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小学五年级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3622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山小学五年级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金山小学五年级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金山小学五年级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金山小学五年级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金山小学五年级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山小学五年级Word下载.docx

《金山小学五年级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山小学五年级Word下载.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山小学五年级Word下载.docx

第2课农家乐

9.24-9.28

10.1-10.8

十一放假

10.8-10.12

第3课足迹

10.15-10.19

10.22-10.26

第4课可爱的家

10.23重阳节

10.29-11.2

1

11.5-11.9

第5课故乡

11.12-11.16

十一

11.19-11.23

十二

第6课欢乐的少年

11.26-11.30

十三

第7课雨花

12.3-12.7

十四

12.10-12.14

十五

第8课冬雪

12.17-12.21

十六

12.24-12.28

十七

12.31-1.4

十八

期末复习

1.7-1.11

十九

期末检测

第一单元

《朝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

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

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

本曲就是《培尔?

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

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

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

格里格(1843~1907)挪威作曲家,挪威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1862年毕业于莱比锡音乐学院后,回国创办挪威音乐学校,并从事音乐创作。

他立志发扬挪威的民族音乐,曾收集和整理过大量的挪威民歌,并在创作中体现了这种民族的传统和风格。

由于他对挪威音乐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成就,因此生前获得了很高的荣誉。

他的一生几乎是在和病魔作斗争中渡过的,但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伟大工作。

人民热爱他,死后为他举行国葬。

主要作品除《培尔?

金特》组曲外,还有《a小调钢琴协奏曲》、抒情小品10册以及歌曲60余首等。

2、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3、歌曲《清晨》。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

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

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

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随后,歌曲在“D?

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歌曲《晚风》。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

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

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

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

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

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

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

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知识目标:

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能力目标:

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学习竖笛的高音吹奏方法并进行实践。

教学内容:

聆听:

管弦乐《晨景》、筝曲《渔舟唱晚》。

表演:

《清晨》、《晚风》。

教学重点:

1、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歌曲《清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清晨》。

2、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和表演歌曲《清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能力发展目标:

运用各种形式的演唱,提高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清晨》。

2、通过表演,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唱准旋律中的五度大跳。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

(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

形式不拘,可以视唱;

可以使用口风琴、竖笛等吹奏乐器,可以个人自学;

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441664”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歌词4段较长,教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引导学生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6、小结:

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

《早晨》

1、内容主题:

《早晨》,给学生留出充分的余地去思考,去创造。

2、师: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如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

3、让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要求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

课堂检测:

第二课时

聆听筝曲《渔舟唱晚》。

1)了解古筝这一民族弹拨乐器的相关知识。

2)熟悉筝曲《渔舟唱晚》的旋律。

通过聆听筝曲《渔舟唱晚》,体验人们丰收的喜悦之情。

学会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自觉融入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的能力。

熟悉筝曲《渔舟唱晚》的旋律,通过聆听体验人们丰收的喜悦之情。

体会古筝这一弹拨乐器在表现特定主题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认识古筝。

1、学生陈述对古筝的了解情况。

2、学生尝试上台演示古筝的演奏手法。

3、师补充。

三、聆听《渔舟唱晚》。

1、导入:

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2、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设问:

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跟琴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

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

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第三课时

表演歌曲《晚风》。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晚风》。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通过学习和表演歌曲《晚风》,抒发赞美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训练,提高二部合唱的能力。

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曲《晚风》。

准确把握6/8拍的节拍规律,二声部合唱做到各声部清晰,声部与声部间关系和谐、均衡。

一、组织教学

二、表演《晚风》

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

《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

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

——聆听范唱。

2、写在歌谱左上角的是拍号,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

2/4、3/4、4/4。

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

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分声部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须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唱好自己的声部)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三、下课

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曲《晚风》。

第四课时

聆听管弦乐《晨景》。

1)感受管弦乐《晨景》描绘的日出和清晨的景色。

2)了解格里格的生平。

通过聆听管弦乐《晨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在聆听中体会音高和力度带来的情绪上的变化。

通过聆听了解乐曲表现的日出的内容。

在聆听中知道音高和力度在表现乐曲情绪和内容上的作用。

设计意图:

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主题音乐:

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

记录乐谱的形式很多,这三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被广泛动用。

专业音乐教育还运用五线谱等等。

在欣赏的时候要结合识谱,这样使学生把握旋律更深入。

二、聆听《晨景》

1、歌曲《清晨》用声乐形式歌唱早晨,器乐又如何表现早晨?

