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一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8485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第一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年级第一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年级第一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年级第一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年级第一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第一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第一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第一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第一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

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

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

”这句意思是什么?

哪个词是第二个人?

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四、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

一人专心致志

一人三心二意弗若之矣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

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

二要读出诗文韵味;

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二、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

(太阳大小?

太阳冷热?

太阳远近?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

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早上中午

一儿近大远小

一儿远清凉近热

(观察细致说话有理有据)

孔子实事求是

2《匆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匆匆》flsh字幕朗读作品,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是啊!

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

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

(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

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5.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6.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7.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

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

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

一去不复返)

思考:

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

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

3.师:

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4.有感情齐读本段。

◇出示句子:

“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

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

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

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

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

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

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在 

时候,时光又 

溜走了。

◇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

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

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

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

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

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

(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推荐阅读:

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

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

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课外作业,内化感受

写一篇读后感,课下与同学交流。

 板书:

时间匆匆一去不返不能虚度

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

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

(桃花心木常绿乔木。

树皮淡红色。

鳞片状剥落。

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

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

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

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

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林清玄1953年生。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

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

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

桃花心木)

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

 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喜欢做的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课件出示)

萎( 

)秧( 

) 番( 

)锻( 

)勃( 

委( 

)殃( 

)翻( 

)段( 

)脖( 

4.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

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一、自主品读,理解课文

1.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2.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回答同学们这些问题。

(尽量用书上的话)

二、引领研读,感悟道理

◇课件出示:

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

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

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1.指名用疑惑的语气朗读育苗人奇怪的举动。

2.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

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

你想问育苗人什么?

3.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

多久浇一次水?

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如果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

他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1.指名读书中句子,然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

2.他的笑是什么意思呢?

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

3.“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吗?

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说种树人的话。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

(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生活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三、拓展延伸,感悟表达

1.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2.我们以前学过哪借物寓人的文章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种写法,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读了《高原红柳》,你想到了什么?

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

她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

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

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

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

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

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

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

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

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

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春天来了,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了鹅黄的嫩芽,接着长出一片片绿叶。

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

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

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

他常说:

“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

”  

记得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湛蓝如洗,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

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树下。

柳林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

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内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个援藏的同志说:

“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他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大家说:

“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西藏札根的。

可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

”接着他又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讲:

“我们援藏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西藏!

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他同期援藏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

4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含义,用指定的词句造句。

二、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顶碗少年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一、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含义。

二、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小实验:

请同学头顶一本书在讲台走一圈,书本不掉下来,就算成功了。

2、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一次不成做两次,两次不成做三次,最终都成功了,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只要你敢于不断的尝试,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3、出示课题:

《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指名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

2、概述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找一找文中那一句话是作者对这一次表演的总体评价?

明确: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2、理解“惊心动魄”的含义。

3、小组合作:

找出课文中能体现“惊心动魄”的词句。

(1)表现顶碗过程的词句。

(2)表现观众的词句。

4、体会:

为什么这些词句表现了表演的“惊心动魄”?

5、理解“拼搏”的含义。

6、小组合作:

找出课文中能体现“拼搏”的词句。

(2)表现少年神态动作的词句。

(3)表现观众的词句。

7、体会:

为什么这些词句表现了少年的拼搏?

8、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

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四、迁移扩展

1、理解本文主题。

2、扩展:

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过和顶碗少年相似的经历?

你是如何应对的?

五、布置作业

5《手指》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找出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体会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语言特点,在写作中也能应用。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并能在日后的写作中熟练运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把文章的语言特点,写作特点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并能在今后的写作中自觉运用

四、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手指的名称,来历,故事传说等资料。

2手影戏片段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同学们,认识手指吗?

伸出你的手,告诉老师这五根手指分别叫什么?

知道它的来历吗?

(手指是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了,但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却很少,这样的提问目的就是激发大家的兴

趣)

2同学们,你了解手指吗?

它们的作用,特点是什么呢?

(这两个问题并不是要考查学生倒

底会不会,而是引起大家的思考和注意,引起对课文内容的关注)

3同学们,对于身边熟悉的事物如果能认真地去观察和思考,就会有意外的发现。

丰子恺

就是这样一位作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

(二)明确自学目标,自读报自悟

出示阅读要求(因为是阅读课文,所以以学生自学为主)

1反复阅读,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看看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可在书上空白处写一写点评;

还有哪些内容你读不懂或有疑问

,做上标记。

学生自学,老师要巡视,初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交流自学收获(假设学生可能的收获,要善于引导学生抓重点,不可离题千里)

1每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谁更重要呢?

初步认识)

2作者的语言特点(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指导学生认真体会这样一来写的好处,展开联想

——读着这些话你想到了什么?

重点体会)

3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归纳整理,突出重点

1作者对于五根手指的态度是怎样的?

(课文最后一句话,比第一次感受更深)

2放手影戏片段谈体会。

(精彩。

五根手指协调一致,才这样精彩。

再一次加深对作者写作

意图的理解。

(三)拓展运用

1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能够使描写更生动,更耐人寻味,更能吸引读者,请同学们再读大拇指

一段,认真体会。

2你能描写一下春天的景色吗?

注意,请运用拟人的写法。

口语交际·

习作一》教学设计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

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有成功,有失败;

有欢笑,有泪水;

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

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

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充分准备

想:

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

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