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局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431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牧局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牧局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牧局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牧局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牧局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牧局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

《农牧局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牧局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牧局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

农牧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农牧局201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6年上半年,我县农牧业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全县农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政府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和生物产业开发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项目推进为重点,以农业科技培训为依托,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能力。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及措施

  2016年我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从2016年11初到2016年4月中旬我县境内没有下过一次对农作物有较的降雨,至使我县小春作物遭受了严重的旱情,小春作物减产已成定局。

为此,我局在大春作物生产过程中本着“小春损失大春补”的思想,以良种推广和品种改良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措施推广和生物产业开发力度,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提高大春单产上下功夫,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目前,完成大春农作物播种面积预计达267000亩,其中大春粮豆种植面积预计达232820亩(玉米种植面积完成129800亩,水稻种植面积26070亩,豆类种植面积48300亩,薯类种植面积10150亩,其它谷物种植面积18500);其它作物播种面积预计达34180亩。

完成夏粮收割114014亩(其中冬小麦播种面积69786亩),全县夏收粮食总产预计达万公斤,比上年减产万公斤。

全县农机总动力达5500万瓦特,拖拉机拥有量3500台。

2016年上半年,全县大小牲畜存栏预计达万头匹只,预计出栏大小牲畜万头匹只,全县肉类总产预计达4074吨。

全县畜牧业产值预计达7215万元。

  

(一)强化农业科技措施

  1、继续推进作物良种工程

  为充分发挥良种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关键作用,加快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增加农业技术含量。

今年上半年,全县共计调运杂交玉米良种210400公斤,销售230039公斤(含上年结存的22822公斤),推广杂交玉米种植面积122000亩,玉米良种覆盖率达95%;完成水稻良种推广18884公斤,其中糯谷15250公斤;推广优质滇杂31、32、35号杂交水稻良种3634公斤。

  2、加强农业科技措施推广力度

  今年上半年,我局在做好常规科技推广工作的同时,积极选择和引进适合我县农业生产条件的新科技、新措施。

  一是高度重视春耕备耕生产工作,在认真分析早春旱情严重的基础上,我局在大春作物生产过程中本着“小春损失大春补”的思想。

按照“早安排、早动手、早落实”的原则,动员各乡镇和涉农部门积极行动,从及早安排部署大春作物种植计划、筹措春耕资金、储备农用物资、培训农民等各项工作入手,集中力量抓好春耕备耕生产。

玉米和豆类是我县大春生产中的主导产业,为了弥补旱灾造成的小春减产,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我局在今年的大春生产过程中特别加大了对玉米和豆类的科技措施力度,指派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下到各乡镇田间地块,采取玉米双行条栽、地膜覆盖、育苗移栽、合理施肥等高产丰产栽培技术,全面提高玉米单产。

上半年共完成玉米双行条栽100360亩,玉米地膜覆盖栽培36200亩;旱作立体种植40180亩。

  二是在往年成功引进推广水稻“旱育保姆”的基础上,把这项能简化水稻育秧程序,降低劳力投入和生产成本、增产效应较好、能有效预防水稻青立枯病的水稻“旱育保姆”育秧技术,作为水稻生产的重点科技推广措施,并经受住了今年持续干旱的考验。

共计完成水稻“旱育保姆”推广面积10000亩,其中示范样板5060亩,完成水稻拉线条栽26070亩,旱育秧2250亩,水稻化学除草剂应用25070亩。

  三是根据《云南省农业厅关于组织实施二00九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的通知》精神,及时成立小麦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指导工作组,拟订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技术实施方案,通过全县上下科技人员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通力协作,克服了秋种期间干旱、春季低温、后期病虫频发等不利因素,突出强化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共完成2万亩的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其中完成700亩核心示范区,4000亩千亩展示片,辐射带动示范面积4万亩。

  3、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手册和现场指导等形成对农户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针对电脑农业和数字乡村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召集全县各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了集中统一培训。

与此同时,还根据不同阶段农事活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需要,经常安排专项的培训,并积极抽调技术人员,参与县级其他部门开展科技培训活动。

2016年上半年,全县累计开展大小科技培训80余场次,参训人数达万人次。

  4、加大病虫害防治工作力度

  由于去冬今冬春连旱,基本不降有效雨雪,全县气温普遍偏高,给病虫害提供了较好的越冬条件,蚊虫越冬基数比常年偏高,病虫害出现早、发展快,比往年偏重发生,小春作物和大春春苗病虫害形势严峻。

针对这一实际,为了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的态势,我局积极组织农技科技人员,动员群众群防群控,切实加强小麦锈病、水稻青粒枯病和大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综合防治面积达万亩次,有效控制了病虫害发展的态势,对挽救小春和稳定大春生产,促进全县粮食保产奠定了基础。

  

(二)加快生物产业发展步伐,扩大特色产品生产规模

  在全县各级部门的正确引导下,今年我县特色生物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调整有了新的发展。

目前,全县已注册的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已达到23家,其中龙头企业4家。

  1、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县素有“中药材之乡”的美誉,中药材产业一直是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为了保持中药材之乡的美誉和进一步壮大中药材产业优势,在过去良好工作的基础上,我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利用我县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和气候条件,切实推进药材产业发展。

我局在没有项目资金支持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鼓励药农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扩大药材种植规模。

