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7467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8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

在开学第一天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内容紧扣学生实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育:

  一是教育学生时刻注意交通安全,平时外出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无安全保障的黑车、病车等。

  二是教育学生谨防发生在身边的伤害事故,用血淋淋的事例教育学生平时严格遵守《守则》《规范》,远离学生伤害事故。

  三是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严防水痘、腮腺炎等春季传染病的发生,若有发烧症状的及时自觉就医等。

  同时,给学生上的安全第一课,坚持安全第一,落实安全措施的原则,着重进行防水、防电、防火、防毒、防骗、防病等知识的宣传及交通法规、卫生知识、安全常规等知识教育,切实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的能力,为全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城乡同建同治

充分认识城乡同建同治的重要意义。

注意生活中的环境卫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城乡同建同治工作珠学习教育。

教学过程:

1、导入:

列举生活中环境卫生上不好的事倒。

2、搞好城乡同建同治的生委性;

3、学生讨论;

4、教师归纳;

第一点,开展城乡同建同治的重要性。

开展城乡同建同治活动,是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社会的必要手段,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环境,是我州学校目前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第二点,开展校园同建同治宣传工作。

学校充分发挥师生大会,黑板报、校园广播,标语的宣传作用,大力开展同建同治活动的宣传教育。

营造人人参与,共建文明校园的课堂氛围。

第三点,开展“小手牵大手礼仪规劝”活动,引导学生做好家长的工作,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第四点,开展“洁静学校大行动”活动以垃圾处理、学校绿化、校舍整治为重点,加强校区中的教学区、生活区的卫生管理,重点抓好学校食堂,小卖部等卫生安全的管理与监督。

第五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学校结合“洁静城级环境,建设文明校园”主题活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让我州搞好校园“城乡同建同治”活动的顺利开展,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为打造美丽家园和美丽校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共5课时

第一课时四则运算

(一)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愉快、短暂的寒假生活结束了,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吗?

二、指导提问

出示书本情境图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这副图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1)学生汇报冰天雪地里的数学知识。

2)教师将信息呈现:

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3)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小组合作:

你还能挖掘出哪些数学知识呢?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倡导的一大新理念,独立安排一节课的教学教师重在小组指导不仅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为本单元的教学奠定基础。

小组汇报:

如果学生还难于发现问题可出示例3、例4的情景图,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归纳概括

师:

怎样提出数学问题?

发现数学—提取信息—提出问题.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

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第二课时四则运算

(二)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用具:

主题图.例1挂图.

一、导入(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

每个区有多少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可补充条件再提问。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

=27+85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113(人)

(2)987÷

66÷

987

=329×

6=2×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

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

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

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

A加减混合。

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

(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

又有85人到来。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

6

(2)6÷

=27+85=329×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

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第三课时四则运算(三)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用具:

例题3和例题4主题挂图.

一、导入(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生在练习本上解答。

同桌说说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

224÷

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

2

=24+24+1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

=48+12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60(元)

(2)24×

2+24÷

224×

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

=48+12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2.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汇报。

(1)270÷

30-180÷

30270÷

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

=9-6180÷

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

=3(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

30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

=90÷

30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3(名)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1、2

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则运算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2

(2)24×

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

(1)270÷

30

(2)(270-180)÷

30

=48+12=60(元)=9-6=90÷

=60(元)=3(名)=3(名)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第四课时四则运算(四)

1.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四则运算运算顺序归纳.

一、复习引入.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

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出示例5

(1)42+6×

(12-4)

(2)42+6×

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四、作业

四则运算

(1)42+6×

=42+6×

8=42+72-4

=42+48=114-4

=90=110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五课时四则运算(五)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口算题灯片.

一、口算引入(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3)0×

78=(4)154-0=

(5)0÷

23=(6)128-128=(7)0÷

76=(8)235+0=

(9)99-0=(10)49-49=(11)0+319=(12)0×

29=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

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

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

0不能做除数。

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235+0=235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319=3190+568=568

99-0=99154-0=154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29=00×

78=0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76=00÷

23=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128-128=0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能否做除数?

0不能做除数。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二)

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过程与方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

共2课时

观察物体课时1

教学目标:

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

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

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

(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

观察物体

2、自主学习质疑释疑

1.观察投票箱。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

我们一起来观察,你能指出这个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学生指一指)

(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先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观察。

(3)汇报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2、合作探究突出重点

学习例1。

1.出示视图1:

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

(学生分组操作)分别从它的前面、侧面、上面观察,你分别看到的是怎样的形状?

分别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

相同吗?

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

四、课堂达标基础过关

(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

(指名1-2名同学说一说)

(2)P13做一做。

五、课堂总结

观察物体课时2

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一、情境导入

出示例2视图。

提问:

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

你能摆出来吗?

2、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提示:

(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画一画,比一比。

(1)学生按例2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

(2)比一比:

上面三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

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P14做一做

2、巩固练习。

练习四

四、课堂总结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共12课时

第一课时加法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主题图挂图

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

△+☆=☆+△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

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69+172)+28

69+(172+28)

155+(145+207)

(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

(a+b)+c=a+(b+c)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

加法的运算定律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88+104+96104+96+88

=192+96=200+88

=288(千米)=288(千米)

40+56=56+40(88+104)+96=88+(104+96)

┆(学生举例)(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b+a(a+b)+c=a+(b+c)

第二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