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教案4 浙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058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教案4 浙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教案4 浙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教案4 浙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教案4 浙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教案4 浙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教案4 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教案4 浙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教案4 浙教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教案4 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观察教案4浙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观察教案4浙教版

主题

对环境的观察(四)教案

教学内容

重点:

1.眼睛和视觉

2.透镜

3.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

1.眼睛和视觉

2.透镜

3.凸透镜成像规律

方法技巧:

1.知识点的归类总结

2.识图解题

3.实验题的答题关联性和完整性

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学生回答:

跑回家、找地方躲起来等。

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

学生回答:

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生活经验等

你感觉到天气骤变以及做出的相应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完成的?

学生回答:

眼睛、耳朵、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

和系统完成的?

 

学生回答:

眼睛、耳朵、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

 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那么,人体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呢?

知识点一、眼和视觉

(1)透镜

①透镜由玻璃等透明物质制成,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总是向透镜厚的一侧偏折。

②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如图所示,凸透镜中心的点O为光心,通过光心并与透镜垂直的直线AA’为主光轴。

三条特征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F;称为焦点。

焦点F到光心O的距离叫做焦距(f)。

根据光路可逆,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③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如图所示,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会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

将折射光线反向延长会交于主光轴上一点,称为焦点,由于没有实际光通过,所以为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三条特征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F;根据光路可逆,延长线经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2)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上,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②物距指的是物体到光心的距离。

像距是指光屏到光心的距离。

物距、像距与成像的特点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物距u

像距v

像的情况

倒立或正立

放大、缩小或等大

实像或虚像

应用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放映机、光学投影仪

u=f

不成像

u<f

不研究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③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物距变大,像距缩小,像变小;反之,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3)眼睛和视觉限制

①眼睛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构成。

②视觉形成:

光线→眼球折光系统→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③近视和远视:

a、近视成因: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b、矫正:

佩戴凹透镜

c、远视成因:

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老年人的“老花眼”其实就是远视眼。

d、矫正:

佩戴凸透镜

④盲点:

视网膜上视神经传出的地方,无感光细胞。

⑤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提倡“二要二不要”。

读书和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保持在33厘米;连续看书或写字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最好是看看远处的绿草和树木;不要在光线暗弱或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或坐车、走路时看书。

如果有灰尘或异物进入眼睛,千万不要用手乱揉,这样会磨损角膜,可用眼药水冲洗眼睛,使异物随眼药水和眼泪一起流出。

 

例1.请画出如图所示光路图的折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由于凸透镜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如图(A)所示。

因为凸透镜焦点由实际光会聚而成,所以称为实焦点,凸透镜有两个焦点。

而根据光路可逆可知,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B)所示;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如图(C)所示。

例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第一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2)第一、二组同学分别进行若干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表中,请分析以下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至少两条)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距/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距/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答案】

(1)①烛焰、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②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上或一倍焦距以内;③像距太大,光具座不够长,光屏承接不到清晰的像。

(2)①焦距一定且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②成实像且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大,像距越大;③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实像。

【解析】

(1)找不到清晰像主要原因有①三心不在同一高度上②成虚像③像距太大,光具座不够长。

(2)分析表格可知:

①焦距一定且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②成实像且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大,像距越大③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实像。

例3.小李同学沉迷于玩电脑游戏,近来发现黑板上的字有点看不清了,到医院检查后发现他的眼睛成像如图所示,请判断他的眼睛出了什么问题?

该如何矫正?

【解析】根据检查得出的成像图,可以发现小李的眼睛出了问题,正常人是成像在视网膜上,而他成像在视网膜前了,说明得了近视眼。

小李由于经常长时间玩游戏,眼部肌肉极度紧张,晶状体变凸,表面弯曲程度变大,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而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睫状肌的调节能力就会变差,所以得了近视眼。

由于成像在视网膜前,所以矫正的方法应该使像成的位置后移,所以应该佩戴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凹透镜。

【答案】因为成像在视网膜前,所以是得了近视眼。

矫正方法是佩戴凹透镜。

例4.当蜡烛位于凸透镜某一位置时,在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则光屏上将出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D.得不到实像

【答案】B

【解析】对照物距、像距与成像的特点之间的关系表:

物距u

像距v

像的情况

放大或缩小

倒立或正立

实像或虚像

u>2f

f<v<2f

缩小

倒立

实像

u=2f

v=2f

相等

倒立

实像

f<u<2f

v>2f

放大

倒立

实像

u=f

不成像

u<f

不研究

放大

正立

虚像

我们可以发现要得到倒立、放大的像,需物距f<u<2f,像距v>2f。

保持镜的位置不变,交换蜡烛和光屏后,则物距为u>2f,像距为f<v<2f,所以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例5.请选择合适的光学器件放入图中的相应位置。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如图甲中入射光线是平行光,从图中发现经过光学器件后光线会聚了,说明这个光学器件具有会聚作用,由此可以判断应为凸透镜。

如图乙中所示,当平行光入射时,经过光学器件后仍然为平行光,说明该光学器件不能使光会聚或者发散,但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由此可以判断应该为平面镜,又由于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相交点即入射点,则可以找到两个入射点,将它们连起来就可以确定平面镜的位置了。

例6.照毕业照时,发现有些同学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A.人不动,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人不动,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人不动,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向前伸一些

D.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答案】A

【解析】有人没有进入镜头说明成的像太大,为了使大家都进入镜头,需要使成的像小些,根据成像规律,要使像变小,则像距要变小,而物距要变大,所以应该使照相机离人远一点,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小一点,镜头往里缩一些。

例7.(xx西湖)12.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

A.xx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出现的日食奇观,可以用小孔成像原理来解释

B.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

C.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使眼“近视”,这时就需佩戴用凹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你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其实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比看到的要高

例8.(xx下城拱墅)5.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

A.图(a)雷峰塔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

B.图(b)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C.图(c)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D.图(d)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例9.(xx江干)5.杭州西湖是人间天堂的一颗明珠。

清晨,朝阳初现,叶下露珠晶莹剔透,湖面波光粼粼,鲜花怒放,漫步在湖旁别有一番风味。

下列对此景的恰当解释是  B

A.“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折射

B.鲜花的红色花瓣吸收除红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可见光

C.露是水蒸气汽化而成的

D.湖水比热容小,吸热本领小,炎夏时节能降低周边地区的气温

例10.(xx上城)13.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C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

C.通过该装置也能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D.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例11.(xx拱墅)5.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A

A.光的反射B.光有能量C.光的折射D.光沿着直线传播

例12.(xx年西湖)6.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D

例13.(xx年西湖)14.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B

A.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C.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例14.(xx江干)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反映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C

例15.(xx江干)19.如右图所示,为蜡烛经透镜所成的像的情形,对此正确的描述是:

(C)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放大的虚像

C.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D.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

例16.(xx江干)17.用照相机拍摄,照片上象与物上下左右一致,一个同学用照相机(不用闪光灯)拍摄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其结果是C

A.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B.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C.能拍摄出,但照片上像的左、右与人相反

D.能拍摄出,但照片上像的上、下、左、右与人相反

知识点二、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宋体,五号,不加粗)

(1)信息的含义与重要性

信息反映的是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