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军事理论课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1534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军事理论课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级军事理论课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级军事理论课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级军事理论课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级军事理论课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军事理论课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级军事理论课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军事理论课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军事理论课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3、世界现阶段有哪几个热点。

“中东”因为石油、宗教、领土、水,中东一直在打仗。

第二个热点就是巴尔干地区。

这是东西两大帝国的分界线,随着各帝国势力的增长或者削弱,这条界线在东移或者西进。

第三个热点在中国的边界线上了,阿富汗。

4、国防的基本类型

扩张型国防,自卫型国防,联盟型国防,中立型国防,

5、我国建国后同外国侵略者进行了哪几场战争。

打的第一场恶仗是朝鲜战争。

中国成立还不到十个月,美国人就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

第二仗是我们同印度打的仗(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

第三仗是珍宝岛保卫战。

1969年3月2日苏军对我边防军发动突然袭击,我军被迫还击。

第四仗,是我们1979年2月同越南打的一仗。

在海上我们同外国侵略军打了两仗。

一次是西沙之战,对手是南越海军,一次是南沙之战对手是越南海军。

6、国家与国防的关系

1.国防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2.国防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

3.国家的性质、制度、政策决定着国防建设

7、国防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国防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

(三)国防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8、中国国防史的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9、国防建设成就

(一)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三)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0、国防政策

(一)实行积极防御,坚决保卫国家利益

(二)国防建设要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四)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巩固国防

(五)实现国防现代化

(六)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

(七)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

11、国防教育的地位

(1)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社会工程。

(2)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3)国防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12、国防教育的目的

(1)增强国防观念。

(2)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

(3)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

(4)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5)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四、论述题

1.试谈在地方高校开展学生军训工作的重大意义,你作为当带大学生将如何投身与国防建设?

(根据所学课程内容论述,字数不少于500。

全面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是培养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全面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是强化全民国防观念的必然要求。

全面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是加强国防和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2.论述你怎样理解“实现国防现代化,人才是关键”这一条国防政策?

(结合近期世界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来论述,字数不少于500。

实现国防现代化。

中央军委提出两个转变叫“走精兵之路,打局部战争”,“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现代化建设重心在人才问题,人才是国防现代化的关键。

我军特别注重加强现代化建设。

每年都从地方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招收部分人员进部队去,2001年突破了1万人,确立了50多所院校,明确了3000多名国防计划生。

国防动员

1.国防动员也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

2.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终止正常关系,公开宣战或实际进入武装对抗行动所形成的敌对关系状况是指战时状态

3.用来解决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是战争。

4.国防动员伴随战争的发展而发展,高技术局部战争把国防动员推上了新的高峰

5国防动员领导体制,是国家关于国防动员的组织系统、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的规范。

一般由动员领导决策机构,动员协调机构,动员执行机构和基层动员机构组成。

6.我国《宪法》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所以国防动员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履行其职责。

7.国防动员领域,是指具有一定特性的国防动员活动的范围。

范围广泛,其基本领域可以区分为:

政治动员、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技术动员和信息资源动员等七个方面

8.政治动员分为国内政治(思想)动员和国外政治(外交)动员

9.交通战备动员的内容广泛,但最基本的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的动员。

10、经济动员的内容分为工业动员、农业动员、商业贸易动员、劳动力动员、财政金融动员五个方面。

11、贸易动员是指国家在商品流通领域,通过改组贸易管理体制,实行战时政策等手段。

贸易分为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两部分

12、国家举借债务是筹措资金的一种重要渠道,包括内债和外债

13、人防动员是指国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减少空袭损失、

消除空袭后果所进行的活动。

1、国防动员领域------是指具有一定特性的国防动员活动的范围。

2、国防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

3、国防动员领导体制-----是国家关于国防动员的组织系统、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的规范。

4、信息资源动员-----是指为满足夺取和保持战争制信息权的需要而统一组织信息力量。

5、人民防空动员-----是指国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减少空袭损失消除空袭后果所进行的活动。

1、概要简述什么是国防动员?

其主要特性是什么?

