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治引领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加强政治引领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政治引领docWord文档格式.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兼职副主席主要从不同行业领域有代表性的一线优秀科技工作者中产生,实行轮流定期驻会制度。
配合省委组织部,在省科协“八大”人事安排中落实。
(4)在现有职数内,从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和有关学术机构择优选拔一名副主席挂职,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级别不与副主席职务挂钩,原则上要干满2-3年。
配合省委组织部落实。
2.扩大科协基层组织的有效覆盖
(5)推动科协组织向园区和企业延伸,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依托组建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企业科协、园区科协或企业科协联盟,重点在新经济组织建立科协,把创客之家等新型科技社团纳入科协,接长手臂、形成链条。
协调省国资委、工信委争取联合出台指导、规范企业、园区建立科协的文件。
2017年10月底前
刘福
学会部
指导市(地)科协开展该项工作。
每年坚持
(6)推动科协组织向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延伸,高等学校要建立科协,支持大学生开展科协活动,并建立高等学校科协联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协同省教育厅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协工作的意见》,联合推动高校科协组织建设。
完善高校科协联盟工作机制。
每年坚持(2017年10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
(7)推动科协组织向农村延伸,鼓励支持乡镇依托农技站建立科普协会,促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转型升级。
指导和推进乡镇农技协组织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会员,依托乡镇农技站开展工作,发挥基层科协组织功能作用。
2017年取得阶段性成果(2020年全面完成转型升级)
陶福胜
科普部
2.扩大科协基层
组织的有效覆盖
(8)完善科协团体会员制度,各级科协都要积极吸纳企事业科协组织作为团体会员。
制定实施《黑龙江省科协团体会员管理办法》,指导市(地)科协开展工作。
(9)加强对基层科协工作的指导,建立密切联系科技工作者制度,让科技工作者更多地了解科协组织、认同科协工作、参与科协活动。
开展科协基层组织建设调研。
制定实施省科协联系代表、委员制度。
运用科协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
办公室
3.建设网上
科技工作者之家
(10)推行“互联网+”工作模式,建设网上科协和网上科技社区,打造集政策服务、创新创业、学术交流、智库建设、科学普及、人物宣传、人才举荐、权益维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联系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联系服务机制。
制定省科协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2017年6月底前
学会部杂志社
科技报社
创建“省科协微信公众平台”,对外公布公众号,组织市县科协、系统科协、企事业科协、学会等科协组织加入,畅通联系渠道。
2017年3月底前启动运行微信公众号
3.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
(11)科协组织要善于运用网络开展工作,在网上亮出自己的旗帜,发出自己的声音,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网上联系、网上引导、网上动员、网上服务,让科技工作者在网上也能够找到自己的家园、参加组织的活动。
利用省科协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加强联系。
杂志社
在中科协综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上开展此项工作。
2017年(按照中科协项目要求)
(12)科协各级领导要实名上网,直接听取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和呼声,努力成为“科技工作者之友”。
在省科协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注册领导实名账户,保持在线与科技工作者沟通联系。
2017年12月底前完成账户注册
4.组织开展
“创新争先行动”
(13)制定专项工作方案,以创新创业为引领,以完善和强化激励机制为抓手,以品牌工作为载体,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围绕短板攻坚争先突破、前沿探索争相领跑、转化创业争当先锋、普及服务争做贡献,踊跃参加“创新争先行动”。
制定并组织实施《黑龙江省科协“创新争先行动”实施方案》。
2017年至2020年(2017年5月底前出台方案)
调宣部
4.组织开展
“创新争先行动”
(14)鼓励科技工作者围绕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需求、国际科学前沿突破、省内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破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等开展创新创业。
通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着力采取表彰激励机制推动此项工作。
(15)推动各部门、相关单位和机构协同发力,统筹落实创新资源配置、人才培养评价、科技成果评价与转移转化、收入收益分配与贡献奖励、科技人员离岗创业等各项激励扶持政策,探索改革表彰奖励制度,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热情和潜能。
开展科技激励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
完善现有奖项,对改革表彰奖励制度进行调查研究。
在“八大”上表彰全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7年5月底前
5.加强思想
政治工作
(16)突出和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解决重业务活动开展、轻思想政治引领的问题,把政治引领融入科协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在科协工作各领域融入政治思想工作,宣传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机关各部门和直属各单位
5.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7)加强对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以及学术交流活动的管理引导,管好办好科协系统所属报刊、网站等各类媒体,唱响主旋律、发出好声音、凝聚正能量、营造好氛围。
