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产业园四星级酒店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4349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石产业园四星级酒店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金石产业园四星级酒店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金石产业园四星级酒店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金石产业园四星级酒店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金石产业园四星级酒店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石产业园四星级酒店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

《金石产业园四星级酒店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石产业园四星级酒店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石产业园四星级酒店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

新建。

4、项目建设期限:

2年半。

5、项目建设地点:

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金石产业园。

六、项目建设内容:

金石产业园四星级酒店建设项目建设内容有酒店、商场及住宅建安工程,配套停车位及设备用房工程,规划红线内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七、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为40554.28万元,金石产业园四星级酒店建设项目建设费用全由贵州鑫锦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自筹。

第二章项目背景

一、贵阳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地理位置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上,属全国东部向西部高原过渡地带。

地形、地貌走势大致呈东西向延展,地势起伏较大,南北高,中部低。

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大量分布,既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海拔最高为1762米,最低506米,市区中心海拔1071米。

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瓮安、龙里、惠水、长顺4县接壤,西靠安顺市的平坝县和毕节地区的织金县,北邻毕节地区的黔西、金沙两县和遵义市的遵义县。

贵阳市辖六区一市三县,市域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403平方公里。

老城区东起龙洞堡,西至百花山脉、阿哈水库,南起桐木岭,东北至洛湾,西北至麦架,包括中心区和外围龙洞堡、二戈寨、小河、花溪、新添、白云、三桥、金阳八个片区,面积约495平方公里。

城市行政区划辖七区(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白云区、乌当区、花溪区、金阳新区)、一市(清镇市,但也即将成为区)、三县(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

全市土地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56%。

其中,云岩、南明、小河区、金阳新区为贵阳市城区,面积为383.04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4.78%;

花溪、乌当、白云区为贵阳市郊区,面积为2194.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27.31%;

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总面积5625.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68.13%。

2、旅游景观

贵阳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地区,贵阳拥有以“山奇、水秀、石美、洞异”为特点的喀斯特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

既有花溪天河潭、开阳峡谷生态公园等以山、水、林、洞为特色的高原自然风光,又有如阳明洞、青岩古镇和息烽集中营旧址等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古朴浓郁、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

在联合国亚太组织等七大机构的八大硬指标中,贵阳以“具有夏季特别是最热月平均气温舒适度的优势”荣登中国避暑之都。

贵阳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各1个;

国家4A级旅游区8个,国家3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超过20个。

此外,还有一大批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和奇异神秘的民俗风情。

全市所有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全部实现道路路面硬化,景区档次的提升成为贵阳市发展生态旅游业最重要的核心吸引物。

3、人口区划

根据《贵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为4324561人。

其中男性人口为2226730人,占51.49%;

女性人口为2097831人,占48.51%。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14;

0-14岁人口为742747人,占17.17%;

汉族人口为3603040人,占83.32%;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21521人,占16.68%;

15-64岁人口为3239483人,占74.91%;

65岁及以上人口为342331人,占7.92%;

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60054人;

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98094人;

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430248人;

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6172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946323人,占68.13%;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378238人,占31.87%。

4、自然资源

矿产贵阳的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探明矿种52种,主要有煤、铁、硅、重晶石、大理石、耐火粘土、铝钡土、磷、硫、汞等矿产资源。

铝土矿保有储量4.3亿吨,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矿床主要集中在修文县和清镇市,有特大型、大型、中型矿床9个,其中,清镇市猫场铝土矿储量1.5亿吨,为国内著名特大型铝土矿。

铝矿品位高,AI2O3含量平均在70%左右,铁含量平均小于5%,铝、硅比平均这7.87。

磷矿4.64亿吨,是全国三大磷矿基地之一,全国70%以上的优质磷矿集中在贵阳。

煤炭储量9亿吨;

铁矿2396万吨,硫铁矿2878万吨,汞(金属量)2683吨。

水利贵阳能源资源充足。

境内有大小河流98条,水资源总量为46.79亿立方米。

全市水能资源理论储藏量为119万千瓦,可开发量为90万千瓦,水电站装机容量近100万千瓦,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

5、气候环境

(1)、气候

贵阳是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市中心位于东经106度27分,北纬26度44分附近,海拔高度为1100米左右,处于费德尔环流圈,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兼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

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5.3℃,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其中,最热的七月下旬,平均气温为24℃,最冷的一月上旬,平均气温是4.6℃。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129.5毫米,年平均阴天日数为235.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48.3小时,年降雪日数少,平均仅为11.3天。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宜人的气候是贵阳的骄傲,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之美誉。

