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3197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数学课堂中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能够帮助教师确立起先进的教学理念,尽快掌握先进有效的现代教学技术,成为创新型教师、赢得教学成功。

2、研究目标

(1)学生通过亲身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感受与体验,从而牢固地记忆知识、理解原理、感悟道理,提高自身相应素质;

形成体验式学习策略。

(2)教师能为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提供各种积极有效的帮助,形成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创新教学法的一般程序。

(3)通过验证,形成可行的教学设计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加深体验的技术等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主要教学技术。

3、研究内容

(1)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教学法”研究。

教师试从课前参与、课堂参与、课外参与三个方面探索实施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一般程序。

研究课前如何设计预案及准备?

研究课堂如何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合作。

研究如何设计课外体验式作业。

(2)研究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中的主要教学技术。

在总结的基础上,改进体验式创新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策略在各环节的具体技术。

包括教学设计技术、导入技术、过程中启发引导技术、过程中加深体验的技术、激励创新的评价技术、反思与小结技术等。

  (3)研究在体验式学习中对学生如何评价,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视在活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重视对创造性的、合作性的、宽容的、勇敢的、坚强的等等个性品质进行积极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4、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

龙港二小101,102,103,104,404,405,406,407班。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个案法。

四、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3年1月—2003年4月)

1、理论学习

2003年1月—4月:

课题组教师学习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理论知识

(1)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学习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和《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3)温恒福著的《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主要是学习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概论、基本理念与原则、操作程序、主要教学技术等部分。

2、课题论证

2003年4月,召开课题论证会,课题论证采取本校科研骨干进行课题论证的形式,参与课题论证的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内容与方法、实施途径等进行论证。

课题组根据出论证结果及修改意见,对课题方案(初稿)进行修改,拟订研究计划。

3、前测

2003年4月,对一年级4个班和四年级4个班进行学习适应性测验(简称AAT)。

将AAT测验各内容量表的原始分加起来,即为全量表的总分,对照常模表,可将总分换算成标准分。

如果标准分在65分以上,表示他对学习的适应性等级为“优”;

标准分在55—64分之间,学习适应性为“中上”;

标准分在45—54分之间,学习适应性为“中”;

标准分在35—44分之间,学习适应性为“中下”;

标准分在34分以下,学习适应性为“差”。

表1是各班不同学习适应性等级的人数分布及比例。

表1各班不同学习适应性等级的人数分布及比例

班级

所占人数

比例

101102103104404405406407

中上

中下

10224322

1210141318171917

2730302725262527

11108118996

12021010

3.70%

27.78%

50.23%

16.67%

1.62%

合计

5252545556555652

从表1可知,AAT测验中“中下”、“差”人数的比例之和是18.29%,这些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有待提高。

对四年级各班学习适应性等级的人数分布进行卡方(x2)检验,四个教学班没有显著差异(P>0.05)。

课题组把404,406班确定为实验班,405,407班为控制班。

(二)实施阶段(2003年3月—2005年6月)

1、尝试探索阶段(2003年4月—2004年2月)

课题组教师教学中以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一般程序开始实施课题组设计的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教学程序:

(1)设计教学预案

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情感体验,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找准教学起点,精心预设教学过程。

①了解学生起点,合理开发教材。

②注重学生学习体验,精心设计过程。

(2)课前准备

①了解学生课前准备。

②课堂教学材料。

(3)导引目标,提出问题

①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

②创设情景,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③谈话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4)提供信息,互动生成学习材料

真实的教学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教师要学会审时度势,现场调整教学预设,将动态生成资源纳入课堂目标中,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

(5)启发讲解或学生自主研究

无论教师的讲解或学生的探究都要具有意义、有效。

能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产生良好的体验。

(6)巩固与创新性应用

①通过正方例的比较,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②与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

(7)反思与小结

①自我评价

②学习体会

③提出新问题

(8)体验性作业

①学生适应选择作业。

②学生自己编题。

③参与生活数学栏。

④数学小研究。

每个学期的课题组教师的公开课以体验式创新教学为主题。

每月开一次课题讨论会,期末进行课题研究小结。

2、深入研究阶段(2004年3月—2005年6月)

在总结的基础上,改进体验式创新教学策略,继续实施体验式创新教学的教学策略的干预。

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策略在各环节的具体技术。

(1)教学设计技术

①根据“三维目标”选择确定教学措施的技术

第一步,从知识和技能目标、方法和过程和情感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第二步,结合教学内容和可用的教学手段为每一个目标的实现,在头脑中选择设计教学措施。

