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备考点 教师用书独具 考点拾遗补漏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8117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备考点 教师用书独具 考点拾遗补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备考点 教师用书独具 考点拾遗补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备考点 教师用书独具 考点拾遗补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备考点 教师用书独具 考点拾遗补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备考点 教师用书独具 考点拾遗补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备考点 教师用书独具 考点拾遗补漏Word文件下载.docx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备考点 教师用书独具 考点拾遗补漏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备考点 教师用书独具 考点拾遗补漏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备考点 教师用书独具 考点拾遗补漏Word文件下载.docx

”,在白话(口语)“本子太薄”中读“bá

“血”,在书面语“血汗”中读“xuè

”,在口语“血淋淋”中读“xiě”;

“给”,在书面语“供给”中读“jǐ”,在口语“给面子”中读“ɡěi”。

4.不明通假等文言读音现象而误读。

成语中某些带有通假现象的文字的读音,如“博闻强识”中的“识”通“志”,读“zhì

”;

“图穷匕见”中的“见”通“现”,读“xià

n”。

不过,这类词并不多,平时要注意收集整理并强记。

(二)形近(声)字字音

形近字是指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

由于很多形声字字形相似,很多形近字也属形声字,所以将二者一并介绍。

形近、形声字的误读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形近字的笔画辨识不准确而误读。

有些字的笔画、形体极其相似,如果答题时一瞥而过,就很容易造成误读,如“刁”与“刀”相近,易将“刁(diāo)”误读为dāo;

“勾”“匀”相近,易将“勾(gōu)”错读成yú

n。

这类字在现代汉语中非常多,要注意加以区分。

2.对形近字的偏旁辨识不准确而误读。

很多形近字的偏旁非常相似,如果没有看清它们的细微差别,也容易造成误读。

例如:

“崇”与“祟”相近,将“祟(suì

)”误读为chó

ng;

“篡”与“纂”相近,将“纂(zuǎn)”错读成cuà

n等。

3.对形声字音韵变化不了解而误读。

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字音。

如“诠释”的“诠”,“贷款”的“贷”,“始终不渝”的“渝”等,其读音与声旁完全一样,我们可以利用其声旁尚能表音的功能,帮助记忆一些难读的字。

但是,由于古今读音的变化,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形声字的声旁不能准确表示现代的读音,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1)有些形声字的读音与声旁的声母不一致,如“纤维”的“纤”读xiān,不读qiān。

(2)有些形声字的读音与声旁的韵母不一致,如“仓颉”的“颉”读jié

,不读jí

(3)有些形声字的读音与声旁声母、韵母都相同,但声调不一致,如“怅然”的“怅”读去声chà

nɡ,“梵文”的“梵”读fà

n,“链接”的“链”读lià

(4)有些形声字与声旁的读音无论在声母、韵母还是在声调上都不相同,如不能把“唾(tuò

)手可得”中的“唾”读成chuí

(三)易错字字音

易错字指人们经常发错音的一类字,这类字的误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方言字,因按照本地方言发音而误读。

我国人口众多,方言比较复杂。

因此考生一定要有针对性地用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矫正所在方言区的读音缺陷。

如重庆卷中对“察”字的考查,可以说地域针对性非常强。

2.生僻字,因不知生僻字的发音而误读。

有些字在生活中并不是太常见,也容易引起误读。

如“一抔黄土”的“抔”(pó

u),“皈依”的“皈”(guī),“暴殄天物”的“殄”(tiǎn),“卷帙浩繁”的“帙”(zhì

),“歆慕不已”的“歆”(xīn)等等。

3.统读字,因不明统读字的规定而误读。

国家语委、国家教委等联合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订的统读字不论用于什么词语中都只读一个音,如“庇护”的“庇”现统读为bì

,如果读pì

,便是误读了。

二、字形相关知识了解

(一)读音相同或相近导致的书写错误

汉字中有很多读音相同的字,极易导致书写错误。

例如“贡品”与“供品”、“法制”与“法治”,这两组词由于读音相同,在实际运用中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

另一种误用情况也必须引起注意,即由于读音相同造成事实上的生造词语,这种情况高考中也多次出现。

如把“部署”写成“布署”,把“迫不及待”写成“迫不急待”,把“殴打”写成“欧打”等。

【指导】高考字形考查以同音、近音字作为重点,复习时我们可以将考查频率高的一些同音、近音字归类记忆。

如“屈”和“曲”,相关的词语有“委屈”“委曲求全”“卑躬屈膝”“屈指可数”“曲意逢迎”等,将其归类放在一起辨析,效果不错。

再如“手”与“首”,相关的词语有“额手称庆”“首屈一指”等,通过比较,联系语义,就容易区分了。

(二)形体或形旁相近导致的书写错误

很多汉字的笔画非常相似,有的甚至只是宽窄的区别,如果不加注意,很容易造成误记。

比如“刺”与“剌”,“抵”与“扺”,“徒”与“徙”,“茶”与“荼”,“菅”与“营”,“炙”与“灸”,等等。

这类例子不胜枚举,都极易进入命题人的视野。

汉字的很多偏旁,诸如“冫”和“氵”,“礻”和“衤”,“廴”和“辶”等也非常相似,如果书写时马虎草率,就很容易出错。

如把“璧”(完璧归赵)写成“壁”,把“毖”(惩前毖后)写成“毙”,把“措”(不知所措)写成“错”,把“恻”(恻隐之心)写成“侧”,等等。

【指导】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许多音、形相近的字,都有共同的声旁,区别只在形旁,所以要抓住形旁加以辨析。

