。

板 

设 

2、我爱篮球

1、学会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描述自己最深刻的场景。

2、体会作者不仅仅只是对篮球有着喜爱之情,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梦想,从中得到快乐的情感。

3、体会重点句子的表达方式并学会仿写。

1、画出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体会作者对篮球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在追求梦想中的欢乐与自豪。

课前预习

2课时

一、激发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现在老师调查一下,哪些同学喜欢篮球?

你们为什么喜欢篮球呢?

2、学生畅谈与篮球的故事,或者打篮球时的感受。

从你们的眼神里、你们热情的讲述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篮球的热爱。

你们能大声的告诉老师你们爱篮球吗?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作者也和你们一样爱篮球,而且也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但是她仅仅是喜爱篮球吗?

在她的故事中还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喜爱篮球,在周日无人,酷暑的天气打篮球;

为了打篮球,铰辫子;

最后一次投篮。

)板书:

酷暑打球;

铰辫子;

最后一投。

3、读了课文,还有什么让你读不懂的地方?

预设句子:

爱是什么?

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

4、质疑:

哪些地方读不懂?

解释词语:

投入、倾注、洗礼、付出、奔突

5、再读读这个句子,思考:

作者想通过这句话表达什么情感呢?

(作者对篮球的热爱。

6、学生讲述。

学生给予评价。

7、师总结:

那么这篇文章是怎样具体地来表现作者热爱篮球呢?

请大家再次仔细地读课文,先来读读酷暑打球,勾画出描写作者热爱篮球的句子。

(1)预设:

讲述作者寻找篮球场景

A、抓住句子“周日的校园里,没人。

酷暑的操场上,没人。

有人没人与我无关,有篮球就行。

①学生自主谈感受,师评价。

②师:

如果光读这一句,我们还不容易读出作者对篮球的热爱,咱们联系一下前两句读一读。

③学生自己读,谈感受。

(要求联系重点词语,周日,酷暑,来谈)酷暑什么意思?

(非常热的夏天。

)这个季节大家一般都在干什么?

④作者在一个大家都休息的周日,而且还是酷暑的季节,跑到学校去打篮球,足见她对篮球的热爱。

指导感情朗读。

B、“不过对于我,有篮球的地方就是光辉灿烂的地方。

①学生自主谈感受。

②光辉灿烂是什么意思?

③指导感情朗读。

C、关键词“变幻无穷”怎样变幻无穷?

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下文谈。

为了寻找篮球的动作“攀、跨、再跨、跳、站、翻身、奔向、跑”

D、同学们,通过大家对酷暑打球这件事的研读,咱们看到了那个在烈日下,认真打球的作者。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什么是全心的投入,什么是忘我的倾注,你们读懂了吗?

回到重点句子:

指导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主要从酷暑打球这件事中,了解到了作者对篮球的热爱。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看看你们还能不能从其他的事件中了解到作者对篮球的热爱。

二、重点研读。

1、师:

你们还从哪件事情的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作者对篮球的热爱?

讲述场景为篮球做出牺牲——铰辫子。

句子:

我那时是怎么了?

就是给洋娃娃剪辫子我也下不了手的!

然而,我剪自己的辫子连一点儿感觉也没有,仿佛我已经变成鼓蹦蹦的没有知觉的篮球了。

(1)学生自主汇报,师评价。

(2)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作者对篮球的热爱?

(连一点感觉也没有,仿佛我已经变成鼓蹦蹦的没有知觉的篮球了。

(3)这几个句子是对作者的什么进行的描写?

要知道那个年代的女孩,有的把自己的辫子比什么看得都珍贵,可这个时候她竟然一点感觉也没有,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该句子。

(5)回到重点句子。

还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热爱篮球呢?

2、讲述离开篮球却恋恋不舍的场景。

天知道怎么回事,我冲上场,抢过表演系的球,一路运球到对方的篮板下,一跃而起,“刷”,一个漂亮的投篮,然后扭头就跑。

(2)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对篮球的热爱?

(冲、抢、运)

(3)天知道怎么回事?

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吗?

(是作者热爱篮球的心情,让她忍不住,不顾医生的嘱咐,冲了上去。

(4)指导感情朗读。

(5)回到核心句子,指导理解。

3、师:

同学们,通过我们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终于了解了这个句子真正的感情。

但是,这篇课文表达的仅仅是“我”对篮球的喜爱之情吗?

