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浙教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7626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浙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浙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浙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浙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浙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浙教版文档格式.docx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浙教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浙教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浙教版文档格式.docx

C.测其溶解性,可溶于水D.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

8.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稀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室使用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

C.在实验室里可用品尝的办法区别食盐和蔗糖晶体

D.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再慢慢注入水并不断搅拌

9.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所得溶液pH可能为10的是()

A.生石灰B.醋酸C.水杨酸D.食盐

10.下列对数据的几种描述中,合理的是()

A.用pH试纸测得盐酸pH=3.20B.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5.85g

C.用10mL量筒量取98%浓H2SO43.68mLD.用“pH计”测得某血浆pH=7.40

11.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了几种溶液的pH,其结果如下表:

溶液

盐酸

CuCl2溶液

Na2SO4溶液

Na2CO3溶液

NaOH溶液

<

7

=7

>

该同学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B.pH>

7一定是碱溶液

C.pH=7一定是盐溶液D.pH<

7一定是酸溶液

12.X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X+酸===盐+水;

X+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X可能是()

A.氧化铜B.盐酸C.氢氧化钠D.碳酸钠

13.下列各组物质的反应,需要加入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的是()

A.Fe和CuSO4溶液B.Zn和稀H2S

O4

C.NaOH溶液和稀盐酸D.澄清石灰水和CO2

14.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KNO3NaClHClB.FeCl3Na2SO4KCl

C.CuSO4H2SO4NaClD.FeCl2KClNaOH

15.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适量的盐酸;

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

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A.②④⑤①③B.⑤④②③①C.⑤②④③①D.②⑤④①③

16.下表中用甲试剂鉴别乙中的两种化肥,难以实现的是()

Ca(OH)2

CO(NH2)2、NH4HCO3

B

Ba(NO3)2

KCl、(NH4)2SO4

C

AgNO3

NH4Cl、NH4NO3

D

NaCl

K2SO4、KNO3

17.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所示是反应过程中某种量Y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硫酸的质量分数B.生成硫酸锌的质量

C.溶液的pHD.生成氢气的质量

18.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

NaH+H2O===NaOH+H2↑。

CaH2与足量Na2CO3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的产物有()

A.Ca(OH)2和H2B.CaCO3、NaOH和H2

C.NaOH和Ca(OH)2D.Ca(OH)2、CaCO3和H2

19.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只有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

20.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

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使气球a明显鼓起的是()

试管内物质

胶头滴管内物质

氢氧化钠固体

氧化铁

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稀硫酸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二、填空题

21.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_____________剂。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了,用化学原理解释该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图中,用滤纸作成的小花喷洒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

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组即可)。

22.亚硫酸盐的一些性质和碳酸盐的性质类似,如:

Na2SO3(亚硫酸钠)溶液呈碱性,BaSO3(亚硫酸钡)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工业上常用NaOH来吸收SO2气体。

现有吸收SO2一段时间后的

NaOH样品,请选用下列试剂:

盐酸、稀硫酸、蒸馏水、Ba(OH)2溶液、Ba(NO3)2溶液[已知Ba(NO3)2溶液呈中性]、pH试纸、石蕊指示剂,仪器自选,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该样品中NaOH是否反应完全,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1)取少量吸收SO2一段时间话的NaOH样品,用适量蒸馏水完全溶解;

(2)用试管取少量该样品溶液;

(3)往试管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入;

(4)后续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____,则NaOH已完全反应。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检测次数

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

第一次

KCl、K2SO4、Na2CO3、NaCl

第二次

KCl、BaCl2、Na2SO4、K2CO3

第三次

Na2CO3、KCl、K2CO3、NaCl

(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__________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先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溶液,检测的离子是_______;

然后继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__________;

过滤后,再向。

滤液中加入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三、实验题

24.化学小组同学为鉴定某工厂排出的无色污水成分,他们查阅工厂的有关资料后,推测出污水中可能含有HCl、Na2SO4、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同学们取污水进行了探究(已知Na2SO4溶液呈中性):

(1)测污水的pH:

取一张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______________,读数为pH=2,由此可知:

污水中一定有_________,可能有Na2SO4。

(2)检验Na2SO4是否存在:

甲同学在一支试管中取少量污水,向试管中滴加少量的_________溶液,振荡,产生了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污水中有Na2SO4存在。

乙同学用物理方法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他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探究,同学们确定了污水的成分。

为使排放的污水中不含酸或碱,可向污水中加过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小科发现暖水瓶中有一层淡黄色的水垢。

