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质量管理体系评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3234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容器质量管理体系评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压力容器质量管理体系评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压力容器质量管理体系评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压力容器质量管理体系评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压力容器质量管理体系评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力容器质量管理体系评审Word格式.docx

《压力容器质量管理体系评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容器质量管理体系评审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压力容器质量管理体系评审Word格式.docx

k)计量与设备控制程序;

l)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m)质量改进;

n)人员培训;

o)执行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制度的规定;

审查企业提供的正式文件和与企业主要负责人或管理者代表座谈了解评审要点所规定的内容。

1.不符合----

a)未按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b)未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c)未提供质保手册;

d)缺少规定的程序文件;

2.需要整改----

除上述情况以外的其它未满足要求的情况。

1.4编制了质量管理所需要的各种表格,表格应标准化、文件化;

1.5应有正在贯彻执行的、合理设置质控点的质量计划;

2.管理职责

职责与权限

2.1应有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的,明确企业机构及职能分配的文件;

2.2应有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的,明确企业内部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的文件;

2.3各岗位有关人员应了解其职责;

检查企业提的提交的正式文件;

与管理者代表、各岗位有关人员集中或分别座谈,了解其职责及履行情况。

a)无文件规定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

b)各岗位人员不了解其职责、权限;

除上述不符合外的其它未满足要求的情况。

管理者代表评审

2.4应有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的,指定管理者代表并明确其职责与权限的文件;

2.4管理者代表应了解并履行了其职责与权限;

3.文件和资料控制

企业应制定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程序

3.1应制定文件和资料的控制规定,至少应包括:

编制、会签、发放、修改、回收、保管等。

3.2应确保各有关部门使用最新版本的受控文件;

3.3文件应清晰、易于识别;

3.4外来文件应能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发放;

检查文件控制程序;

分别在文件保管和使用部门各抽3~5种文件检查程序执行情况。

a)文件控制程序不符合要求;

b)文件的会签、发放、回收、修改未按程序执行;

4.设计控制

企业应制定设计控制程序

4.1设计部门各级人员的职责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4.2应有产品制造有关的规程、规定和标准;

4.3设计文件应规定企业所制造的产品满足安全质量要求;

4.4应有关于新标准的收集和贯彻的规定;

4.5应制定对设计过程进行控制的规定,包括:

设计输入、输出、评审、更改、验证等环节。

检查设计控制程序;

抽查设计文件、图纸及有关记录表格检查程序执行情况。

a)设计控制程序不符合要求;

b)未制定对设计过程进行控制的规定;

5.采购与材料控制

企业应制定采购控制程序

5.1应制定文件的采购控制程序;

5.2企业应有对供方进行有效质量控制的规定,至少包括:

a)制定选择、评价供方的原则;

b)按上述原则评价、选择供方;

c)评价记录应保存;

d)承压部件的供方应是取得中国政府或授权机构认可的制造企业;

5.3对供方有质量问题时,应有处理方式的规定;

5.4应制定原材料与外构件(指板材、管材等承压材料)的验收与控制的规定;

5.5采购文件应进行审批;

5.6采购信息(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应能准确表达对拟采购物品的各项要求;

检查企业提交的正式采购程序文件及相关规定;

检查是否制定了选择、评价供方的原则;

抽查供方档案在现场核实原材料、承压部件是否在合格供方中采购;

抽查采购文件是否经审批;

现场抽查原材料与外构件(指板材、管材等承压材料)的验收与控的规定的执行情况。

a)采购控制程序不符合要求;

b)未制定选择、评价供方的原则或未按原则执行;

c)未制定原材料与外构件的验收与控制的规定或未按规定执行;

企业应制定材料的保管和发放控制程序

5.7应制定原材料及外购件保管的规定,包括关于存放、标识、分类等要有明确的规定;

5.8应制定原材料库房存放措施的规定;

5.9应制定关于材料发放的管理规定,包括材料的领用、代用等;

5.10应制定材料标记移植管理规定,包括加工工序中的材料标识移植和余料处理等;

检查企业提交的有关原材料和外构件的保管、发放规定的文件;

