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7899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

《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

D.过群居生活

【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远古人类有关知识的认识。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远古人类生活的环境十分险恶,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因此远古人类过着群居生活。

题干材料反映出远古人类生活环境的险恶,故选D。

5.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聪颖的中国人。

6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居民是()

A.河姆渡居民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北京人

【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今天陕西西安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和磨光的石器耕地,石刀收割庄稼,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动物,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6.“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材料中的“神农”是()

A.炎帝B.黄帝C.尧D.舜

本题考查的是华夏之祖的相关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中“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说明“神农”教化民众发展农业生产的部落领袖,依据所学神农氏应该是炎帝,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与神农氏不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华夏之祖

7.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好了洪水。

他是()

A.尧B.舜C.禹D.启

此题是考查的是禹的功绩。

根据课本所学,禹领导人民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使洪水得到治理,有利于百姓生活。

故选择C。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8.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本题考查的是华夏之祖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所以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建立者是()

A.禹B.启C.桀D.汤

本题考查的是夏朝的有关知识。

夏朝由禹于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延续了四百多年,末代王桀统治残暴。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起兵灭夏,打败了夏桀,建立商朝。

故选A。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10.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东周的开始距今年(公元2016年)时间为()

A.770年B.1246年C.2786年D.2016年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朝代的更替。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东周开始。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因此,2016+770=2786年,故选C。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11.《左传》记载: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里的“祀”是指()

A.征战B.阅兵C.分封D.祭祀

本题主要考查夏商西周的有关知识,对材料的准确解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材料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大意为当时国家的大事主要是祭祀与打仗,因为祀与戎是祭祀与打仗的意思,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1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

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

“殷民”指()

A.夏人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

本题考查的是商朝的史实,在盘庚以前,商王朝政局混乱,同时黄河下游经常闹水患,商王朝的统治出现了危机。

盘庚继位以后,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并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发展,社会富足繁荣,商王期从此中兴。

故商又可称为殷或殷商。

因此“殷民”指商代遗民,故答案是B。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13.《书·

洪范》记载:

“武王既胜殷”。

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西周的有关知识。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在牧野击败了商朝军队。

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叫做西周。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ACD和西周无关,故选B。

14.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天子依附于诸侯

C.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D.周王室地位衰落

天子衰,诸侯兴:

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能在政治、军事中占据主导地位,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

题干材料说明周王室地位衰落。

故选D。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15.春秋霸主中,势力地处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君不包括谁?

A.楚庄王B.齐桓公C.吴王夫差D.越王勾践

1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朝代、历史时期兴替呈现正确的是()

①夏→商②西周→东周③战国→春秋④商→东周⑤商→西周

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④D.③④⑤

夏朝的夏桀统治残暴,被商汤所灭。

商纣是商朝有名的暴君。

周武王建立西周。

因此,①②⑤正确,故选B。

夏、商、西周的兴亡;

17.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磨制石器 

②打制石器 

③铁制工具 

④青铜工具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此题考查生产工具的知识点。

①磨制石器出现在原始农耕时代,②打制石器出现在远古居民时期, 

③铁制工具出现在春秋时期,④青铜工具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②①④③符合题意,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人教版七年级上·

大变革的时代;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的生活;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

18.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B.奴隶消极殆工

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本题考查的是大变革时代的相关知识,这句话的意思是:

奴隶在国有土地上的集体耕作,由于缺乏生产积极性,隐藏力气,进展缓慢;

“分地”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由于劳动积极性提高,使出了力气,所以进展迅速,而由于广泛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使单位生产和个体经营的特色的小农阶层成为社会基础的可能,所以答案是D。

大变革的时代

19、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③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因此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和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当然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也可以提高社会地位,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大变革的时代·

商鞅变法

20.妇好是商王的王后。

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

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龟甲或兽骨上B.竹简或木牍上C.丝帛或麻布上D.宣纸上

本题考查甲骨文,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故本题应选A项。

中华文化的勃兴·

文字的演变

21.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

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青铜立人像D.大盂鼎

本题考查的是司母戊鼎的相关内容。

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

商朝的青铜器铸造业高度发展,这件巨大的青铜器就是制造于商朝。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灿烂的青铜文明

22.“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的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

A.道家B.儒家C.兵家D.法家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

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因此“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的是道家的思想,故选A。

中华文化的勃兴

23.电影《大鱼海棠》的创意源自《庄子·

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以下哪点是庄子的观点的?

A.主张民贵君轻B.主张兼爱非攻C.主张道法自然D.主张法治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战国时期的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主张道法自然,故选C。

24.老子的思想体现在下面那本书中?