第三步,跟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时间与现实条件等,将各种教学措施整合在一起,理清一个整体思路。

②明确“三点”的设计技术

重点、创新点、空白点

③以“学”为中心的设计技术

第一、设计要考虑现实条件和学生的时间情况。

第二、设计教学措施时,一定要预设教师教的情景和学生学的行为。

第三、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帮助措施,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有特殊的帮助措施。

(2)导入技术

导入目标和内容时,要尊重学生的知识与经验,要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

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六、生活经验导入法等。

(3)过程中启发引导技术

①准确把握启发的含义和“度”

启发一是调动学生努力去想去说的积极性,二是在遇到困难时给予恰当的颠簸和帮助使使豁然开朗表述准确流畅,并能够举一反三。

启发的度:

要引导指点,但不硬牵着他们走;

要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

要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②主要是运用创设问题情景来启发引导

(4)过程中加深体验的技术

①以说促思增加体验的技术

第一、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点思考的时间,思考后的说,才有意义。

第二、不要只让一个或个别的几个人说,越是不常说的学生,说起来的体验越深。

第三、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求同,不从众,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②通过直观演示和实物操作增加体验的技术

第一、当问题较抽象时,学生自主进行直观演示和实物操作。

第二、通过演示,进行研究结果的交流。

③填写过程记录或研究报告单增加体验的技术

第一、填写过程记录或研究报告单的过程是让学生经历反复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

第二、通过过程记录或填写研究报告单可以让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整理;

第三、过程记录或研究报告单填写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5)激励创新的评价技术

第一、不当面批评

第二、及时肯定与表扬

第三、补充式评价技术,包括:

改错式补充评价;

条件式评价;

建议式补充评价

第四、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

(6)反思与小结技术

第一、画知识结构图这种方法分为两步,首先得画出知识结构图,然后再反思学法。

第二、写数学日记进行反思和小结的方法。

每个学期,课题组教师通过开发教案、上课题研究课、评课、写教后反思、写教学案例、写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程序、策略、主要教学技术等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

并定期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

  (三)研究的总结阶段(2005年7月)

1、后测

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后,课题组根据课题总体方案自编了相应的学生调查问卷,以调查学生在进行体检式创新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发展。

小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自评问卷分为行为表现、情感体验、认知投入3个部分。

行为表现分为3个单元,分别为:

上课专心程度、课堂作业表现、课外学习投入。

情感体验分为4个单元,分别为:

乐趣感的体验、成功感的体验、焦虑感的体验、厌倦感的体验。

认知投入分为3个单元,分别为:

学习技术、学习方式、依赖与独立。

每个单元又包括5个项目,整张问卷共有50个项目。

每个项目分为4个评定等级:

a,b,c,d。

a表示学生在这个项目上的表现很好;

b表示较好;

c表示较差;

d为很差。

如果学生选择a,就给1分;

选择b,就给2分;

选择c,d则分别得3,4分。

这样,得分越高的学生在相应参与数学学习方面的表现就越差。

(学生问卷见附录部分的小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自评问卷)

2、结题

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课题前后测材料、主要论文及阶段总结、典型教案、案例、课件、有关课题研究情况记录表、课题研究记载册)进行整理;

对后测结果的数据进行统计;

撰写结题报告;

并汇编成课题成果。

五、研究结果

1、学生在数学学习行为方面的改变

表2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学生问卷上行为表现方面的得分比较(实验后测)

单元

实验班(604,606班)

控制班(605,607班)

Z值

受测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上课专心程度

课堂作业表现

课外学习投入

112

7.16

7.63

9.24

1.79

2.24

2.51

107

7.72

8.25

10.09

1.96

2.52

2.18

2.20*

1.92*

2.68**

对六年级(原四年级)的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在问卷上行为表现方面的平均得分进行Z检验,发现在上课专心程度、课堂作业表现二个单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课外学习投入单元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这表明教学干预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有显著作用,特别是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外收集数学问题,在课外应用数学知识等行为表现比较好。

2、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表3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学生问卷上情感体验方面的得分比较(实验后测)

乐趣感的体验

成功感的体验

焦虑感的体验

厌倦感的体验

7.75

7.91

7.92

7.29

1.84

2.04

2.55

2.14

8.51

8.82

8.79

7.97

1.99

2.63

2.73

3.13

2.97**

2.85**

2.43*

1.79*

对六年级(原四年级)的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在问卷上情感体验方面的平均得分进行Z检验,发现在焦虑感的体验、厌倦感的体验二个单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乐趣感的体验、成功感的体验二个单元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这表明教学干预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显著作用,尤其是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加成功的体验有效。