抽查是否按此规定进行存放、发放;

抽查材料的标记移植情况。

a)材料及外够件保管、发放控制程序控制程序不符合要求;

b)未按规定进行保管、标记、发放、标记移植;

6.工艺控制

企业应制定工艺控制程序

6.1应制定工艺文件管理的规定,包括工艺文件的编制、发放、更改、审批等应有明确的规定;

6.2应制定D级压力容器产品相适应的工艺流程图或产品工序过程卡、工艺卡(或作业指导书);

6.3应有主要受压部件的工艺流程图和指导作业人员的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的规定;

检查企业提交的正式的有关工艺控制的程序文件;

抽查试制产品中的作业指导书或工艺卡、工序过程卡;

抽查试制产品中主要受压部件的作业指导书。

a)未制定工艺文件管理规定;

b)未按规定进行编制、更改、发放、审批;

c)未制定主要受压部件的作业指导书;

7.焊接控制

企业应制定焊材管理规定

2.1应有焊材的订购、接收、检验、贮存、烘干、发放、使用和回收的管理规定;

7.2应有效实施焊材管理的各项规定,各项活动应有完整一致的记录;

检查焊材管理规定;

现场查看规定执行情况;

抽查焊材的发放和回收记录。

a)未制定焊材管理规定;

b)未按规定执行焊材管理;

企业应制定焊接管理规定

7.3应有焊工培训、考核和焊工焊接档案管理的规定;

7.4应制定适应压力容器产品需要的焊接工艺评定(PQR)、焊接工艺指导书(WPS)或焊接工艺卡,并应满足现行技术规范的要求;

7.5应有验证焊接工艺评定的管理规定和焊接工艺指导书(WPS)分发、使用、修改的程序和规定;

7.6应制定确保合格焊工从事受压元件焊接工作的措施,并制定焊工资格评定及其记录(WPQ)的管理办法,同时规定了产品焊缝的焊工识别方法,并能有效实施;

7.7应制定定焊缝返修的批准及返工后重新检查和母材缺陷补焊的程序性规定;

7.8应有对主要受压元件施焊记录的规定;

检查焊接管理的各项管理规定;

检查焊工档案;

检查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检查焊工钢印管理制度,并现场抽查实施的情况;

检查焊缝返修程序,并抽查返修记录检查主要焊缝的施焊纪录。

a)未制定或未按规定执行焊接管理规定;

b)未制定或未按规定执行焊缝返修规定;

c)未制定焊接工艺评定;

d)没有主要受压元件的施焊记录;

8.热处理控制

企业应制定热处理管理规定

8.1应制定热处理工艺文件的管理规定,包括对热处理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批、使用、分发、记录、保存等;

8.2应制定热处理的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8.3热处理分包时,应有分包管理规定,至少应包括对分包评价规定和对分包项目质量控制的规定;

检查企业提交的热处理工艺文件;

检查执行各项管理规定的情况;

对热处理外包的企业,重点检查是否建立分包质量控制或管理规定;

检查外包过程的有关纪录,包括对分包方的评价、分包方档案、分包项目的验收纪录、分包协议等。

a)未制定热处理工艺文件的管理规定;

b)未制定热处理的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c)热处理外包的企业未制定分包管理规定;

9.无损检测控制

企业应制定无损检测管理规定

9.1应制定无损检测质量控制规定,包括对检测方法的确定、标准规范的选用、工艺的编制批准、操作环节的控制、报告的审核签发和底片档案的管理等

9.2应编有无损检测的工艺和记录卡。

并且能满足所制造产品的要求。

应制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管理的规定。

9.3无损检测分包时,应有分包管理规定,至少应包括对分包方评价规定和对分包项目质量控制的规定。

检查企业提交的无损检测质量控制文件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执行无损检测工艺和记录卡的情况;

检查是否制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管理的规定;

对无损检测外包的企业,重点检查是否建立分包质量控制或管理规定;

并检查外包过程的有关纪录,包括对分包方的评价、分包方档案、分包项目的验收纪录、分包协议等。

a)未制定无损检测质量控制规定或不符合要求;

b)未制定无损检测工艺卡和记录卡;

c)无损检测外包的企业未制定分包管理规定;