尤其在夏季,贵阳夏季平均温度为23.2℃,最高温度平均在25-28℃之间,最低温度平均在17-20℃之间。

最高温度高于30摄氏度的日数少,紫外线强度较弱。

即使出现30℃的温度,早晚也很凉爽,只要不在烈日下曝晒,室内通风状况良好,没有空调设备也绝无汗流浃背、夜不能寐的炎热。

在街头很少见人手持扇子,晚上还得盖薄被,而在高山上却有“一雨变成冬”之说,是“天然大空调”。

特别是与素有"

火炉"

之称的城市相比,贵阳不愧为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

在2006年“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评选中,贵阳以“具有夏季特别是最热月平均气温舒适度的优势”荣登榜首。

在联合国亚太组织等七大机构的八大硬指标中,贵阳气候的舒适度占据了极大比重。

从2006年开始,每年的“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的评选中都摘得桂冠。

贵阳夏季雨水充沛,为500毫米左右,夜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干湿季不明显,贵阳市重工业基本远离市区,城市污染轻,全年出现轻度污染日数少,空气质量良好,无灰霾天气发生,空气清新,宜人舒适。

贵阳市年雷电日数平均为49.1天,雷电电解空气中的水汽,产生较多的负氧离子,同时贵阳市拥有植被完整的环城林带,素有“林城”之称,环城林带更提供了富足的负氧离子,在景区空气的负氧离子含量高,平均每立方厘米达2700个以上,超过正常值的几倍,居全国各著名景区的前列,可谓“天然氧吧”。

(2)、环境

贵阳市环境保护工作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和地方性环境法规体系。

“十二五”期间确保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

清洁能源使用率提高到60%;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和省的要求以内,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切实加强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

森林覆盖率达到45%。

贵阳是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2007年,贵阳市森林面积达到427.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1.78%,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5148.04公顷,绿化覆盖率41.12%,绿地率39.88%,人均公共绿地9.45平方米,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5.15平方米。

2008年,贵阳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2.1%,荣获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总面积132万亩的第二环城林带已经形成。

再加上原先建成的长70公里、宽1-7公里,总面积13.6万亩的一环林带,无疑为贵阳的生态环境装上了“双保险”。

贵阳城区绿化走上了“绿化、美化、彩化”协调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以公园、市区主干道、滨河、广场绿化及环城绿带为主体,各次干道绿化及机关、学校、企业、住宅区庭院绿化为补充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园林绿化体系,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绿化标准。

贵阳步入了中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行列,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贵阳还拥有全国卫生城市、中日环境合作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6、经济建设环境

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138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2.55亿元,增长2.8%;

第二产业增加值586.84亿元,增长21.3%;

第三产业增加值733.68亿元,增长15.2%。

三个产业结构为4.6:

42.4:

53.0。

(1)、农业

2011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6.8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1.6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7%;

油料播种面积3.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2%;

蔬菜播种面积9.1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7%;

烤烟播种面积1.13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6%。

(2)、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54.9亿元,比上年增长22.3%。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5.23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十大工业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7.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

六大特色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70.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3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9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6%;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98.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5%。

(3)、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0.59亿元,比上年增长57.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37.36亿元,比上年增长59.9%。

工业投资完成56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3%。

(4)、国内贸易

201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4.33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59.76亿元,增长19.8%,其中城区555.46亿元,增长19.6%;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57亿元,增长40.8%。

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72.65亿元,增长31.4%;

零售业零售额432.62亿元,增长19.5%;

住宿业零售额7.78亿元,增长17.5%;

餐饮业零售额71.27亿元,增长16.9%。

(5)、对外经济

201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7.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6%。

其中出口27.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2.9%;

进口9.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5%。

2011年批准外商投资项目30项,比上年增长50%。

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78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6.9%。

二、项目提出背景

贵阳金石产业园是市委、市政府于2010年11月正式确定成立的十大产业园区之一。

开工建设就得到省、市领导的重视和关心。

省委书记栗战书调研时指出金石产业园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进产业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为全省项目建设和工业发展起示范作用,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园区自2010年11月12日开工建设以来累计投资60亿元,入驻各类大、中、小企业1000多家,在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以内,初步形成了以石材深加工、钢材加工销售、二手车及相关汽车项目、农副产品物流为主的四大产业板块,构建起了金石产业园产业布局的基本骨架,奠定了工业化带动产业化,推动城镇化的发展思路。

1、四大板块的基本情况

(1)、石材深加工板块

贵州具有丰富的石材资源,四个石材加工组团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建成投产,预计可形成年产2050万平方米中高端石材板材和100万件以上石材工艺品的生产规模,可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

在抓石材生产建设的同时,积极开拓石材供销市场,当前,“十里河滩”湿地公园、南明河沿岸景观工程、筑城广场等大型市政工程,凯宾斯基、西苑、王子等五星级酒店等大型企业与园区石材企业签订了石材采购合同。