3、学生数学学习中认知水平的提高

表4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学生问卷上认知投入方面的得分比较(实验后测)

学习技术

学习方式

依赖与独立

11.96

11.36

8.93

2.57

2.56

13.08

12.37

9.82

2.71

2.64

3.51**

2.84**

2.53*

对六年级的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在问卷上认知投入方面的平均得分进行Z检验,发现在依赖与独立单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学习技术和学习方式二个单元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这表明教学干预对学生形成较高层次的认知水平有显著作用,尤其是在对提高学习技术和建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很有作用。

4、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研究中,教师坚持学习理论知识和借鉴他人优秀的教案、案例和教学实践,灵活运用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创新教学法的一般程序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课堂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

另外教师为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提供各种积极有效的帮助,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生方式。

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合作备课、集体备课、上研究课,督促教师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注重课堂的组织艺术和教学效果,教学后经常性地进行反思,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写作和教科研的能力。

参与课题研究的五位数学教师中,有1人获县教坛新秀称号;

有2人分别获县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和二等奖,有3人次被评为研修班优秀学员,有2人次被评为教科研先进工作者。

两年来,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有2篇获市二等奖,荣获县级论文评比一等奖1篇,教师撰写的课题成果、论文、案例、课题方案、课件荣获县二、三等奖共10人次。

除此之外,我们还整理了大量的新课改数学教案、案例、随笔和有关论文,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了教学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材料。

通过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教师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了课题组教师的成长。

六、结论与讨论

1、体验式创新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体验式创新教学中,学生不再单一地“接受”知识,而成为探索与交流数学的主体。

学生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在行为投入、情感体验、认知投入三个方面更有效地参与数学。

从后测的表2、表3、表4来看,学生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学生在行动上形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在情感上,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成功感的体验,减少了焦虑和厌倦感体验。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活动的过程。

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的学习形式变得多样化。

2、“知”、“情”结合是体验式创新教学的重要特征

体验式创新教学构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思考和乐于学习的教学环境,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形成了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

学生怎样投入数学学习比学习多少知识更重要。

使学生感到“愉快”并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而是让学生体验数学思考的快乐和克服挑战性问题后的精神满足。

体验式创新教学中,教师要把“知”和“情”结合起来,一方面让学生一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另一方面,学会正确的认知方式,提高认知水平,学会怎样学数学,又能反过来促进积极情感体验的形成。

这样就达到了“知”和“情”互促。

3、体验式创新教学法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进行个性化教学

课题组提出了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一般程序,即以下八个步骤:

1、设计教学预案2、课前准备3、导引目标,提出问题4、提供信息,互动生成学习材料5、启发讲解或学生主动探究6、巩固与创新性应用7、反思与小结8、体验性作业。

以及相应的主要教学技术:

教学设计技术、导入技术、过程中启发引导技术、过程中加深体验的技术、激励创新的评价技术、反思与小结技术等。

能否在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效教学模式呢?

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

进行体验式创新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单元的性质、学生和教师本身的经验和能力而决定。

所以,是教师在熟悉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一般教学程序后,更重要的是树立体验式创新教学法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摆脱传统教学固定的、单一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讲授、讨论、探究、思考等多种教学策略,合理运用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主要教学技术,将体验式创新教学法内化为教师个体的教学法,进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

4、体验式创新教学促进了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体验式创新教学中,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

真实的课程发生在课堂中,发生在师生互动中。

体验式创新教学是一种立足于课堂现实的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和经验。

在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是创造教学事件,将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去。

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有研究意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另外,体验式创新教学为学生也留有了更多的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作为数学学习中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简单的受业者,这样就促使学习也必须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由于体验式创新教学是开放的,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独立自主的,由于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交流的机会,能满足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

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创新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去思考知识、评价知识、创新知识。

在体验式创新教学中,教师的的任务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自己去动手实践,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这样就会有所发现,所以体验式创新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六、下一步研究打算

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研究人立、时间的不足,对课题方案中提出的个案研究方面投入不足,对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中的评价方法也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

所以课题组打算带动更多的数学教师一起参与到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的研究中去,对参与数学学习中的学生进行更微观的研究,对教学法进行取舍、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温恒福.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黑龙江: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王丽杰,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陈容清,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