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册学习资料课后题及观察思考讨论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7925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下册学习资料课后题及观察思考讨论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三下册学习资料课后题及观察思考讨论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三下册学习资料课后题及观察思考讨论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三下册学习资料课后题及观察思考讨论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三下册学习资料课后题及观察思考讨论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下册学习资料课后题及观察思考讨论题Word下载.docx

《初三下册学习资料课后题及观察思考讨论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下册学习资料课后题及观察思考讨论题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下册学习资料课后题及观察思考讨论题Word下载.docx

(3)子房壁()C种子

(4)受精卵()D果皮

(5)珠被()E果实

P3讨论

1.这些植物生殖方式的共性是:

不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后代。

这种生殖方式就叫做无性生殖。

2.比如:

马铃薯,竹,姜,芋的无性生殖,产生后代个体的速度比较快(有性生殖一般比较慢),有利于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短时间内繁殖出大量个体,并且后代的性状较为一致。

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果实等,往往可以耐受不良环境条件,也容易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到其他地方,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有性生殖可以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基因,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强,在进化上更有意义。

P5练习

1.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有一个健壮饱满的芽,才是繁殖成功的关键。

芽可以成长为新的个体。

芽合成生长素旺盛;

不仅促进植株生长,也使植株的抗病能力增强,这也是繁殖成功的前提。

没有芽的马铃薯小块,在土壤中会很快腐烂,很难实现繁殖的目的。

2.在种植菊花和芦荟的时候,一棵植株常常会变成一丛。

这是因为它们的萌蘖能力较强。

可以将它们分株繁殖。

3.植物的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白暑是先育秧,然后再扦插。

蒜,姜,藕,荸荠,芋头等也可以用地下茎繁殖。

山药不仅可以用根状茎繁殖,还可以叶腋生长的“零余子”(珠芽)繁殖。

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大多是具有有性生殖能力的。

P9观察思考

1.5→2→1→6→4→3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2.

形态特点

生活习性

幼虫

身体柔软,具有环节,在胸腹部有八对足

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

化蛹前吐丝结茧

成虫

有三对足,两对翅,体被白色鳞毛

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雌雄交配后,雄蛾死亡,雌蛾产卵后也死亡。

体表光滑,体形呈椭圆形

不食不动,羽化成蛾,破茧而出。

P10讨论1.家蚕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

这种生殖方式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2.蚊,蝇,菜粉蝶,蜜蜂,赤眼蜂等动物与家蚕的生殖方式相似,它们都是进行有性生殖,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

3.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来自李商隐《无题》中的名篇,全诗的内容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是一首爱情诗,诗中的“丝”寓意“思”,诗人通过这首持把恋绪离情写得感人肺腑。

但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不正确。

因为春蚕作茧后并没有死,而是变成不食不动的蛹,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将羽化成为蚕蛾。

因此,此句诗可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这样既符合家蚕的发育过程,又不失艺术性。

P11技能训练

问题应当尽量具体,明确。

比如:

对于本节内容,有的同学提出:

为什么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都要经过几次蛟皮?

这与他们的身体结构有关吗?

提得较好。

因为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既有遗传因素,又受环境影响,并且是进化的结果,所以问题;

为什么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都有几次蜕皮现象,提出的不具体,不明确。

P13练习1.

相同点

不同点

家蚕

有性生殖,发育为变态发育

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为完全变态发育

蝗虫

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2.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

当蝉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3.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暝,棉蛉虫,松毛虫等害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卵将以这些虫卵中的营养物质为营养,进行生长发育,使害虫的卵不能发育,过到杀灭害虫的目的,同时用赤眼蜂杀灭害虫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已打印)

P16讨论

两栖动物在水中生殖陆地生活是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两栖动物的生殖离不开水,而成体则需在陆地上生活,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的地区。

环境变迁也是影响两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也愈来愈小。

P17讨论1.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使两栖动物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同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物正常的发育,最终导致两栖动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减少。

2.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

P18练习

1.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蝌蚪的这种发育现象是受基因(遗传物质)控制的,就好像按照编好的“程序”使蝌蚪尾部细胞死亡消失,因此科学家将此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刚孵出的小蝌蚪不会取食,经吸附在卵壳或水草上,靠残存的卵黄获得营养,2-3天后才开始吃藻类和水蚤等。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在蛙的个体发育过程中,蝌蚪生活在水中,具有外形像鱼,用鳃呼吸等特点,说明生物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还保留着水栖祖先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早期蝌蚪

成蛙

外形特征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没有四肢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没有尾。

头部

感觉器官发达,头后两侧有鳃

视觉、听觉敏锐,无鳃(有肺),适于陆地上生活

躯干、四肢、尾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水中游动

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于陆地上跳跃。

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3.

