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家风征文7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820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承好家风征文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传承好家风征文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传承好家风征文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传承好家风征文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传承好家风征文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承好家风征文7篇.docx

《传承好家风征文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承好家风征文7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承好家风征文7篇.docx

传承好家风征文7篇

传承好家风征文7篇

【篇1】

  有人说,我们所处的是1个信仰缺失的时期。

但是在我看来,每一个家庭良好的家风便是我们每一个小家共同的信仰,不管我们是不是有悠久的家族文化历史,我们的信仰1直藏在千百年的中华文化里,藏在各式典籍当中,藏在爷爷奶奶讲给我们的故事里,也藏在人们平常的行动礼仪当中。

  中华民族自古至今被称作“礼仪之邦”,向来重视家庭教育,良好的家训家风其实不鲜见。

看《文言》中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汉中王刘备临终前给刘禅留下了:

“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明朝《朱子治家格言》中说: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晚清名臣曾国藩常常教育子女“节约节俭,未有不兴。

骄奢疲倦,未有不败!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家书中为女儿梁思顺写到“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气力做去,便是第1等人物。

”其实,中华民族从不缺少信仰,这些家风便是我们生活中的1种信仰。

  我的家庭就有这样的家风信仰。

“做人要有正气,做事要有责任心。

”是外公给我们的家训,而他也1直践行着。

外公年轻时是供销社的仓库管理员,1次在巡察仓库中发现有两个小偷在盗取仓库中的货物,他不顾危险1边大喊抓贼、抓贼,1边撩起墙边抵门的木棍冲上前,谁知小偷当时带了刀,外公没有防备,背部被小偷砍了3刀,但外公没有畏缩,制服了其中1个小偷。

后来在医院中外婆责怪外公太傻,都不晓得逃跑,外公笑笑说:

“做人嘛要有正气,工作嘛要有责任心,我怎样能让他们在我眼皮子底下把东西偷走呢?

”从此,这句话不再是1句简单的家训,更成了我的信仰!

  丘北县腻脚乡腻脚村的舒支书家也有这样的家风信仰。

支书的父亲在他14岁时去世,家中7个孩子的生活重任都担在了母亲瘦弱的肩膀上。

他说,小时候母亲生病舍不得看,衣服破了舍不得买,忙繁忙碌的讨生活,但常常教育他们:

现在家里穷、困难不要紧,只要节约肯干,兄弟姐妹团结,日子早晚会好起来的。

果真,通过全家的努力日子超出越好。

舒支书说:

“从小到大家中兄弟姐妹从未吵过架红过脸,团结互助,亲情融融,就算现在兄弟姐妹们都各自成家了,但只要1家有困难,其他的都会来帮忙。

我们要把母亲从小教导的话教给下1代,让它1直传承下去。

  因而可知,家风像仓库,它存储着1个家庭长时间的知识观念和行动礼仪,这类存储构成后便会具有调动精神和行动的气力,这类气力是巨大的。

  耳际边常常响起____总书记的谆谆教诲:

“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气力,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

  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让家风成为信仰和气力,成为坚守和传承,永久支持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道路上行进!

  【篇2】

  时间的齿轮在生命的长河里不停地流转,动人的家风在中华5千年文明里代代传承。

  我的父母是农民,他们没甚么文化,不会去概括具体的家风是甚么,但他们在平常教育子女和为人处世方面,做到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

因而,我闭上双眼,开始追思他们的身影……

  慈是孝的沃土,孝是慈的回声。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每晚都会踏着夜色出门,很晚才回来,1年4季风雨无阻。

每逢下雪天,睡梦中的我总会从“咯吱咯吱”的踏雪声中醒来,睁开惺松的睡眼,便看到父亲站在门口,拍打着满身的雪花。

渐渐懂事的我得知,父亲每晚出去,是看望住在村庄西头的奶奶,由于奶奶不想给自己的子女添麻烦,坚持自己住。

但父亲说:

“每晚不出去看1下奶奶,这1晚上都睡不踏实。

”因而,无数个夜晚,我都目送着父亲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夜色中,无数个星空下,我都静静凝听父亲归来的脚步声。

  随着奶奶的年龄愈来愈大,她还是没有抝过我的父亲,被父亲接到家中。

不久,身患脑血栓的奶奶便卧床不起。

父亲逐日给奶奶翻身擦洗、喂水喂饭、接屎接尿,1天要换10几块尿垫。

每一个晚上,父亲总会依偎在奶奶身边,聊聊农活,唠唠家事。

那几年,笑容总挂在父亲脸上。

直到奶奶去世,我才得知,奶奶是父亲的继母。

在以后的岁月里,父亲每每谈到自己的这位母亲,眼里总会出现思念的泪花。

那1刻,在我的脑海里,总会浮起夜色中站在门口,拍打着满身雪花的父亲。

  父亲无所不至孝敬老人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从小我就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大活小活我都张罗着干。