(2)、钢材加工及销售板块

钢材加工及销售板块占地约50万平方米,钢材加工厂房15万平方米,主要涵盖工业厂房钢构、混泥土搅拌罐、活动板房板材加工等。

该区域还有标准经营场地1000多个,现已引进建材、机电、物流等行业的1000多家民营企业入驻,该板块除满足园区建设需求外,积极开拓对外市场,预计至2011年底,该板块将完成产值30亿元。

(3)、二手车及相关汽车项目

二手车及相关汽车项目包含工程机械、二手车及货车改装,建成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30多户,新建商务用车4S店四家。

车管服务中心已入驻开展业务,相配套的汽车检测中心正加紧施工。

原太慈桥旧车交易市场将于今年整体迁入,可实现产值20亿元。

(4)、农副产品物流板块

农副产品物流功能板块由地利集团投资建设,计划用地900亩,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将建成大型果菜交易库、贮藏库、配货区等。

今年6月,原市五里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将整体搬迁入驻,可实现产值30亿元。

该板块2012年底建成后将成为贵州最大、西南一流的大型农副产品集散地。

2、园区定位及下一步打算

从金石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及主要优势、特征看,园区符合现代物流园区的特征,可以基本处理流通加工、配送、储存、包装、装卸等作业方式以及不同作业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因此,立足于金石产业园的加工、资金、交通、信息等优势,汇聚全省的石材及相关资源,建立起以石材为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良性互动,互为补充的现代物流园区。

到“十三五”末,力争使园区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万元。

今年3月2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栗战书在视察金石产业园时,对园区提出了要重视文化塑造,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的重要指示。

按照栗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园区将加快石文化园的建设步伐,把文化塑造作为园区的灵魂来抓。

目前已由省公路集团黔贵园艺景观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拟在镇山村沿南环线打造一个以石文化为主,涵盖园林艺术、民族风俗的石文化主题园,以此丰富园区文化内涵。

贵阳金石产业园开工建设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让金石产业园加快建设、加速发展,为贵阳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贡献力量。

结合贵阳市市场环境、特征、构成和窬量,经分析认为:

贵阳市域及周边地区,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业、商业、服务业项目建设(如建设高档酒店等)尚有很大的空间区位。

因此,项目单位审时度势、把握机会、根据目标市场(四星级酒店为空缺)特点,决定实施该项目,并通过高水平的经营管理而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建设有助于金石产业园接待工作的开展,为经销商提供一个优质的临时住所,项目建设是金石产业园发展、招商引资和服务城市的需要及贵阳市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金石产业园发展的需要

贵阳金石产业园地处贵阳花溪区石板镇、小河区金竹街道办事处辖区内,规划总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由石材生产加工区、石材机械辅材制造区、石材仓储物流区、服务中心等构成。

2015年,贵阳金石产业园建成后年总产值可达150亿元。

其中,由石材加工厂房和石材原材料展示交易区组成的园区一期项目,预计于本月12日动工建设,明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一期计划建设面积6.6万平方米,年销售石材原材料20万立方,销售额5亿元。

贵阳金石产业园前期采取公司市场化运作,由贵阳市石材加工龙头企业黔源矿业与合朋经济开发有限公司组建贵州金石英钟联创工业地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该园一期项目投资主体,贵阳金石产业园固定资产投入资金约5.6亿。

一期项目建成后采取“工业超市”(即:

股东自带石材加工设备进厂生产,可自产自销,也可几家联合销售)形式生产加工。

加工种类包括:

花岗石、大理石、石雕、砂岩、文化石、人造石等。

贵阳金石产业园是贵阳市循环经济推广园区,它的建成将填补贵州省没有专业石材产业园的空白。

本项目建成后服务对象主要是该产业园的客商,同时也将承担金石产业园的接待工作。

2、本项目建设是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需要

贵阳市《二环四路城市带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开发建设完成后,二环四路城市带将形成15个城市功能板块,预计可聚集城镇人口80万。

届时,贵阳核心区将拓展到近200平方公里,比原有老城区扩大近5倍,区域内人口超过200万。

具体规划方案如下所述。

(1)、预计新增建设用地52平方公里

规划中的二环四路城市带包括二环路和机场路、甲秀南路、花溪大道、贵黄路(艺校至清镇段)沿线区域,规划总用地105平方公里,其中新增开发改造建设用地52平方公里,涉及云岩、南明、花溪、乌当、白云、小河、清镇等7个区(市)及金阳新区;

沿线7个区(市)及金阳新区的城市建设和功能将向二环集聚发展,形成以二环四路串联的15个功能板块“珠链式”新兴城市带,预计聚集城镇人口80万。

(2)、预计五年左右基本开发完成

按照规划,我市将用三年时间完成土地收储、安置房建设、主干道、立交桥以及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棚户区、城中村改造;

