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中专实训基地易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391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工中专实训基地易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理工中专实训基地易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理工中专实训基地易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理工中专实训基地易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理工中专实训基地易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工中专实训基地易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理工中专实训基地易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工中专实训基地易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工中专实训基地易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理工中专实训基地易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理工中专实训基地易地新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及附图:

1、项目单位机构代码证

2、项目单位列入省重点专业中专、“512”工程等相关文件

3、***市规划局出具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4、***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本项目用地的审批函

5、***市环保局就本项目建设的环评审批函

6、***市财政局关于本项目建设资金的承诺书

7、项目建设单位自有资金证明

8、项目真实性申明

9、项目位置示意图

10、项目用地红线图

11、项目总平面规划图

12、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食堂等建筑相关设计图纸

13、学校老校区平面示意图

14、学校相关图片资料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理工中专实训基地易地新建项目

2、项目建设地点

***经济开发区

3、项目建设性质

易地新建

4、项目业主单位

***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5、项目法人代表

****

6、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建设目标

本项目建设内容有4项,总建筑面积37978.1平方米,建设规模及建设目标为:

①教学楼三栋,建筑主体均为5层,占地面积1415.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10.3平方米;

②实训楼一栋,建筑主体为5层,占地面积1527平方米,建筑面积7630.2平方米;

③学生宿舍楼两栋,建筑物均为6层,占地面积2365.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195平方米;

④食堂一栋,建筑主体为3层,占地面积310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43.2平方米。

整个工程建成后,可解决至少3000名学生教学和食宿问题。

7、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建设投资估算为5061.92万元,分为4部分:

①建筑装饰工程投资3957.55万元;②室外工程投资675.96万元;③工程其它费104.06万元;④建设预备费324.35万元。

本项目建设资金来源:

该项目资金筹措包括以下2方面:

①申请农业发展银行贷款3500万元;

②***理工学校自筹1561.92万元。

8、项目建设工期安排

本项目建设工期预计2年,2010年2月前完成各项前期工作并着手开工建设,到2011年2月前完成项目的土建工程;2012年2月前完成全部配套工程。

二、项目编制依据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家计委、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市理工中专新校区总平面规划》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本项目建设的意见

***市规划局就本项目的《项目用地红线图》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市国土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意见书

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设计的的《***市理工中专新校区详细规划》及相关建筑设计方案

相关各专业的国家设计规范

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性资料

经济环境及社会调查

三、项目编制范围

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项目建设规划及建设内容

3、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4、项目建设机构及建设进度

5、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背景

1、***市基本情况

***市位于***省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处于武汉、郑州、合肥三角经济区域中心,紧邻省城武汉。

全市版图面积3747平方公里,人口120万。

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2个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有715个行政村,7600个村民小组。

城区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21.5万。

  ***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是红四方面军、红25军和红28军的诞生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革命时期,有13.7万多人参加革命,6万多人参加红军,6200余人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解放后幸存的只有200多人,共中省军级以上首长126人,在册烈士12532人。

从这里走出了王树声、陈再道、许世友、王宏坤、张才千等41位共和国将军。

新中国诞生后,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视察指导,给予***人民以亲切的关怀和巨大的鼓舞。

  ***市地处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长江经济开发带和京九经济增长带的“十字中心”地带,是大别山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

***是国务院定点扶持的贫困县市和对外开放城市,境内设有铁路二级区段站,拥有铁路二类口岸和自营进出口权,沪汉蓉铁路、京九铁路、汉麻联络线、106国道、大广北高速公路、合武高速公路在这里交叉对接,构成了“三纵三横”的交通网络。

***能直接北进京津、南接港澳,东连沪宁、西通巴渝;武汉天河机场距***仅80公里,武汉阳逻机场、阳逻长江深水港距***仅70公里,为***提供了通江达海、接港连外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环境,大别山火电厂也正在加紧兴建,这些给***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为投资置业提供了便利交通条件和充足的能源保障。

 ***气候宜人,资源富饶,物产丰富。

境内有耕地100余万亩,林地近300万亩,水域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

地表水、地下水储量20多亿立方米,高于***省平均水平。

玄武岩、大理石、金、铜等矿储量很大。

野生动物有100多种,植物有1000余种;大宗特产有桑蚕、板栗、菊花、柿子、银杏等,还有大量天麻、杜仲等珍贵中药材。

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革命遗址、古战场和古文化遗址随处可见,境内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著名的风景名胜有龟峰旭日、柏子秋荫、麻姑仙洞、五脑山森林公园和浮桥河度假村等景点,是旅游、观光,休闲、避暑的理想场所,为投资置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民风纯朴,社会稳定,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政策优惠,服务优质,为投资置业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突出招商引资”的发展思路,通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动******经济开发区建设,重点建设黄金桥工业园;为招商引资搭建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为各类产业集聚提供一个很好的载体。