让我们认真地读读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不,这篇文章不仅仅只表达了“我”对篮球的喜爱之情,还表达了我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爱是什么?

你能模仿这样的表达方式,写一段话吗?

三、小结。

我们成长中应该有怎样的追求?

酷暑打球

投入、倾注

2、我爱篮球铰辫子爱是洗礼、付出

最后一投追求、奔突

3、自行车

1、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和思考。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学会复述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体会我感到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一、导入:

1.课前我请同学学习着自己进行了课前预习,要求就是通过读课文,了解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及全过程。

请你先来读一读这篇课文,然后标出自然段,然后请同学带大家走进这个故事。

2.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3.文章为什么要以《自行车》为题目呢?

通过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二、学习课文生字词

1、自由读

2、齐读

3、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的含义?

4、指名汇报。

三、感情朗读课文,找出文章的重点部分

1、熟读课文

2、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

3、运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想法。

4、请你再来读课文,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5、根据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6、质疑问难。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

2、评议

3、读完第一部分,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说(家庭条件困难、父亲收入低,工作辛苦,身体条件差、自行车来之不易)

4、了解后,询问学生有什么样的体会。

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五、总结

一、复习导入:

1、师: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文章的第一部分了解到作者家庭条件困难、父亲收入低,工作辛苦,身体条件差、自行车来之不易这些内容。

当小作者终于开始送报纸的生活后,他又遭遇到了什么呢?

请大家接着学习文章5—20自然段。

2、学生自读,自学。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3、汇报:

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还觉得哪里有问题?

4、预设置疑:

“我”感到幸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再读读课文,勾画相关句子。

(1)赚钱贴补了家用。

句子准备“这些收入,对于我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也不无小补。

①学生自己谈体会。

②问:

不无小补是什么意思?

如果当你小学四年级时,能够为家里补贴家用,你是什么心情?

③指导学生个性朗读。

(2)得到了一辆自行车。

①学生汇报。

②句子:

这时候,我看到在房间的中央,摆放着一辆崭新的红颜色的自行车,车上有夜行灯和电子铃。

车把上还挂着许多精致美丽的圣诞贺卡。

③这是一辆怎样的自行车?

(漂亮、崭新)如果你看到这样一辆自行车,而且是送给你的,你心情如何?

④指导感情朗读。

(3)得到了客户对我的认可。

①为什么我的工作会得到客户对我的认可?

第七自然段如果是风合日丽的晴天倒还好,要是遇上下雨下雪的天气,麻烦就大了。

我只好拿一件爸爸穿过的雨衣,蒙盖在邮包上,以免新报纸被雨雪淋湿。

我兢兢业业地努力干好送报纸的工作。

兢兢业业是什么意思?

你能想象这个9岁的孩子是怎样兢兢业业地工作吗?

指导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5.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让我感觉到那一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感情朗读20自然段)

四、理解课文后,训练质疑

师:

在我们学完这个故事后,你还有什么问题想向大家提出来的吗?

生:

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归纳与小结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作者的勤勉与人们的善良)

3、自行车

得到自行车----卖到自行车----获得礼物

诗词诵读题临安邸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1课时

一、比照:

生成情感。

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曾经学过的诗。

播放《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谁能告诉我,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

他最盼望的是什么?

(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的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复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失地)

3、我们来看一看北宋和南宋的对照图,同学们对比一下,就知道宋朝的土地被金兵占领了多少。

(出示地图)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领,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

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国的统治之下过着怎样的悲惨的生活,他们痛失亲人,他们家破人亡,他们流离失所。

4、自己的国家被别人占领,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

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

(板书:

权贵)南宋的皇帝都干什么去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板书:

林升)写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

(板书诗题)生齐读

二、品悟:

走进诗文。

1、出示《题临安邸》,师介绍当时背景: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

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2、同学们,听了这段介绍,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

指名答。

3、诗人把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们都看成了什么人?

你如何理解“游人”?

(游山玩水的人)这里的游人和我们平时说的游人一样吗?

(不一样,我们平时是出去旅游,不是天天都玩,只是偶尔的,而这里的游人却是天天如此,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眼里。

)我觉得这些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们不配做人,说他们是“家伙”更为确切,大家说好不好?

(对,游山玩水的家伙,寻欢作乐的家伙)

4、他们玩得都怎么样了?

(醉了)这里的“醉“和“喝醉酒”的“醉”是不是一样?

