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人民日报通讯报道实用word文档 21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8237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推荐人民日报通讯报道实用word文档 2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推荐人民日报通讯报道实用word文档 2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推荐人民日报通讯报道实用word文档 2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推荐人民日报通讯报道实用word文档 2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推荐人民日报通讯报道实用word文档 21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推荐人民日报通讯报道实用word文档 21页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推荐人民日报通讯报道实用word文档 21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推荐人民日报通讯报道实用word文档 21页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推荐人民日报通讯报道实用word文档 21页Word文档格式.docx

河南耕地仅占全国1/16,小麦产量却占1/4强,粮食总产量占据1/10。

除满足自身需求,每年向国家贡献原粮及制成品折原粮400亿斤以上。

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河南要再贡献超过1/7。

十年之内每年都要增产近20亿斤。

担子着实不轻。

种粮贡献大,种粮收益低,农民增收压力大。

获嘉县种粮大户冯德军算账,扣除各项支出,每亩粮食也就落个1000块钱左右,“村里人出去打工一个月,就能挣1500元。

”河南一年生产的粮食,其产值仅1100多亿元,尚不及河南煤

化集团一年的营业收入多。

201X年,河南人均财政支出比全国平均水平少了将近一半;

全省95个粮食核心县又比全省平均水平少了一半。

保粮食是责任,谋发展是使命,土地制约很紧迫。

一方面全省每年用地需求约80万亩,国家指标不到30万亩。

另一方面,河南4.7万个村庄星罗棋布,面积总和比城乡居住和工矿用地总面积3/4还多。

要保粮食,要谋发展,必须加快城镇化建设,让农民享受城市生活,让土地集约使用。

城市规划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提醒,即使城镇化再提升10%,河南仍有5000万农民等待转移,如果涌入城市,不仅加剧“城市病”,农民工“候鸟”般迁徙、“空心村”和“留守儿童”等更将带来巨大社会问题。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让农民不出家门就过上城市生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经济发展“倒逼”的必然选择。

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的城镇化,已经成为制约河南发展的“短板”。

巩义长期是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去年年底,市委书记舒庆上任伊始就“全域城镇化”展开调研,发现全市7家上市企业中,6家都在乡镇,城镇功能欠缺导致不少企业高薪招来的管理人才只能在郑州、洛阳安家落户。

鹤壁中鹤集团建设清洁粮源基地,但大小村庄散落分割,只有1万多亩耕地符合连片要求,离12万亩目标相距甚远,发展促使他们投资50多亿元给农民建设有150栋住宅楼的中鹤新城,相当于再造一个小县城。

新型城镇化,是河南省委的决策,更是农民的热望。

今年1月,当省委主要领导悄然来到濮阳市西辛庄村时,村党委书记李连成说:

“搞新型城镇化建设,我们一直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

大家还要建设‘西辛庄市’呢!

”由于具备了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和公共服务,周围15个村的群众纷纷表示自愿并入西辛庄。

济源市王屋山深处,月亮湾农村社区一期5栋楼刚刚开建,就因为服务功能完善,被曹腰村一个居民组抢购一空。

农民王振东说:

“过去是一代人建三次房子,现在是三代人建一次房子,值!

”调查显示,和全省一样,济源20%农民有建新房需求。

济源市委书记何雄感慨:

“出台政策,制定规划,党委、政府等不得、慢不得!

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第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凝聚共识,做出决定: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增加新型农村社区这一战略基点,将传统的四级城镇化体系变革为五级体系。

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一幅色彩斑斓的新型城镇化画卷正在中原大地徐徐展开。

突出谋划

高起点规划,各部门配合,资金财力资源重点投向农村

新型城镇化,重在着眼农民利益,体系涵盖农村农民,变建设资源“向城里走”为“向农村流”。

河南省委提出,新型城镇化从农村切入,必须政策引领,规划先行。

河南把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载体。

最近,周口郸城县4个自然村4500多名农民喜气洋洋地搬进了方远新型农村社区。

这里水、电、网进区入户,超市、医院、银行等配套一应俱全,生活污水处理后还能浇花种树。

最让居民满意的是,社区小学老师全是城里派来的,孩子每天步行十分钟就可到学校。

居民韩启东高兴地说:

“住进社区后,再不用为孩子坐校车担心了。

河南各部门密切配合,推动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河南联通将宽带拉进社区卫生室,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远程专家会诊、药品配送等服务。

河南农大启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革试验,为民权县送去辅热集箱式沼气、太阳能等农村新能源设备及技术。

河南对社区配套建设初步提出“五通六有两集中”的标准:

“五通”,即通四级公路、自来水、电、有线电视、宽带;

“六有”,即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连锁超市、文化活动室、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幼儿园(5000人以上的配建小学);

“两集中”,即垃圾集中收集、污水集中处理。

劲往一处使,钱往社区投,河南整合多方资源集中投向农村。

走进永城市陈集镇中心社区,只见幼儿园、敬老院、垃圾中转站配备完善。

“以前下雨出门要穿胶鞋,现在尽管放心穿皮鞋。

”社区居民陈远风对广场和道路特别满意。

他可能不知道,建设这个社区汇集了饮水安全项目2200万元、农村公路项目487.2万元、敬老院建设项目600万元?

