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账与假账甄别.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48406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假账与假账甄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假账与假账甄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假账与假账甄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假账与假账甄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假账与假账甄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假账与假账甄别.docx

《假账与假账甄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假账与假账甄别.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假账与假账甄别.docx

假账与假账甄别

假账与假账甄别

(2010-08-1615:

49:

03)

中国上市公司的假账丑闻可谓前仆后继,连绵不绝。

从操纵利润到伪造销售单据,从关联交易到大股东占用资金,从虚报固定资产投资到少提折旧,西方资本市场常见的假账手段几乎全部被“移植”,还产生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假账技巧。

遗憾的是,中国媒体对上市公司假账的报道大部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少从技术层面揭穿上市公司造假的具体手段。

作为普通投资者,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识破某些不法企业的假账阴谋其实,只要具备简单的会计知识和投资经验,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许多假账手段都可以被识破,至少可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我们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既要有各年度的纵向对比,又要有同类公司的横向对比,只有在对比中我们才能发现疑问和漏洞。

现在网络很发达,上市公司历年的年度报表、季度报表很容易就能找到,麻烦的是如何确定“同类公司”。

“同类公司”除了必须与我们分析的公司有相同的主营业务之外,资产规模、股本结构、历史背景也是越相似越好;对比越多,识破假账的概率就越大。

一、最大的假账来源:

“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

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

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上市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等;关系企业是指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关系非常亲密的企业)。

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

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

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 

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让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把货物退回来,填写一个退货单据,这笔交易就相当于没有发生,上一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是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已经太晚了。

打个比方说,某家汽车公司声称自己在2004年卖出了1万台汽车,赚取了1000万美圆利润(当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会注明是赊账销售),这使得它的股价一路攀升;到了2005年年底,这家汽车公司突然又声称2004年销售的1万辆汽车都被退货了,此前宣布的1000万美圆利润都要取消,股价肯定会一落千丈,缺乏警惕的投资者必然损失惨重。

在西方,投资者的经验都比较丰富,这种小把戏骗不过市场;但是在中国,不但普通投资者缺乏经验,机构投资者、分析机构和证券媒体都缺乏相应的水平,类似的假账陷阱还真的骗过了不少人。

  更严重的违规操作则是虚构应收账款,伪造根本不存在的销售记录,这已经超出了普通的“操纵利润”范畴,是彻头彻尾的造假。

当年的“银广夏”和“郑百文”就曾经因为虚构应收账款被处以重罚。

在“达尔曼”重大假账事件中,“虚构应收账款”同样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假帐一、虚构收入

假帐特征:

可能会开具虚假发票,但也有可能是真实的;一般不会缴纳太多税金,可能采购一批物资来增加进项税,也有可能真的不惜成本缴纳了相关税金;还会伪造报关单,提供报关单复印件;虚假收入一般是挂应收帐款收不回来;也有收到货款的,但还要伪造银行对帐单(假收)或外汇核销单(真收),并且货款不是从客户企业直接打过来的;也有的是将应收帐款通过债务重组或直接冲抵其他往来款,转为别的资产形式。

思路:

通过检查收入真实性程序来入手。

程序:

(1)检查销售合同,约定销售条件是否满足;

(2)检查企业开具的销售发票;(3)检查收款记录,看付款人是否正确;(4)检查外汇核销记录;(5)对银行和应收款进行函证;

(2)假设应收款函证不回来,就看期后有没有收款记录;(5)检查企业纳税记录;(6)检查海关进出口记录;(7)检查相关连的费用入帐情况,包括运输费和报关费,侧面印证;(8)检查应收帐款贷方发生额的内容;

假帐二:

隐瞒收入

假帐特征:

一般都是私人企业,也有国有企业;肯定要会做两套以上帐,一定有小金库。

从收入上是看不出来的,因为只有开了发票的才会入帐,收款也看不出来,企业只会对记帐了的应收款才会入帐。

要查问题,最好就是看存货与成本。

最原始的造假方式:

把一个公司的经营分成两个实体核算。

入库时只将对外部分成本计进去,发出也就不存在问题了,但这样存货很容易在盘点时被发现数量不对。

如果要想应付盘点,有两套对策:

(1)生产入库时存货数量就少记,发出按照正常数量发,一部分发出不记帐;

(2)生产入库时数量按真实入库,发出则记录比实际发出的数额大,另一部分发出就不记帐。

前面一种方法会导致存货单价很高,容易被税务局或海关查出;后一种方法只需用简单的计价测试就发现问题了,入库单价和出库单价差异太大。

对于工人工资,如果也按两个实体分开来核算,工人数量就和实际不一致;合到一起的话很容易通过工资核出产量,不论计件还是计时;而水电费就只能在一起核算,否则很难分摊到与产量成比例关系。

思路:

通过存货、人工和费用来分析准确性

程序:

(1)存货的盘点,保证年初和期末数量正确;

(2)计价测试,保证单价入帐和结转的准确性;单位生产工时估计和工资率检查;(3)分析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核对合理性。

(4)工人数量了解,工资政策了解,工资与产量关系的了解并测算;(5)水电费、运输费等与产量和销量的分析性复核;(4)生产设备运行状况了解;(5)生产成本结转的合理性等。

当然,可以执行的程序肯定不止这些,因为企业的报表和业务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业务的变动影响报表的变动,而报表内任意一个科目的变动都有可能影响其他科目的变动,因此只要抓住因果关系,可以从任意角度入手,证明了这个认定同时往往也证明了一个认定,关键在于抓住关注点,理清思路。

 对待假账的稽查,根据实践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通过面上了解虚假痕迹

  1.先了解企业的概况。

检查之前,要调阅有关的企业报表,如:

企业纳税申报表,企业财务报表,发票领、用、存表和企业减免报表等资料,透过这些报表进行分析、对比,使检查人员对企业各种因果关系的数字、互为联动的因素产生大致的了解,建立数据印象,为后面的检查起引导作用。

  2.在与企业人员的交谈中了解生产、经营、核算状况。

利用间隙,通过家庭式的询问,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财会人员及相关员工闲谈,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销售方式、工资结构及商品、材料的进货渠道,这些情况和财务的差异就是查账的线索。

深入生产车间和经营场地,对企业生产工序、经营范围进行大概了解,对查账很有裨益。

  3.从财会人员设置上,或是账页的装订中,找出蛛丝马迹。

有些法定代表人和承包人,为节约费用,在人员设置上不规范,一人承担几种责任,或者企业主兼任出纳,忽略了制约作用。

假账存在随意性,如对商品明细账的设置与科目的增减,只要工作中稍加留意,就可以从中找出破绽。

  二、着重从账务上查真伪

  1.从资金来源上进行查控。

对账务不健全的企业进行检查时可发现,企业的进货和库存资金较大,资金来源反而更少,在往来的“应付账款”中数额也不大,两者对比,悬殊较大,再看《资产负债表》也可以发现问题。

深究起来,是投资者不想把自有资金或各种借款放在账上反映,而藏在账外经营。

  2.从数量上进行监控。

对销售大宗商品企业,从数量上进行检查,能发现它有悖规律的真相。

如:

检查一个摩托车销售公司时发现销售数量和购进数量不对称,对比关系有纰漏。

检查人员用会计恒等式进行逐月计算,年度累计,通过综合归纳,用事实说明账实不符,使该企业不得不承认有做假账的企图。

  3.在结转成本上进行细查。

一般产品的入库、销售出库的结转,在保管手续及会计操作上都比较紧凑。

但想做假账的企业,在结转成本上有任意性。

有个校办企业为把利润额套在免征的计税所得额范围内,随便增大销售成本,降低利润额,造成账表不符,检查人员查实后,依法进行了补税罚款。

  4.对存货的计价进行核查。

商品进入、发出与库存,它的计价在财务上有严格的规定。

发出商品的计价要与实际成本一致,对价格的处理方法,不能随便变更。

存货要按类别和品种设明细账,不能混淆。

  5.在费用上的识查。

有些企业为了少缴企业所得税,在费用上做手脚,如:

用工资表虚增人员或随意增大办公和生产费用。

检查人员需要检查工资表笔迹是否一人代签或几人互签,还要和生产流程对比。

  6.查看粉饰后的账务。

现在社会上的个别福利企业有其名、无其实,财务建立流于形式。

在成本核算上,混乱随意,是明显的假账,承包人和管理人员可能是免征税款的既得利益者。

中国上市公司是如何做假账的

 

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可以是委托理财,可以是某种短期借款,也可以是使用某种无形资产的款项等等。

让我们站在做假账的企业的角度来看问题,“其他应收款”的操纵难度显然比“应收账款”要低,因为“应收账款”毕竟是货款,需要实物,实物销售单据被发现造假的可能性比较大。

而其他应收款,在造假方面比较容易,而且估价的随意性比较大,不容易露出马脚。

有了银广夏和郑百文虚构销售记录被发现的前车之鉴,后来的造假者倾向于更安全的造假手段;“其他应收款”则来无影去无踪,除非派出专业人士进行详细调查,很难抓到确实证据。

对于服务业企业来讲,由于销售的不是产品,当然不可能有“应收账款”,如果要做假账,只能在“其他应收款”上做手脚。

在中国股市,“其他应收款”居高不下的公司很多,真的被查明做假账的却少之又少。

  换一个角度思考,许多公司的高额“其他应收款”不完全是虚构利润的结果,而是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结果。

早在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就进行了大规模清理欠款的努力,大部分欠款都是大股东挪用资金的结果,而且大部分以“其他应收款”的名义进入会计账目。

虽然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早已被视为中国股市的顽症,并被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进行清查,但至今仍没有根治的迹象。

在目前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大股东想企业资金简直是易如反掌;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做假账,但肯定是一种违规行为。

二、与“应收账款”相连的“坏账准备金” 

与应收账款相对应的关键词是“坏账准备金”,通俗的说,坏账准备金就是假设应收账款中有一定比例无法收回,对方有可能赖帐,必须提前把这部分赖帐金额扣掉。

对于应收账款数额巨大的企业,坏账准备金一个百分点的变化都可能造成净利润的急剧变化。

举个例子,波音公司每年销售的客运飞机价值是以十亿美圆计算的,这些飞机都是分期付款,只要坏账准备金变化一个百分点,波音公司的净利润就会出现上千万美圆的变化,对股价产生戏剧性影响。

 

理论上讲,上市公司的坏账准备金比例应该根据账龄而变化,账龄越长的账款,遭遇赖账的可能性越大,坏账准备金比例也应该越高;某些时间太长的账款已经失去了偿还的可能,应该予以勾销,承认损失。

对于已经肯定无法偿还的账款,比如对方破产,应该尽快予以勾销。

遗憾的是,目前仍然有部分上市公司对所有“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按照同一比例计提,完全不考虑账龄的因素,甚至根本不公布账龄结构。

在阅读公司财务报表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它是否公布了应收账款的账龄,是否按照账龄确定坏账准备金,是否及时勾销了因长期拖欠或对方破产而无法偿还的应收账款;如果答案是“否”,我们就应该高度警惕。

  

从2002年开始,中国证监会对各个上市公司进行了财务账目的巡回审查,坏账准备金和折旧费都是审查的重点,结果有大批公司因为违反会计准则、进行暗箱操作,被予以警告或处分,它们的财务报表也被迫修正。

但是,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无论证监会处罚多少家违规企业,处罚的力度有多大,如果普通投资者没有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类似的假账事件必然会一再重演,投资者的损失也会难以避免。

三、最大的黑洞——固定资产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