同时,市委、市政府已经用红头文件的形式制定了吸引投资、技术、人才的优惠政策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良好措施,并通过行政服务中心建立了一整套便捷、优质和高效的投资综合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平安***、亲商***、诚信***,把***建设成为投资者的天堂、创业者的乐园。

 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编制了城市建设近期规划和分区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功能分区科学;加强了以开发区为龙头的工业区、以步行街为主的商贸区和以新老城区结合部的休闲、娱乐为主的生活区等功能区建设,交通、供电、通讯、供水、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

商业网点、医疗卫生、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教育、金融、宾馆酒楼等各类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改造了城区交通道路,拉开了中等城市的框架;实施了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推行了“门前四包”管理,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工业形成了汽车配件、冶金机械、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建筑建材、食品饮品等初具竞争力的6大支柱产业。

农业形成了蔬菜、畜牧、板栗、蚕桑、老米酒、药材等6大优势特色经济带。

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2.07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59亿元,同比增长25%;财政收入4.05亿元,同比增长18.8%;农民人平纯收入2733元,同比增加202元,增长7.9%。

综合实力进入***省山区县(市)先进行列,先后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广播电视、体育、教育等国家级先进市(县)和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等光荣称号,文化、计划生育、卫生、科技等专项工作也已跻身全省先进市(县)行列。

  面对未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抢抓三大机遇(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实施“武汉城市圈”战略和***市建设“一厂三路”),突出招商引资,推进“一主三化”(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实现“三增”目标(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税增长)”的战略思路,全市人民正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为建设一个山川秀美、和谐富裕的新***努力奋斗。

2、***理工中专基本情况

***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创办于1984年7月,1999年12月被确认为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0年12月通过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验收,2003年11月通过了省专家组的重新评估,再次确认为国家级重点。

同时,是***省首批“512”工程合格学校,是“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实施基地学校。

学校位于***市区,原国家代主席董必武曾在此辛勤执教,原国防部副部长王树声大将亦在此负笈求学。

学校文化积淀厚重,人文景观丰富。

现有在校生5300人(其中顶岗实习1200人)。

教职工238人,其中专任教师178人,“双师”型教师93人,每年学生就业率在98℅以上。

校园占地总面积200亩,建筑面积6.91万平方米,其中标志性建筑理工会堂由“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籍著名科学家彭桓武亲笔题名。

学校现有仪器设备850台(套),总价值1050万元。

办学二十余年来,为社会各条战线和大专院校输送了2万余名合格人才。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国家体委授予“全国开展毽球运动先进学校”,被省发改委、教育厅等八家评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评为“依法治校示范校”、“平安校园”。

办学成果和经验先后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等20余家新闻媒体报道。

学校常年设置农业机械及自动化、农村实用电子技术、种养殖、会计、文秘、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驾驶与维修、电子应用技术、机电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应用技术等11个专业,其中电子应用技术、机电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为省级骨干专业。

同时根据需求开设缝纫针车、铁路乘务、酒店管理、中医保健、电焊等10多个短期培训专业。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国发[2002]16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

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进一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综合***市和***理工中专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建设势在必行,具体表现在以下4方面:

1、本项目的建设是适应***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

***市是大别山地区中心城市和鄂豫皖三省经济文化交汇重地,沪汉蓉快速铁路、大广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与京九铁路、汉麻铁路和106国道,在***形成由“三公三铁”构成“三纵三横”的交通格局,四条国家交通大动脉在***成“#”字型交汇。

同时,***是有着120万人口的资源大市,每年初中毕业生人数在2万人左右。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已形成了以汽配、电子、医药、化工为主的工业体系,每年缺技术工人在10000人左右。

同时,每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在20万人左右,他们均缺乏必要的工作技能,迫切希望接受专业的、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

2、建设本项目是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到,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目前该校教学、生活资源匮缺,教室仅6522平方米,只能满足4000余人的教学需要(而近三年在校生年均5100余人)。

仅有学生宿舍6140平方米,人均仅占1.46平方米,按国家教育部标准,中职生宿舍人平应不低于2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