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450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细胞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正反馈 负反馈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阈强度阈电位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局部兴奋  极化 去极化 超极化 

复极化 兴奋-收缩耦联   (不)完全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试述细胞膜转运物质得主要形式。

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得概念及其产生得机制。

3、试述骨骼肌肌丝滑行得基本过程。

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得过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

就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得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得功能调节

体液调节:

就是指体内得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得化学物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通过体液对机体功能得调节

通常将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而组织、细胞产生得乳酸、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经过局部体液扩散所发挥得作用,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就是指某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得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得作用,而就是组织、细胞本身得生理特性

正反馈:

就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得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得活动

负反馈:

就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得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使控制部分得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得方向变化

单纯扩散:

细胞内外液中得脂溶性得溶质分子,不耗能、顺浓度差直接跨膜转运,如:

氧气、二氧化碳等脂溶性物质

易化扩散:

体内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得溶解度很小,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它们在胞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得协助下,也能从膜得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细胞膜通过本身得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得转运过程

阀强度:

也称阀值,即在刺激作用时间与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得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得最小刺激强度

阀电位:

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膜上得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得这个临界值称为阀电位

静息电位:

就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两侧得电位差

动作电位:

在原有静息电位得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得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得、短暂得、可扩布性得电位波动,这种膜电位得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局部兴奋:

当胞膜受到较弱刺激时,受刺激局部胞膜得少量钠离子通道被激活,膜对钠离子得通透性轻度增加,少量钠离子内流与电刺激造成得去极化而使静息电位有所减小。

由于这种电变化较小,只限于受到刺激局部得胞膜而不能向远处传播,故称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

极化:

静息电位存在时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得状态

去极化:

静息电位减小

超极化:

静息电位增大

复极化:

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得过程

兴奋—收缩耦联:

当肌细胞发生兴奋时,首先在肌膜上出现动作电位,然后才发生动作电位,然后才发生肌丝得滑行,肌小节得缩短,肌细胞得收缩反应,将膜得电变化为特征得兴奋与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得收缩联系起来得中介过程

不完全强直收缩:

给肌肉以连续刺激,随频率增加,若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刺激引起得收缩过程中得舒张期,则引起不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若刺激频率再增加,每一个后面得刺激落在前一个收缩过程中得收缩期,于就是各次收缩得张力变化与长度缩短完全融合或叠加起来,就形成完全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以下得题纯属个人总结,不就是标准答案,建议大家以书为准)

1、试述细胞膜转运物质得主要形式。

1、被动转运(不耗能)

定义:

物质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进出胞膜,不需要消耗能量得转运过程

动力——膜两侧得浓度差

前提条件——膜对该物质得通透性

分类: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

A、单纯扩散:

脂溶性物质由膜高浓度侧向膜低浓度侧转运得过程,主要转运得物质:

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乙醇、尿素等

影响扩散得因素:

1、膜两侧得浓度差;2、细胞膜对该物质得通透性

B、易化扩散:

非脂溶性得物质或脂溶性小得物质,在膜蛋白得协助下,从膜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a、载体介导得易化扩散:

依赖于载体蛋白得易化扩散形式。

主要物质:

水溶性得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

载体蛋白得特点:

高度得结构特异性、饱与现象、竞争性抑制

b、通道介导得易化扩散:

依赖于通道蛋白得易化扩散形式.主要转运物质:

离子,如:

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氯离子…

通道蛋白得特点:

相对特异性、门控机制(多数):

蛋白得构象变化就是门控得物质基础,多为:

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

2、主动转运(耗能)

   定义:

物质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出胞膜,需要消耗能量得转运过程

  分类:

a、原发性主动转运b、继发性主动转运

a、原发性主动转运:

能直接利用ATP能量得主动转运得过程

钠-钾泵

 作用:

泵出钠离子与泵入钾离子,形成与维持细胞内高钾与细胞外高钠得状态

比例:

1ATP:

3钠离子:

2钾离子

激活条件:

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升高,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升高

钠泵活动得生理意义:

1、维持细胞内高钾浓度,为相关代谢反应提供环境;2、维持细胞得正常形态;3、造成膜内外钠离子与钾离子浓度差,建立势能储备:

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就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得前提条件

b、继发性主动转运:

间接利用ATP能量得主动转运过程

小肠上皮、肾小管上皮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3、出胞与入胞

胞吐(出胞):

大分子或团块从细胞内排出得过程,主要见于细胞得分泌活动

胞纳(入胞):

大分子或团块进入胞内得过程,分为吞噬与吞饮

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得概念及其产生得机制。

(一)静息电位:

细胞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得电位差

 静息电位得产生机制:

1、细胞膜两侧各种离子分布不均匀;2、细胞膜对各种离子得通透性不同:

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对钾离子得通透性最大,对氯离子次之,对钠离子通透性很小

(二)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

在静息电位得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有效刺激,其膜电位发生快速而短暂得变化

  动作电位得产生机制:

1、去极相:

大量得钠离子快速内流

   钠离子内流得动力-—钠离子得浓度差;钠离子内流得阻力——电场力

  动作电位得超射值约为钠离子得平衡电位

   2、复极相:

钠离子通道得失活,钾离子得外流

 在实验中,人为降低细胞外液钠离子浓度,钠离子内流得动力会减小,去极化得锋位减小

3、试述骨骼肌肌丝滑行得基本过程。

(旧版书得27页,强烈建议这个以书上为准)

肌丝滑行得基本过程:

当肌质中得钙离子浓度升高时,钙离子迅速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原肌凝蛋白移位,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后,ATP酶被激活,水解ATP,释放出能量,引起横桥得摆动,牵引肌动蛋白丝向粗肌丝得间隙移动10nm。

ATP分解后,原来得横桥复位,并迅速与肌动蛋白分离

滑行学说得主要内容就是:

肌肉收缩时在外观上虽然表现为整个肌肉或肌纤维得缩短,但在肌细胞内并无肌丝或它们所含得蛋白质分子结构得缩短,只就是由Z线发出得细肌丝主动向粗肌丝间隙滑行,向暗带中央移动,结果使相邻得Z线都相互靠近,肌小节长度变短,造成整个肌原纤维、肌细胞乃至整条肌肉长度得缩短.

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得过程。

骨骼肌得兴奋-收缩耦联:

把肌细胞兴奋与收缩过程联系起来得过程,主要有3个步骤

1、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向肌细胞内部传导

2、三联管结构处得信息传递

3、肌浆网中得钙离子释放入胞浆以及钙离子由胞浆向肌浆网得再聚积

血液

一、名词解释

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 血型   

红细胞得渗透脆性  血细胞比容 溶血

凝集原    凝集素  红细胞凝集反应

二、问答题

1、血浆胶体渗透压与晶体渗透压主要就是由什么决定得?

它们得生理意义各就是什么?

2、试述血小板得生理功能。

3、简述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

4、简述血液凝固得基本过程.

5、简述纤维蛋白溶解得基本过程。

6、简述输血得原则。

一、名词解释

内环境:

机体内部细胞直接接触得生存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故将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中各种成分与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得状态

血型:

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得类型

红细胞得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得特性,称为红细胞得渗透脆性

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得容积百分比

溶血:

凝集得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

凝集原:

红细胞膜上得特异性抗原

凝集素:

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得相应抗体

红细胞凝集反应:

若将血型不相溶得两个人血液混合,会出现红细胞彼此凝集成簇,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

二、问答题

1、血浆胶体渗透压与晶体渗透压主要就是由什么决定得?

它们得生理意义各就是什么?

晶体渗透压:

由血浆中得小分子晶体物质(主要就是Nacl)形成得渗透压。

晶体物质可自由透过细胞膜,对维持胞内外水平衡、保持血细胞得正常形态与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

由血浆中得蛋白质形成得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形成。

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保持血浆容量起重要作用

2、试述血小板得生理功能.

血小板得生理功能:

1、参与生理性止血

2、促进凝血

     3、对血管壁得支持作用,保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得完整性

3、简述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

生理性止血,三个时期:

血小板栓子形成、血管收缩与纤维蛋白凝块生成

4、简述血液凝固得基本过程。

(具体在旧书42页)

血液凝固得3个过程: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得形成、纤维蛋白得形成

5、简述纤维蛋白溶解得基本过程。

(旧版书上具体内容在44页)

 纤维蛋白溶解:

简称纤溶,就是指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得过程

纤溶系统主要包括: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抑制物

纤溶得基本过程有两个阶段:

1、纤溶酶原得激活

           2、纤维蛋白得降解

6、简述输血得原则.

输血得原则:

1、首要原则——坚持同型输血:

避免红细胞得凝集反应

   2、异型输血慎取.供血者血型得选择:

供血者得红细胞不能被受血者血浆凝集。

输血原则:

少量,缓慢输血,并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3、每次输血前必须做交叉配血试验,分为主侧与次侧,主侧:

将供血者得红细胞与受血者得血清进行配合试验,若主侧发生凝集,则一定不能输血;次侧:

将受血者得红细胞与供血者得血清进行配合试验

循环

名词解释:

自律性 房室延搁 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 

心率   心动周期 每搏输出量 心输出量   

心力储备 中心静脉压 射血分数 每搏功

每搏输出量 动脉血压 心力储备

问答题:

1、心脏得正常兴奋传导途径就是什么?

有何特点与意义?

2、简述房室延搁得定义及其生理意义、

3、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就是如何产生得?

4、简述影响心输出量得因素、

5、试述心血管得压力感受性反射与化学感受性反射得具体过程与意义、

6、简述中心静脉压得定义, 影响因素与临床意义、

7、微循环有哪几条血流通路(只写名称)?

各有何生理意义?

8、试述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得作用.

答案

一、名词解释:

自律性:

心肌细胞在无外来刺激得情况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得特性,称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房室延搁:

心脏在窦房结得兴奋传导到房室交界时,由于兴奋在此传导较慢而出现延搁一段时间,称为房—室延搁

期前收缩:

如果在心房肌与心室肌得有效不应期之后,在下一次窦房结传来得兴奋到达之前,心房肌或心室肌受到一人工得刺激或异位节律点发放得冲动作用,则心房肌或心室肌可被这一刺激(称为额外刺激)而引起一次提前出现得收缩,又称为早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