2016年上半年,完成药材种植面积预计达36200亩,其中秦艽种植15550亩,木香13350亩,当归2300亩。

在往年成功与××县综合贸易公司合作建立××县中药材种植实验示范园的基础上,今年又与该公司合作建立了××县珍稀植物保护与繁育基地。

  2、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进一步扩大经济作物种植规模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

今年上半年,我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积极引导大豆、白芸豆、马铃薯良种推广种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大豆、白芸豆、马铃薯、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完成大豆种植27500亩;芸豆种植20268亩;蔬菜种植8380亩。

  3、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入

  一是稻田养鱼工程和池塘养鱼向纵深发展。

我县自推广实施稻田养鱼以来,由于该产业对增产、增肥、防虫等起到特殊作用,深受群众欢迎。

今年上半年,我局在没有稻田养鱼资金支持的情况下积极筹措和整合资金,继续加大稻田养鱼工程推广力度。

2016年上半年,完成稻田养鱼推广面积6215亩。

随着稻田养鱼的不断深入,我县休闲鱼庄和农家乐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我县池塘养鱼的迅速发展。

2016年上半年,我县池塘养鱼面积达到1450亩。

  二是以“特色畜牧业”发展为依托,把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主导产业来抓,在州扶贫办的关心支持下,积极筹建××县“乌骨羊”繁育基地。

目前基地共存栏绵羊乌骨羊58只;山羊乌骨羊21只。

  4、油料生产取得新突破

  鉴于我县油菜种植面积零星分散、品种混杂、种植不规范,管理跟不上、单产低的生产现状,在成功引进核桃油加工企业的基础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油菜作物的科技含量,充分挖掘油菜的增产潜力,以推广“三底油菜”为目标,有效发挥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冬油菜高产栽培示范过程中,下派专职技术人员自始至终协助各乡镇农技站技术人员对油菜高产示范区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服务,全年完成油菜高产栽培预计达8800亩,其中完成高产栽培4000亩,叶枝油菜样板2000亩,平均亩产公斤,样板平均亩产达公斤,预计油菜产量达75吨。

木本油料--核桃产量预计达4500吨。

  5、葡萄产业开发逐渐形成,球根花卉产业稳步发展

  我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有利于葡萄种植和球根花卉种植,在稳步发展球根花卉的基础上,今年我县加大葡萄产业的开发力度,分别在塔城镇和叶枝镇建立了葡萄种植基地。

目前已完成葡萄种植面积1030亩,其中塔城镇470亩、叶枝镇550亩。

球根花卉种植67亩。

  (三)加强畜种改良和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力度

  畜牧业是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枝柱。

今年上半年,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继续加大了畜种改良和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力度。

  1、加大畜种改良力度,努力提高畜牧业养殖效益

  针对我县畜种品种退化,商品率低的实际,我局以县供精站为中心,通过发放种畜、人工授精、冻精改良等多种形式,推进畜种改良工作。

2016年上半年,完成生猪改良7520窝,牦牛、黄牛改良1634头(其中黄牛冻精改良186头),绵羊改良和山羊提纯复状6750只。

  2、狠抓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促进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

  畜禽疫病防治工作是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局始终把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一是认真做好畜禽常规免疫工作。

上半年春防工作中共计完成生猪免疫注射178187头,注射密度为%;注射大牲畜炭疽疫苗8400头;出败28000头;气肿疽23000头。

注射鸡新城疫Ⅰ系苗27500羽;鸡新城疫Ⅱ系7500羽;禽霍乱24000羽;禽流感250000羽。

  二是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为有效杜绝重大动物疫病传入我县,我局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落实防疫工作责任制,认真做好疫苗、消毒药品、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建立应急预案和防控措施,确保重大疫病一旦发生,防控工作快速反应、高效、有序开展。

今年4月24日,我县在塔城镇采集送检的鸭喉管病料中检测出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接到省畜禽疫病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通知后,县委、政府对疫情高度重视,我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由分管领导亲自抓,组织县级防疫机构,按照重大动物疫病处置方案对疫区进行严密控制、封锁,并对疫区进行了全面消毒,对可凝禽类进行了全面扑杀,在最短的时间内杜绝了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共扑杀鸭231只,鸡52只,补偿扑杀费元。

对可能污染的环境、禽舍、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消毒面积达9000平方米、540户,并对疫区周围3公里范围内的家禽全部进行了补免。

  三是强化畜产品市场检疫工作。

搞好动物卫生检疫监督管理工作,是防止畜禽疫病传播,提高畜产品卫生质量,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为了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我局切实加强畜产品市场检疫工作。

2016年上半年,共检验白条猪6251头,白条牛102头,白条羊128只,市场活检鸡8437只,鸭183只,市场检验生猪补针1500头。

  四是加强畜禽的常规治疗工作。

半年来共治疗大小牲畜13589头次,其中生猪12431头次,牛头358头次,羊182只次,马属动物618匹次,治愈率达97%,完成大小牲畜体外寄生虫驱除423851头只次,阉割大小牲畜4673头只。

  五是做好能繁母猪保险理赔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对能繁母猪补贴这一促进生猪生产的惠农政策,是促进生猪养殖,降低能繁母猪养殖风险的重要措施,对稳定生猪生产发挥了重要的政策导向作用,有效保护了能繁母猪的生产能力,稳定了生猪生产发展,充分调动了农户的养殖积极性,群众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养殖数量稳定发展,品种质量逐渐优化,当前虽然面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