如“燥”“躁”“澡”“噪”,形旁为“火”的词有“干燥”“燥热”;

形旁为“足”的词有“烦躁”“急躁”;

形旁为“水”的词有“洗澡”“澡盆”;

形旁为“口”的词有“噪音”“聒噪”。

再如“笼”“拢”,形旁为“竹”的词有“笼络”“笼罩”;

形旁为“手”的词有“拉拢”“靠拢”。

这些词语都可以借助形旁进行辨析。

  (三)意义相近或相关导致的书写错误

很多汉字之间意义近似或有联系,命题者就用意义相近或相关字替换原来的字,从而造成迷惑。

如“鹊”与“雀”都是鸟,极易在成语“声名鹊起”和“欢呼雀跃”中相混淆。

“声名鹊起”的“鹊”,指喜鹊,其特点是嘴尖尾长、翅膀有力、一飞冲天,词义形容一人名声大振,就像喜鹊一样一下子飞到了很高的位置;

而“雀”是小鸟,特指麻雀,其特点是脚短、翅短、整日蹦蹦跳跳,故人们用“雀跃”来表达一种欢快的气氛。

还有如“水蒸气”极易误写成“水蒸汽”,“销毁”误写成“消毁”等。

【指导】音、形、义的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正确书写汉字,就应从三者关系入手,以义为纲,据义定形。

特别是对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相近的词更要辨明其义。

如“痉(孪、挛)”,“孪”意为“两人同一胎所生”,“挛”意为“蜷曲不能伸直”,所以写成“痉孪”就是错误的,写成“痉挛”才是正确的。

又如“骨(鲠、梗)在喉”,“鲠”指鱼骨头,“梗”指“植物的枝或茎”,所以“骨鲠在喉”才是正确的写法,这个成语意思是“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说出来,非常难受”。

(四)不了解汉字规范导致的书写错误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和未被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而“不规范汉字”则包括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已经被废除的异体字、已经被废弃的二简字和乱造的不规范的简体字和错别字。

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2年3月31日发布试行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凡是不推荐的异形词都属于书写错误,如将“保姆”写成“保母”,“参与”写成“参预”,“车厢”写成“车箱”,“股份”写成“股分”,等等。

在成语中使用的谐音字,如“钱途无量”“鸡不可失”“咳不容缓”等也属于不规范汉字,需重点识别。

(五)不了解历史渊源导致的书写错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就决定了汉字字形与历史渊源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如“世外桃源”,这一成语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联系典故,就可以确定“世外桃源(水的尽头)”是正确的,“世外桃园(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是错误的。

又如“子虚乌有”“逢人说项”“班门弄斧”“墨守成规”这几个成语中,“乌有”是指一个人,即成语故事中的“乌有先生”,所以就不能随意地写成“无”;

“项”指“项斯”这个人,故不能写成“象”;

“班”指“鲁班”,故不能写成“搬”;

“墨”指“墨子”,故不能写成“默”。

三、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

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准确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

点号和标号。

常见的点号有7种,标号有8种。

见下表:

  

(二)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1.顿号

  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一般为词语的并列,合起来做同一成分,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

(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用顿号。

(2)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

如: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5)并列做谓语、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6)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或叹号,不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

(7)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

(8)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9)互相包含的内容之间不能用顿号,也不能用逗号。

(10)为了强调、突出,即使可用顿号,也应改用逗号——通过延长停顿来突出强调。

(11)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若有其他成分插入,宜用顿号。

(12)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时,最后一个并列成分之后用“等”“等等”之类词语,“等”“等等”之类词语前不用顿号或其他点号。

2.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比顿号停顿稍长些。

(1)可以用在主谓之间,但一般有一定条件。

①主语较长的。

②强调主语。

③主语后有语气词。

④变式句(主谓倒装句)。

⑤谓语是主谓短语。

(2)用在动词与宾语之间。

主谓短语做宾语,前边可有逗号。

(3)用在句首状语后。

(4)用在独立语后。

(5)用在部分关联词语后。

(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只能用在后一个关联词的后面)

(6)倒装句子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7)用介词“把”“被”等组成的介宾短语做状语,与谓语联系紧密,一般不用逗号。

(8)有些并列的宾语既可以用逗号,也可以用顿号。

(9)句子中的某些特殊成分,一般要用逗号把它们和别的成分隔开。

(10)句内并列成分,如带有语气词,应由顿号改为逗号。

(11)某些序次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之后,应使用逗号。

一般为逐条列举时用到。

但序次简单、叙述性较强的序次语后不用标点。

(12)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时,最后一个并列成分之后用“等等”时,“等等”前要用逗号。

