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经济状况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0781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府谷经济状况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府谷经济状况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府谷经济状况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府谷经济状况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府谷经济状况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府谷经济状况Word下载.docx

《府谷经济状况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府谷经济状况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府谷经济状况Word下载.docx

古代指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

如:

要服(古代王畿以外按距离分为五服。

相传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为要服);

要荒(要服和荒服。

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为荒服,泛指远方之国);

要蛮(极偏远的蛮荒之地)

  据考古资料,远古时期,府谷就有先民繁衍生息。

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有据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遗址。

新庄子遗址(位于庙沟门乡新庄子村)属于仰韶文化((前5000年~3000年),连城峁遗址(位于庙沟门乡连城峁村)属于仰韶龙山文化(前2800年~2300年),朱家湾、桥沟北盖峁、大、小石堡遗址属于龙山文化。

  夏、商时期(约前21世纪~前11世纪),为要服地,在雍州翟族境内。

  西周(前11世纪~前770)属固阳榆中地,为荒服,属雍州白翟的一部分。

  春秋时期(前770~前475)仍为白翟地,属晋国。

(一说为林胡族地)。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为固阳榆中地,属魏国,后属赵国。

  秦(前221~前206)为上郡地。

  西汉(前206~23)设富昌县(府谷县东北部及准格尔旗南部),属西河郡。

王莽改名富成县,东汉(25~220)撤销,辖地并入平定县(准格尔旗南部及府谷县西部)。

  魏晋时期(220~420)为匈奴地。

东晋属赫连氏大夏国(都城在今靖边县白城子)。

  北魏(386~534)为五原郡固阳并永安郡地。

  北周(557~581)为银城县(今神木县北部及府谷县地)地。

  隋(581~618)为银城县地。

开皇十年(590)在北部复设富昌县,南部仍属银城县。

  唐(618~907)属麟州。

初为府谷镇,开元以后县地分属银城、新秦二县。

  五代后唐天佑七年(910)升镇为县,八年(911)升府州领府谷县。

不久,因辽国侵扰迁到留得人堡,即今府谷县城。

后汉初升设永安军,乾佑元年(948)仍设府州,周显德元年(954)复设永安军。

  宋(960~1279),仍为府州,领府谷县。

徽宗崇宁元年(1102),改为靖康军。

政和五年(1115),赐郡名荣河,又改为保成军,置麟府路军马司,以太原府代州路钤辖领,属河东路,以其地处河西,便于控扼西夏。

靖康元年(1126),割让麟、府、丰三州与西夏。

绍兴九年(1139),夏人陷府州。

  金贞元(1153~1155)以后,从西夏收复。

正大三年(1226),复设府谷县,增设建宁县(故城在府谷县西北七十里)。

  元(1206~1368)初,复建府州,领府谷县。

至元六年(1269),州废,并建宁县入府谷县,隶葭州(道光本《榆林府志》);

一说州、县俱废(雍正本《陕西通志》)。

  明(1368~1644)为府谷县,属葭州。

洪武六年(1373),废。

十三年(1380)复置县,属延安府葭州。

  清(1644~1911)仍为府谷县,初属延安府。

雍正三年(1725),改属葭州。

乾隆元年(1736),改属榆林府。

  民国时期为府谷县。

元年(1912),废府制归省直属。

二年(1913),设陕北观察使,因属陕北观察区。

三年(1914),改属榆林道。

十五年(1926),废道制,复归省直属。

二十五年(1936)归陕西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县境南部,1933年开始建立神府革命根据地,逐渐扩大到原国民党县政府统治的大堡、镇羌、天平等联堡。

1935年3月,成立府谷县革命委员会,归陕北省苏维埃政府领导。

  1936年2月,成立神府东北办事处。

4月15日,撤销神府东北办事处,成立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统辖府谷县城以南及神木县、榆林县、佳县的部分地区,与国民党统治的府谷县并存。

  1937年1月28日,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改为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属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领导。

7月,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改为神府县政府(属于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与国民党统治的府谷县并存。

  1941年9月,神府县由陕甘宁边区改属晋绥边区代管。

  1947年11月,成立府谷县人民政府,属晋绥边区政府领导。

  1948年1月,麻地沟解放后,府谷县黄甫川以东地区,内蒙古十里长滩一带及山西省河曲县部分地区于3月合并,组成河府县(县府设在麻地沟),归晋绥边区政府领导。

9月,河府县撤销,归还府谷原属地。

  1949年6月,改属陕甘宁边区政府榆林分区。

  1950年5月整编时,撤销神府县,其辖地分别划归府谷、神木两县。

府谷县归属陕西省榆林专区。

  1958年12月,府谷县撤销,其辖地划归神木县。

县委、县人委设在神木县城关,隶属仍旧。

  1961年9月,恢复府谷县建置,隶属仍旧。

  1968年3月,府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属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