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听《晨景》主题。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初听的要求:

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

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复听要求:

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通过文字再创作,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音乐表现的内涵)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说一说格里格的生平

《农家乐》教学设计

1、《赶圩归来啊哩哩》。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

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

歌曲以"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节奏贯穿全曲,衬词"

啊哩哩"

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第一乐段只有二个乐句,曲调中六度、五度、四度的大跳使音乐富有动感和舞蹈性,形象地表现了一群农家姑娘边跳、边唱的情景,唱出了她们对甜美生活的快乐和喜悦的心情。

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部分,两个乐句在旋律上采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

音调均在高音区进行,在情绪表现上更加欢快、热烈。

句中出现"

4"

音使得曲调在调式上富有色彩的变化,句末的一小节在八度上移大跳后,全曲结束在主音上,把人们尽情欢唱美满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推向高潮。

2、《苹果丰收》。

这是朝鲜影片《金刚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

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

歌曲的第一乐段共四个乐句,采用了齐唱的演唱形式,曲调方整,节奏型相同,只是在第四乐句中稍有变化,旋律以模进的手法轻快而富有舞蹈性,每一句在歌词上都作了重复的补充,增强了欢乐心情的语气表达,描绘了在风和日丽、彩虹满天、丰收的季节里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身背篓筐、载歌载舞,喜摘苹果的生动情景。

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合唱部分,第一、第二声部三度、四度的对位和声进行使得演唱效果更为丰满。

曲调舒展而又热烈,旋律以四度的模进逐渐把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

把人们眼望着一片大丰收的景象而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在这里得到了尽情地抒发。

歌曲最后一句在下移八度跳进中欢快地结束全曲。

3、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

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

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

全曲可分四个部分。

乐曲开始,在由慢渐快的鼓声中,整个乐队奏出雄厚、响亮的散板旋律。

这是乐曲的引子,高亢有力,气势宏大,把人们带入喜庆丰收的欢腾热烈的场面。

第一部分包含两个主题。

第一主题热烈欢快,节奏紧促,旋律的重复和模进描写了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进一步发展,但旋律回旋起伏,显得流畅抒情。

旋律先由笛子和拉弦乐器(板胡、高胡、二胡等)奏出,再用扬琴、琵琶、三弦及弦乐器重复,最后,前后两个乐句分别由笛子、唢呐和笛子、弦乐器重复,彼此呼应,表现了劳动中互相帮助、融洽无间的情景。

在这之后,第一主题作了变化重复,并引出了锣鼓,以十面锣为主奏乐器,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

第二部分开始,以吹管乐器奏出富有号召性的音调,其它乐器奏衬托性短句,给人以一呼百应的印象。

接着,乐曲转入D宫调,弦乐器和管乐器、弹拨乐器先后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

接着,笛子与弹拨乐器交替演奏了一段轻快活泼的旋律,表达了人们舒畅、欣喜的感情。

随后通过再现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进入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清澈明朗的竹笛声以散板的节奏描绘出明媚秀丽的田园景色,云锣则以柔美晶莹的景色使人联想起阳光下水库的碧波粼粼。

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

一开始,潮州锣鼓的打击乐奏出气势磅礴的音响。

在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变化再现后,打击乐又运用京剧锣鼓中擅长表现紧张、急促、激烈场面的"

急急风"

、"

马腿"

和苏南吹打中的"

螺蛳结顶"

的点子加以发展,同时,音乐的速度增快,力度加强,使情绪不断地激越高昂起来。

最后,第一部分中的第二主题变化再现。

乐曲在热烈沸腾的高潮中结束。

4、钢琴曲《快乐的农夫》。

这是德国作曲家舒曼(1810~1856)所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选自作曲家的《少年钢琴曲集》。

这套钢琴曲集是作曲家为大女儿玛丽过10岁生日而写的。

这首乐曲情绪开朗,音乐语言简洁,弹奏技巧简单,旋律音调建立在分解上,由上升而下行,起伏自然:

这是乐曲的A段(第一部分)主题,从后半拍起,附点音符与八分音符交替使用。

并用左手在低声部奏出,右手则用后半拍起的***为之伴奏,给乐曲带来活泼、轻松的情趣。

经重复后,右手在高声部演奏B段(第二部分)主题,左手在低声部与之相隔十度作平行进行:

八分音符的***伴奏音型仍在中间声部继续着。

这一部分仅有两小节,随即又出现A段主题,这一次左、右手用八度音演奏,使乐曲结束在热烈的气氛中。

这首乐曲的标题仅是对音乐情绪的提示,而与"

农夫"

则没有必然的联系。

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

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

《赶圩归来啊哩哩》、《苹果丰收》。

歌曲演唱。

二声部的演唱。

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三课时

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创作活动。

学会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通过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体验彝族人民尽情欢唱美好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

运用歌唱和舞蹈的方式表达喜悦之情。

有感情地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在演唱中咬字准确清晰,唱准前十六分音符。

【教学课时】

本部分拟用一课时

师生问好。

二、课题引入,讲解歌名。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彝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彝族人把赶集叫做赶圩,"

是当地人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吧,听的时候思考一下歌曲是多少拍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1、解题:

"

赶圩"

,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

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

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难点练习。

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

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

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

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

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

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

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

还可以边唱边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演。

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三、"

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

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

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四、总结:

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歌,送给学生一句名言:

热爱民歌吧,这是我们生命的根和源。

熟练演唱歌曲第一段

表演《苹果丰收》;

聆听《快乐的农夫》。

有感情地表演《苹果丰收》。

通过表演《苹果丰收》,体会和抒发朝鲜族人们丰收的喜悦之情。

提高二声部合唱的声音调节以达到和谐的能力。

有感情地表演《苹果丰收》

1、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注意咬字吐字。

2、注意二声部和谐。

两课时

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

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在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后,必需放慢速度学习歌谱与歌词。

先慢是为了后快。

二、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

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

雄壮?

悲伤?

)。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三、表演《苹果丰收》

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

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

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

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

从竞赛中激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