启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部分景观绿化带,并实施大型城市低碳社区、绿色社区和特色产业培育区,同步建设一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用五年左右时间基本开发完成二环四路城市带。

建成后的城市带中将综合配套医院、中学、小学,完成城市带重要景观节点建设,沿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彻底改善城市核心区周边和入城口景观环境风貌,建成一批低碳社区、绿色社区,实施区域商业综合功能深度开发。

目前,市二环四路城市带开发建设工作指挥部正在组织拟定开发建设意见和支持政策措施。

(3)、区域配套体系兼顾便捷生态

据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二环四路城市带交通体系方面,拟规划13公里的立交桥,加强城市带与其他各片区主次干道的衔接,缓解老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

规划红岩、金竹、黑石头等大型公交停车场,并逐步将一环内的河滨公园、青云路、凤凰路等公交停车场往二环搬迁。

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网络,拟规划配置中学28所,其中新建22所。

小学62所,其中新建52所。

特色功能和产业布局方面,促使商业、服务业向二环四路城市带集聚,拟规划2个科技产业服务区、4个现代商业综合区和5个特色旅游区等。

生态功能方面,严格保护生态,拟规划3个城市湿地公园、5条景观线、5条生态通道、9片城市森林、15处绿色标志建筑。

(4)、棚户区城中村分批开发改造

“抓住了棚户区城中村的改造,就抓住二环四路城市带开发建设的关键。

”市棚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二环四路城市带范围内共有213个棚户区、城中村,总面积超过18平方公里,占二环四路城市带可建设用地52平方公里的35%,且均处在城市带重要区域。

这213个棚户区、城中村,将分为15个改造区域、86个地块,按照统筹规划、成片改造的原则分批开发。

开发过程中,我市将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

其中,规划编制和方案设计、政策落实、招商安商、社会管理、房屋征收、协调服务以及平衡地方财政、投资企业、群众三方利益等方面由政府主导。

金石产业园四星级酒店位于花溪区石板镇,工程竣工后将为贵阳市《二环四路城市带》建设及发展迈出的坚实的一步。

第3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贵阳市星级酒店市场分析

在星级酒店数量和比例方面,与成都、昆明相比,贵阳星级酒店数量较少,其中,高档酒店尤显不足。

从功能上看,贵阳酒店多数仅能提供最基本的住宿和餐饮功能,会议及休闲娱乐设施较少。

贵阳市2011年酒店的入住率达80%,而一般酒店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入住率达70%左右。

这种现象表明,目前贵阳市的星级酒店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按照级别划分情况,四星级以上酒店主要接待商务客人;

三星级酒店主要接待旅游团队;

二星以下主要接待散客。

贵阳高档酒店设施设备整体比较落后,只能达到星级酒店评定的基本标准,缺乏必要的功能设施,如网球场、室内外游泳池等相对较少。

餐厅供应菜式较少,主要分为中餐厅和西餐厅,特色菜式菜系少。

客源市场方面:

贵阳酒店目前以省内游客为主要客源,省外游客中,上海、广东、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量超过了接待总量的一半。

酒店的客源市场按地域分,绝大部分为贵州本省的游客。

外省游客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

入境游客以港澳台为主。

在接待的外国游客中,前五位客源国依次为美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法国。

贵阳高档星级酒店类型单一,全部呈现出商务型特征;

分布过于集中,基本都选址于南明区和云岩区这两个老城区;

效益不高,高入住率与低折扣率并存。

在贵阳郊区,特别是风景优美的旅游区开发高端、度假型酒店存在巨大的市场机会。

2010年,全国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为61.03%,而贵阳市客房出租率为8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星级饭店房价的折扣率却不足50%。

贵阳酒店的主要特征是:

高入住率与房价低折扣率并存。

这表明,贵阳酒店市场竞争还处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阶段,尚未进入以质量和特色为基础的品牌竞争阶段。

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目前客源市场的消费水平不高。

二、贵阳市内星级酒店业发展总体趋势简析

一是高星级酒店的经营比重仍是大头。

虽然利润的绝对额和利润率在下降,但经营比重在酒店行业是仍拔头筹。

二是商务酒店的比重量继续增加。

三是高星级酒店入住率高。

四是有着世界先进管理模式酒店管理集团对星级酒店的影响,他们凭借着在信息收集和客房预订、宣传促销与管理、培训等多方面优势,使自身在华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等都领先于我国传统酒店业。

三、项目周边市场环境分析

1、区域特点

本项目建于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金石产业园。

该区域内交通便利,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有利于本项目建设

2、市场分析

通过对贵阳市星级酒店市场分析均在贵阳市内,对本项目影响不大,金石产业园内没有一家星级酒店,故本项目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

金石产业园四星级酒店建设项目建设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