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计划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6573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计划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计划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计划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计划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计划Word下载.docx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计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计划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计划Word下载.docx

,本风电场工程总装机容量为 

100.5MW。

本工程主要包括风电机组基础、箱式变电站基础各 

67 

座。

本工程基础混

凝土强度等级主要有:

C15、C20、C40W60 

F200。

主要工程量:

1.1 

施工准备

1.1.1 

技术准备

由项目总工组织技术、质量、安全人员对施工图等设计文件结合国家现行

标准、规范进行认真审阅,充分了解和掌握设计图纸和设计意图、结构特点和

技术要求。

1.1.2 

施工机具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混凝土高峰施工强度,按日浇筑混凝土 

350m3 

的工程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JCQ8,8m3

5

4

洒水车

EQ140-47

料斗

1.0m3

6

汽车吊

QY25t

7

混凝土搅拌机

JS-750 

8

振捣棒

Φ35~70

11

柴油发电机

75kW

1.1.3 

人员准备

施工力量的配置根据本工程总体施工方案、基本工程量和公司多年总结的

经验,首先对作业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岗前培训,思想教育等工作内容,特殊

工种作业人员做好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工程按期竣工。

每个混凝土

浇筑班配备:

管理人员 

人、测量工 

人、机械操作工 

人、电工 

人、机修

工 

人、起重工 

人、运输车驾驶员 

人、普工 

10 

人、专职安全员 

人、质

量检查人员 

人。

1.1.4 

材料准备

1.1.4.1水泥

水泥及外加剂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 

15 

天进场,并根据进度计划总体安排

分批进场。

每批水泥必须有厂家提供的品质检验报告,同时试验室按规定进行取样检

测,检测取样以 

200~500 

吨(袋装水泥为 

200 

吨,散装水泥为 

400 

吨)同品

种、同标号、同厂家的水泥为一个取样单位,一批不足 

吨也作为一个取样

单位,检测项目有:

水泥强度等级、凝结时间、安定性、标准稠度、细度、比

重等。

水泥质量应满足《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等标准的要求。

泥存放应做好防潮措施,不同品种、标号及厂家的水泥分别存放。

1.1.4.2 

砂石骨料

砂石骨料堆放在拌和系统近处,方便进行混凝土拌和时取料。

砂石骨料的品质应满足《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3-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6)等规

范的要求。

生产的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粗骨料表面应洁净,

超逊径含量应合格。

1.1.4.3 

外加剂

外加剂品质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应

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等标准的要求。

外加剂每批产品应有出厂检验

报告和合格证,工地使用应进行验收检验。

外加剂抽检时,掺量≥1%的外加剂

以 

100 

吨为一批,掺量<1%的外加剂以 

50 

吨为一批,掺量<0.01%的外加剂

1~2 

吨为一批。

1.1.5 

施工现场准备

水泥进场后堆放于修建在拌和站的水泥仓库内,水泥下方用通长木棒及竹

跳板垫高 

300mm,并在竹跳板上铺上彩条布防潮。

用于堆放水泥的仓库屋面及

四周用防水薄膜覆盖,防止雨水渗漏。

同一批次的水泥,分别堆放,防止混淆,

并插上标识牌注明水泥生产厂家、水泥品种、强度等级、进场时间及水泥批次。

1.2 

混凝土施工

1.2.1 

混凝土拌合

1.2.1.1 

作业条件

⑴ 

按照检测中心下发、监理审批同意的混凝土配合通知单,转换为每盘实

际使用的施工配合比,公布于搅拌配料地点的标牌上。

⑵ 

所有的原材料经检查,全部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所提出的要求。

⑶ 

拌合站及其配套的设备应运转灵活、安全可靠。

电源及配电系统符合要

求,安全可靠;

机械部分运行正常。

⑷ 

所有计量器具必须有检定的有效期标识。

灵敏可靠,并按施工配合比设

专人定磅。

⑸ 

管理人员向作业班组进行配合比、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⑹ 

需浇筑混凝土的工程部位已办理隐检、预检手续、混凝土浇筑的申请单

已经监理批准。

⑺ 

新下达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

开盘鉴定的工作已进行并符

合要求。

1.2.1.2 

操作工艺

每台班开始前,对搅拌机及上料设备进行检查并试运转;

对所用计量器具

进行检查并定磅;

校对施工配合比;

对所用原材料的规格、品种、产地、牌号

及质量进行检查,并与施工配合比进行核对;

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检查,如

有变化,及时通知试验人员调整用水量。

一切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开盘拌制

混凝土。

1、计量:

有贮料斗及配套的计量设备,采用自动或半自动上料时,需调整好斗门关

闭的提前量,以保证计量准确。

砂、石计量的允许偏差应≤±

3%。

水泥计量:

搅拌时采用袋装水泥时,对每批进场的水泥应抽查 

袋的重量,

并计量每袋的平均实际重量。

小于标定重量的要开袋补足,或以每袋的实际水

泥重量为准,调整砂、石、水及其它材料用量,按配合比的*比例重新确定每盘

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外加剂及混合料计量:

对于粉状的外加剂和混合料,应按施工配合比每盘

的用料,预先在外加剂和混合料存放的仓库中进行计量,并以小包装运到搅拌

地点备用。

液态外加剂要随用随搅拌,并用比重计检查其浓度,用量桶计量。

外加剂、混合料的计量允许偏差应≤±

2%。

水计量:

水必须盘盘计量,其允许偏差应≤±

2、上料:

原材料汇集入上料斗的顺序如下:

当无外加剂、混合料时,依次进入上料斗的顺序为石子、水泥、砂。

当掺混合料时,其顺序为石子、水泥、混合料、砂。

当掺干粉状外加剂时,其顺序为石子、外加剂、水泥、砂。

3、第一盘混凝土拌制的操作:

每次上班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先加水使搅拌筒空转数分钟,搅拌筒被充

分湿润后,将剩余积水倒净。

搅拌第一盘时,由于砂浆粘筒壁而损失,因此,石子的用量应按配合比减

半。

从第二盘开始,按给定的配合比投料。

4、搅拌时间控制:

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时大于 

120s。

注: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系指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开始卸

料止的时间;

当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冬期施工时搅拌时间应取常温搅拌时间的 

1.5 

倍。

5、出料:

出料时,先少许出料,目测拌合物的外观质量,如目测合格方可

出料。

每盘混凝土拌合物必须出尽。

6、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检查:

检查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一个工作班至少两

次。

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

混凝土拌合物应

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不泌水、不离析。

不符合要求时,应查找原因,及时调整。

在每一工作班内,当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有变动时(如下雨或原

材料有变化),应及时调整。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

按以下规定留置试块:

① 

每拌制 

盘且不超过 

100m3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②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 

盘时,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③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应按规定留置抗渗试块。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三组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

本工程

垫层试块标养和同养各一组,基础混凝土试块标养 

组、同养 

组。

为保证留

置的试块有代表性,应在第三盘以后至搅拌结束前 

30min 

之间取样。

7、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搅拌:

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 

5d 

稳定低于 

5℃时,混凝土拌制应采取冬施措施,

并应及时采取气温突然下降的防冻措施。

配制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矿渣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

标号不应低于 

425 

号,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 

300kg/m3,水灰比不应大于

0.6。

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

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并宜在使用前运入暖棚内存放。

冬期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检查还应进行以下检查:

检查外加剂的掺量。

测量水和外加剂溶液以及骨料的加热温度和加入搅拌机的温度。

测量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时的温度和浇筑时的温度。

以上检查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测量检查四次。

1.2.2 

混凝土浇筑

1.2.2.1 

风机基础应先将基坑内浮土、砂砾和杂物清理干净。

模板内的木碎、杂物要清除干净,模板缝隙应严密不漏浆。

复核模板、支顶、预埋件、管线钢筋等符合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并办理

隐蔽验收手续。

水泥、砂、石子及外加剂、掺合料等经检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检测中

心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计量器具检查准确,振动器经试运转符合使用要求。

根据施工方案对班组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包括作业内容、特点、数

量、工期、施工方法、配合比、安全措施、质量要求和混凝土保温及养护措施

等。

1.2.2.2 

施工工艺

1、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通过混凝土罐车运输到每个机位。

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及时运到浇筑地点。

在运输过程中,防止混

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

如混凝土运到浇筑

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灌前进行二次拌合,并现场检查坍落度损失应在允

许范围。

运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最高不宜超过 

35℃,最低不宜低于 

5℃。

⑶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应超过 

90 

分钟。

2、浇筑前的检查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

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

规范》GB50204-2002 

的规定。

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

密合情况。

模板和隐蔽项目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检验收,符合要求时,方可进

行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的内容

3、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

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时,应注意振捣器不能触碰基础环,测量人员现场随时

监测基础环水平。

⑴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应采用水平分层布料的浇筑施工方法,采用溜槽浇

筑时,混凝土自由下落的高度不应大于 

2m;

当采用料筒垂直浇灌时,其垂直

段高度不应小于 

600mm。

每层混凝土的布料厚度不宜超过 

30cm,每层浇筑顺

序应从低处向高处顺势浇筑。

混凝土分层浇筑的间歇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

凝时间,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

混凝土分层振捣并采用二次振捣工艺,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并排出孔隙

水,减小混凝土收缩量。

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压实表面,再用木楔打毛以控制混凝土表面凝缩裂

纹的出现。

⑵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1.25 

倍,最大不超过

500mm。

平板振动器的分导厚度为 

200mm。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

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

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 

倍(一

般为 

300~400m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 

50mm,以消除两层

间的接缝。

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

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

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

4、对一些特殊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1)地脚螺栓:

当地脚螺栓利用横梁固定在模板上口时,浇筑时要注意控

制混凝土的上升速度,使模板系统均匀受力,保证模板上口不发生位移,以免

造成螺栓位置偏差。

2)预埋底板(铁板):

对预埋底板浇筑混凝土时,板外侧混凝土应略高

一些,再细心振捣,使混凝土压向底板,直至板边缝周围的混凝土浆冒出为止。

3)预留栓孔:

预留栓孔可采用楔形或模壳板留孔。

由于一端固定,一端

悬空,在浇筑时应保证其垂直位置的正确,浇筑后,应在混凝土初凝后及时将

木塞取出,否则将造成难拨并有可能损坏周边的混凝土。

4)在浇筑基础环部钢筋较密部位的混凝土时,应仔细施工、加强振捣,

注意钢筋骨架对混凝土的筛分影响,防止骨料与浆体分离,造成分层离析等现

象。

5)进行基础上部混凝土浇筑时,应将上部钢筋在浇筑其它部位时所粘的

混凝土清除干净,以保证上部钢筋的握裹力。

1.2.2.3 

混凝土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出料时,先少许出料,目测拌合物的外观质量,如目测合格方可出料。

盘混凝土拌合物必须出尽。

根据业主及设计要求,对基础底板混凝土进行温度检测;

基础混凝土中部

中心点的温升高峰值,该温升值一般略小于绝热温升值。

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

3d 

左右产生,以后趋于稳定不在升温,并且开始逐步降温。

规范规定,对大体

积混凝土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

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

差不宜超过 

25 

度;

本工程设计要求各测点温度极差小于 

20℃。

表面温度的控

制可采取调整保温层的厚度。

1.2.3 

混凝土测温

基础混凝土浇筑时应设专人配合预埋测温管。

测温管的长度分为两种规

格。

测温管应按测温平面布置图进行预埋,预埋时测温管与钢筋绑扎牢固,以

免位移或损坏。

测温管外端用塑料带罩好,绑扎牢固,以免碎渣调入管内。

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

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

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

测温记录要填写

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底。

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每测一次,持续测温及混凝土强度达到时间,并

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

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部门温度之差达到 

度或温度异常,

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温度控制

根据 

YBJ224-91 

块体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的要求,混凝土浇筑

块体的体表温度,应从砼外表以内 

50mm 

的温度为准,结合本工程特点,体表

测温管竖向按三层布置,体内测温管竖向按两层布置,中心位置体内测温管直

接利用排水管,基础斜坡位置测温管伸入基础内部,距离垫层 

50mm。

平面具

体位置可结合工程施工情况在测温区域内作适当移动,具体平面布置及竖向布

置见附图。

在测温前,根据测温点布置平面图进行编号。

每次测温应根据不同孔号做

好记录,测温内容包括中心温度、表面温度、环境温度、测温时间,测温人、

记录人。

每次测温后,进行整理,算出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温差值、温度

变化值,并画出温度变化曲线,以指导养护。

测温间隔时间

第一天至最高温度每二小时测温一次

中心温度下降后第一天每四小时测温一次

中心温度下降后第二天每八小时测温一次

中心温度下降后第三天每十二小时测温一次,至结束

根据经验,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变化在 

1~72h 

内波动最大,因此在这段

时间现场值班不间断测量,测试频率为每 

2h 

一次,测试时要求记录以下数据:

混凝土入模温度;

每次测温时间,各测点温度值;

各部位保温材料的覆盖和去除时间;

浇水养护或恢复保温时间 

异常情况如雨、风等发生的时间。

预计在第三天后,混凝土中心温度升至最高,之后混凝土中心温度逐渐下

降,待温度稳定下降 

24 

小时,暂停测温,但仍须继续监控,待中心温度小于

或等于大气温度加 

20℃时方可停测。

1.2.4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 

12h 

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混凝土浇

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薄膜保温,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二层草席,然

后在上面覆一层塑料薄膜;

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

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7d;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

混凝土,不得少于 

14d;

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

水相同;

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

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5) 

混凝土强度达到 

1.2N/mm2 

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应每天记录大气气温的最高和最低温度以及天气变化情况,记录并存档养

护方式和制度。

1.2.5 

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

1.2.5.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遇酷热、低温、大风或者雨雪天气时,必须采

用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1.2.5.2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宜采用风冷、加冰等措施降低混凝土原

材料温度,同时,在现场采取遮盖、洒水等降温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

入模温度,炎热天气下的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 

30℃以下。

混凝土浇筑后应

及时用塑料薄膜与保温材料进行覆盖保湿保温养护,避免模板和混凝土受阳光

直射;

条件许可时应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

1.2.5.3 

低温天气浇筑混凝土,宜采用热水拌合、加热骨料等措施提高混

凝土原材料温度,最大限度地提高混凝土入模温度,低温天气下的混凝土入模

温度不宜低于 

5℃以下。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用塑料薄膜及保温材料进行保湿

保温养护。

1.2.5.4 

大风天气浇筑混凝土,在作业面应采取挡风措施,降低混凝土表

面风速,并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次数,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保持

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风干。

1.2.5.5 

雨雪天不宜浇筑混凝土,当必须施工时,宜搭设雨篷或者分段搭

设雨篷,加快浇筑速度,尽快完成混凝土施工,并将浇筑区所积雨水及时排走,

对已浇混凝土立即进行覆盖,严禁雨水直接冲刷新浇筑的混凝土。

突遇大雨或

大雪天气时,应采用不透水材料遮盖作业面并采用快易收口网或钢丝网在结构

合理部位支挡形成施工缝,尽快停止混凝土浇筑。

1.3 

应急预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