父母下地干活,我会踩着小板凳在灶台前忙活1上午,为父母做好饭菜,虽不可口,但父母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学习中,我没让父母操过1次心,顺利地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还记得当我携着爱人的手,步入婚姻殿堂时,父亲噙着泪花对我吩咐的第1句话:

“结婚后要孝敬公婆。

”那1刻,我的眼前又显现了雪夜中,父亲站在门口,拍打着满身雪花的场景。

结婚后,由于我与爱人的收入较低,生活很拮据。

记得那时,连每一年的200多元的有线电视费,我们都舍不得交。

但每当公婆过生日,我都会为公婆精心准备1份礼物。

婆婆年轻时家里困难,没有1件像样的衣服、1件首饰。

我在心里默默地想:

1定要每一年婆婆过生日时给她添1件首饰。

  涓涓父母情,惓惓儿女心。

婚后,面对我们的两重父母,爱人更是尽心尽力。

2017年,我外家嫂子癌症晚期没法照顾孩子。

为了让我那白发苍苍的父母省点心,爱人主动提出把我的小侄女接到家里来。

现在爱人每天赤峰锦山来回奔走,我们既要关注4位老人,又要照顾3个年幼的孩子。

虽然也有累得疲惫不堪之时,但心里却总是那末踏实。

  “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没法重现的幸福。

在我们父母健在的光阴从容尽孝,这是父母对我的期待,亦是那个雪夜父亲烙印在我心中的那份坚守。

  点点滴滴的回想,让我对父母充满了深深地敬意和感恩。

不管4季变迁,时空更迭,家风孝道当如空际之明月,将淡淡清辉洒向父母,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让我们共同重视家风,端正家风,传承好家风,奏响时期主旋律!

  【篇3】

  我1直认为,家风就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风气;家风是1种无声的教诲、无言的嘱托、无痕的传承,是最基本、最常常、最具有影响力的正能量教育。

家风也是民风、政风、社会风气的源头。

家风如1杯酒,清香甘冽;家风如1壶茶,醇厚芳香。

  如果你常到我家来,就会听见关于粮票的故事。

而这个讲故事的人就是我的姥姥。

故事是说妈妈小的时候放学回家捡到1张粮票,高高兴兴的交给了姥姥,本以为姥姥会夸奖她,没想到却被姥姥训斥了1顿。

“人家丢了粮票多着急啊!

”“你懂不懂甚么叫拾金不昧啊?

”等等,然后带着妈妈去到捡粮票的地方1直等到天黑也没有等到失主,妈妈本以为没等到可以回家睡觉了,可是姥姥又带着她去了派出所,交给了警察同志这才作罢。

  记得当时听这个故事,只是当作故事来听,就像在作文书上看到1样,没有甚么感觉。

直到有1次我带着表妹去姥姥的单位玩,当时快退休的姥姥在她们单位的总务室工作,兼管着寄存单位所有用品的库房。

那天我和表妹在姥姥单位院子玩累了跑去找姥姥要水喝,正好有人来找姥姥去库房领办公用品,我们俩好奇便随着进去了。

1进到库房里面我和表妹顿时瞪大了眼睛,整齐摆放的稿纸、1盒盒的英雄钢笔、黑白色的橡皮、透明的胶水、蓝黑色的钢笔水……满目琳琅,想到上个星期被自己用坏的钢笔,我放佛看到了它在向我招手。

等到姥姥的同事离开,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问姥姥我可不可要1只钢笔,表妹也问到她,她可不可以要1块橡皮,姥姥看着我们俩的脸瞬间拉了下来,1把拿过了我手中的钢笔还有表妹手中的橡皮斩钉截铁的说道:

不可以!

我和表妹瞬间就感觉到好失落,我便问姥姥:

这么多呢,拿走了也看不出来。

姥姥看出我俩的不高兴,蹲在我俩眼前,说道:

“今天你们俩要记住这样1句话,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这是公众的东西,不是姥姥的,就算拿了半块橡皮也是不对的。

”说完姥姥从自己兜里拿出几块钱零钱放到了我的手上,让我缺了甚么文具带着表妹去文具店买。

  还记得当时我拿着钱,心里还在为姥姥刚才说的话而震动……从那时起我就将姥姥说的话印在了心底,1直到现在走上工作岗位,从没有拿过单位的1分1毫。

  俗语说:

家风好,则政风清;家风浑,则社风浊。

家庭亦如此,若家庭不兴廉洁家风,贪腐病菌就会乘虚而入。

建立清廉的家风,建立1个和谐文明的家庭!