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

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

特性:

1、国防动员起源于战争2、国防动员伴随战争的发展而发展

3、高技术局部战争把国防动员推上了新的高峰。

2、国防动员的基本领域包括哪些?

基本领域可以区分为七个方面:

1、政治动员2、人民武装动员3、国民经济动员

4、人民防空动员5、交通战备动员6、科技技术动员7、信息资源动员

3、谈谈现代条件下国防动员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特点:

1、动员范围大,领域广2、动员数量大,内容多3、动员时间紧,速度快

4、动员要求高,兵员多5、动员高精尖,科技新

趋势:

1、动员规模由“全面”向“局部”转变

2、动员过程由“静态”向“动态”延伸

3、动员储备由“显性”向“潜性”演化

4、动员控制由“粗放”向“精确”发展

5、动员对象由“数量”向“质量”聚焦

4、人防动员的内容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

1、群众防护动员2、人防专业队伍动员

3、人防工程物资技术保障动员4、人防预警动员等。

5、人民武装动员的基本类型可分为几种?

(一)兵员补充动员

(二)作战力量动员

(三)支前力量动员(四)紧急状态下的动员

6、在进行战争动员时,应如何做好农业动员?

一是要增加农产品产量。

二是要控制农副产品的流通和分配

7、政治动员应遵循什么方针?

又分哪两部分?

政治动员分为国内政治(思想)动员和国外政治(外交)动呐,按照“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

8、经济动员分为几个方面?

五个方面:

1、工业动员2、农业动员3、商业贸易动员

4、劳动力动员5、财政金融动员

9、交通战备动员五种运输方式的动员的内容?

最基本的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

10、如何做好财政金融动员?

(一)实行战时税制,加强税收管理

(二)要适当增加举借债务

(三)要实行战时预算

五、论述题

1、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请谈一谈你该如何依照法律规定发布本专业所涉及的动员活动?

周边安全环境

1.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国云南、广西边防部队对越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

2.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陆地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为960万平方千米;

陆地边界线全长有2.2万多千米,与15个国家相接壤,分别是:

朝鲜、韩国、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3.我国还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1.8万平方千米,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分别是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越南。

4.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人均资源有限,人均耕地面积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人均占有森林面积是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的1/9,人均占有的矿产资源是世界人均占有矿产资源的1/5。

5.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于2001年6月,有六个成员国,分别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6.我国国土总面积是1260万平方千米。

7.周边国家是我们国家安全的屏障、经济发展的市场、政治稳定的依托。

8.“上海经合组织”的三大特点:

新型安全观、新型国家关系、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9.中国和印度现实领土争议总面积是12.55万平方千米,印度占领了9.2万平方千米,占总争议面积的74%。

10.1973年12月至1982年4月,联合国召开了第三次海洋法会议,154个国家出席了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从1994年11月16日起正式生效。

11.我国南海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

1.周边安全环境:

国家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客观条件和因素。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也就是说一国的周边国家或集团对其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和颠覆等情况。

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国防战略的依据,是国家发展与强盛的基础

2.专属经济区:

是指主权国家在邻接其领海的外部海域设立的经济管辖区。

其外部界线至领海基线不应超过200海里。

专属经济区是国家自然资源区的组成部分,国家对之行使有关国际海洋法规定的经济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3.大陆架:

陆地向海面下自然延伸和缓倾的浅水平台。

其范围从低潮线起到海底坡度突变陡坡止。

国际法上是指邻接一国海岸,但在领海以外的一定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沿海国有对其行使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

地理学上的大陆架是指从大陆沿岸向外自然延伸,直到海底大陆坡为止的平缓的浅海底区域。

在国际法上,大陆架是指沿海国家的陆地在海水下面的自然延伸,并与大陆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的整体。

4.毗连区:

沿海国在毗连其领海以外一定范围内,为行使必要管制权而划定的区域。

其外部界限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

沿海国在毗连区内可对本国和外国公民及船只行使海关、缉私、卫生和移民等事项的管制权。

5.内水:

国家内陆水和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统称为内水。

内水构成沿海国领水的一部分,沿海国在这一海域内享有排他性的主权。

内水包括内陆的河流、湖泊和领海基线内的海湾、海峡、海港、内海、河口等。

6.领海:

濒海国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海域,称为领海、其范阿为领海基线至领海线之间的海域。

7.基线:

是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也是测算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宽度的起点线。

基线有两种:

一种是正常基线。

正常基线就是低潮线,另一种是直线某线、直线基线是在海岸上和沿海岛屿上选定一系列的基点,在这些基点之间划出一条条相互连接的直线,构成一条折线,这条折线即为领海基线;

直线基线一般适用海岸线比较曲折。

沿海有许多岛屿的国家。

8.国际军事形势:

国际军事形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全球范围军事斗争的发展变化所形成的格局和态势。

1、美国对我国安全有何威胁

(1).政治上,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

(2).军事上,对我全面遏制和防范

(3),利用台湾问题进行战略牵制

2、为什么说缓和和稳定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一)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

(二)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三)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

(四)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3、日本对我国安全有何现实和潜在的威胁

第一、日本和我国的战略利益矛盾日趋突出,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

第二、日本国防战略由“防御型”向“进攻型”转变,

第三、拥有巨大的军事实力,具备成为军事大国的物质基础。

第四、日本的右翼思想倾向严重,军国主义根基雄厚。

第五、日本加强对我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

4、中俄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1)1992.12两国“互相视为友好国家”;

(2)1994.09两国“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

(3)1996.04两国确定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4)2001.07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用法律形式确定了两国友好关系。

国际战略环境

一、填空:

1、国际战略环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

2、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3、和平问题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就是争取维护世界整体的非战争状态。

4、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国际形势尽管有风浪、有起伏,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

5、未来多极化的世界不可能是美国一家独霸。

6、世界多极化成为未来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

★7、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严重迟滞了多极化的发展。

8、当前影响世界安全形势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

★9、恐怖主义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动机的政治性和行为的残暴性。

10、21世纪发展经济与科技仍是世界各国国家战略的核心。

11、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精髓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12、中国的国际战略方针是经营两翼、稳固后背、突破东南、斗而不破、团结发展。

13、影响世界安全形势的因素主要有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

★14、对我国来讲,经营两翼的战略东翼是朝鲜和日本,西翼是印度和巴基斯担。

15、安全观从总体上划分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安全观和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

二、名词解释:

1、国际战略环境:

是指在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2、时代主题:

是指人类社会某一发展阶段中带有全球性、战略性和关乎全局的核心问题。

3、世界安全形势:

主要是指世界安全的总体状况以及战争与和平的发展趋势。

4、国家安全观:

就是国家对安全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安全问题的主张。

三、简答题:

1、当前世界安全形势的总体状况及影响安全的原因是什么?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当前影响世界安全形势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安全观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绝对安全、单向安全、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求安全、以缔结军事同盟、运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手段谋取安全及不能出现想象中的不安全因素。

3、当今世界有几种安全观?

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安全观。

二、中国倡导的安全观。

4、世界格局多级化向哪几个力量中心转化?

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

5、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的四个战略方向?

大西洋战略方向、太平洋战略方向、中亚战略方向、中东战略方向。

6、多极格局的形成将面临的问题?

1、是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严重迟滞了多极化的发展。

2、是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平衡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3、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机制尚未形成

★7、科索沃战争对世界安全的主要影响?

1.开创了军事集团干涉一个主权国家的先例;

2.助长了民族、宗教分离主义势头;

3.加剧了巴尔干地区的紧张局势。

★8、伊拉克战争对世界安全的主要影响?

(1)中东地区的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2)世界各大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被削弱。

(3)美国控制了中东地区的能源。

(4)美国的霸权主义野心更加膨胀。

★9、国家安全观包括那些内容?

它包括安全因素、对安全的界定、安全基础、安全途径和手段对威胁的判断以及如何维护安全等内容。

安全观是一国采取何种对外战略的依据和行为指针。

11、举例说明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造成了严重威胁。

(3个)

2001年9月11日,美国“9.11”事件,造成3000多人死亡;

2002年10月23日,莫斯科轴承厂文化馆人质事件,130名人质死亡;

2004年9月3日,别斯兰第一中学人质事件,335名人质死亡。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

第一、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第二、主要大国之间没有形成敌对关系。

第三、发展经济和科技仍是世界各国国家战略的核心。

第四、南北矛盾更加突出,核心仍然是经济发展问题。

第五、民族宗教矛盾以及恐怖主义,不大可能对总体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造成根本性影响和破坏。

2、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主要内容和精髓是什么?

