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强化训练4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0553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强化训练4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强化训练4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强化训练4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强化训练4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强化训练4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强化训练4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Word下载.docx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强化训练4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强化训练4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强化训练4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Word下载.docx

C.①④D.②③

2.“黑烟囱”在成因上属于(  )

A.沉积岩B.变质岩

C.侵入岩D.喷出岩

解析:

第1题,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图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第2题,根据材料,“黑烟囱"

是海水溶解的金属从地下喷发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硫化物沉积而成,故在成因上应为沉积岩。

答案:

1。

D 2。

A

江西协作体联考)崇祯十二年(1639)徐霞客不辞辛苦,长途跋涉来到腾冲,亲自登上打鹰火山,发现“山顶之石,色赭赤而质轻浮,状如蜂房,为浮沫结成者,虽大至合抱,而两指可携"

下图为打鹰火山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3~4题。

3.“山顶之石”属于(  )

A.侵入岩B.喷出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石1质地致密且密度较大

B.火山形成前此地为向斜构造

C.岩石2中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

D.石灰岩b形成早于石灰岩d

解析:

第3题,由“山顶之石,色赭赤而质轻浮,状如蜂房”可知,“山顶之石”有气孔构造,属于喷出岩。

第4题,岩石1属于喷出岩,密度较小;

岩石的新老关系不能确定,无法判断地质构造是向斜还是背斜;

岩石2属于变质岩,不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

石灰岩b离火山通道更近,形成的时间更早。

答案:

3。

B 4。

D

河北五校联考)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下图是扇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 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 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 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6.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

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第5题,“稳定水体"

不一定是海,也有可能是湖泊;

流水沉积作用有明显的分选性,颗粒大的先沉积,因此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

在河流出山口处,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沉积,有利于扇三角洲的形成。

第6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流水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辫状河流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

辫状河流多由高山冰雪融水或山地降水补给,河流流量不稳定.

5.D 6。

B

读我国浙江某山地A、B、C三点的海拔和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统计图,完成7~8题.

7.A、B、C之间地形成因是(  )

A.背斜成山B.背斜成谷

C.向斜成山D.向斜成谷

8.A、B、C之间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堆积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溶蚀作用

第7题,根据海拔可以判断出A、B、C之间的地形是山谷;

根据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可以看出B岩层埋藏比A、C处浅,故B处岩层相对向上拱起,故A、B、C之间的地质构造是背斜。

第8题,浙江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

流水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

7.B 8.C

广东五校协作体模拟)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完成9~11题。

9.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10.根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可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  )

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

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

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

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11.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  )

A.毁林开荒B.围湖造田

C.植被覆盖率提高D.降水增多

第9题,根据图例,比较四处1880~1945年的沙洲0米线位置可知,①处看不到1945年的沙洲0米线,说明此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

②③④三处1945年沙洲0米线范围比1880年扩大,说明堆积速率大于侵蚀速率。

第10题,根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可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河口沙洲面积不断扩大,河口变窄,河道可能变深;

沙洲向海洋推进,说明海水侵蚀作用小于河流堆积作用;

北航道泥沙淤积多,航行条件始终比南航道差;

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从而使河口沙洲面积不断扩大。

第11题,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小,河流输沙量减小。

9.A 10.D 11.C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8分)

(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8分)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12分)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8分)

(1)题,宁夏平原是由断层下陷和流水沉积等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第

(2)题,河流沿线由于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导致地形变化不同,等高线表现的变化方向也就不同。

第(3)题,河流泥沙都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

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

原因:

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

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

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

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13.陕西省自然环境多样,历史悠久,西安(古称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图1为陕西局部地区示意图,图2为某野外考察组绘制的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1)秦岭的北坡出现多个三角形的山崖(如图),试说明其形成过程。

(8分)

(2)秦岭山脉对气流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分析其对南北两侧气候的影响。

(12分)

(3)郑国渠兴修于公元前206年,西引泾水,东注洛水,穿行于渭北高原脚下,灌溉了关中平原4万公顷的田地。

据图说明郑国渠选线的优越性。

(1)题,考查地貌的成因,一般可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因素分析,该陡崖的形成是由于南侧地层抬升,而北侧地层下陷而成,经过流水侵蚀下切,残余的部分呈三角形。

(2)题,秦岭地形对两侧气候的影响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冬季时,秦岭阻滞了冷空气南下,使得山地南侧气温高于北侧;

夏季时,秦岭山地南侧为夏季风迎风坡,该山坡多地形雨,降水较多,而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郑国渠走向大致和等高线平行,沿山麓延伸,沿线地势较为平坦,总体西北高、东南低,居高临下,水可自流。

(1)断层南侧地层抬升(北侧地层下陷),形成陡崖;

经过流水侵蚀下切,残余部分呈三角形。

(2)夏季阻挡夏季风北上,北侧气候较为干燥(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

冬季阻滞冷空气南下,南侧气温较高。

(3)位于山麓地带(靠近渭河平原),居高临下,可灌溉南部更多土地;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可自流引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