?

市委书记吴孟铎告诉记者,永城11个涉农部门资金集中“打捆”投向新型农村社区,财政“以奖代补”带动社会投资11.6亿元。

河南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省财政厅主动谋划,引导项目资金集中投放;

农业银行率先行动,在河南推出“农村民居建设贷款”,已发放贷款2.69亿元;

建设银行倾力支持,批准河南率先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信贷业务创新试点,还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第一个投资河南建设村镇银行。

201X年,全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投资650亿元以上。

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这两年,河南分别邀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城市规划与设计团队进驻中原,综合设计不同风格的户型,供农民投票选择。

住进绿树掩映的园林式社区,舞钢市张庄社区居民石军高兴地说:

“过去的房子盖了拆,拆了盖;

现在的社区30年不落后,50年不后悔!

”平顶山规划设计了539个社区,市委书记赵顷霖总结:

“不能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能再建没有设计的住房。

”驻马店要求各县区今年至少拿出300万元规划设计资金,要求社区规模要大、档次要高、功能要全、环境要美。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刘洪涛介绍,他们正调集5个设计院将近60名专家,分赴豫南、豫北、豫东、豫西进行现场踏勘提炼,在设计新居时力保河南传统民居特色。

突出为民

以产业支撑,让资产增值,探索城乡一体共同富裕

河南省委省政府强调,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就业为本,产业支撑,缩小城乡差距,探索共同富裕。

“居住新社区,就业家门口”,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大转变。

商丘夏邑县农民胡彩丽最近返回家乡,成为产业集聚区的一名工人。

让她倍感惊喜的是,10年前一起外出打工的好姐妹居然也不期而遇。

胡彩丽说:

“附近新社区已经动工,我们也要住进楼房,终于能天天和老人孩子在一起了。

”市委书记陶明伦说,商丘打好承接产业转移牌,香雪海、万宝、阿玛尼、阿迪达斯等知名企业纷至沓来,35万名农民就近就业,全市产业规划与社区规划同步进行。

安阳113个新型农村社区,居民非农业收入已占到现金收入64%。

在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确山,14个新型农村社区周边配建食品、油料等产业,解决农民就业近万人。

河南提出“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已达240多万人,社区农民“搬得进、留得住、能致富”。

农民进社区,土地怎么办?

河南要求“不从农民身上打主意,不从农民手中挖土地”,让土地继续成为农民的聚宝盆。

辉县市裴寨新村社区居民裴泉进不仅住进二层别墅,还在复耕的宅基地上种起大棚蔬菜,年收入10万多元。

村支部书记裴春亮捐资建设这个新社区,平掉一个荒山头,新增土地千余亩。

千余农民不仅可以领取土地租金,还成为年薪两万的工人。

新乡市委书记李庆贵说,他们先后出台65个配套文件,要求节约土地首先用于复垦。

按照1∶1.05补充耕地,不仅占补平衡,还能适当增加耕地。

部分土地通过参股、租赁等方式用于农民在县域内发展二、三产业。

河南还探索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建立土地置换、调整、流转和经济补偿机制。

目前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982万亩,约占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面积的20%,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势头正劲。

河南各地逐步探索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让他们由“无产者”变成“有产者”。

南阳市唐河县凌岗社区移民金红玲住进了19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她开心地说:

“我们只花5万元就买下了这价值20万元的房子,最近要办房产证,房子还会增值。

”河南人口转移、土地管理、投融资体制等基础改革相继启动。

信阳已全面实行林、水、地、宅、房“五权”确权,使农民“资产变资本”,仅平桥一个区就抵押贷款1.16亿元。

今年年底,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的每一宗地将上“户口”。

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完成后,全省2100多万户农民即将告别农村集体土地“有地无权”的历史。

突出务实

扬民主之风,顺群众之愿,农民成为最终决定者和最大受益者

“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河南要求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务实推进,确保人民群众利益得到保障。

合规、合体、合情、合理,各个环节都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3月22日,郑州登封市大冶镇老井村就新型农村社区方案召开第五次会议,30多位村民代

表讨论得热火朝天,“楼层高了怎么办?

