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十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8156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十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十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十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十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十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十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十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十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十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D.发生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8.(2分)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鉴别羊毛衫的成分是羊毛还是涤纶

点燃闻气味

B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点燃

C

鉴别NaOH、NH4NO3两种固体

D

除去N2中的少量O2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A.AB.BC.CD.D

9.(2分)下列四个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

向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加热KC1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O2

向一定量铁粉中加入稀盐酸

10.(2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将60g甲溶于100g水中,形成160g溶液

D.将M点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5分)如图是常见的干粉灭火器。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写一种)。

(2)除了在铁表面涂油漆外,请你再提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

(3)在灭火器中同时使用了铁和铜两种材料,为了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可以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  ,现象是  。

(4)灭火器中使用的钢和纯铁相比优点是  。

12.(7分)如图是我们在化学学习中常见仪器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D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装置编号,下同);

若收集一瓶氧气,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

(3)实验室中需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以将生成的气体连接F装置,F装置中应该盛放的药品是  ,氧气应该从  进(填“b“或“c”)。

13.(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利用稀硫酸浸取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制取活性氧化锌的方案(氧化铜锌矿主要成分为CuO和ZnO,其余成分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部分实验流程如下:

(1)将氧化铜锌矿粉碎的目的是  ,操作1的名称是  。

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

(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稀硫酸要过量,其目的是  ,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写出一个即可)。

(3)得到滤渣1含有的金属是  。

14.(7分)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用途非常广泛,可以改善地表水质、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等。

【查阅资料】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氧气。

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一瓶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钙粉末,其成分可能是什么?

【作出假设】

①没有变质:

粉末为过氧化钙

②已经变质:

粉末中可能含有过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钙

【进行实验】为确定粉末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滴加1胶头滴管的蒸馏水

  

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

一定不含过氧化钙

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一定含有氢氧化钙

③向步骤①中试管底部的少量固体中滴加足量  

一定含有碳酸钙

【实验反思】小红认为,通过步骤①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也可以判断出粉末中含有碳酸钙,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15.(8分)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1、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的pH约为5.6,pH越小,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越多。

2、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和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设计实验】

实验一:

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体积,如图:

(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检查甲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活塞和止水夹K1,打开K2、K3、K4双手握住锥形瓶,观察到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

其操作是打开止水夹K1,关闭止水夹K2,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

检验空气排尽的方法是  。

(4)关闭K1,打开K2、K3、K4,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K2、K3、K4,充分振荡丙装置,分别测得丙、丁瓶装置中溶液的pH为5.5和6.5.分析可知,溶解的二氧化碳体积丙装置中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丁装置中。

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

(5)实验结束后,装置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除了氯化钙还有没有其他物质?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6)实验二:

用二氧化碳数字传感器测得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

如图是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①  ,

②  。

【结论反思】由实验一、二分析,改进实验装置,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

能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性的措施③  ,④  

三、本大题共6分

16.(6分)某化工厂实验室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一定量的稀盐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g,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

这一定量稀盐酸中含HCl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

【考点】E3: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醋清洗热水瓶的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饭菜变馊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为臭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考点】J4: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根据人体内六大营养素的种类及其食物来源回答。

A.黄瓜富含维生素;

B.米饭富含糖类;

C.鱼肉富含蛋白质;

D.食用油富含油脂。

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也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因此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特别是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知识就成了中考的热点之一。

3.

【考点】I6:

白色污染与防治;

6K:

常见气体的用途;

97: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J1: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分析】A.熟石灰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根据微量元素的摄取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分析;

D.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分析。

A.熟石灰是一种碱,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

B.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故正确;

C.回收废弃的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正确;

D.氧气具有氧化性,焊接金属时不能用氧气作保护气,故错误。

D。

【点评】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会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

【考点】C5: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

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

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钼,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Mo,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42,表示原子序数为42;

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42;

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96,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则中子数=96﹣42=54;

则每个钼原子中有42+42+54=138个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5.

【考点】D1: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D9: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Na5P3O10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Na5P3O10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1个Na5P3O10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A、Na5P3O10中钠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23×

5):

(16×

10)=23:

32,故选项说法正确。

B、Na5P3O10是由钠、磷、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Na5P3O10是由Na5P3O10的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1个Na5P3O10分子中含有5个钠原子和10个氧原子,则钠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

2,故选项说法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考点】49:

液体药品的取用;

42:

测量容器﹣量筒;

44:

加热器皿﹣酒精灯;

4I:

蒸发与蒸馏操作.

