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4630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教学过程: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课文,《草原》和《丝绸之路》《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重要关系。

课文后面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读过一些科普文章。

通过本组教材的教学,让学生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法与学法

教学本组教材,要树立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拓展知识面。

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籍有机整合起来。

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4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2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课时年月日

1、草原

精读课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领会草原的景色秀丽,地域辽阔。

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领会草原的景色秀丽,

地域辽阔。

讲授法

一、听写词语

二、新课导入

1.欣赏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是一首歌唱草原的歌,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你去过草原吗?

你对草原有哪些了解?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草原的文章,板书课题:

1草原我们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读。

2.师:

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品读句“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词语比较:

“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

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四、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

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

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

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

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五、教师小结

六、课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ɡāoɡēlǜtǎnró

uměixuà

nrǎnɡōulè

dīyí

n()()()()()()

二、词语手拉手:

无边的小诗各色的帽子

白色的带子静寂的微笑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2课时年月日

学习课文2——5自然段,体会草原得人情之美。

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领会草原的景色秀丽,地域辽阔

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朗读教学法

合作交流法

一、复习导入,检查听写:

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之“大”

1.作者初入草原欣赏了草原美丽的风光,还感受到了草原另一个特点,

请你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并说说你是从哪个句子、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2.品读句子: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

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教学过程(续):

①你怎样理解“洒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1.师:

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

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

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

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

3.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4.交流讨论:

句1: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2)作者在描写草原时,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作者把草原和羊群比作什么?

又为什么说小丘像只用绿色漂染而不用墨成勾勒的中国画?

(4)“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如何理解?

(5)小丘本身会流动吗?

作者为什么要用“流”字呢?

用这个“流”字给我们什么感觉呢?

(6)这样的境界使“我”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我”为什么会“惊叹”感到舒服,愿意“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奇丽的小诗?

(7)这样的境界为什么会使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

课文中为什么用“好象“一词?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五〉小结。

〈六〉指导朗读感情朗读,读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四、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几层意思?

学生在课本中用——标出,并画出静态和动态描写的句子。

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根据分层,思考怎样背诵才又快又准?

五、课堂练习:

选词填空。

美丽柔美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奇丽奇特

(2)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的小诗。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草原上绿色无边的景象。

()

2、十分自在、不受拘束。

()

3、绿色浓郁得将要流动似的。

4、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5、细细地回忆、品味。

6、形容骏马奔腾,草原上的人们热情奔放的样子。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3课时年月日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

通过多读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感受草原之美,蒙汉情深。

朗读教学法。

读——写——划——议法。

小黑板。

一、听写生字。

二、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

再走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

(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

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

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四、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

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

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小黑板出示词语:

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词语“襟飘带舞”──师讲述:

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

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

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

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

这些都是蒙古人

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

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

 这正是──“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品味探究。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个句子运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比作绿毯,另一个是把比作大花。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1课时年月日

2*丝绸之路

略读课

1、识读历史地图,利用地图来认识神奇的丝绸之路。

2、感受先人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和伟大

学习搜集、处理、材料及制作课件的方法。

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引导法。

自学合作交流法。

一、新课导入

有一条路,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出示地图教师根据地图讲述。

师: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驼队与商旅;

这条路,传播了东西方的古老文化;

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

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今天,让我们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一起认识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轮流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解答上课开始提出的简单问题。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开辟了这条丝绸之路。

这条路在历史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它在沟通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什么样的重要价值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依据。

三、精读课文,交流体会

幻灯出示探究问题

问题:

丝绸之路在东西放物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1.认真读课文,探究问题。

2.交流体会句1:

“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因为有了这条路,从此,两过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

3.默读课后“资料袋”。

同学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因此古罗马出现了中国丝绸的热效应。

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内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

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丝绸之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条路的开辟者就是张骞。

4.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四、总结全文。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

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这是古老的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史,而今我国西部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

变化,同学们有兴趣,课后可以去做个了解。

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崇岭如生五彩

  不计丰富美美

友谊之路:

互赠礼品

丝绸之路交流之路:

经济、文化交流

激发遐想:

与开头照应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4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1课时年月日

3、白杨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贵品质。

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讲授法。

1.祖国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更有那茫茫的大戈壁。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板书:

白杨 

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掌握生字新词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遇到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 

(2)教师启发诱导 

(小黑板出示)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你读懂了吗?

