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新人教版40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3750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新人教版40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新人教版40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新人教版40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新人教版40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新人教版40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新人教版40文档格式.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新人教版40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新人教版40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新人教版40文档格式.docx

③累麴(qū):

叠起来的酒药饼子。

形容马蹄大而方正。

(1)蹄如累麴    如:

(2)略与相同略:

大概

(3)伯乐知其子之愚知:

知道

(4)不堪御也御:

驾驭

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

伯乐的儿子拿着《相马经》去寻找马。

3.文中伯乐之子的表现,有人认为他这个孩子很愚蠢,有人认为他很聪明。

你的看法如何?

为什么?

我认为这个孩子不聪明,他只会照着书本知识生搬硬套,不知灵活变通。

伯乐在他写的《相马经》书里有“额头高、眼睛亮、蹄子大,就是好马”的说法。

一次,伯乐的儿子拿着《相马经》去寻找马。

出去看见一只大癞蛤蟆,就对父亲说:

“我找到了一匹好马,其他条件都符合,就是蹄子不够大!

”伯乐知道儿子很笨,被他气得笑了起来,说:

“这马太爱跳了,不能骑啊!

(三)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临写①《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②,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③。

或答人简札④,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选自《书林纪事》)

【注释】 ①临写:

临摹。

②率:

标准。

③苟且:

敷衍了事,随随便便,马虎。

④简札:

信件,书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日以十本为率  日:

每天

(2)书遂大进遂:

于是

(3)少不当意少:

同“稍”,稍微

(4)必再三易之不厌易:

改换,更换

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

3.结合选文说说文徵明书法越来越精湛的原因。

①每天练习写字的量很大,并且能持之以恒;

②写字从来不马虎,只要有不满意的地方就一定会修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于是大有长进。

(他)平时写字,从来不应付了事。

有时给人回复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

因此他年纪越大,(书法)越精湛绝妙。

(四)望梅止渴

魏武①行役②,失汲道③,三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恍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④,乘此得及前源。

(选自《世说新语·

假谲》)

【注释】 ①魏武:

曹操,他的儿子曹丕代汉建立魏国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②行役:

行军跋涉。

③失汲道:

找不到取水的道路。

④出水:

流出口水。

(1)三军皆渴   皆:

全,都

(2)乃令曰乃:

(3)甘酸可以解渴可以:

可以用来

(4)乘此得及前源及:

到,到达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士兵们听到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由此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魏武帝曹操这一人物形象。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让军队成功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其才思敏捷、足智多谋。

曹操的部队行军跋涉,找不到取水的道路,士兵们都很口渴。

(曹操)就下令说:

“前面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

”士兵们听到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由此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五)郭伋不失信于童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

“儿曹何自远来?

”对曰: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③,诸儿复送至郭外,问:

“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④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⑤,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注释】 ①郭伋(jí

)始至行部:

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

地名。

③讫:

完毕。

④别驾从事:

部下官吏。

⑤野亭:

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及事讫   及:

等到

(2)先期一日期:

选定的日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对曰:

(儿童)回答道:

“听说使君来了,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迎接。

(2)使君何日当还?

使君哪一天能回来?

3.本文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做人要讲信用。

但从选材角度看,《陈太丘与友期行》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本文选取的是郭伋守信的正面例子;

从表达方式看,《陈太丘与友期行》侧重描写,本文侧重记叙。

4.郭伋的做法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做人要守信,要言行一致;

成人要为儿童做出好的守信表率,对儿童也要说话算话。

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个儿童,各骑着竹马,在道旁迎拜。

郭伋问:

“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

”(儿童)回答说:

”郭伋辞让致谢。

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问:

“使君哪一天能回来?

”郭伋叫部下官吏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

巡视回来,比原定日期早一天。

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日期才进城。

郭伋做人就是这样说到做到。

写作学习改写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改写的基本要求及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分析例文、现场写作、修改点评,完成作品改写。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汲取原作精华,培养正确审美观。

学法

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我们在第三单元学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宋代有位文学家,叫黄庭坚,他将《醉翁亭记》改写成了一首词,词牌名为“瑞鹤仙”,词的内容是:

环滁皆山也。

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

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

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

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

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觥筹也。

太守醉也。

喧哗众宾欢也。

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

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你们看,改写是不是也是种创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写,也试着自己改写一篇文章。

环节二

1、什么叫改写

改写,是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方式等,进行“再创作”,以服务于特定的需要。

2、改写的常见形式

一是改变文体,比如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将小说改写成剧本;

二是改变语体,比如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白话文,把书面语改成口语;

三是改变叙述方式,比如将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或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

3、怎样改写

1.要领会原文的主题、情节、表达方式等,审清题意、明确要求,对改体裁、改人称、改语体以及字数限制要心中有数。

2.要明确中心与标题。

如有的原文是记事的,要求改成写人的,那么要做相应改变,标题自然不应用原文的,要按照要求确定中心,按中心确定标题。

3.改写是需要想象力的,在改写的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风格,避免千人一面,可以体现自己的语言风格、行文风格,既区别于原文,又有个性。

环节三

拔苗助长

宋国有一个愚蠢的农民,他每天都杞人忧天,埋怨上帝的不公。

凭什么人家的禾苗长得都那么健壮,而我们家的禾苗却长得那么矮小。

有一天,他正在田里拔草,拔着拔着,他突发奇想:

“呵!