(1)蛙卵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等条件,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环境应是水质清澈,向阳温暖,水中最好放有一些水草(如金鱼藻)。

(2)蛙卵发育成蝌蚪后,应用一些碎饭粒或碎菠菜饲喂蝌蚪。

还应饲喂煮熟的蛋黄和水蚤等动物性饲料。

还应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

(3)当蝌蚪长出四肢时,应在水中放置一块石块或木板,以便蛙能登陆到陆上生活。

P19提出问题并讨论

1.孵化出的雏鸟有早成鸟和晚成鸟。

早成鸟:

雏鸟孵出时即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经睁开,腿脚有力,在绒羽干后,可随亲鸟觅食。

大多数地栖鸟类(如鸡,鸭)属于早成鸟

晚成鸟:

出壳时雏鸟尚未发育充分,体表光滑或微具稀疏小绒,眼不睁开,全仰亲鸟的喂食。

待在巢内完成发育后才能独立生活,如麻雀等。

还有一些躯体大而凶猛的鸟也属于晚成鸟。

2.鸟类只有在繁殖期间,才到鸟巢中产卵,孵卵,育雏,鸟巢并不是鸟的家,当过了繁殖期后,它们就离开巢穴,有的鸟在下一年繁殖期,可能再来此进行繁殖

3.只有受精的鸡蛋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孵出雏鸡,养鸡场的产蛋鸡群,无论是单独散养还是笼养,所产的蛋均未受精卵,不能用于孵化,为获得种蛋,必须在饲养的母鸡群中配以定数量的公鸡。

受精后鸡卵的胚盘较大,色深(呈白色),辨别方法可用照蛋灯来识别。

当在照蛋灯的照射下,蛋中有不透光的黑色斑点,表明该鸡蛋是受精的鸡卵,不透光的斑点为胚胎发育的部位。

P20观察与思考

1.卵壳和卵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

卵白对胚有营养和保护作用。

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在卵黄外面包裹着卵黄膜

2.受精卵的胚盘将发育成雏鸡。

胚盘是鸡卵受精后开始发育形成的初始胚胎,在适宜的条件下胚胎发育成雏鸡。

P22

1.解:

X•111克/只•日=21.5克/只•日X=19.4%

即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19.4%时,鸡的产蛋率可达到90%

2.101克/只•日×

15%=15.2克/只•日.通过查曲线图可知在此采食蛋白质量的基础上,鸡的产蛋率约为50%

P23练习

1.在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反映鸟筑巢时的占区行为.莺类栖息在树枝上,常常将巢筑于树上或洞中,早春气候还冷,莺为筑巢而争占暖树(向阳的树枝).

“谁家新燕啄春泥”反映燕子的筑巢行为.燕了在选定好筑巢的地点后,用喙衔泥,草秆和草根,混合以自己的唾液,在屋檐下筑成半个碗形的巢.

2.将蛋壳用针扎一个小眼,在小眼处插入注射器的针头,注意小眼和针头间的缝隙,应尽量密实.然后用注射器从这个小眼向里面打气,使蛋壳里的压力增大.进一段时间后,可见蛋壳表面就出现一点一点的液珠,由此说明蛋壳上有小孔.

也可以将鲜蛋浸没在40度50度的温水中,看蛋壳上有小气泡发生.

3.根据生活经验可知表中列出的鸟卵是依次增大,如鸭蛋比鸡蛋大,鸡蛋比鸽蛋大,鸵鸟蛋的大小大约是其他鸟蛋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而从表格中列出的铬种鸟卵的孵化时间也是逐渐增长,由此可以推测鸟卵的孵化时间长短与卵的大小有关.

4.

生物种类

发育方式

昆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鸟类

有生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昆虫的变态发育,使昆虫一生中不同发育阶段,适应不同的食物和生活环境.两栖动物的受精过程和幼体发育的特征,只适于在水的环境中生活.鸟卵的结构复杂,胚胎的发育受到良好的保护.此外,鸟类能营巢,孵卵,育雏,这都是提高了鸟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杜鹃将卵产在其他鸟类(如画眉、鸦雀、寿带鸟、和柳莺)的鸟巢内,让这些鸟为其孵卵、育雏。

无论各种鸟的生殖和发育有何特点,在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中,鸟必须具有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

(已打印发下去)

生物的性状:

包括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如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

有些性状是可见的,有些性状是难以观察的。

(如血型)

