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高三复习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2234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高三复习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高三复习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高三复习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高三复习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高三复习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高三复习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高三复习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高三复习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高三复习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3.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在相同时间内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

9mol

12.5mol

15mol

30mol

产生酒精的量

6.5mol

6mol

0mol

A.a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速率等于无氧呼吸

B.b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

C.c浓度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

4.下图1,2分别表示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研究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2代表的植物可能更适宜生活于弱光照环境

B.两图中阴影部分的纵向值代表相应光照强度时的净光合速率

C.两种植物呼吸速率不一样一定是所处环境温度不一致导致的

D.植物长期处于图中CP所示光照强度时,对其生长不利

5.呼吸商(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某温度下10min内,若甲、乙装置中墨滴分别左移30mm,20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商是1.15

B.上述装置也可测细胞呼吸类型;

若测某幼苗的呼吸商,需黑暗处理,避免光合作用干扰

C.若运用乙装置测量小麦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但需要设置对照组

D若排除外界物理因素的干扰,应设置对照组,即另加两组装置分别与甲乙相同,只是将等量的萌发的小麦种子替换为等量的煮沸灭菌的小麦种子

6.下列曲线所示的生物学意义,错误的是(  )

A.如图①纵坐标表示细胞内有氧呼吸强度,则横坐标可表示O2供应量A.

B.如图②纵坐标表示酶的活性,则横坐标可表示温度

C.如图③纵坐标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O2浓度

D.如图④纵坐标表示植物根对K+的吸收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O2浓度

7.图表示一株生长迅速的植物在夏季24h内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单位:

mg),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用C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表示。

下列表述不合理的是 (  

A.在18时和6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假设该植物在24h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10mg·

h-1,最大光合速率为85mg·

h-1

C.该植物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代数式可表示为A+C-B

D.中午12时左右,与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时间相比,该植物叶绿体内C5的含量下降

8.在生物学经常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替代非放射性同位素原子,在实验中追踪放射性流向,来确定元素流向,这种实验技术叫做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下列有关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H218O浇灌植物一段时间后,在H2O、CO2、(CH2O)、O2等物质中可检测到放射性

B.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科学家可以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中依次检测到放射性

C.用15N标记某精原细胞的全部DNA,放入含14N的培养液中让其完成一次减数分裂,则形成的精细胞中有50%是有放射性的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浸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9.从没有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厚薄相同的叶圆片,称其干重。

假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不变,叶片内有机物不向其他部位转移。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叶圆片的质量大小关系一定是z>x>y

B.叶圆片Z在后2小时内的有机物制造量为(z+x-2y)g

C.叶圆片Z在4小时内的有机物积累量为(z-x-2y)g

D.整个实验过程中呼吸速率可表示为(x-y)g/4h

10.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绘制了如甲、乙、丙、丁所示的四幅图。

除哪幅图外,其余三幅图中“a”点都可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11.(8分)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如图1给出了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如图2表示CO2和O2的转移方向。

请据图回答:

(1)根据图1,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度是(CO2mg/100cm2叶•小时)。

当光照强度为4klx时,该植物叶片总(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是每100cm2叶每小时吸收CO2______________mg。

(2)c点以后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回答一种即可)。

(3)在图1中c点所示的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____。

(4)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上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分析曲线图中b点的位置如何变化(左移/右移),c点的位置如何变化(上移/下移)。

(5)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叶绿体中C3含量短时间内的变化将是__________。

若该植物叶肉细胞处于图2状态时,则对应图1的曲线中__________点。

12.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重要生理功能,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图的叶绿体中物质Ⅰ是______________。

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_________(填数字)。

②过程的发生场所是_________。

(2)乙图中由a图分析知,图中曲线1、2、3中代表净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

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体处于A点时的温度下能否有有机物的积累?

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否”)。

(3)在乙图的b中的1、2曲线分别代表的色素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3.(10分)回答下列问题:

I.某学校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 

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 

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2所示。

(1)据图1,在低浓度二氧化碳时,固定CO2能力较强的植物是。

0~25min期间,影响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25~40min期间,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等于/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2)据图1和图2可判断,实验一从开始经过10min,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比B植物____________(多/少)。

(3)实验二中,若给予的光照强度为xklx(a<x<b),每日光照12小时,一昼夜中A植物的干重将,B植物的干重将(增加/减少/不变)。

II.如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在外界氧浓度为10%以下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氧呼吸强度与氧浓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4。

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___倍。

14.(10分) 

回答下列问题:

I.当植物缺水时光合作用速率将下降,有人通过实验对有关的生理机制进行了探究。

实验前植株正常灌水,并给予正常光照及其他理想条件。

自实验开始后,除实验组停止灌水令土壤逐渐干旱外,其他条件均不变。

于停水处理后的第一天开始,每3d取样一次(早晨8:

30-9:

30取样,叶片取自幼苗顶端第5至第6片叶),分别测定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胞间CO2浓度、叶片光合速率等数据,并绘制图像如下:

(a曲线为对照组、b曲线为实验组)

(1)据图分析,O-6天内,丙图中b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6天后,乙图中b

曲线上升的原因是,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2)根据图像分析,6天后实验组叶肉细胞中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此时增加光照(能/不能)使五碳化合物含量迅速恢复。

II.如图甲表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

不考虑无氧呼吸):

(1)图甲中的纵坐标数值的含意可以用图乙中的(用字母表示);

(2)处于图甲中a-b段时,图乙中不存在的过程有(用字母表示)。

(3)在图甲中的任一时刻,图乙中始终存在等式关系是。

(4)若图甲是在最适温度、最适CO2浓度条件下测定的,则C点后可能的限制因素是。

15.(复习班做,14分)在温度等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随光照强度变化情况如图,请回答:

(1)光照强度为b时,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2)光照强度为c时,单位时间内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相当于___个相对值的葡萄糖。

(3)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该植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______个相对值的CO2,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

(4)光照强度由d变为e时,短时间内C3的含量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5)在a时,提供H218O,则18O的转移途径为_________,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

16.Ⅰ、(6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图甲、丙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⑨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⑧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射线的形成与[ ]________有关。

(2)图甲所示的分泌物,其产生、运输、加工、分泌到细胞外参与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3)细胞识别与图乙中________(填序号)有关

(4)如果图丙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

(5)若测定图丙细胞的细胞呼吸强度,需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

(2分)

Ⅱ、(14分)研究人员用不同植物做了两组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

利用紫苏进行了实验,图甲表示在一个密闭容器内紫苏植株一昼夜O2含量的变化,据图分析:

(1)图中B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阶段增强,此时产生的______为C3的还原提供条件,所产生的O2在细胞中的被利用。

(2)紫苏植株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相等的点是。

(用图中字母回答)

(3)该紫苏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

(填“是”或“否”)。

(4)图乙表示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保持一定的pH值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模式图。

据图回答问题:

在图乙中的丙处添加CO2时,分析短时间内C5的变化为,若在图乙中丁处给予适宜条件,使溶解氧的变化如图中的b,预计1小时后,实际产生的氧气量为微摩尔。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A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比B植物的低,所以A植物梗适宜在弱光条件下生长;

A正确。

光照强度为9klx时,达到B植物的光饱和点,达到光饱和点后,再增加光照强光合速率不再增大,原因是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

B正确。

光照强度为9klx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30+15=45(mg/100cm2叶·

小时);

C正确。

光照强度为3klx时,A植物固定的CO2量=(11+5.5)=16.5(mg/100cm2叶·

小时),B植物固定的CO2量=(15+15)=30(mg/100cm2叶·

小时)(光照强度为3klx时,B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两者的差值为30-16.5=13.5(mg/100cm2叶·

小时);

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2.C

【解析】

①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于核糖体上。

产生的水中氧原子只来自于羧基,水中的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A错误。

若该蛋白质分子具有两条肽链,由200个氨基酸构成的,则20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成该蛋白质时减少的分子总量=18*(200-2)+18=3582;

B错误。

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无氧呼吸整个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在缺氧条件下③过程中会发生脱氢反应;

本题考查蛋白质及细胞呼吸的知识,意在考查识图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D

由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知,a浓度时产生的CO2量等于产生酒精的量,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A项错误;

当CO2的量大于酒精的量时,则说明此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根据表格可知无氧呼吸产生6.5mol的CO2,有氧呼吸产生6mol的CO2,根据反应式可计算出无氧呼吸消耗3.25mol葡萄糖,有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故b浓度时有氧呼吸速率小于无氧呼吸速率,B项错误;

同理可计算出c浓度时无氧呼吸产生6molCO2消耗3mo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9molCO2消耗1.5mol葡萄糖,故此时有3/(3+1.5)=2/3的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C项错误;

d浓度时无酒精产生,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D项正确。

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4.C

根据图1和图2的曲线可知,图1答案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图2的光照强度高,说明图1的植物适宜生活在强光照环境,图2代表的植物适宜生活在较弱光的环境,故A正确;

净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故B正确;

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同,主要是由于基因控制,故C错;

光照强度为CP时,净光合作用速率为0,说明白天没有有机物的积累,晚上消耗有机物,导致在一昼夜中植物体的有机物的量在减少,故D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5.A