3.分号

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

在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明并列分句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

(1)在分号与分号之间至少有一个逗号。

即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之间应该用逗号。

(2)在某些转折复句前边可用分号。

(3)如果是复句形式充当句子的宾语,而宾语前头又用了冒号,那么分句内部也可用分号。

4.冒号

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1)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

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2)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有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3)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做的分析。

(4)用在解释说明性的话之前。

(5)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

(6)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末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

如果要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

(7)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8)“某某说”“某某想”后不是直接引用,不用冒号;

放在所说话中间不能用冒号;

放在所说话的后边用句号。

(9)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

(10)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

在列举式或条文式的表述中,如果不得不套用冒号,宜另起段落来分清层次。

(11)冒号不能用于非提示性话语。

(12)冒号的提示范围应与提示性话语保持一致。

(13)冒号不能和提示语并用。

5.破折号

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2)表示意思的递进。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4)表示语音的延长。

(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6)表意思递进(紧承)。

(7)表示总结上文。

(8)表分项列举。

(9)破折号前的标点,如果是句号或逗号,可不用。

如果是问号或叹号,则保留。

(10)用在副标题前。

6.叹号

用于句末表强烈感情。

(1)如果有成分倒置,叹号用在句末。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叹号。

(4)句子前有叹词,后面是个感叹句,只在末尾用叹号。

(5)叹号可用叠用的方式表达语气加重,但最多叠用三个,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

7.问号

表示一句问话说完之后的停顿的点号。

(1)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

(2)选择问句的三种情况:

①选项较短而在语气上没有停顿,只在句末用问号。

②选项较多(如三项),可以在每个选项后用问号。

③选项为两项时,通常前一项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

(5)反问句连用,必须都有问号。

(6)问号可以叠用,但最多只能用三个。

(7)问号可以表示存疑或者不详。

8.括号

表示文中的注释部分的标号。

(1)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

①句内括号是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中一部分词语的括号,句内括号要紧贴被注释被补充的词语后,括号内是短语不用点号,是句子不用句末点号(若是问号、叹号可保留);

如要在被注释被补充的词语后加点号,点号应放在括号后。

②句外括号是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号,句外括号要放在被注释被补充的句子末尾的点号后;

括号内若是短语则不用点号,若是句子后括号前应保留句号等点号,若是几个句子则加几处句末点号;

后括号外不能再加句末点号。

(2)括号有四种形式:

圆括号()、方括号[]、六角括号〔〕、方头括号【】。

(3)避免套用。

必须套用时,采用不同形式的括号。

一般用(),国籍或朝代用[]〔〕,公文发文年份用〔〕,电讯稿消息来源用【】,词条用〔〕【】。

(4)朗读时,括号内的内容可不读,以便更为连贯。

9.省略号

省略号是表明文句中省略内容的标号。

(1)省略号的主要用法是表示省略。

(2)表示沉默。

(3)表示语言中断。

(4)表示语言断断续续。

(5)表示含糊其词,欲言又止。

(6)表示语意未尽。

(7)不可滥用省略号。

省略号后语境不明的不能用省略号,没有特殊语意不能用省略号。

(8)用了“等”“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

(省略号和“等”“等等”有不同,省略号表示的可以是各种需要省略的,而后者只能是类似的词语或意思。

10.引号

表示文中引用等的标号。

(1)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

句末点号放引号里面。

(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2)间接引用:

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以下几种情况:

①引文结束时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

②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

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3)表示特殊意义。

(4)表特殊称谓。

(5)表强调突出。

(6)表讽刺、否定。

(7)用于某种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等,如“五一”等。

(8)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9)引文末是问号、叹号的,无论直引、间引,问号、叹号均放在引号内。

11.书名号

主要用以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但报社、杂志社的名称不能用书名号,如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中国有色金属报社等。

书名号除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外,一般也用于电影、电视片名,电视台栏目名,法律、法规、文件名等。

但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名、科技成果名、课程名、证件名、会议名等不能用书名号。

(1)用来标明书名、报名、期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和法规文件等。

(2)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3)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

(4)书名和篇名同时出现,书名号的用法有三种情况:

①书名在前,篇名在后。

《后汉书·

列女传》。

②书名在前,类名在中,篇名在后。

《诗经·

魏风·

伐檀》。

③篇名内又有篇名。

《读<

师说>

有感》。

(5)书名号之间可用顿号,也可不用任何点号。

12.连接号

有一字线,半字线,浪纹线三种。

三种连接号分工明确:

(1)短横(半字线)用于连接。

021-64372608WZ-10直升机。

(2)一字线表示起止,有的也用浪纹线,用汉字表示时,为避免与汉字“一”误会,用浪纹线。

9月18~27日集训 上海~北京高铁。

(3)浪纹线表示数值范围。

15~30天 3000~4000人。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