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717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版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版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版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版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docx

《版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docx

版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

2015版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

 

第1课徐悲鸿与奔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

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

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手机徐悲鸿的相关资料、中国画的工具。

(教师)中国画的工具、教学课件、奔马图片等。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

作者是谁?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

《徐悲鸿与奔马》。

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

(2)旅欧深造,孜孜不倦。

(3)技融中西,名垂画史。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纵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

(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

(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

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

“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

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

(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3)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3)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第2课戏曲人物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传统戏曲艺术,掌握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方法。

2.欣赏、总结戏曲人物的服饰、动作、道具等相关造型及色彩的特点。

向水墨戏曲人物表现名家学习他们的表现方法,尝试用简练的墨色效果进行表现。

3.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和用水墨画来表现戏曲艺术的快乐,增进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倡导在结合戏曲艺术人物造型、水墨戏曲人物美术作品欣赏的基础上加以展开。

戏曲是一项中华民族古老且流传广泛的艺术活动,其人物造型、服饰、化妆及道具等,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审美趣味。

采用水墨这一传统绘画方式来表现戏曲人物,我国的艺术家曾作出过广泛探索,形成了丰富而各具特色的艺术精品,可以启迪学生的水墨表现和个性创作。

为此,我们要善于用好戏曲艺术、水墨表现戏曲人物作这两大课程资源,通过课前收集戏曲人物图文资源和课堂的典型图片导引等办法,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强化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抓住戏曲人物的艺术造型特点,并采用水墨方式加以童趣表现,这是本课关键学习点。

为此,我们要善于选取典型图片引导学生以角色体验等方式感受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

在创作上,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戏曲人物的典型动作,并把其服饰、眼神、脸谱等加以夸张表现。

水墨画的表现上,不仅要借助教师的局部示范获得创作所需基本表现技能的支持,更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其多样个性的表现方式,从而使之获得稚拙、天真、自由的水墨造型表现信心与热情。

2.重点、难点。

重点:

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

难点:

对具体的戏曲人物造型特征的捕捉、把握及个性化的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及其相关故事等资料;水墨画的相关工具。

(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水墨画工具。

教学过程

1.欣赏水墨微动画,趣味人课。

(1)引导学生边欣赏水墨微动画边想一想这段动画片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的?

用水墨表现的戏曲人物给你怎样的感觉?

(2)引出学习主题:

(戏曲人物)

2.欣赏戏曲人物.获得感知:

(l)以“我的戏曲印象”为话题,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戏曲。

戏曲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研讨、发表个人独特看法。

(2)引导学生说一说戏曲人物有哪些特点。

请他们秀秀戏曲人物的有趣造型:

谈一谈这些戏曲人物在服饰、化妆和道具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3.探究水墨表现,增长技能。

引导学生探究关良的作品《戏曲人物》,思考:

艺术家是用怎样的笔墨来表现戏曲人物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结合图片解构,进行必要的提点和示范,从而使学生获得多种水墨表现技能:

4.借助比较欣赏,发展个性。

(l)比较陈九和韩羽的戏曲人物水墨画作品,说说其不同之处(如线条、墨块等)。

(2)比较这两幅儿童水墨戏曲人物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如一幅色彩比较艳丽浓重,一幅以淡雅点缀为主)。

(3)再看这组儿童水墨戏曲人物和前一组相比,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如这组纯粹以墨色的变化来加以表现)?

这样的水墨画创作需要注意什么(如水的比例控制、墨色浓淡变化等)?

5.我画戏曲人物,个性表现。

(1)学生选择收集的戏曲人物图片,截取最佳的表现角度。

(2)引导学生用简练的墨色效果表现戏曲人物。

6.展评结合拓展,激活学习。

(1)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水墨韵味、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赏评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从而使学生在参与自我、他人的作品评议过程中,获得对于本课所学的“活用”。

(2)我们再来欣赏几种表现戏曲人物的不同艺术表现方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和喜欢的理由:

想一想:

我们还能怎样表现戏曲人物?

以此激发学生持续创新表现的积极学习情感。

 

第3课水墨人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掌握用水墨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

2、在欣赏名家水墨画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来写生表现身边的人物。

3、提高对水墨画的兴趣,培养对这一传统绘画方式的持久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尝试体验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难点:

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毛笔、调墨盘、水桶等工具。

(教师)范画、墨汁、中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墨盘、水桶等工具。

教学过程:

1、说一说。

(1)、课件出示三张画,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画种。

让学生比较它们不同的特点。

(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2、赏一赏。

(1)、教师通过从古至今水墨人物画图片欣赏,介绍水墨人物的历时发展过程,感受水墨艺术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对名家作品进行谈论、交流,分析水墨人物画不同用笔和表现方法。

(3)知识回顾:

通过作品欣赏总结出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法:

泼墨写意、勾线设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等。

常见的画法有:

纯用水墨画法、色彩渲染画法、细线勾描画法,粗笔大墨块画法,细笔与粗笔结合画法、干擦与湿染结合画法等。

3、想一想。

出示爱因斯坦像与学生的作品。

仔细观察,作者是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爱因斯坦的形象的?

着色有什么规律?

4、学一学。

(1)、出示一幅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

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对于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示范:

1、从五官入手,先画眼睛,以淡墨为主画出人物脸部。

2、用变化的浓墨以侧锋画头发。

3、画出人物的胸部及上肢。

4、添加人物背景。

5、待墨色干后着色,完成作品。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学生作品欣赏。

5、画一画。

要求:

根据素材,观察人像特点,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

6、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7、课后拓展。

欣赏彩墨人物画作品。

 

第4课画家林风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台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画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

难点:

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毡垫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毡垫等。

教学过程:

1、设疑激趣。

(1)、出示课件。

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杰出的艺术大师,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

以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2)、提问:

猜一猜,他是谁?

教师揭题并板书:

画家林风眠。

2、讲授新课。

(1)、初步了解。

(林风眠生平介绍)

A、了解林风眠生平

B、教师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

(2)、作品初赏。

A、师生一起欣赏教科书中《三月梨》、《琵琶仕女》、《秋之湖》、《秋鹤》等作品(教科书第10、11页),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

B、教师提问。

(说一说)

问题一:

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

(静物、仕女、芦苇、鲜花等)

问题二:

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

C、学生欣赏、讨论。

(3)、对比欣赏。

(比一比)

A、教师提问:

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

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

B、比较欣赏:

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鸟、风景、仕女、芦苇等),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a.构图:

以正方形为主。

b.造型:

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

c.用笔:

随意、干脆、简练、迅疾。

d.用色:

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

色彩浓重,彩墨交融。

e.落款:

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

C、笔墨体验:

仔细观察林风眠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D、教师总结。

什么是彩墨画?

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丰富、明快、鲜亮。

林风眠作品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水墨画,他的作品被为“风眠体”的彩墨画。

(4)、尝试实践。

(试一试)

A、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

要求:

构图饱满、形体概括;用笔简练】设色明快、鲜亮。

PPT演示作画步骤:

第一步:

勾线打形;第二步:

淡墨敷色;第三步:

添加重彩;第四步:

深入调整。

B、学生作业。

C、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

(5)作业评价。

(评一评)

A、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B、同龄人作品欣赏、林风眠作品再欣赏。

3、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

林风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