【分析】A、从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去分析解答;

B、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进行读数时,眼睛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去分析解答;

C、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否则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容易引起火灾去分析解答;

D、蒸发时,为防止加热时为防止局部过热而造成液滴飞溅,要用玻璃棒不断进行搅拌去分析解答.

A、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容易沾污试剂瓶内的药品;

故A错误;

B、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进行读数时,眼睛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为俯视,会使读数偏大;

故B错误;

C、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否则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容易引起火灾;

C故错误;

D、蒸发时,为防止加热时为防止局部过热而造成液滴飞溅,要用玻璃棒不断进行搅拌;

故D正确;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要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7.

【考点】B3: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A7: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FA:

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图示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中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故A错误;

B、该反应时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C正确;

D、由上述反应可知,发生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3:

4,故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微观模型表示化学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提供的分子模型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

8.

【考点】34: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4Q: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9U:

酸、碱、盐的鉴别;

IB: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灼烧蛋白质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D、高温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A、点燃时,如果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成分是羊毛,如果不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是涤纶,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少量的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燃烧,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加入水时,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时,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能反应,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9.

【考点】97:

6J: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71:

电解水实验;

85:

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向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溶液的pH值应该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7,然后大于7进行分析;

B、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

2进行分析;

C、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A.向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溶液的pH值应该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7,然后大于7,故错误;

B.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1:

2,故正确;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中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其质量不变,故正确;

D.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当铁粉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大,故正确。

【点评】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

10.

【考点】7N: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7J: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7P: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7T: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A、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分别降温到t1℃,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

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60g甲溶于100g水中,形成150g溶液,故C错误;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M点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的方法,故D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考点】I7: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86: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8E:

生铁和钢;

8G: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

(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防锈措施来分析;

(3)根据验证金属活动性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合金的优点来分析。

(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所以塑料和油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故填:

塑料(或油漆);

(2)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涂油或喷油漆或电镀一层金属等;

电镀一层金属等;

(3)为了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可以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丝,若铁丝表面由红色固体出现,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说明铁的活动新大于铜;

铁;

铁丝表面由红色固体出现,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4)钢和纯铁相比,钢的硬度大于纯铁,抗腐蚀性能好;

硬度大。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

【考点】6D:

氧气的制取装置;

4S:

气体的干燥(除水);

68:

氧气的化学性质;

6E:

氧气的收集方法;

G5: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F装置的用途以及浓硫酸的吸水性进行分析。

(1)D中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

故答案为:

集气瓶;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收集一瓶氧气,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为C,方便留一些水,以防止炸裂集气瓶;

B;

C;

(3)F装置有多种用途,用于气体干燥、除杂时,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干燥氧气时,瓶中液体可以是浓硫酸;

浓硫酸;

c。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干燥等,综合性比较强。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3.

【考点】AF: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4G: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93:

酸的化学性质;

(1)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以及过滤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

(2)根据氧化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由于加入铁粉前是硫酸铜、硫酸锌以及剩余的硫酸的混合溶液,所以为蓝色溶液,而加过量铁粉后,铁和硫酸铜以及硫酸都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所以溶液变化浅绿色,反应后,由于加入的铁过量,所以滤渣含有剩余的铁,同时还有生成的铜进行分析。

(1)将氧化铜锌矿粉碎的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

(2)氧化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稀硫酸要过量,其目的是:

使氧化铜、氧化锌完全反应,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CuO+H2SO4=CuSO4+H2O;

(3)由于加入铁粉前是硫酸铜、硫酸锌以及剩余的硫酸的混合溶液,所以为蓝色溶液,而加过量铁粉后,铁和硫酸铜以及硫酸都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所以溶液变化浅绿色,反应后,由于加入的铁过量,所以滤渣含有剩余的铁,同时还有生成的铜,所以得到滤渣1含有的金属是铜和铁。

(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过滤,漏斗;

(2)使氧化铜、氧化锌完全反应,CuO+H2SO4=CuSO4+H2O;

(3)铜和铁。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4.

【考点】2G: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95:

碱的化学性质;

9H:

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查阅资料】

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O2+2H2O=2Ca(OH)2+O2↑。

【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滴加1胶头滴管的蒸馏水,不产生气泡,说明一定不含过氧化钙;

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一定含有氢氧化钙;

③向步骤①中试管底部的少量固体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钙,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不产生气泡,

酚酞试液变红色

③向步骤①中试管底部的少量固体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实验反思】

不同意她的观点,理由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试管底部的少量固体也可能是氢氧化钙。

否,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试管底部的少量固体也可能是氢氧化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

【考点】6L: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检查甲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活塞和止水夹K1,打开K2、K3、K4双手握住锥形瓶,观察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