是通过课文中的那部分读懂的?

能说一说你在读书中快速理解记忆的好方

法吗?

同桌之间然后自由交流。

(3)抽几名学生快速找一下课文中词语 

如:

清晰 

高大挺秀 

浑黄一体 

根据课15文上下内容说一下大体意思,为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课堂中可进行你说反、我对正、成语接龙和词语类型扩展。

三、品读课文 

理清脉络 

读中感悟 

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再去深入品读课文、读中进行感悟

(1)提问,文章中那些地方描写了白杨树,想一想你对白杨树又有了哪些了解。

(2)小组交流 

从“每隔几秒钟,窗口外就飞快的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说明了白杨树外形的特点:

板书;

高大、直。

再启发学生认真读课文,回答白杨树还有什么特点,出示重点段 

爸爸对儿子和女儿的一番意味深长的对话,为加深理解,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进行。

引导把自己的体验及感受真正读出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边读、边交流、边思考,回答白杨树在你的心目中具有了那些可贵之处。

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再进一步精读,启发,诱导:

同学们,本课表面上是在介绍白杨树的特点,实际上是在赞扬白杨树的品格,赞美具有白杨树不屈不挠、拼搏顽强的人。

引领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中心句,“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他是在表白自己的心,“表白”是告诉、说明的意思。

以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像白杨树一样坚强而不动摇。

这种写作手法是借物喻人。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集体朗读,提问,还用什么地方不理解,提出来交流。

重点让学生从“沉思”、“微笑”两个词想象一下爸爸当时在想些什么?

新疆是什么样子?

介绍孔繁森献身西藏、万名大学生自愿去西部贡献力量资料,再提问学生,现在你能正确说出爸爸在对自己的孩子表白什么吗?

五、教师总结。

我会填空:

白杨树从来就那么直。

那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

16

长出()的枝干。

不管遇到()还是(),

不管遇到()还是(),它总是那么(),不

(),也不()。

白杨

介绍白杨——表白——欣慰

朗读课文

17

3、白杨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理解爸爸借白杨表白心迹的有关句子,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体会课文借白杨比喻边疆建设者的特点。

讨论交流法。

一、复习引入

检查听写:

1、清晰2、抚摸3、介绍4、边疆5、雨伞6、陷入

2、教师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爸爸在介绍白杨的同时,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那么白杨究竟有什么特点?

爸爸又在表白着自己怎样的心呢?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白杨特点的句子。

18

幻灯出示句子: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也不动摇。

①仔细读这段话,说你体会到了白杨的哪些特点?

②师:

从这段话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可是爸爸只是在赞美白杨吗?

课文中指的是什么人?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父亲其实是在通过介绍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

父亲表白的是什么样的心呢?

3.对于父亲的表白孩子们能理解吗?

他们只知道些什么?

引读课文。

他们只知道——。

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在新疆工作。

只知道——不知道为什么要接他们到新疆去念书。

只知道——不知道爸妈为什么要到这么远的地方工作。

你知道父亲为什么父亲要到这么远的地方工作吗?

为什么父亲要把我们接到新疆去念书?

父亲的心愿能实现吗?

从哪儿看出来的?

4.幻灯出示: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①“高大的白杨”指什么?

“迎着风沙成长的小树”指什么

②感情朗读相关段落。

5.默读1-4自然段,找出描述白杨特点的句子,理解词语,体会白杨的特点。

(1)“茫茫”、“浑黄一体”结合录像画面理解。

(2)“卫士”在课文里指什么?

为什么?

 导语: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

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7.学生概括爸爸说的这段话的意思体会爸爸的心。

.

(三) 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

1.边听课文朗读,想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向老师提出来。

2.质疑。

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

几棵小树指谁?

(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

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

三、课堂练习: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辨析课后第3题。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1、“疆”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__部。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消失()坚强()动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