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但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

P28讨论

1.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并不能知道自己的所有性状。

肉眼能观察到某些形态结构、行为特征,而无法观察到生物的生命特征等。

2.性状:

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现象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5.不是,比如,麦田中水肥充足的地方,麦苗比正常的要粗壮,这一性状差异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变异,并未涉及到遗传地物质的改变,是不可遗传的。

P30讨论

1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

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2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3传递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P31练习

1

(1)(3)不对。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比如,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玫瑰花的红色与粉色等。

(2)对。

受基因控制的性状可遗传。

(5)不对。

环境条件的不同可使性状发生差异,比如,玉米中有些隐性基因(如其中一对为aa)使叶不能形成叶绿体,造成白化苗,它的显性基因A控制叶绿体形成。

基因为AA的种子,如果在不见光的暗处发芽,长成的幼苗也是白化的,而光照下发芽,长成的幼苗的成绿色。

由此可见,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可发育成不同的表现型。

2原理同第一题(5)小题。

P34讨论

1.23对。

因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2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3.不同颜色的区段表示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不断把长绳螺旋缩短变粗,就能把长绳处理成短棒的染色体样子。

P37练习

2.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

体细胞

精子

卵细胞

玉米

20

10

水稻

24

12

64

32

3.无性生殖过程都不涉及性别,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参与,也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新生的个体是由母体直接产生的,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所以,无性生殖的后代能够较稳定地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个体之间十分相像,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状况无关

P41练习

1.当惯用右手是显性性状时,孩子的细胞内有控制惯用左手的基因。

当惯用左手是显性性状时,孩子的细胞内没有控制惯用左手的基因。

2不能,决定无酒窝的基因为隐性基因d,所以无酒窝的夫妇决定有无酒窝的基因型都为dd,当亲代形成生殖细胞时只能将d传给子代而不会出现显性基因D,所以,其子女是无酒窝的。

3.不合适。

宝玉和黛玉是表兄妹,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按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是不能结婚的。

如果近亲结婚,其后代有害基因纯合的机会比随机婚配的后代要高许多倍

P44讨论

1.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他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由此判断男女差异与这对染色体有关,据此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男性体细胞那一对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女性体细胞中的那一对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且和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相似,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它们同是X染色体。

所以最后一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

2左图为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右图为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

3.Y染色体与X染色体在形态上有很明显的区别;

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

4.男性的精子与女性的卵细胞中,都只有一条性染色体。

男性有二种精子,分别含X、Y性染色体;

女性只有一种卵细胞,含有X染色体。

P45练习

1不科学。

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仅含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和Y基因,当卵细胞X与精子Y结合的受精卵为XY时,受精卵发育为男孩;

当卵细胞X与精子X结合的受精卵为XX时,该受精卵发育为女孩。

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这种说法不科学。

2含X的精了和含Y的精子,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一个母亲如果生一个孩子,生男生女的机会各占50%,如果统计众多的母亲所生的孩子,男女比例会接近1:

1。

所以,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男女整体比例大致为1:

但如果只生一个孩子,或是男孩或女孩,不可能1:

1,同样道理。

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出现男女比例不是1:

1是不奇怪的。

3这种做法不对。

如果人们单追求男孩或女孩,将会打破生育的自然规律,导致人类社会性别比例失调,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P46生物的变异

1花生的变异:

生物的一些相对性状表现出的是数量的差异(如大花生的果实大小)。

由于任何性状都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果实的长度有长也有短,这主要是环境引起的变异。

但环境影响所引起的变异程度是有限度的,所以大花生(或小花生)的果实大小总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比较这类相对性状差异,应该比较它们数量的平均值。

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的大小花生,正常情况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应大于小花生果实的平均值。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的差异引起的

3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花生果实长度的变异,有的是环境引起的,有的是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

4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仅由环境引起而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1奶牛的变异:

由于遗传物质的变异,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奶牛控制产奶量的基因组成可以不同,通过人工选择可以将产奶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含有控制高产奶量的遗传物质),通过繁育,后代还会出现各种变异,再从中选择、繁育、数代后奶牛不但能够保持高产奶量,甚至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2小麦的变异:

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的基因给了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抗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产生的小麦品种就会抗倒伏高产。

3太空椒的变异:

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导致基因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

P48讨论

1花生果实长度的变异,有的是环境引起的,有的是遗传物质引起的。

3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地上,其果实将会变下,小花生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其果实会长大。

因为环境的变化影响生物性状的表现。

4不一定,要看控制花生大小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组成来确定,假设A为显性基因控制性状“大”a为隐性基因控制“小”。