10.理化检验控制

企业应制定理化检验管理规定

10.1应制定理化检验的管理规定。

10.2应有对理化检验结果的确认和重复试验的规定

10.3理化检验分包时,应有分包管理规定,至少应包括对分包方评价规定和对分包项目质量控制的规定

检查理化检验的管理规定文件;

检查理化检验结果确认的报告;

对理化检验外包的企业,重点检查是否建立分包质量控制或管理规定;

a)未制定理化检验管理规定;

b)理化检验外包的企业未制定分包管理规定;

11.压力试验控制

企业应制定压力试验管理规定

11.1应编制压力试验工艺和相关程序要求。

11.2应制定对压力试验进行质量控制的规定,包括对压力试验的监督、确认,对压力试验过程的安全防护,压力试验介质和环境温度等

检查压力试验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压力试验记录是否完整;

现场检查压力试验设施是否配备了合乎要求的监督、防护装置。

a)未制定压力试验程序;

b)未记录;

12.其它检验控制

企业应制定检验管理规定

12.1应制定检验管理的规定,其内容应包括:

检验管理人员的权责、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检验报告的存档和质量证明书管理等。

12.2应制定检验和试验计划,并能有效实施。

12.3应制定关于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规定。

检查检验管理规定是否完整;

现场查看检验状态的标识;

检查正在实施的检验计划或已经完成的检验计划的记录。

未制定检验管理规定;

13.计量与设备控制

企业应制定计量与设备的控制规定

13.1制定计量管理规定,保证仪器、仪表、工具等在计量有效期内使用。

13.2有对计量器具和试验仪器进行有效的控制、校准和维护的规定。

13.3应有计量环境适用于计量试验的规定;

13.4应有制造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检查计量和制造设备的管理规定的文件;

检查计量和设备台帐;

现场核实计量设备和试验仪器的控制、校验和维护情况;

查看计量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a)未制定计量和制造设备的管理规定;

b)未建立台帐;

c)计量和制造设备失控;

14.不合格品的控制

企业应制定不合格品的控制规定

14.1应制定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控制的规定,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安装。

14.2应有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可行时)和处置等进行控制的规定。

14.3对不合格报告的编制、签发、存档等应有规定;

14.4对合格品的处理环节(回用、返修、报废等)应有相关的规定;

14.5对返修后进行重新检验的规定。

检查不合格品处理规定;

检查不合格品处理程序的记录;

现场检查不合格品的处置状态。

a)未制定不合格品的管理规定;

b)处理不合格品时无记录;

15.质量改进

企业应制定质量改进的措施

15.1应有对产品的质量信息(包括厂内和厂外)进行反馈、汇集分析、处理的流程。

15.2应有进行内部质量审核的规定,以确保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作并能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预防措施。

15.3审核活动应由与审核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

15.4应制定质量审核意见的接受、处理和回复的程序,以及纠正或改进措施;

15.5具有监检企业(或第三方检验企业)及客户发现并提出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及时解决的规定。

检查质量信息处理程序的文件;

检查是否建立内部质量审核的规定;

检查有无进行内部审核活动,如有,检查其记录和效果;

检查第三方检验机构提出的质量问题的处理程序。

a)未制定内部质量审核的规定;

b)未制定第三方检验机构提出的质量问题的处理程序

16.人员培训

企业应制定人员培训规定

16.1应制定质保工程师、焊接工程师、检验人员、理化和无损检测人员、焊工和其他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制造活动的执行者、验证者和管理员等培训的规定

检查培训工作程序;

检查培训计划。

未明确对培训的控制要求或未按要求进行培训;

17.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制度

企业应制执行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制度

17.1应制定执行遵守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制度的规定。

并明确制造许可审查人员在执行许可审查时,享有查阅有关图纸、计算书、程序、记录、试验结果及其他必要的文件资料的权利。

17.2应制定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书使用和管理的规定。

17.3应制定向客户提供产品质量证明文件等随机文件的规定

检查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使用和管理规定。

未明制定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使用和管理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