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文言字词句整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2031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文言字词句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二上文言字词句整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二上文言字词句整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二上文言字词句整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二上文言字词句整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文言字词句整理Word下载.docx

《高二上文言字词句整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文言字词句整理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文言字词句整理Word下载.docx

达到阶段,今义:

写成文章。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义:

利导,今义:

锋利。

22.故几于道古义:

接近,今义:

几乎。

23.与善仁古义:

交友,今义:

和。

24.夫唯不争古义:

正,今义:

唯独。

25.故无尤古义:

过失,今义:

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古义:

改变,今义:

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古义:

根据,今义:

因为。

28.故兵无常势古义:

固定的,今义:

经常。

一词多义

1.于

仲尼亟称于水(对)

何取于水也(从)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

故几于道(与)

天下莫柔弱于水(比)

2.而

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

3.之

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

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

4.为

苟为无本(是)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圣人之门难为言(被)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

譬如为山(堆积)

5.善

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

6.动

知者动(活跃的思维)

动善时(行动)

7.下

以其善下之(处……下游)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

8.厌

明主不厌人(同“餍”满足)

士不厌学(厌倦)

9.乐

知者乐水(爱好)读“yà

o”

知者乐(快乐)读“lè

10.舍

以道为舍(归宿)

不舍昼夜(停留,止息)

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1.知者乐(感到快乐)

2.仁者寿(延年益寿)

3.动善时(把握时机)

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

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

6.君子之志于道也志—(n,志向)(v,有志向)

7.居善地(安于卑下)

(二)名词活用作状语:

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

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

(三)量词活用作名词: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整个世界

(四)意动用法:

1.君子耻之(以……为耻)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以……变小)

(五)动词活用作名词:

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

2.故声闻过情(wè

n名声)

3.动善时(行动)

4.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

(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盈科而后进注满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对....好

(七)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

2.日月有明(光辉)

3.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

4.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

5.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点)

6.故能成其圣圣—(adj,神圣,圣明)(n,圣人的境界)

7.太山不立好恶(好恶之心)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2.苟为无本。

假如是(在)没有源头(的情况下)。

(二)被动句:

1.沟浍皆盈。

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

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的门下(学习)就难以被(其他)的议论所(吸引)

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阳月亮有光辉的形象,(就连)小缝隙(也)一定被它们照射到。

(三)省略句:

1.不舍昼夜。

(省略主语)

(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知者动,仁者静。

(省略谓语)

智慧的人(爱)活跃的思维,,仁厚的人(爱)宁静的处世。

3.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省略介宾)

水根据地形(的高低)制约(其)流向,打仗根据敌人(变化)取得胜利

4.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省略定语)

所以(人的)名声超出了(它的)实际,君子(必会)以此为耻。

5.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省略状语)

水,善于利导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夺。

6.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省略介词)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接近。

(四)状语后置:

1.仲尼亟称于水。

(于水称)

孔子屡次对水(加以)称赞。

2.何取于水也?

(于水取)

(那么我们到底)从水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3.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于圣人之门游)

在圣人的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4.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于道几)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

接近。

5.天下莫柔弱于水。

(于水柔弱)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

6.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

7.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五)宾语前置:

1.上不天则下不遍覆。

(不遍覆下)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那么就不能覆盖整个大地。

2.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取是,“之”作标志)

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得到这一点(就)罢了。

3.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莫能胜之)

然而(当水)冲击坚强的东西(时),(却)没有能够胜过它的。

4.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宾语前置)

它们的干涸了,能站着等待。

5.何取于水也?

请问他对于水取的是哪一点呢?

(六)定语后置:

源泉混混。

(混混源泉)

滚滚的源头活水。

(七)固定句式:

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江海能成为百川(所汇注的地方且)成王的原因。

2.以其无以易之。

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秋水

文言现象

一、通假字

“泾”同“径”直泾流之大

“辩”同“辨”辨识不辩牛马

“虚”同“墟”所居之处拘于虚也

“大”同“太”大的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卒”同“萃”聚集人卒九州

“豪”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二、词性活用

1.名作动

面名作动,面向东面而视

2.名作状

时名作状,按时秋水时至

东名作状,向东顺流而东行

东名作状,向东东面而视

3.形作动

少形作意动,认为…少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轻形作意动,认为…轻而轻伯夷之义者

穷形作动,尽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多形作意动,认为…多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少形作意动,认为…少方存乎见少

4.形作名

美形作名,美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三.一词多义

1.之

结构助词,提宾标志我之谓也

结构助词,的仲尼之闻

代词,指天下伯夷辞之以为名

结构助词,五帝之所连

2.于

介词,在至于北海

动词,到达吾非至于子之门

介词,被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介词,比莫大于海

介词,由于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3.以

动词,认为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介词,凭借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连词,来伯夷辞之以为名

动词,认为以为莫己若'

介词,用不可为量数

动词,取得伯夷辞之以为名

5.若

望洋向若而叹曰(海神名,名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动词)

6.闻

闻道百/且夫吾尝闻(听到,动词)

少仲尼之闻(学识,名词)

7.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副词)

始吾弗信(开始,名词)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省略句

顺流而东行(省略主语)

东面而视(省略主语)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省略主语)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省略主语)

3.被动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方存乎见少

拘于虚也

笃于时也

束于教也

4.定语后置句

闻道百

5.宾语前置句

以为莫己若'