互信就是通过对话协商,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国与国之间要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异同,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心态,互不猜疑,互不敌视。

这是各国和平相处和安全保证的前提,也是新安全观的基础。

互利就是在维护本国安全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别国的安全利益,为对方的安全创造条件。

互利强调的是共同安全,反对以牺牲他国的安全利益为条件来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

互利是新安全观的目的。

平等就是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应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积极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反对大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干涉小国的内政,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

平等是新安全观的保证。

协作就是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并就共同关心的安全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协作,防止战争和冲突的发生。

协作的模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包括多边安全机制、多边安全论坛、双边安全磋商,以及具有学术性质的非官方安全对话等。

协作是新安全观的方式。

 

军事思想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经历了初步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和丰富发展阶段等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2.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初步形成阶段的主要军事著作有《军政》、《军志》两篇。

3.西周时期用来治军的五刑之律是指墨、劓、非、宫、大辟。

4.《武经七书》于北宋年间颁行于世,其中包括了《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等七本兵书。

5.“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战略思想是由《吴子》提出的;

《司马法》提出了“以甲固,以兵胜”的重视武器装备思想;

《六韬》中的首篇是《文韬》;

《李卫公问对》是以唐太宗李世民与卫国公李靖一问一答的形式写成的。

6.《孙子兵法》共13篇,第一篇是《计》篇,最后一篇是《用间》篇。

7.《孙子兵法》中提出了衡量战争胜负的客观依据:

“五事”、“七计”。

“五事”指“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

其中为将所必须具备的“五德”是指“智”、“信”、“仁”“勇”“严”。

8.《孙子兵法》中的“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

“在利思害,在害思利”这些观点体现了孙武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军事哲学思想。

10.孙子的诡道取胜论是在《孙子兵法》中的《计》篇中提出的,诡道取胜论的中心思想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11.《孙子兵法》对“以正合,以奇胜。

”的论述中,认为在作战方式上,正面攻击为正,迂回侧击为奇;

明攻为正,暗攻为奇。

12.“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中心思想就是掌握战场主动权。

15.先计后战是用兵的基本原则,所以,孙子开卷论“计”,作为十三篇之首。

中心思想:

审己量敌,料胜决策。

16.孙子在在《形》《势》《虚实》三篇里孙子的观点主要有:

先胜而后求战;

以正合,以奇胜;

致人而不致于人;

避实击虚。

18.孙武在《计》中提出了“诡道”制胜和“庙算”制胜的思想;

在《作战》篇提出“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在《谋攻》中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

在《虚实》中提出了“避实击虚”、“制人而不制于人”的思想;

在《行军》中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思想;

在《九地》中提出了“陷之死地然后生”的思想。

1、什么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是指在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哪些特点?

2、《孙子兵法》共分为几部分,各自都论述了什么问题?

3、简述孙子的军事哲学思想。

1、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2、朴素的辨证法思想;

3、透过事物现象,探索事物本质

4、简述孙子“备战”思想的内容。

5、孙子认为每次作战都应该立足于“速战速决”的依据是什么?

6、《孙子兵法》提出“战而胜之”的五个条件是什么?

7、简述你对孙子的“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这一治军思想的认识。

8、

14、夏、商、西周时期的军事实践,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萌芽和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15、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趋于成熟时期。

16、《谋攻》篇。

作战的目的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也就是“兵不顿而利可全”。

17、战而胜之的五个条件:

18、《形》《势》《虚实》之间的关系。

19、以正合,以奇胜: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对奇正的解释,在兵力部署上,担任守备、警戒的为正,担任机动的为奇;

担任钳制的为正,担任突击的为奇。

在作战方式上,正面攻击为正,迂回侧击为奇;

明攻为正,暗攻为奇。

在作战指导上,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