A.《道德经》B.《论语》C.《周易》D.《礼记》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故选A。

25.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

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弱肉强食  

B.统一  

C.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D.适者生存

本题考查的是对历史规律的认知,难度较大。

在春秋战国的纷争中,弱肉强食是普遍现象,进而导致了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但AB这两项都是现象,并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从本质上说,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繁荣,人民渴望统一,因此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正确。

D项与“趋势“无任何关系,错误。

故选B.

二、辨析改错(正确的打“√”,错误打“×

”并改正,共10分)

26.( )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的办法,后人称之为“选举制”。

改正:

【答案】

(×

 )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的办法,后人称之为“选举制”。

把“选举制”改为“禅让制”。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禅让制的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传说在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部落首领还有尧、舜、禹,这一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实行的是禅让制。

尧年老的时候,征求部落的以及那,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了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因此,本题说法说法错误,把“选举制”改为“禅让制”。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7.( )夏商西周时期,奴隶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夏商西周时期,奴隶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把“奴隶”改为“平民”。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夏、商、西周的农业、手工业发展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发达,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夏商西周时期,平民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因此本题说法错误,把“奴隶”改为“平民”。

28.( )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诸侯。

(√ )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诸侯。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当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故本题说法正确。

29.( )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把“夏朝”改为“商朝”。

本题考查甲骨文的有关知识。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面,这种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30.( )孔子的思想主要包含“仁”和“德”两部分。

 )孔子的思想主要包含“仁”和“德”两部分。

把“德”改为“礼”。

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的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因此本题错误,把“德”改为“礼”。

三、材料解析(共19分)

31.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修建的何种类型的房屋?

(4分)

(2)除了建筑的房屋不同,两种原始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有什么不同?

(4分)我们祖先的这种定居生活反映了什么文化?

(2分)

(1)河姆渡居民,干栏式房屋;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房屋。

(2)河姆渡居民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

农耕文化。

(6分)

(1)本题是一道识图题,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所居住的房屋。

根据图一判断,这是干栏式房屋,南方地势低洼,气候炎热潮湿,因此河姆渡原始居民用竖立的木桩为底架,在木桩上再架设横梁,铺上木板或竹板,上面住人,下面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用梯子上下。

这样的结构既通风又防潮。

根据图二判断,这是半穴式房屋,半穴式房屋是地穴建筑。

是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的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

房屋正面挖有斜坡或台阶,以供出入,屋内有灶坑,有利于取暖和炊煮。

这是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原始居民。

半坡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种植的农作物是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距今约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成堆的稻谷和稻壳,稻壳堆积最厚的地方超过一米,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他们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

我们祖先的这种定居生活反映了农耕文化的变化。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的生活

32.读《战国形势图》,完成以下问题。

(9分)

(1)图中的赵、魏、韩三国由春秋时的哪国三分而来。

(1分)当时该国的哪位国王因称霸中原而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2分)你知道哪个成语典故跟他有关吗?

(2)请按要求填出诸侯国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1)晋国(1分)晋文公(2分)退避三舍(2分)

(2)秦齐楚燕(4分)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诸侯混战不断,社会十分混乱,战国初年,出现了著名的三家分晋,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2)本题考查的是战国七雄的史实。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有齐、楚、燕、韩、赵、魏、秦,其中七国位置分别是东齐,南楚,西秦,北燕,中间是赵魏韩。

分析图片的位置,A、B、C、D分别是秦齐楚燕。

春秋战国的纷争;

四、分析与探究(21分)

33.“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

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

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

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1)人与人的和谐:

依据课本内容,请分别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两对和谐的君臣。

(4分)并说明理由。

(2)人与自然的和谐:

战国时期修筑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什么?

(2分)请列举该工程的三个组成部分。

(3分)

步骤二:

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3)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2分)

A.自然灾害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B.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

C.爆发平民大起义D.少数民族入侵

步骤三:

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4)请你从儒家、法家和道家的立场,分别谈谈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1)齐桓公和管仲,秦孝公与商鞅。

(4分)理由: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

(2)都江堰(2分)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3)B(2分)

(4)儒家主张以“礼”治国;

法家强调依法治国;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6分)

(1)齐国齐桓公在位时,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

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两对和谐的君臣是齐桓公和管仲,秦孝公与商鞅。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

(3)本题考查的是夏商周的兴替。

夏朝由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延续了四百多年,末代王桀统治残暴。

公元前1600年商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商的纣王统治荒淫无道,被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周厉王暴虐无道,平民发动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厉王,西周很快就灭亡了。

因此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故选B。

(4)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有关知识。

在思想方面,他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儒家主张以“礼”治国。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

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因此儒家主张以“礼”治国;

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夏、商、西周的兴亡;

高考一轮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