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729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7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生物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生物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生物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生物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

《生物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

生物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55小题,1-45题每题1分,46-55题每题2分,共6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细胞或生物中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是

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②洋葱表皮细胞③人的精原细胞

④T2噬菌体⑤人的神经细胞⑥人的骨髓细胞

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⑥

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⑤

2.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由于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

 

3.如图是某植株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A、a、B是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②若该植株是由花粉发育来的,则其亲本是四倍体

③若该植株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则其配子是二倍体

④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D.③④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图中基因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发生在细胞质

C.如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D.基因中某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5.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一位男生患有两种遗传病,进一步调查后画出其家族的遗传病系谱图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病的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特点是家族中世代相传

C.Ⅱ7与Ⅱ8再生一个孩子是患甲病女儿的概率为1/8

D.已知Ⅱ3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的类型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则Ⅲ10不患乙病,不符合题意,所以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病的概率是

A.10/19   B.9/19   C.1/19   D.1/2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某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

下列子课题中最为简单可行、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是

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B.研究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C.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D.研究特纳氏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8.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1/4

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相应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9.某女士怀上了异卵双胞胎,他们夫妇均是半乳糖血症(人类的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基因携带者。

请你帮助预测,该女士孕育的双胞胎是一男一女的概率和至少有一个小孩患有半乳糖血症的概率分别是

A.1/2和7/16B.1/2和7/32C.1/4和9/16D.1/4和7/16

10.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11.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B.②是生殖隔离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

12.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左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活率低的个体。

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构最可能是

13.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aa的频率均为1/2[1-(1/2)n]。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①发生了隔离    ②发生了基因频率的变化③发生了自然选择  

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  D.②④⑤

14.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②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后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

③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④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耐药的变异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5.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

16.人体内环境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A.激素B.尿素C.维生素D.纤维素

17.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

A.消化道内B.肾脏内C.细胞内D.内环境

考点:

本题考查新陈代谢场所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人血液中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对血液中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D.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19.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表示基因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20.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

B.常用的运载体质粒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有些真核生物细胞中也含有

C.将人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中获得的菌株能产生人的干扰素

D.运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2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转基因植物操作时,受体细胞用植物的受精卵或者体细胞均可

B.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C.DNA连接酶连接的是黏性末端两条主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

D.基因工程的运载体质粒,具有能自我复制,含有标记基因,为单链DNA等特点

2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生物发生定向变异

C.一种生物的基因转接到另一种生物的DNA分子上

D.是非同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23.空间诱变育种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环境的诱变作用,使种子或试管苗产生变异,培育新品种。

空间诱变育种

A.培育出的新品种都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物种

B.加快了变异的速率,创造新的变异类型

C.需人工筛选,获得的优良性状均可以稳定遗传

D.与转基因作物的培育原理相同,都存在食品安全性问题

能力。

24.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④⑤

C.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②处

25.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有关论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缺少蛋白质不会引起组织水肿

B.内环境体温调节直接受大脑控制

C.由于血浆中含有等,能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

D.剧烈运动积累了乳酸、碳酸,肌肉感到酸胀,并通过排尿使这些物质排出而使症状消失

26.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无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27.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A.细胞内液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液体环境

28.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抑制是不同步的

29.如图Ⅰ、Ⅱ、Ⅲ表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图Ⅰ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Ⅱ中c及图Ⅲ中g为同一结构

B.图Ⅰ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Ⅱ中d及图Ⅲ中g为同一结构

C.图Ⅰ中b为突触后膜,只能是图Ⅲ中e结构

D.兴奋在图Ⅰ、Ⅱ、Ⅲ中的传递方向分别为a→b、d→c、e→g

【答案】A

【解析】

30.下图是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31.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触结构,右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制的简图。

下列关于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神经兴奋从A细胞向B细胞传导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导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导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导⑤细胞的突触小泡中包含着神经递质

A.①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⑤

32.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特点,错误的是

A.调节准确、快速

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33.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

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图中a与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图中内分泌腺都能分泌多种激素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这是负反馈调节,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4.当人体长时间大量运动后,血液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会大量消耗,此时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活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A.胰岛A细胞和B细胞的活动都加强

B.胰岛A细胞和B细胞的活动都减弱

C.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胰岛A细胞的活动减弱

D.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胰岛B细胞的活动减弱

35.如图表示人体血糖以反馈调节方式保持平衡的模式图,下列各项分析中正确的是

A.b表示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和糖原合成

B.c表示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C.d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