  【篇4】

  清初“3大儒”之1的李2曲高弟王心敬(1658—1783,号丰川)所倾力述作的《丰川家训》,其声闻虽不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那样誉满天下,但作为布衣理学大儒之作,自有其独特价值和当代意义。

《丰川家训》是身历顺、康、雍、乾4朝的王心敬“略仿古训、参以时宜”而作,分为上、中、下3卷,涵具“立身、治家、莅仕”,显豁出条贯秩然、脉络清晰、义理通俗、内容贴切、词旨开朗的家训特质。

具体而言:

  立身要法。

丰川将“立身”视为人生第1肯綮,明确指出“身之立不立,不特毕生人品之关,亦毕生休咎之关”,换而言之,立身关乎人品、善恶和吉凶。

王心敬这1指陈实是儒家修身传统的体现,亦融入世俗性,而这恰正是家训希冀永葆福禄、绵延家道所必备的。

“立身”的重要性不待多言,王心敬更加关注的是如何立身。

首先,必须立志。

丰川深受阳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的影响,特别强调立志的重要性。

他说:

“立志2字乃进学真种子,真根本也。

种真本立……成得宇宙间1个巍巍堂堂之身矣。

世未有有志而不大成者,即未有没有志而能大成者。

”这就将“立志”在成绩堂堂正君子格中的重要性提揭出来。

丰川更以现实事例对此予以说明,指出那些事业无成之人失败的根由就在于“无坚志,因此无定力,故中途而止”。

其次,凭仗师友。

师友之道自古为儒家所重,视其为个人德性成绩的夹持、助缘气力。

丰川重申这1精神,他说:

“师道尊尊,则止以传道授业;朋友亲亲,则便于切砥揣摩。

”这就将师、友各自的功能揭露出来。

基于此,王心敬指出,必须要“屈下贤哲,得明师开发锻炼”,方能有所成绩,同时亦要择“益我之友”,也即要以能“劝德规过”为基准,能则交之,不能则“宁断交寡兴,虽无益至,亦无损来”。

最后,倾心读书。

清朝才子纪昀曾用“1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读传家”点出传统农耕文化的精华所在,丰川亦教导后人用心读书,他说:

“人性本善,1经读书,不管气质好者可望成绩,即中材能识得32分义理,亦是保身保家之藉资。

”可以看出,丰川其实不将读书作为士人的进身之阶,而是志在明理,成绩圣贤。

他特别指出读书要“期于反上身来,贴切理睬,遇时遇境,期于将所读者依傍行习”,否则仅仅是入耳出口,虽多无益。

  治家纲领。

家是个人最原始、最基础、最根本的生活单位,丰川对如何治家着墨甚多,标举8字作为治家纲领。

第1,公平。

丰川说:

“昔之言治家者,曰忍,曰和,曰公,吾谓公为要焉。

家之不和,每起于不公,既不和矣,忍岂可长乎?

”这里,丰川将以往治家的3种平列的方法转变成统摄的结构,主张治家必须要公平为先,不公则容易生是非之端,埋攀比之祸,忍、和亦不能持久。

第2,严正。

丰川指出“治家之法严则无悔也”,必须以治国之道治之,“庶赏罚是非井井不紊,而上下之间恩明义美,无意外乖忤之隙”。

这里王心敬遵守的是家国同构的思路,将家作为缩小的国来看待,做到赏罚分明、尊卑有序,便可达至恩明义美、家庭和睦的地步。

当有人怀疑治家过严容易伤害亲情时,丰川则选择宁严勿宽,由于1旦放纵无矩,则容易产生冒犯尊长、肆意专行之弊,因此治家讲求恩情,但决不可废弃义,必须向子孙讲明家法,子孙自有规矩可蹈,少却违逆之徒。

第3,孝顺。

孝是维系家庭的核心纽带。

丰川指出:

“孝为德本,仁由孝生。

”这就赋予“孝”根本德行的地位,1语命中传统文化的根基。

那末,如何来培养孝道呢?

丰川认为父母必须身体力行,为子孙树好榜样,由于“我为孝子,则我子必孝,此视效之定理,亦天道之好还”。

第4,节约。

丰川认为“居家以节约为要,节约则人事不失”,也就是要勤于家事,俭于家用,具体来讲就是要“饮食无求奢,衣服无求美,用具但取坚,房屋但求固,田产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