  1981年12月,恢复府谷县人民政府,隶属榆林地区行政公署至今。

编辑本段新城规划

府谷县(7张)

  全县总面积3229平方公里,占榆林地区总面积的7.45%;

占陕西省总面积的1.56%;

府谷新区位于县城西部,规划控制范围为:

北起高石崖石嘴头、水地湾、花石峁、营盘梁、大湾、庙洼一线,西至崇塔,南至黄河,东依孤山川,包括贾家湾、高家湾、张家塔、花石峁、水地湾、阴塔六个行政村,总控制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总用地面积8平方公里,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建筑间距为1:

1.5,绿地率38%,主街道规划宽为50米,次街道宽为36米,在新区内环线以外,建筑以多层为主,适量低层;

在新区中心地带,建筑以中高层和高层为主;

在新区外围山坡地带,建筑以低层住宅为主。

规划有行政办公、医院、学校、体育场、中心广场、商业市场、公园、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可容纳8万人居住。

府谷县在规划上坚持高点定位、高点起步,先后委托陕西省建业城乡规划设计中心、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结合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府谷新区总体规划呈现出“一心、两翼、三横、四片、五轴”的空间结构,即在整体结构上形成了以阴塔综合服务区为中心;

以东部高家湾、贾家湾,西部阴塔集中商住区为两翼;

在新区的道路系统上,有中央大道、滨河路、营盘路横贯东西,成为新区的三条横向主干道;

根据对城市现有功能的分析,新区共划分了四个片区,启动区位于中央大道两侧,综合服务区位于新区中部,居住片区分别位于新区的西部、中部以及东北部,物流片区位于新区最西部;

在功能结构和绿化景观系统上将形成功能拓展轴、功能联系轴、城市景观轴、防护绿轴和滨河景观轴。

  建成后的府谷新区将是一个具有稳定完整自我完善机制的社会服务体系,功能与老城区平行协调,并且辐射周边,成为区域性中心的城市新区,是一个集商业、居住、综合办公、文化娱乐、物流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山水型新城。

编辑本段交通

  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北纬38度42分至39度35分,东经110度22分至111度14分,地处秦、晋、蒙接壤地带,紧靠华北,距离京、津、塘和环渤海地区较近,有府店一级公路、野大路、府准、府王、孤武、府木等主框架道路。

县城至榆林市219公里,至省会西安595公里,至山西省省太原370公里。

铁路方面,有西煤东运大通道神朔铁路通过县境,神木北(店塔)—大同往返旅客列车途径在府谷县城并设有客运站。

积极实施大交通战略,制定了“四纵四横一环城”的交通发展规划,2009年神府高速公路、准朔铁路开工建设,

府准道路改造工程

[1]

府木、大庙等县乡公路建成投用,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目标。

环城公路、峰李公路、墙马出境通道、老高川运煤专线、新民峁有至府店路复线完成路基工程,孤山运煤专线建成通车。

2010年,续建、新建、改建的8条109公里等级公路和环城公路要全部建成通车;

大岔至墙头二级公路、神府高速以及准神、准朔铁路府谷段年内要完成路基工程;

组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工建设敏盖兔至石马川85公里一级公路,贯通产煤区和神府高速的运输通道;

启动建设古城、哈镇、富昌三个煤炭集运站,力促府谷煤炭集装站、货运站和4.9公里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有效缓解煤炭运输压力;

积极协调铁路部门,与我县合作组建地方铁路公司,建设古城至庙沟门42公里地方铁路,形成连接准朔铁路和三个工业园区的铁路运输通道。

年内开工建设崇塔物流园区和野芦沟货运站。

积极推进府准公路改造、客运中心迁建和府谷支线机场前期报批工作,力争使项目尽快获批。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地势特征

  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780米至1426.5米之间。

县境内的最高处为新民镇的新民山;

最低处为王家墩办事处的黄河沿岸浅滩。

蓝天府谷

河流水温

  府谷县河流较多。

一级河流有黄河;

四级河流有皇甫川(黄甫川)、孤山川、悖牛川;

五级河流有十里长川、清水川、石马川、胡桥沟、大板兔沟、永兴沟;

六级河流有阳湾川、地界川、木瓜川、红寺沟及黄羊城沟。

长1公里以上的沟道有1245条。

其中50至1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河流有6条,均属黄河水系。

黄河自府谷县墙头农业园区入境,流经九个乡镇,流程103公里,占黄河全长的1.9%;