”“孤寡老人怎么办?

”“村民入赘外村又想回来分房怎么办?

”一个个问题既具体又现实,捐资1亿元建社区的村支部书记刘庭杰当场拍板,楼房安装电梯,配建老年公寓,其他问题逐一征求村民意见后再投票决定。

让群众真正受益,而不是受损,河南各地杜绝面子工程,不搞“一刀切”。

洛阳今年新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100个,市委要求算清“投入、土地、产业、就业、收入”五笔账,确保农民利益最大化。

濮阳提出“三个不批”:

没有群众基础不批、没有建设规划不批、没有主导产业不批。

河南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稳妥解决社区居民各项社会保障。

新乡为暂时无力建房的困难群众在社区配建廉租房。

去年腊月二十三,新乡县后辛庄村崔法其等23户困难农民,鞭炮声中搬进了100平方米左右的社区新居,第一年免费居住,第二年开始每月仅交30元。

舞钢市先行探索农村养老保险改革,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的投保农民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受益群众两万多人。

河南还规定,对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在保留原承包田的基础上,可自愿选择登记为城镇居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

政府管理和服务体制改变,乡情亲情文化纽带不断。

吃过午饭,长垣县农民赵忠文散步来到南蒲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不用5分钟就领到300元的医疗补助。

这里劳动保障、农业科技、合作医疗等8个窗口一字排开,农民可“一站式”享受33项公共服务。

县委书记薄学斌说,16名镇机关业务骨干在社区A、B岗轮换,为的就是确保不耽误群众办事。

在新乡县三村合一的祥和社区,镇正科级调研员孔繁鑫担任党总支书记。

像他这样,新乡乡镇机关2/3人员已经下派至社区。

河南将出台具体政策,创新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形式,鼓励在符合条件的新型农村社区组建党总支(或党委)以及社区管委会,逐步实现村民自治向居民自治转变。

河南省人大常委、郑州大学教授董广安调研了近20个社区发现,由于基本实行了以村为单位集中居住,传统的农村亲情乡情文化得以传承,加上现代化的管理服务,农村社会稳定基础更牢。

就业不离土,安居不离乡,农村内生动力增强

到目前,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已经启动试点近201X个,初步建成近400个。

国务院参事、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马力调研后深有感触地说,由于坚持土地收益归农民,河南正在探索继“离土离乡”、“离土不离乡”之后的第三条城镇化道路,即“不离土不离乡、只进厂不进城”的城镇化。

先行先试实践证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成为城乡统筹的结合点、城乡一体的切入点、农村发展的增长点。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三化”发展后劲很足。

在推进较早的新乡市,已经新复耕宅基地2.5万亩,全部建成后可以节约24万亩土地。

平顶山预计可节约土地46万亩,是现有自然村占地面积的一半。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启生测算,目前河南农村人均住宅占地248平方米。

如果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使之减少到200平方米,就能腾出400多万亩地,这些土地用于县域经济发展,不仅可以实现供求平衡,而且成为农民就近就业的坚实基础。

篇二:

年轻人如何阅读(人民日报系列报道)

如何做一个靠谱的阅读者

(青春热线·

年轻人如何阅读①)

马铭雪李昌禹

《人民日报》(201X年11月30日19版)

不久前,一场“地铁丢书大作战”活动在北上广同时上演,众多明星参与其中,引发网络热议。

据了解,该活动旨在借助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力量吸引更多年轻人投入阅读。

尽管有人质疑这是一场作秀,但也有人认为,无论如何,活动关注到年轻人的阅读需求,的的确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

“字多不看”、碎片化阅读、功利化阅读,年轻人的阅读真的出现问题了吗?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便是青年一代的阅读生活。

身处快节奏的信息时代,他们如何潜心阅读?

面对网络时代阅读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如何做一个靠谱的阅读者?