想到了,只要把禾苗拔高一些,它不就长高了吗?

”“哈!

哈!

”农民一边咧着嘴不停地笑,一边扛着锄头,一蹦一跳地回家了。

说干就干,农民回家换好衣服,雄纠纠,气昂昂地出发了。

来到田地里,他弯下腰,两手紧握着禾苗,使劲一拔,“啊!

”农民大叫一声。

原来是用力过猛,摔倒了。

但他回头一看,“呵!

”禾苗果然长高了。

于是,他顶着烈日,一棵一棵地拔着禾苗。

他时而用手擦汗,时而揉揉自己的腰,想必他累了吧!

此时,烈日当空,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可怜的农民早已累得满头大汗了。

终于,他拔完了所有的禾苗,然后,朝所有的禾苗望了望,满意地点了点头,回家了。

像灌了铅一样,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家人的跟前,说:

“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儿子一听,惊讶极了,赶紧跑过去看。

“啊!

”禾苗像一个个犯了错的小孩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的。

那个农民真是太愚蠢了,自以为可以帮助禾苗长高,其实他破坏了大自然的生长规律。

“拔苗助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适得其反。

点评:

作者遵循了作品改写的基本要求,既忠于原作的主要内容和寓意,又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增添了必要的细节,富有文采,可读性较强。

环节四

1.改写的形式:

改变文体;

改变语体;

改变叙述方式。

2.两个“一致”:

文章风格一致;

叙述方式一致。

环节五

从学过的小说中选择一篇,改变原来的叙事视角,换成另一个人物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

不少于600字。

要求:

1.小组间互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

2.每小组推荐一篇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全班评议。

教学反思

本次作文教学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先讲什么是改写,再讲怎么改写,以及改写的注意事项,然后通过欣赏范文,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最后现场写作,学生互改互评。

这样一个流程,由易到难,逐步提升,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学生写作令人满意。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总分

一、填空(20分)

1.2.15小时=()分2.()米=18厘米

3.3.6吨=()千克4.0.8公顷=()平方米[#&

%^~]

5.4.15×

0.53的积有()位小数,54.16÷

3.2的商数的最高位[#%~&

*]

在()位上。

6.把9.5463保留两位小数约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保留整数约是()。

7.甲数是a,乙数比甲数的5倍多X,乙数是()。

8.一根铁丝长b米,每次截下3米,截了m次后还剩下()米。

当b=40,m=10时,还剩下()。

9.一个梯形上低是8厘米,下底是14厘米,高与上低相同,它的面积

是()平方厘米。

10.一个三角形的低是7分米,是高的2倍,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11.在3.24,3.204,3.204,3.204中,最大的数是()最

小的数是()。

12.3.53737…用简便写法写作(),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13.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

6,7,12,15,18,20这组数的中位数是

(),平均数是()。

[~^#*&

]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0分)

1.把12.4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100位。

()

2.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

4

3

2

3.从卡片中任意抽取两张,抽到和是双数的我赢,抽到

和是单数的对手赢,是公平的。

4.一个不等于0的数除以小数时,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5.中位数就是处于一组数据中间位置的数。

三、计算:

(30分)[#^%&

@]

1.列式计算(6分)

1.14.06×

3.5=2.4.25×

6.8=3.12.5×

0.8=[@*#&

^]

2.递等式计算:

(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①0.125×

0.3②4.62÷

0.66

③5.78×

2.3+5.78+5.78×

6.7④7.75×

[20÷

(3.24-3.04)][#%&

@~]

3.解方程:

(12分)

①6X+15+7=141②15X+6X=168

[~#@*^]

③12(X+3.7)=144④4.2×

3+3X=15.3

四、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20分)

10.5cm

1、2、

24cm

8cm

[~@%#&

五、解决问题。

1.修路队修一条公路,16天修了24.48千米,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2.有一块三角形的麦田。

低是250米,高是60米,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

[~#@&

如果这块麦田收小麦7.7吨。

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

[&

@~^#]

[#*&

3.一袋面粉质量是一袋大米的2倍,学校食堂买了一袋面粉和5袋大米一共[~%*@^]

350千克,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各有多少千克?

(用方程解)[#~^@%]

[@#%^*]

4.甲、乙两城相距546千米,一列快车从甲城出发,同时一列慢车从乙城开

出,两车相向而行。

快车每小时行80千米,是慢速度的1.6倍,经过多

少时间两车相遇?

[^#@~%]

[^@#~&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测试题[*#%&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

(16%,每小题2分)

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

[#^&

~@]

2、12×

5=60,12和5都是乘法中的(  )数,60是乘法中的(   )。

[#*@&

%]

3、6个418的和是多少?