据悉,该地区的水垢中除碳酸钙外,无其他盐类。

他想探究还有没有其他物质,于是他收集水垢后经低温烘干进行下列实验:

(1)取2.5g水垢按图甲中的A装置进行高温加热充分反应(已知CaCO3

CaO+CO2↑),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B、C装置,实验后发现C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增加了0.88g。

①写出C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装置中的浓硫酸是用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气,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__________________性。

(2)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实验,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

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对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1)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

(2)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

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

_________(填序号)。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3)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下图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图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_________。

(4

【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

【拓展提高】已知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先生成NaHCO3,当Na2C

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

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

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为_________。

四、计算题

27.将质量为44.4g含有少量NaCl的纯碱(Na2CO3·

nH2O)样品,平均分成A、B、C三份,进行如图实验(Na2CO3受热不分解)。

(1)将A样品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分离出来的方法是_________。

(2)A样品中与BaCl2溶液反应的Na2CO3的质量是_________g。

(3)B样品中含有结晶水的质量是_________g。

(4)化学式Na2CO3·

nH2O中n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解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产生了新物质。

纸张燃烧产生了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

2.A解析:

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故以上水样中酸性最强的是pH=1.3的工业废水。

3.D解析: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酸过多应该多吃一些碱性的食物来中和掉过多的胃酸,表中只有玉米粥合适。

4.A解析:

铁锈能与食醋发生反应,①能完成;

食盐不能与食醋发生反应,纯碱能与食醋发生反应,②能完成;

鸡蛋壳、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都能与食醋发生反应,③④能完成。

5.B解析:

硝酸钠含氮元素,属于氮肥;

氯化钾含钾元素,属于钾肥;

碳酸氢铵含氮元素,属于氮肥;

磷酸二氢铵含氮、磷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

6.B解析:

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质量增加;

浓盐酸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质量减小;

浓硫酸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增加;

生石灰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熟石灰,质量增加。

7.D

8.B解析: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A不正确;

B正确;

实验室的药品不能品尝,C不正确;

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要在烧杯中进行,且把浓硫酸加入水中,D不正确。

9.A解析:

pH为10的溶液显碱性。

生石灰加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其溶液的pH可能为10;

醋酸和水杨酸的水溶液都显酸性,pH<

7;

食盐的水溶液是中性的,pH=7。

10.D解析:

用pH试纸测得数值应读取整数值,A错误。

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B错误。

量取3.68mL98%的浓H2SO4应选择5mL的量筒,C错误。

用“pH计”测得的溶液的pH较为准确,D正确。

11.A解析:

通过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一部分盐显酸性,一部分盐显碱性,还有的盐显中性,而通过我们学习可知,酸一定显酸性,碱一定显碱性,而结合表中信息可以看出显酸性的不一定是酸,显碱性的也不一定是碱。

12.C解析:

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以上选项中只有氢氧化钠是碱,故选C。

13.C解析:

A组可以通过析出红色的固体判断反应发生;

B组可以通过观察气泡判断反应发生;

C组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必须靠指示剂判断;

D组通过石灰水变浑浊判断反应发生。

14.

A解析:

A中三种物质均溶于水,且溶液都是无色的,相互之间也不发生反应;

B中FeCl3溶于水,溶液是黄色的;

C中CuSO4溶于水,溶液是蓝色的;

D中FeCl2溶于水,溶液是浅绿色,且能与NaOH反应产生沉淀。

15.D解析:

除杂过程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Mg2+,加入过量氯化钡的目的是除去SO42-,加入过量碳酸钠的目的是除去Ca2+同时除去过量的Ba2+,因此必须先加氯化钡,再加碳酸钠;

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剩余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因此必须先过滤,向滤液中加盐酸,否则生成的碳酸钙会再溶解。

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D。

16.D解析:

A中,CO(NH2)2不能与Ca(OH)2反应,而NH4HCO3能与Ca(OH)2反应生成氨气,可以鉴别;

B中,KCl与Ba(NO3)2不反应,而(NH4)2SO4与Ba(NO3)2反应产生沉淀,可以鉴别;

C中,NH4Cl与Ag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NH4NO3与AgNO3不反应,可以鉴别;

D中,K2SO4、KNO3与NaCl都不反应,不能鉴别。

17.A解析:

锌和稀硫酸反应,随着锌质量的增加,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逐渐增加,硫酸质量分数逐渐减少,当硫酸反应完毕,硫酸质量为零,其变化与图像不相符,符合题意。

18.B解析:

CaH2加入Na2CO3溶液中时,先与水反应生成Ca(OH)2和H2;

Ca(OH)2再和Na2CO3反应生成CaCO3和NaOH。

故选B。

19.D解析:

有些盐的溶液也是碱性溶液,如碳酸钠溶液,因此,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①错误;

氧化物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有些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因含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不是氧化物,②错误;

能生成水的反应很多,除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外,还有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③错误。

故选D。

20.D解析:

当打开弹簧夹时,气球a明显鼓起来,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减小。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故不选A;

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时,试管内压强不变,故不选B、C;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试管内压强减小,所以选D。

21.