让我们一起走进年轻人的日常阅读生活,听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

一拿起手机,就根本停不下来

早上7点钟,手机闹铃准时响起,吵醒了睡梦中的王琳,半梦半醒间她下意识地摸到手机,划动屏幕,关掉了闹铃声。

半闭着眼睛,王琳也能习惯性地点开微信,屏幕右下角的红点提醒着她,这一夜散落在天南海北的好友又在朋友圈里分享了新的故事。

“我是不是又错过了什么”,王琳一边想,一边点开朋友圈,一条一条地阅读着朋友们分享的信息。

这样的场景成为了王琳每日生活的常态。

每天早上,她都要躺在床上浏览700多位微信好友的朋友圈动态、100多个公众号的订阅文章、50多个群聊的闲言碎语,再加上微博、QQ等其他社交工具,全部浏览完要花掉她1个多小时的时间。

做完这些事,王琳终于心满意足地起床洗漱,准备去上班。

早高峰的地铁里拥挤不堪,然而放眼望去,每个人都在晃动的车厢里举着手机,手指不停地划动。

“大家都在看,虽然不知道他们在看什么,但我真怕自己会错过一些重要信息。

”王琳这样说着,也不自觉地掏出了自己的手机。

不仅在地铁上,连上厕所、吃饭、等车的一切零碎时间,王琳都在看手机,直到这一天结束,最后再看一眼朋友圈,她才能安心睡觉。

“网络时代的信息铺天盖地,我的阅读速度永远跟不上信息的更新速度。

不断浏览让我觉得充实,可你要问一天下来,我到底读到了什么,我还真的回答不上来。

”王琳如是说。

如果说王琳尚有抵抗“信息轰炸”的选择权,那么对于从事新媒体工作的张馨月来说,回避“信息轰炸”就等于失去工作。

“我们常常需要从泥沙俱下的网络文章中淘捡出需要的线索,并将它们整理成一篇图文并茂的微信推送文章,这是我每一天都在重复的工作。

”在一家旅游定制公司管理微信公众号的张馨月说。

每天早上,在从出租屋去往公司的地铁上,她都会照例拿出手机,翻看着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

“哪个地方比较适合旅游?

哪里又开了新的酒店?

哪个国家对中国游客开放免签了?

这些都是我要跟踪的信息。

”她说。

到公司后,将搜集的信息整理成文,配上图片,起一个诸如‘部落走起,丁字裤穿起’的抓人眼球的标题,再将文章推入无边的网络信息大潮中,“从信息大潮中来,到信息大潮中去,这就是我每天的阅读生活。

“一旦拿起手机,就根本停不下来。

这让我很苦恼,被大量无用的信息裹挟着,我常常会忘记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张馨月无奈地表示。

前不久,她决定换个工作内容,挣脱信息对生活的绑架,做一个自由的旅行者,用真诚的文字和图片记录自己的感受。

“为理想找一个出口。

Liveforfreedom。

”她在微信朋友圈留下这样一句话。

纯粹阅读,变得有些奢侈

“主持词还要再修改一下。

”“毕业联谊会的策划案写好了吗?

”毕业前几个月,黄心馨的每一天几乎都是从回复微信消息开始的。

大学四年来,她承担了一大堆琐碎的学生工作。

从组织学院元旦晚会,到主持学校各类文艺演出,她的大学生活看起来分外精彩。

然而,在被问及是否还有时间读书时,她苦笑着说,“这个问题击中了我。

惭愧得很,我大三时曾买来一本许宏的《何以中国》,计划认真阅读,可是直到毕业愣是没读完。

今年9月,进入浙江大学读研究生的她做了一个决定,停止一切学生工作。

“我终于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了。

系里的阅览室很安静,长长的书架摆满了博物馆学的书籍,窗台上还会不时跑来几只可爱的小松鼠。

”她这样描述自己失而复得的阅读时光。

而对于今年刚刚入职某金融公司的小楠来说,纯粹的阅读更让他觉得有些奢侈。

工作后的每个周末,小楠都会抽出一天的时间去出租屋附近的首都图书馆自习。

早上不到9点,图书馆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来这里自习的基本都是年轻的上班族,大家来这里不是借书阅读,而是准备各种职业资格考试——会计、证券、司法等等。

9点钟,图书馆准时开门,小楠随着人群走进馆内,习惯性地来到金融学阅览室,找一个安静的位置坐下,打一杯热水,从书包里取出《基金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教材》,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然而就在一年前,小楠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看这类书籍。

那时的他和朋友们一起创建了校内第一个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的文学社团,编辑文学期刊,组织读书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

谈及工作前后的巨大反差,小楠无奈摇头,“工作后面临的压力太大了,为了提升职业竞争力,我还准备去考特许金融分析师,这几乎相当于重新读一个金融学硕士。

除了周末,平时上下班在地铁上的时间小楠也不想放过。

他颇为自豪:

“上下班在地铁里一去一回大概1个小时,最近两个月我在背单词,我把厚厚的一本词典拆成若干册,5个单元为一册,5周背完。

如果能利用坐地铁的碎片化时间背完一本英语词根字典,那也是蛮有成就感的。

”至于为什么选择背单词,“为了将来出国深造做准备。

”这位刚刚入职的年轻人这样回答。

虽然几乎没时间阅读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书,但在狭窄的出租屋和逼仄的地铁里,小楠依然憧憬着有一天可以纯粹地自由阅读,优哉游哉。

“碎片化”无法回避,该如何应对?

