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 第六单元 古诗鉴赏与名句名篇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972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 第六单元 古诗鉴赏与名句名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 第六单元 古诗鉴赏与名句名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 第六单元 古诗鉴赏与名句名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 第六单元 古诗鉴赏与名句名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 第六单元 古诗鉴赏与名句名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 第六单元 古诗鉴赏与名句名篇教案.docx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 第六单元 古诗鉴赏与名句名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 第六单元 古诗鉴赏与名句名篇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 第六单元 古诗鉴赏与名句名篇教案.docx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第六单元古诗鉴赏与名句名篇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第六单元古诗鉴赏与名句名篇教案

(一)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听邻家吹笙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

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音如凤鸣,故“凤吹”之称。

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谷。

“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

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

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

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

(2)题。

南乡子

苏轼

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1)填空:

这首“梅花词”凡56言,竟不见(),但通篇透露着()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2)简答: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幺特点?

它与上片起首“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

试对此进行分析。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

为什么?

请简要赏析。

答: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

“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为什幺?

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答: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

8.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

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共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浑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9.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权”,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答: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

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2)体现的思想情趣:

答:

(3)如何体现的:

答:

11.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

(1)—

(2)题。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

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

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

(3)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

①绿绮:

古代名琴。

②流水:

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

《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迭字运用是本诗的特点。

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这两句诗中迭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答:

1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日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

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问题:

(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

(1)。

(2)。

16.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余(唐)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

张籍(唐)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越州人(今浙江绍兴市),平时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①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②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①答:

②答:

(2)两首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秀传统。

请结合其中任何一首诗,简要谈谈这种优良传统是什么。

(不超过50字)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古人评刘长卿的诗,说他因遭贬谪,其诗“多凄怨语”。

此诗写朋友皇甫侍御来访之“喜”,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表现出心中之“喜”的。

答:

1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答:

1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

(不超过30字)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

答:

2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1)谁在“计程”?

答:

谁“今日到梁州”?

答:

(2)据白居易的《三梦记》记载,首句原为“春来无计破春愁”。

你认为改句与原句相比哪个好?

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答:

2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填空:

“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

季节的一种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