(1)干燥

(2)石灰浆中含有Ca(OH)2,干燥过程中与CO2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CaCO3(3)石蕊试液和浓盐酸(或酚酞试液和浓氨水,合理即可)

解析:

(1)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中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以除去其中的水分。

(2)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它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

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

(3)小花变红色可能是浸有石蕊试液的小花遇到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变红色或浸有酚酞试液的小花遇到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变红色。

22.(3)硝酸钡溶液不再产生沉淀(4)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溶液呈中性

(3)根据题中信息可以知道,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亚硫酸钠呈碱性,而氢氧化钠也呈碱性,所以在这里若验证氢氧化钠的存在必须先除去亚硫酸钠,根据所给的试剂可以知道应该选择只能和亚硫酸钠反应而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所以应该向试管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到不再产生沉淀时停止滴加;

(4)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存在,应该取步骤(3)中的上层清液,然后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若测到溶液呈中性,则说明氢氧化钠已完全反应。

23.

(1)二

(2)碳酸根Ba(NO3)2检验并除尽硫酸根离子AgNO3

(1)第二次检测结果中BaCl2与Na2SO4、K2CO3因发生反应而不能共存,故第二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碳酸根离子遇到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出现冒气泡现象;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尽硫酸根离子;

检验氯离子时,要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含氯离子。

24.

(1)用玻璃棒蘸取污水样品,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HCl

(2)BaCl2[Ba(OH)2或B(NO3)2

](合理即可)BaCl2+Na2SO4===BaSO4↓+2NaCl(Na2S

O4+Ba(OH)2===BSO4↓+2NaOH或Ba(NO)2+Na2SO4===BaSO4↓+2NaNO3)

在试管中取少量污水蒸干(或玻璃片上滴几滴污水晾干),有白色固体析出石灰石或废

铁屑

(1)考查测定污水的pH的方法。

污水的pH=2,显酸性,说明污水中含有盐酸。

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钠能发生反应,所以污水中不含氢氧化钠、碳酸钠。

(2)验证污水中硫酸根(硫酸盐)的方法是加入硝酸钡或氯化钡或氢氧化钡,出现白色沉淀。

用物理方法检验溶液中含有硫酸钠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因为氯化氢是气体,加热时全部逸出,不会结晶析出;

而若含有硫酸钠,则将少量污水蒸干时,会有白色固体析出。

因为污水中含有盐酸,欲得到中性污水,应加入过量的物质必须是能和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如石灰石、废铁屑等。

25.

(1)①CO2+2NaOH===Na2CO3+H2O②吸水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与氢氧化钙反应(或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产生的沉淀被盐酸溶解)

(1)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②浓硫酸能够用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气,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和二氧化碳进入石灰

水中,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和氢氧化钙反应,也能够和生成的碳酸钙反应,所以不能产生沉淀。

26.

(1)锥形瓶

(2)①②③④(3)打开弹簧夹a和b,关闭弹簧夹c(4)偏低(5)硫酸钠;

硫酸钠和硫酸;

硫酸钠和碳酸氢钠

(3)根据装置的设计意图可以知道反应前鼓入空气的目的是除去B中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前应该打开弹簧夹a和b,关闭弹簧夹c,从而使B装置中的空气排出。

(4)反应生成的气体在逸出的过程中要带出一部分水蒸气,如果没有装置C则会使D装置中吸收的物质质量偏大,这样计算出的碳酸钠的质量也就偏大,从而使测量出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偏低,导致结果偏低。

(5)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若硫酸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

若硫酸过量,则得到的溶液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

若硫酸的量不足,则得到的溶液含有的溶质为硫酸钠和碳酸氢钠。

27.

(1)过滤

(2)5.3(3)9

(4)解:

由于B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与A相等,也为5.3g,结晶水的质量为9g。

Na2CO3·

nH2O

Na2CO3+nH2O

10618n

5.3g9g

106/5.3g=18n/9gn=10

答:

化学式Na2CO3·

中n的值为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