列式与得数是()。

4、要使“341×

□”的积是三位数,□内最大可以填();

要使积是四位数,□内最小可填()。

5、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6※、算式X÷

Y=15……3,当Y为最大一位数时,X=(),当Y为最小时,X=()。

[^%*#~]

7、对折3次后的绳子长度是5厘米,这根绳子长是()厘米。

8※、小苗看一本105页的连环画,第一天看10页,第二天看的页数是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应从第()页看起。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

(4%)

1、一个三位数乘1,所得的积还是三位数。

(   )

2、在乘法里,积一定比其中的一个因数大。

3、已知A×

B=0,可以确定A、B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0。

()[^#~&

4※、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们的积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3%)

1、不计算,比较大小,879×

5()879×

8。

[^*#%&

A、>B、=C、<

2※、

×

5=

3,则

的关系是()。

A、

B、

C、

D、无法比较

3※、480×

6的结果与算式()的结果相等。

A、480×

4B、480×

8C、480×

12

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

(48%)

1、在○里填上+、-、×

或÷

(5%)

0○10=109○0=023○0=234○4=15○5=0

2、估算。

(8%)

398×

4502×

2983×

7636×

7

4638×

92386×

36299×

56809×

3、列竖式计算。

235×

7649×

55084×

94207×

[^@*&

#]

4、脱式计算。

(15%)

409-2300528+323-60×

81100×

5-(560+690)[@^~#&

[^*~&

[@~#^%]

(555-377)200-(76+40×

3)220-(45×

3-60)

5、列式计算。

(12%)

一个因数是1177,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

一个数比145的4倍少68,这个数是多少?

180减去175的差,乘124的积,结果是多少?

[%~^@*]

37的5倍减去55,再乘8,积是多少?

^@~%]

五、活用知识,解决问题。

(29%,第1题4.5分,其它每题3.5分)

1、李老师去商店买办公用品,他要带多少元钱?

(填表即可)

物品

单价(元)

数量

总价(元)

音箱

198

52

办公桌

469

8

订书机

23

6

合计

2、学校图书室买回科技书240本,文艺书320本。

买回的故事书是科技书和文艺书本数的和的3倍,买回的故事书有多少本?

[#*~@^]

3、一台录音机229元,一辆自行车236元,1000元够买3辆自行车和1台录音机吗?

4※、冬冬一家三口寒假准备去广州探望外公、外婆。

如果乘火车,票价为每人253元;

如果乘飞机,票价为每人850元。

往返车费必须控制在3400元以内。

你能帮冬冬一家设计怎样买票吗?

[~#%^&

[#*~&

5、玩具店里有玩具熊130只,玩具狗的只数比玩具熊的5倍多12只,玩具狗有多少只?

[^#~%*]

6※、果园里有桃树120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桃树比梨树少多少棵?

7、1只猪平均每月吃饲料205千克,8只猪4个月一共要吃饲料多少千克?

8、一列火车挂了10节车厢,共有1142个座位,其中9节车厢各有118个座位,另一节车厢有多少个座位?

《短诗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

2.结合诗歌背景,能够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

3.能够体会诗歌情思、哲理。

【教学过程】[*&

#~^]

月夜——沈尹默[@%^*~]

一.新课导入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开创了中国新诗的先河。

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他发表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

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地位如此之高,它到底具有怎么样的魅力呢?

二.作者简介

【沈尹默】

(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

“五四”运动时期,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代表作《月夜》《落叶》《三弦》等。

三.背景资料

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

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

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

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

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出现,例如这首《月夜》。

因此《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四.细读感悟[&

#*^~]

1.读出节奏;

感受意蕴。

2.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3.如何理解“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4.诗中“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我”和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

5.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一.作者简介

【戴望舒】

(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

出版第一本诗集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相关介绍:

【萧红】

(1911-1942),原名张迺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

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

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二.整体感知[*@^&

体会情感。

2.初读本诗你有怎样的感受?

[@^~#%]

【背景链接】

萧红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

这对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他们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理葬并且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的木签。

”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而身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

死者是如此,活者也是如此。

戴望舒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人监狱,受尽了折磨。

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纷离港潜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等待……过了很多年,诗人才得以前来凭吊萧红。

【细读感悟】

1.结合诗歌背景,你从“走了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中体会到了什么?

2.如何理解“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

3.如何理解“我等待着,长夜漫漫”和“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断章——卞之琳[^~&

*@]

【卞之琳】

(1910-2000),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二.背景介绍[&

#~@%]

本诗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

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

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三.细读感悟

2.这首诗由哪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

[@~%&

3.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

这四个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

[#~@^*]

4.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

5.这首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

^#]

[~%@^*]

[^~&

*#]

风雨吟——芦荻

【芦荻】1912年生,现代诗人。

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南海。

曾与人合编刊物。

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任暨南大学教授。

著有诗集《桑野》《驰驱集》《芦荻诗选》等,亦有诗歌理论、鉴赏文章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