多年平均流量为822立方米/秒。

洪水期最大流量可达11500立方米/秒;

皇甫川县境内流程48公里,年径流量2.028亿立方米,年输沙量6120万吨;

最大流量8400立方米/秒。

气候特征

  府谷县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温四季分明;

冬夏长;

春秋短;

雨热同期;

日照时间长;

太阳辐射强;

年差与日差气温变化较大;

降水年际变化大;

自然灾害是旱、涝、霜、雹。

年平均气温9.1℃;

最热的7月,月平均气温23.9℃;

最冷的1月,月平均气温零下8.4℃;

气温年较差32.3℃。

全年县太阳辐射总量为144.94千卡/平方厘米;

可供作物利用的光能约占总辐射量的一半。

全县多年平均日照为2894.9小时;

日照率65%;

农业活动主要季节的4至10月每月日照数都在230小时以上。

初霜为10月5日;

终霜为4月27日;

无霜期177天。

年平均降水量453.5毫米;

降水主要集中在7至9月,占年降水量的67%。

资源状况

  府谷县煤炭储藏面积达950平方公里;

初步探明储量就有200亿吨,其中侏罗纪煤150亿吨,储藏面积650平方公里,分布在8个乡。

煤层地质构造简单,层位稳定,埋藏浅,宜于露天平峒开采。

府谷煤属世界优质煤,平均发热量为每公斤6900至7200大卡;

灰分仅占5-10%;

硫仅占0.31至0.86%;

磷仅占0.002至0.0025%;

属特低硫、特低磷、特低灰、中高发热量;

不粘和弱粘长焰优质动力煤和化工用煤。

  陕西省最大的铝矾土矿床就在府谷县,储藏面积为80平方公里,总储量为6.4亿立方米;

矿区水文地质构造简单,利用开采;

属高品位大型富矿。

全省最大的高岭土矿就在府谷县,远景储量为10亿吨,已探明3.59亿吨。

杂质含量低,结晶好,是陶瓷、造纸、化工、电子工业的原料。

县城东部的黄河天桥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2.8千瓦,年发电量为6.07亿度。

全县23个乡镇全部通电。

全县水资源,地表水年径流量为5.911亿立方米;

地下水2.32亿立方米/年,可采量为每年1.15亿立方米。

孤山川水能资源储量为7070千瓦。

  府谷县有大牲畜31400头,主要为蒙古牛、奶牛、滚沙驴、佳米驴、蒙古马、骡子等。

羊存栏达225873只,品种有蒙古羊、陕北细毛羊、林肯羊、边菜羊、德拉斯代羊;

陕北黑山羊、白绒山羊、沙能奶山羊。

全县有草场198.5万亩,可载畜40万只绵羊单位,有野生牧草400种。

  全县有造林保存面积84万亩,其中防护林46万亩,经济林13万亩,用材林25万亩,覆盖率为17.34%;

种属有18科、28属、49种,为松、柏、杨、柳、榆、槐、文冠果、柠条、沙棘等。

陕西省政府1982年11月批准府谷县建立省级的“杜松自然保护区”,这是我国的稀有树种。

海红子为我国稀有树种和重点生产区。

用海红子生产的“海红乐”,获国家科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单项奖;

1990年获国家级“银鹤奖”,远销国外。

编辑本段土特产品

  府谷的魅力,不仅在于别具一格的经济特色、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悠久的文化艺术,还因为她有分布全县飘溢芳香的名贵土特产品。

  海红果 府谷的传统果树,属全国稀有树种,是陕晋蒙接壤地带所独有的特产,栽培历史悠久。

海红子属落叶小乔木,树冠呈圆形,冠高4-5米。

冠径一般可达7米,像一把非常大的绿色旱伞。

它是一种耐旱、耐寒、适应性强、管理简单的高产果树,易栽培,寿命长,适宜在府谷生长。

主要分布在哈镇、赵五家湾、清水、黄甫、麻镇、古城、庙沟门等乡镇,现在全县均有栽培,约有海红树百万株,年产鲜果2000吨以上。

海红果色泽鲜艳、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含钙量为水果之冠,每公斤含钙2780毫克,素有“钙王”之称。

它具有健脾胃、增食欲、助消化之功效。

用海红果制成的果脯、果丹皮、海红干、罐头、糖葫芦等独具特色、别有风味,深受消费者欢迎。

目前已远销北京、上海、浙江、广州、贵阳、西安等十多个省市。

以海红果为原料加工配制成的钙王饮料“海红乐”、“钙力达”,果味浓郁、清凉爽口、甘美醇厚,为四季佳饮,产品俏销周边省市。

  红枣 为本县传统经济林木,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以黄河沿岸的府谷镇、碛塄、武家庄、王家墩等乡镇最为集中,各乡镇均有栽培,目前已形成规模巨大的红枣林带。