(不一样。

“喝醉酒”是醉了还会醒过来,只是偶尔的,而这里的“醉”却是天天如此,永远也醒不过来的。

5、读着这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想象说话)

(1)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

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

(2)通过这个“醉”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仿佛听到了他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却什么也不去做。

仿佛听到了被金兵占领地区的老百姓在说:

“南宋什么时候能把领土收回去,让我们不再受苦啊!

”)

6、师:

可是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

在他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

(汴州)

7、谁能解释一下,“直把杭州作汴州”杭州只是他们逃难的地方,是不是他们真正的家?

那些家伙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老家汴州。

他们还想要他们的家吗?

三、诵读想象,体悟诗情。

1、出示《清明上河图》,师: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的确是这样,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景象啊!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金兵攻破城门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的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

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丽的河山就断送在这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家伙手中。

汴州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了。

我们再来看看杭州,这些权贵们逃到杭州后,杭州又成了什么样子呢?

谁能用一句诗来回答。

(山外青山楼外楼)

2、师: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西湖周围的青山楼阁重重叠叠,风光极其美丽。

3、这些楼是谁建的?

(皇帝,大官们)他们建了作什么?

(为自己享乐)

是啊,俗话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多美啊!

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美丽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出示课件)

4、看到这么美丽的杭州,面对这群只知道享受,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酒囊饭袋,你们着急不着急?

你着急什么?

(着急他们这样吃喝玩乐,金兵会把杭州又占领了。

)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里,我们担忧不担忧?

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里,我们愤怒不愤怒?

我们和诗人再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问一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是啊!

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这种寻欢作乐的生活要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

5、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出示全诗课件)

五、拓展学习,激情练笔。

1、“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无论在汴州还是杭州,那些权贵们不都是日日饮酒、朝朝作乐吗?

汴州已经沦陷了,杭州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那些昏昏度日的当朝统治者断送了一个汴州,难道不会再断送一个杭州吗?

2、练笔。

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这忧国忧民(板书:

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①自由选择,自由练笔。

②交流。

六、感情读诗、背诗。

(配乐)

题临安邸

权贵醉生梦死

林升忧国忧民

语文乐园

(一)

1、积累有关三国的歇后语,了解歇后语的特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

2、体会比较顿号与逗号的用法。

3、积累名言警句,激发学生在新学年里认真学习。

4、读文章,激发学生对阅读名著的兴趣。

5、结合新学期班委会的改选,进行口语交际《给我一次机会》。

训练学生勇于自荐,态度诚恳,理由充分。

6、能生动地描述景色,并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结合新学期班委会的改选,进行口语交际《给我一次机会》。

能生动地描述景色,并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6课时

1、读读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1、学生自己读,想一想你能读懂多少?

2、学生交流。

3、感受歇后语的特点:

歇后语是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前半是一个比方,后半是这个比方的解释.平常说话的时候,也可以单把前半截的打比方说出来,把后半截的解释省去,让听话的人自己去体会。

4、拓展。

2、读一读,记一记:

1、我国的经典名著中还有一些经典名句言简意赅,内蕴丰富。

值得我们仔细揣摩,认真体会。

2、学生自己读,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3、师生交流。

4、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5、背诵积累。

3、体会顿号与逗号的用法。

1、读两个句子,体会顿号与逗号的用法。

2、读句子,读出句子的语气。

3、说说顿号和逗号的用法。

4、读句子体会。

5、练习加标点。

4、读短文,谈感受。

1、默读文章,想想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师生交流。

3、你有怎样的感受?

4、小结。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给我一次机会

1、引言入题:

1.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的,但要看你善不善于把握。

2.板书:

给我一次机会

2、学生读题,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1.建立自信,学会把握机会。

2.能根据交流的话题组织内容。

3.能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三、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四、分小组发言

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讲自己想当干部的理由,其他同学认真听,积极提问。

2.小组内推荐优秀者到全班发言。

3.全班选议,选出新一届班干部。

4.当选的同学进行简短的就职演说,其他同学表达简短祝福。

第四课时习作最美的风景

一、趣味表演导入。

一学生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近看远看,正在寻找什么。

设计对话。

二、小结:

美丽的风景就在你所熟悉的地方。

只要你肯细心地寻找美。

你就会发现美一直在你身边国。

3、明确要注,开阔思路。

(1)读导语。

想一想,可以写些什么?

(2)结合“想一想”的环节,思考:

你眼中最美的风景是什么?

它美在哪里?

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