建立以省科协名义举办各项活动和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学术报告、研讨、讲座、交流、培训活动内容审核报备制度。
加强对业务主管学会办报办刊工作的指导、管理,经常检查报道内容是否符合管理要求。
刘福
办好科协门户网、微信平台和自办报刊,严格执行党的宣传和思想舆论工作方针政策,严守宣传纪律。
(18)加强党情世情国情省情科情教育,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开展“作精神文明表率”活动,大力弘扬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组织科技工作者参加“作精神文明表率”活动,结合开展“创新争先行动”,协调省直相关部门和媒体,每年组织推选一批科技人物和团队,集中宣传报导。
(19)加强科技工作者学术操守和道德理念教育,坚决遏制科学研究中的浮躁风气和学术不端行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探索建立制度机制,组织开展学术诚信建设。
协调省教育厅,联合组织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
三、加强学会建设,
改革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
1.改革学会会员制度
(20)积极引导各领域科技工作者组建学会,鼓励学会大力发展个人会员。
支持资深学术专家、行业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等加入学会,广泛吸纳大学生、研究生等作为学会的学生会员、青年会员。
制定《黑龙江省科协业务主管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管理办法》。
指导学会建立个人会员管理台账,扩大青年和学生会员比例。
(21)各级学会要根据自身规模和所在领域科技工作者队伍状况确定会员发展目标,尽可能多地吸纳个人会员。
有计划抓住重点学会,按照领域、规模分类指导,探索建立激励机制。
每年坚持(2017年取得阶段性成果)
(22)支持老科协积极发展会员。
贯彻落实中国科协、科技部、人社部等3部委关于加强和改进老科协工作意见,开展调研,适时出台贯彻意见。
老科协办公室
(23)突出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强化会员服务意识,密切与科技工作者的直接联系。
完善学会考核机制,把会员服务纳入学会考核。
机关党委
(24)探索建立会员分类服务和管理办法,明确不同类型会员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审批程序,提供精准服务。
参照中国科协有关文件制定《会员分类服务和管理办法》。
开展调查研究,视中国科协工作进展及时跟进
2.改革学会治理结构
(25)指导各级学会加强组织建设,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独立自主开展活动。
制定《黑龙江省科协省级学会组织通则》。
指导学会积极探索加强自身建设,及时总结推广工作经验,逐步建立具有我省特点的学会组织建设机制。
(26)指导学会设立规模适中的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权责明晰的监事会、实体化的秘书处,理顺学会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关系。
组织实施《黑龙江省科协学会组织通则》根据学会实际情况,严格前置审核,提出具体要求。
(27)规范学会分支机构设置,加强分支机构管理。
推进学会秘书处实体化建设,加强对无挂靠、无业务主管单位学会秘书处的联系指导,着力打造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实体办事机构。
在《黑龙江省科协省级学会组织通则》中进行规范;
对具备建立实体化秘书处条件的学会开展试点工作;
根据民政部有关规定,协调省社会组织管理局,推动开展无挂靠、无业务主管单位学会规范化试点工作。
(28)激励扶持优秀学会,实施省级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计划,逐步培育50-70个组织架构健全、体制机制完善、运行管理规范、学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发展充满活力的学会,予以重点支持。
2017年选择20个、2018年再选择20至30个、2019年总数至少达到70个省级学会,采取项目化形式,在组织建设、学术建设、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学会工作站建设、培训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2019年
年底前
计财部
(29)探索建立学会联合体,推动面向大学科领域或全产业链的学会集群发展。
开展学会联合体建设试点,对具备条件的学会群、学科群进行指导。
3.改革学会治理方式
(30)指导学会研究制定务实高效、位阶有序的会议制度,督促学会领导机构按期换届,确保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依法依章程履职。
按规定监督规范学会换届程序,对不按期换届的学会负责人进行约谈。
协调省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31)优化学会领导人员构成,省级学会代表大会代表应主要为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学会理事会理事四分之三以上、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三分之二以上应为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推动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提高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比例。
按有关规定,在学会换届过程中严格前置审核,提出具体要求。
指导学会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
(32)推动学会秘书长职业化,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专职工作人员队伍。
对具备条件的学会进行指导,推动学会秘书长专职化。
(33)规范在职及退(离)休领导干部在学会兼职,明确兼职人员责任义务,调动兼职人员履职尽责积极性,及时调整不能正常履职的学会工作人员。
对在职及退休领导干部在学会兼职情况进行调查,督促解决违规问题;
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出台管理文件。
2017年至2019年
(34)实施“党建强会”计划,扩大学会党组织的覆盖范围,确保学会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按照省委要求,制定并实施《省科协学会党建工作指导意见》。
6月底前
4.改革学会党建工作机制
(35)学会普遍成立党组织,有条件的学会办事机构可设立党的基层组织,暂不具备条件的可设立联合党支部或党建工作服务站,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积极探索在学会理事会层面设立党委或党建工作小组,发挥好学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障作用;
规范、完善组织设置,推动应建未建党组织的学会建立党组织,有效扩大党的组织覆盖。
(36)设立科技社团党工委(党委),探索科协党组领导学会党的工作、科技社团党工委(党委)指导学会党建工作的新机制。