尤其是碛塄的红枣最为鲜美,色泽红润、个大、核小、肉厚、干鲜食均可,含糖量高,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营养丰富,具有养血安神、益脾和胃之功效。

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近年来,红枣产地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将红枣加工成干枣、蜜枣、酒枣、糖枣、枣酱、枣罐头、无核枣等深加工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山杏 府谷传统树种。

府谷日照充足,气候干燥,适宜山杏生长,无论是山地、丘陵、沟壑或河谷、宅旁、地畔均可栽植,主要分布在古城、哈镇、庙沟门、三道沟、老高川、大昌汗等乡镇。

杏仁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可润肺、养颜、生津,出油率高达46%,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近年来人们在苗木上下大功夫,山杏中又分蘖出了仁用杏和食用杏,杏大似桔桃,肉厚核小,备受人们青睐,目前在该县开始推广。

  名贵杂豆 全县种植杂豆十多种,其中绿豆、黄豆、黑豆、红小豆、扁豆、豌豆、豇豆等品种,经济价值高,除直接煮饭食用外,还可加工成营养丰富、色味俱全的各种食品。

府谷的杂豆除闻名北方地区外,还深受日本、东南亚及港澳地区客商的欢迎。

尤其是绿豆,色泽鲜、品质好,是主要的出口产品,麻镇大明绿豆质量上乘,成了府谷的拳头农产品。

  花生墙头乡位于黄河岸边有大量的土地用于种植,采用大水漫灌的形式,颗粒饱满,销往晋陕蒙三省,花生利于大脑发育。

年年种植面积广、产量多。

  西瓜、白菜西瓜品种多、个大、汁多、皮薄、甘甜。

西瓜成熟后改种白菜,每年为适应市场需求而改变品种,销售面积广泛

编辑本段历史人物

  折赛花(佘太君)

佘太君雕塑

为五代时的府谷县(府州)人,生在今碛塄乡折家山,后住今县城郊区花坞镇(花石峁村),佐杨业立过不少战功,惜古代重男轻女,正史无传,靠宋代县志相传至今。

  折继闵,曾任麟府路驻泊兵马钤辖、知府州军州事,死后赠太尉,(折惟忠之子)。

  折嗣伦唐麟州府谷镇遇使;

  折从阮(折从远)永安军节度使(佘太君祖父);

  折德扆永安军节度使(佘太君之父);

  折御卿永安军节度使赠太师,燕国公(折太君之弟);

  折惟忠永安军节度使(折御卿之子);

  折克行知府州(折继闵之子);

  折可大知府州(折继闵之孙);

  折可存忠训郎,閤门祇侯(折继闵之孙);

  折可求右武大夫、知府州,兼麟府州管界都巡检使,兼河东第十二将同管勾麟府路军

  马公事(折继闵之孙);

  折彦文成忠郎,閤门祇侯(折继闵曾孙);

  王嘉胤明末农民起义最早的领袖;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都是他生前的部下。

  府谷折氏(870-1139)

  

折宗本

(36)

庚寅

870

折嗣伦

(5)

丙寅

906

折从阮

(38)

辛未

911

折德扆

(15)

己酉

949

折御勋

(12)

甲子

964

折御卿

(19)

丙子

976

折惟正

(2)

乙未

955

折惟昌

(17)

丁酉

997

折惟忠

甲寅

1014

折继宣

(6)

癸酉

1033

折继闵

(11)

己卯

1039

折继祖

(21)

1050

折克柔

(8)

辛亥

1071

折克行

(28)

己未

1079

折可大

(9)

丁亥

1107

折可求

(22)

1117

编辑本段名胜古迹

文庙

  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修,光绪二年(1876)至八年(1882)续修。

文庙(3张)

现有大成殿5间,门前横额上曾悬康熙帝亲书“万世师表”四字。

东西各有店堂七间,前为戟门,门前畔池跨石桥,桥前为棂星门,门上为大牌楼,东南角门各一。

文革期间遭破坏,现已修葺一新。

1981年被县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又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洞

  位于旧县城南门外控远门内东石崖。

出控远门入小洞,小洞甚曲,且昏暗,行数步出洞,豁然开朗。

有窑5孔,3孔供诸佛,或尺许或五六寸,石刻古鳅璀璨满目,2孔系僧人住室,外列栏杆,内有回廊,凭栏鸟瞰,黄河水滚滚而下,实为县境胜景。

原修筑时代不详,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李逢春等重修。

1981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荣河书院

  位于府谷县城东府州城大南门下。

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70)。

书院分上、中、下三进院落,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0平方米。

旧时为府谷培养学生应试科举的最高学府,“荣河听涛”现已成为府谷胜

府谷县荣河书院(3张)