者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又奚以自多介词宾语前置句

6.介词结构后置句

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自以比行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五.古今异义

1.至于北海:

至于: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

古义,北方的大海。

专指地名“北海”。

2.百川灌河:

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面古义,脸。

脸的形状,相貌。

于是:

古义,这个时候。

今义,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

①不吝啬;

②自然,不拘束;

不俗气。

5.东面而视:

古义,脸朝东。

今义,东边。

6.计中国之在海内:

古义,黄河流域一带。

今义,即指中国。

前赤壁赋

文言整理

1.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注:

苏轼真迹原作“凭”,并未使用通假。

后世传刻中改“凭”为“冯”,这是个也可以的问题,但终究是不严肃的。

在粤教版教材中修订了这个传刻错误,“冯”被改回为“凭”。

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注:

人教版中为“樽”

6.扣舷而歌之(扣通“叩”,敲打)

歌窈窕之章歌:

吟诵

扣舷而歌之歌:

下江陵下:

攻下

顺流而东也东:

向东进军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

捕鱼砍柴

桂棹兮兰桨桂:

用桂树做

桂棹兮兰桨兰:

用木兰做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

向南

西望夏口西:

向西

东望武昌东:

向东

3.名词作意动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把...当做伴侣

侣鱼虾而友麋鹿友把...当做朋友

4.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舞使...舞动

泣孤舟之嫠妇泣使...哭泣

正襟危坐正使...端正

正襟危坐危使...端直

5、为动用法(意动用法)

哀吾生之须臾哀为……哀伤

6.形作动

肴核既尽尽吃完

白露横江横笼罩

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用

方其破荆州破攻破

渺沧海之一粟渺渺小的像

不知东方之既白白显出白色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

白茫茫的水汽;

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

浩荡渺远的样子;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

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美人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美丽的人)

4.于是饮酒乐甚(古义:

在这时;

连词,表示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

1.如

往纵一苇之所如

像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在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从月出于东山之上

在徘徊于斗牛之间

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给托遗响于悲风

定语后置的标志词凌万顷之茫然

音节助词,无义扣舷而歌之

代词,指“歌”倚歌而和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哀吾生之须臾

这歌窈窕之章

的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去,到纵一苇之所如

4.而

连词,表承接羽化而登仙

连词,表修饰扣舷而歌

连词,表并列侣鱼虾而友麋鹿

连词,表转折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连词,表顺接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5.然

...的样子其声呜呜然

这样何为其然也

6.乎

……的样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吗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助词,无意郁乎苍苍

7.夫

无意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再说且夫天地之间

8.歌:

扣舷而歌(唱)

倚歌而和之(歌声)

歌窈窕之章(动词,吟诵)

9.望:

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10.长:

抱明月而长终(副词,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动词,增长)

11.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下江陵(动词,攻占)

特殊句式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固一世之雄也。

省略主语

(苏轼)举酒属客

省略介词

击空明兮溯(于)流光

客有吹洞箫者

凌万顷之茫然

何为其然也?

(为何)

而今安在哉?

(在安)

而又何羡乎?

(羡何)

击空明兮溯(于)流光。

[(于)流光溯]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于江渚之上渔樵)

游于赤壁之下。

(于赤壁之下泛舟)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寄蜉蝣于天地。

(于天地寄蜉蝣)

托遗响于悲风。

(于悲风遗响)

7.主谓倒装

渺渺兮予怀

 

游褒禅山记

文言知识

1.然

⑴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⑵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2.观

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欣赏)

⑵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3.其

⑴始舍于其址。

(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代词,那)

⑶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代词,它)

⑸其文漫灭。

(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⑻问其深。

(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

(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

(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

(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

(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

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4.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5.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⑥道芷阳间行(取道)

6.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7.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⑤其文漫灭(碑文)

8.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欣赏)

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此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建筑物的一种,读guà

n)

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观赏)

9.名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定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解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不名一钱(以私人名义占有)

狄公有盛名(名声)

10.之

以其故后名之曰(代词,它)

余之力尚足以入(助词,的)

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助词,补语标志)

悲夫古书之不存(取独,不译)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男子美称。

⒈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

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⒉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⒊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

⒋有泉侧出。

侧:

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⒌问其深深:

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⒎而其见愈奇。

见:

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⒏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

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⒐火尚足以明也。

明:

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⒑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

形容词用作动词,指责。

⒒常在于险远。

险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⒓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

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⒔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误。

传:

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⒕往往有得。

得:

动词用作名词,收获。

⒖由山以上五六里。

上:

名词作动词,向上走。

固定句式

⒈有怠而欲出者。

(有一个……的人。

⒉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⒊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省略句

⒈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

⒉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

⒊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⒋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⒌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宾语)

⒍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⒎余之力尚足以(之)入,火尚足以(之)明也

⒏(余)遂与之俱出

判断句

⒈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⒊此余之所得也

⒋所谓华(huā)山洞者,以其乃华(huā)山之阳名之也

⒌今言“华(huā)”如“华(huá

)实”之“华(huá

)”者,盖音谬也

倒装句

⒈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介宾短语后置)

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状语后置)

被动句

⒈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⒈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

古义:

十分之一。

①数词。

②中国国庆日

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非常】

不平常。

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⒊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

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所以】

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⒌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

“于”,介词,对;

“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合用为一个连词。

⒍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

“悲”,感叹

悲伤。

⒎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于】

“至”是“到”,“于”为介词,引出下文地点。

表提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