乙装置代表吸收氧气的量,甲装置代表CO2的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的差值。

A选项,乙装置墨滴左移200mm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与甲装置对照分析可知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为170mm,所以呼吸商为170/200=0.85,A错。

避免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呼吸作用的气体量的变化B正确。

温度等物理因素如热胀冷缩也会引起气体体积的变化,校正时设置的对照装置中要排除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因是与装置甲作对照,故对照装置中大试管应放等量的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小烧杯中的液体则和原装置中相同为清水,C、D正确。

本题考查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及其相关实验,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6.C

随着O2供应量的增加,细胞内有氧呼吸强度也逐渐加强,所以如图①纵坐标表示细胞内有氧呼吸强度,则横坐标可表示O2供应量,A正确;

在最适温度之前,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增加逐渐增强,在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高,超过了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增加逐渐减弱,所以如图②纵坐标表示酶的活性,则横坐标可表示温度,B正确;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只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图③纵坐标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葡萄糖的年度,而不能表示O2浓度,C错;

植物根对K+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当载体达到饱和以后,氧气不管怎么增加,细胞对K+的吸收量不在增加,所以如图④纵坐标表示植物根对K+的吸收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O2浓度,D正确。

本题综合考查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7.D

在18时和6时,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相等,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A正确。

假设该植物在24h内呼吸速率不变,从图示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10mg﹒h-1最大光合速率为75+10=85mg·

h-1,B正确。

A、C表示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B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该植物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代数式可表示为A+C-B,故C正确。

中午12时左右,由于气温过高,气孔关闭,CO2吸收量下降,与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时间相比,该植物叶绿体内C5的含量升高,D错误。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A

【解析】用H218O浇灌植物,植物在光反应中把水光解,产生18O2,而H218O被细胞呼吸第二阶段利用,产生C18O2;

C18O2又被植物用于暗反应,产生(CH218O),所以A正确的;

B选项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可以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中依次检测到放射性,线粒体只提供能量,不加工蛋白质,检测不到放射性;

C选项15N标记DNA,由于半保留复制,形成的精细胞中有都具有放射性;

D选项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不能标记DNA。

本题以实验为载体,考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DNA复制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9.B

【解析】上午10时取下的叶圆片重x,置于黑暗环境下,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所以x>y,12时-14时经2小时的光照,植物及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且从上午10时至下午14时,经过4小时的呼吸消耗,2小时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不一定大于4小时消耗的有机物,所以z>y[,但不一定z>x[;

所以A是错误的;

上午10时取下的叶圆片重x,下午4时取下的相同面积的叶圆片重yg,在这段时间内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该段时间内的叶圆片增重量(y-x)g即有机物积累量,C错误;

2h呼吸消耗量=Y—X;

2h光和(净)量=Z—Y;

2h光和制造量=净光合量+呼吸消耗量=(Z—Y)+(X—Y)=(Z+X—2Y)g,B是正确的

本题以实验为载体,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计算相关知识,考察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10.A

由图可知,图A中,黑暗下CO2的释放量表示的是呼吸量,光照下CO2的吸收量表示的是净光合作用量,“a”点不可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故本题选A。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8分,每空1分)

(1)612 

(2)CO2浓度(或温度等)(3)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右移下移 

(5)上升b

(1)依据图1,在关照强度为零时,测得的值为呼吸速率=6CO2mg/100cm2叶•小时。

光照强度为4klx时,该植物叶片总(真正)光合作用速率=6CO2mg/100cm2叶•小时+6CO2mg/100cm2叶•小时=126CO2mg/100cm2叶•小时。

(2)由曲线的获得是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c点以后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

(3)c点时叶肉细胞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细胞中产生ATP的部位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25℃是光合的最适温度,温度升高到30℃,该温度是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因而光合速率下降,呼吸速率升高,所以曲线图中b点右移,c点下移。

(5)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处,光反应停止,C3还原速率减弱,二氧化碳固定继续,因而C3含量升高。

图2状态表示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对应于图1的b点。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及思维、分析、计算能力。

12.(9分,每空1分)

(1)[H]②③线粒体基质

(2)曲线225℃该温度下真正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或该温度下净光合速率最大),有机物积累量最多能(3)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1)物质Ⅰ是[H],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图中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②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曲线2表示净光合作用,曲线1表示真光合作用,曲线3表示呼吸作用。

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25℃,原因是该温度下净光合速率最大,有机物积累最多。

植物体处于A点时的温度下有有机物积累,原因是在A点时的温度下,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3)依据吸收光谱可判断图b中曲线1为类胡萝卜素的,因为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2为叶绿素的,因为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3.(10分)

I.

(1)B 

 

CO2浓度 

等于(3分)

(2)少(1分) 

(3)增加 

减少(2分)

I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