  景。

[2]

古长城

  长城以它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和悠久的历史而举世瞩目。

它作为中华民族龙的象征腾空而起,距岭摧涛,气象万千。

它以轩昂气概,勇于冲突一切之势,遨游于茫茫中华大地中,使得炎黄子孙为之骄傲,使得龙的传人为之亢奋。

县境的长城,据史籍记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最初是魏国为了保障边境的安全,曾在境北部修筑长城。

1981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府谷古明长城(4张)

七星庙

  又叫昊天宫,也叫无梁殿,

七星庙(6张)

在孤山堡城北门外约1公里处。

原庙宇的建筑时代和规模,史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

始建年代据民间流传是唐代贞观年间(一说建于宋代初)。

明万历五年(1577)开工重修,六年(1578)完工。

重修后,七星庙的风格、规格与原来大不相同,建筑规模大为缩小,建筑风格为明代格式。

现保存下来的有大殿、前庭两处主体建筑。

大殿屋顶为九脊歇山式,殿前过道为卷棚式,单檐斗拱,磨砖对缝,从底到顶,以砖砌成。

进深约9米,宽10米,高13米。

室内墙壁底部四周直立,后变为八面收缩,一砖盖顶,无梁无柱,故又称“无梁殿”。

前庭建筑与大殿基本相同,从外表看,七星庙的建筑风格似乎与普通庙宇大致相同,但内部结构奇特,风格别致,施工时精磨细葺,技术精湛,融合有西北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为研究我国民族建筑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

它闻名遐迩,被选入《中华名胜辞典》。

1981年被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县政府拨专款重修,1993年又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秀芳图书楼

  民国33年(1944)由抗日爱国将领马占山督修,因马占山字为秀芳,故名。

此楼为二层建筑,石条基础,坐北向南,4米见方。

全楼皆用青砖砌成,一面开门三面开窗,顶端均为砖砌拱形,门首有砖刻匾额:

“秀芳图书馆”。

一楼内右南角有木梯通二楼,二楼为木阁,全木结构,形状为八角楼,青瓦双刹盖顶,顶中央砖雕宝葫芦,门外有花栏樯,栏孔为菱形。

楼内燃机条横梁上分别雕刻:

“提高地方文化”、“培育国家英才”“保护公共建设”“创造树人基础”。

4条抱梁与4大梁交叉叠垒,上面分别刻有:

“明礼义”、“知廉耻”、“守纪律”、“负责任”。

图文并茂,雕刻工艺精湛。

现仍为学校图书楼。

龙兴寺

  位于麻镇旧城麻镇龙兴寺,始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是府谷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庙建筑群。

庙内主体建筑和清代壁画保留完整。

是榆林市十大佛教旅游寺院之一。

[3]

龙兴寺(3张)

  龙兴晚钟,龙兴指龙兴寺。

原寺殿后山腰钟亭内悬挂大钟一口,为建寺时所铸。

此钟是用合金材料铸成,高2.05米,重约4吨。

钟的顶部铸有一对似龙非龙的奇兽,传为龙生九子之一,称蒲牢。

明清时,每当红日西坠或旭日东升,“凤岭鸣钟”,其声响彻云霄,龙兴寺众僧随着钟声开始早晚佛课。

特别是在夜晚,钟声格外幽清,远传数十里,俗有“改朝换代江河变,唯独钟声绕凤阳”之说。

因此古人把“龙兴晚钟”,称为凤阳八景之三。

建国后,钟亭毁于“文化大革命”,而钟幸存。

后来钟被移上鼓楼,作为报警之用。

1982年,县文物管理所收回龙兴寺内陈列。

现宗教部门及僧人,重新建亭,悬挂洪钟于龙兴寺,供游人观赏。

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于黄甫城内,始建于清代中、晚期。

建筑风格为北方四合院

府谷皇甫李家大院(2张)

,形制为硬山式,灰瓦覆顶。

民宅雕梁画栋,工艺精湛,堪称地方古建之精华。

登上绣楼,黄甫川风光尽收眼底。

[4]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陕西省府谷县的“二人台”,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传统戏剧项目类别,序号217

编辑本段风俗民情

  府谷县由于历史上多民族文化汇聚交融和地域的特点,风土人情、乡俗习惯,既与毗连的神木县相近似,又受晋西北沿河各县和内蒙古伊克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