“忙”让纯粹阅读变得奢侈也许是每一代年轻人都面临的困境,而拿起手机就“根本停不下来”则是当今信息爆炸时代年轻人的突出阅读症候。

如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手机客户端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但由此而带来的“碎片化”阅读趋势也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

身处其中的青年人应如何对待这样的阅读方式?

其实,“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快速阅读,也并非全无是处。

有人认为,“碎片化”阅读可以使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以概念和模块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比如“知乎”等问答网站的兴起,让知识的获取更加方便,大家可以迅速找到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现实指导性的建议,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见得是坏事。

但另一个共识是,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提升思维能力,获取某个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来说,“碎片化”阅读显然是不够的,长此以往甚至是有害的。

小楠就在努力抵抗“碎片化”阅读对自己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

“微信上的内容太多太杂,但是时间太少了。

如果有大段的时间,比如周末或者晚饭后,我还是愿意坐下来,有系统地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他说。

“碎片化”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孰优孰劣?

无法一概而论。

其实一次阅读是否深入有效,关键在于阅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而非阅读方式的选择。

手捧畅销的鸡汤文和成功学书籍,和认真阅读一些有含金量的微信推送文章,两者高下,不言而喻。

“在当今时代,‘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敦认为,无数的网络文章推送到你的面前,完全视而不见显然不可能。

对于青

年人来说,不仅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更重要的是掌握解读的方法,培养理性思考的头脑,懂得辨别阅读内容的优劣。

“一个具有解读能力的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在201X年前,还是现在,或者201X年后,都会是一个靠谱的阅读者。

花样读经典勉力深阅读

(年轻人如何阅读②)

201X年12月06日人民日报杨昊宋梁缘

“双11”当天,天猫图书30分钟销量破亿,共售出201X万册(套)图书,“摞起来相当于近45座珠穆朗玛峰。

”统计显示,21—30岁的年轻人是图书购买的主力军。

数据喜人,但纵观京东图书、当当网、天猫图书、大V店等电商平台,畅销榜图书多为时下流行小说,如《好吗好的》《摆渡人》《解忧杂货铺》等等,考试类书籍也都占据了畅销榜的前列。

而一些“大部头”“经典”则少有问津。

那么,“经典”是不是越来越没人读了?

经典真的就那么难读吗?

本期聚焦几个年轻人的创意,看他们是如何在“速读”的时代,让深阅读好玩起来的。

给阅读做“减法”

“你读了几本书?

”“读这些书有什么用?

”如今,读书常常被赋予太多的潜台词。

如何淡化阅读的外在功利目的,让阅读真正回归纯粹?

有人认为,需要适当做一些“减法”。

“阅读邻居”读书会就致力于这件事。

“阅读邻居”是一家书店定期举办的读书会,每月一期,自201X年起至今已举办51期。

不同于一对多的灌输式讲座,“阅读邻居”每期限定12—15人,要求参与者阅读指定书目。

成员多对多进行交流,每一个人都要说话,以保证阅读的深度和良好的互动。

“我并不靠卖书挣钱。

书店更像是一个爱好,如同任何人在生活中都可能会有的爱好一样。

”书店老板邱小石说,阅读若采用量化的形式,未免疏离了阅读的本质,所以举办“阅读邻居”读书会的初衷也很简单——“让读书会陪你愉悦地度过一个下午的时光。

”在“阅读邻居”读书会的阅读书目中,一些所谓的“畅销书”难见身影,以社科类经典为主,选取生动有趣的主题,如“好故事人人爱——《说史记》”“在纸上重建城市——《东京文艺散策》《我的双城记》”等等,追求阅读的兴趣和质感。

读书会发起人之一绿茶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爱阅读,爱分享,我们都是阅读的邻居。

”读书会让真正热爱阅读的人聚在一起,进行奇思妙想的碰撞,开拓更广阔的阅读领域,在城市的一隅寻求精神的归属感。

无关效益,不求数量,但求质量。

“能在浮躁的世界中沉下心来停顿4小时,多么难得的体验。

”“它开启了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一位读书会成员说。

阅读在这里变得纯粹,原因是做了“减法”,剪除附着在阅读上的功利色彩,人们在文字中袒露真实的感受,体味书籍带来的精神愉悦。

让经典“动”起来

提到经典,人们往往容易联想起古代典籍,“故纸堆”里的佶屈聱牙常常让人望而生畏。

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