通过实施省科协机关机构改革,协调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等部门研究落实。
机关党委学会部
(37)以促进学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突破口,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加强学会党建理论研究,增强学会党员负责人、办事机构党员工作者的党性修养。
指导学会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组织生活制度;
把学会党务工作者培训纳入科协党建培训工作总体安排。
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创新面向社会提供科技类公共产品的机制
1.创新服务科技工作者机制
(38)改革科技人才服务机制,积极提供科技人才公共服务,助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
积极探索拓展、畅通举荐人才和推荐奖项人选的渠道。
完善青年科技奖、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项的评选、推荐机制。
2017年至2020年
(39)制定和完善工作制度,做好院士候选人推选工作,提升作为院士推荐渠道的效能,强化为院士服务能力。
完善院士候选人推选工作实施细则,组织开展2017年度院士候选人推选工作。
探索改进为院士服务、发挥院士作用的工作。
(40)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杰出人才培养计划,激发科技工作者活力和潜能。
争取中国科协和财政部门支持,制定并实施我省人才托举工程和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选拔并资助优秀青年人才。
学会部计财部
(41)完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制度,实行普遍性统计调查与典型性解剖分析相结合,利用综合联系服务网络平台,推动建成全省科技工作者资源信息库,为实施人才战略、完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供服务。
在网上科协综合服务平台设立调查窗口,谋划科技工作者资源信息库建设。
完成普遍调查的相关基础工作。
2017年(视网上科协平台建设进展情况)
逐步扩大调查站点数量,将13个市(地)科协和部分高等学校、企业科协、园区科协等科技工作者聚集的单位纳入省级调查站点,并优化布局。
2017年至2018年
开展相应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工作。
(42)做好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维护工作,引导科技工作者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依托网上科协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设立专区畅通科技工作者诉求表达渠道。
(视网上科协平台建设进展情况)
(43)优化学术环境,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学术交流质量。
创建和优化学术活动品牌,提升活动质量和学术水平;
对学会重点学术活动给予支持。
(44)整合优势资源,创办权威科技期刊,使之成为科协服务的品牌。
支持和指导学会利用现有资源争创品牌期刊。
争取打造一份省内权威、国内有影响的学术期刊。
直属有关单位
2.创新服务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机制
(45)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要求,积极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为老工业基地振兴作贡献。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积极参与创新能力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创新链和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对接,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密切关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战略部署、政策取向和发展态势,敏锐捕捉需求信息,精心谋划供给项目,扎实推进项目实施。
收集汇编有关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领导讲话、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组织认真学习研究,提高政策水平。
配合中国科协开展大兴安岭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工作;
继续开展省级县域创新驱动助力试点工作。
(46)依托学会建立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和学会联合体,重点围绕创新实施“五大规划”,加快发展十大重点产业,深入推进“龙江丝路带”建设,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的部署,加大协同创新力度,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强化技术转移服务,动员引领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有效提高科技供给能力。
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部署,实施项目工作法,组织发动学会(协会、研究会)参与实施助力工程。
在持续扶持已有学会工作站基础上,支持具备条件的学会和企业(基层)结对建站。
探索面向市县、园区、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学会工作(服务)站,研究制定工作指导意见,并选择重点予以资助,促进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发展。
每年坚持(2017年
取得阶段性成果)
(47)推进学会积极有序承接科技评估、工程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认定、技术标准研制、科技奖励推荐等政府转移职能。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提出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指导意见,通过引导、搭建平台、挖掘资源,开展承能工作。
争取5-10个学会启动承能工作,择优予以适当资助。
(48)突出围绕中小微企业尤其是民营经济主体的需求,推进“会企协作”,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深入开展与省工商联的合作,打造“科技专家民企行”活动品牌;
探索创新合作方式,力争取得实际效果。
(49)支持农技协组织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加快转移转化。
抓住一批农技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示范典型,推动面上工作,确保量化成果。
(50)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
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