大花生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如果地AA,其后代均表现为大;

如果是Aa,其后代就有大和小两种可能。

P51练习

1“南橘北枳”是说南方的橘子移到北方之后其味道、色泽等品质都发生变化,不能称为橘,只能称为枳的现象。

原因,二者基因型虽然相同,但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使性状发生改变。

3这种变异能够遗传。

由遗传物质基础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染色体属于遗传的物质基础。

使用化学试剂使亲代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当亲代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时,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也会比正常的增加一倍,产生可遗传变异。

P55讨论

1现在的大气成分中有氧气,而原始大气的成分中没有氧气。

2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3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查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4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从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P57练习

1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另外,现在的海洋的成分发生了改变。

2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老子原话的理解。

如果理解为“天下的任何事物都是从“有”,即现在已经存在的事物中产生的,而这些事物又是从“无”即目前不存在的事物,而是从别的事物中产生的”,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不谋而合,如果理解为“有生于无中的‘无’,是虚无,是不存在的,什么都没有的状态”,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大相径庭。

P60讨论

1在资料1中,科学家采用了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进货顺序的方法。

在资料2中,采用了比较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方法,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是由始祖鸟进化而来的,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在资料3中,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

2三个资料中,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货问题时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

3根据上述三个资料,对生物进化的历程可以作出如下的推测,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资料一表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的进化顺序为: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资料二表明,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资料三表明,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马次之,果蝇和向日癸则较远。

P52技能训练

支持假说A的证据有:

1、2、3,其中证据1的支持力度最大。

支持假说B的证据有,4、5、6、7,其中证据5的支持力度最大。

P65练习

1有的化石人类还没有发现,有的生物没有留下化石,地壳或环境的变化导致一些化石的毁灭等等。

2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因为任何生物都是不断进化发展的,进化的历程是漫长的,而且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在由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异,并经自然选择将这种变异保存和遗传下来,从进化的角度看,鸡这一物种形成时,鸡和鸡蛋同时形成,从基因水平看,鸡和鸡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也是无所谓先后的。

3这些非常简单、低等的生物由于能够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所以没有灭绝,而且分布还非常广泛。

P66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1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难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2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作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

3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便是自然选择。

4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长并且连续的过程,只有经过许多代的选择,逐渐积累有利变异,才能形成新的物种。

5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所以生物永远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之中,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

6动物的保护色只是动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环境对动物进行选择的一个方面,还有其他方面,例如警戒色,拟态等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P71练习

1治理环境,减少工厂排出的煤烟,使曼彻斯特地区的自然环境尽量恢复正常并得到保护。

2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与自然选择相比,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有目的的选择可以加快生物演变的历程,缩短生物演变的时间。

3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

那些有翅能飞但翅不够强大的尾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小,而无翅或残翅的尾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的昆虫就特别多。

4在青霉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青霉素杀死而生存下来。

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

P78讨论

1玉米属于A类植物;

向日葵属于B类植物;

油松属于C类植物;

肾蕨属于D类植物;

葫芦藓属于E类植物;

水绵属于F类植物

2不属于同一类等级。

A类植物和B类植物分别属于被子植物中的有一片叶的植物和有两片叶的植物。

它们的分类等级应该低于C、D、E、F四类植物。

3有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4无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5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为: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祼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6考虑了植物的根、茎、叶、叶脉、子叶、果实、种子等。

P79讨论

1若分为二组,他们分别是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里有:

蚯蚓、蜜蜂和蜘蛛;

脊椎动物里有:

鱼、青蛙、蟾蜍、蜥蜴、壁虎、鸟、猫和虎。

2无脊椎动物可分为二组,他们分别是: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蜜蜂、蜘蛛。

3脊椎动物可以分为五组,他们分别是:

鱼类——鱼;

两栖类——青蛙、蟾蜍;

爬行类——蜥蜴、壁虎;

鸟类——鸟;

哺乳类——猫、虎。

两栖类

(鱼)

鱼类

哺乳类

爬行类

有脊椎

动物

4

无脊椎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蜜蜂、蜘蛛)

(蚯蚓)

猫、虎

(蜥蜴、壁虎)

(青蛙、蟾蜍)

P80练习

1

特征

类别名称

有花,两片子叶,时脉一般具网状脉

双子叶植物

花生、向日葵、大豆等

身体表面有硬面而干燥的鳞片,卵生,体温不恒定

爬行动物

壁虎、龟、蛇等

无花,种子祼露

祼子植物

油松、侧柏、水杉等

简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