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高三年级二模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656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8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城区高三年级二模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城区高三年级二模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城区高三年级二模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西城区高三年级二模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西城区高三年级二模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城区高三年级二模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

《西城区高三年级二模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城区高三年级二模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城区高三年级二模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

西城区高三年级二模生物试题及答案

2020北京西城高三二模

生物2020.5

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噬菌体被划归为生物的原因不包括

A.能够产生可遗传变异B.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增殖

C.可不断进化适应环境D.有细胞结构且独立进行代谢活动

2.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细菌,能分泌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等多种水解酶类,且不会产生毒素,是一种无致病性的安全微生物,能在人胃内酸性环境中保持活性,可以耐唾液和胆汁的攻击。

以下关于此菌说法错误的是

A.菌体内的酶合成后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转运至菌体外

B.可经过人体的口腔、食道、胃等器官安全进入小肠

C.以人肠道内氨基酸、葡萄糖等为营养,属于异养型微生物

D.在人肠道内与人互利共生,可弥补人消化酶的分泌不足

3.在有丝分裂中期,若出现单附着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只与一侧的纺锤丝相连,如下图所示),细胞将延缓后期的起始,直至该染色体与另一极的纺锤丝相连,并正确排列在赤道板上。

此过程受位于前期和错误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的MAD2蛋白的监控,正确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没有MAD2蛋白。

用玻璃微针勾住单附着染色体,模拟施加来自对极的正常拉力时,细胞会进入分裂后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能否进入到后期与来自两极纺锤丝的均衡拉力有关

B.当所有染色体上的MAD2蛋白都消失后细胞才能进入分裂后期

C.MAD2蛋白功能异常,细胞将在染色体错误排列时停止在分裂中期

D.癌细胞的染色体排布异常时仍然能继续分裂可能与监控缺失有关

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与此相关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B.“分子量大”可体现遗传物质在分子水平的多样性

C.“半保留”复制保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连续性

D.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使后代获得遗传多样性

5.生物的某些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减数分裂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

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或“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图中的现象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过程中

B.甲图所示的现象是由倒位导致的,乙图所示的现象是由易位导致的

C.甲乙两图所示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结构均正常

D.两图所示细胞中基因种类、数量均正常,个体性状也不会发生改变

6.下列目的可通过测交实验实现的是

A.判断性状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B.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C.显性优良性状品种的纯化过程D.判断某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7.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醇能够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从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分泌淋巴因子。

在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过于强烈时,会使用皮质醇进行治疗。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皮质醇通过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并与相应受体结合

B.外源皮质醇作用于患者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分泌

C.皮质醇治疗使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受到抑制

D.皮质醇治疗使患者并发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8.健康志愿者参与两次血糖调节相关实验。

第一次口服葡萄糖,检测其血糖和胰岛素浓度变化;第二次以静脉注射葡萄糖模拟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改变程度,检测血浆胰岛素浓度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给志愿者注射的葡萄糖总量和志愿者口服的葡萄糖总量是相同的

B.曲线I在30min后下降的原因是血糖在肾脏中进入尿液排出体外

C.给志愿者注射葡萄糖比口服葡萄糖能更有效地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D.志愿者血糖浓度既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又受到胰岛素作用的调节

9.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依赖突触结构,如图是递质在突触处传递信息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中,为及时迅速释放做好准备

B.兴奋传至突触前末端引发贮存的递质主动转运出膜

C.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均会导致突触后细胞的兴奋

D.递质激活受体后可进入突触后细胞内发挥作用

10.研究人员以菊花切花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和生长素类似物(2,4-D)混合保鲜剂对菊花切花寿命的影响,实验分组及结果见表和图。

根据实验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处理的保鲜剂配方

处理

试剂成分

1

蒸馏水

2

蔗糖

3

4

5

6

7

8

A.蔗糖浓度和浓度是组实验中的无关变量

B.含有或的保鲜液均有延长鲜花寿命的作用

C.和混合保鲜液处理效果优于其各自单独的处理

D.高浓度和混合保鲜液更有利于延长鲜花的寿命

11.以下实验中,酒精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可用酒精对外植体消毒

B.观察花生种子中的脂肪用酒精洗去染液浮色

C.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实验中用酒精做层析液

D.DNA粗提取实验中用酒精溶解蛋白质等杂质

12.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如右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S”型增长是受各种资源综合限制的结果

B.种群数量“S”型增长的增长速率先上升后下降

C.种群数量“J”型和“S”型增长曲线均有K值

D.控制农林害虫爆发应在种群数量达1/2K之前进行

13.某校学生在长白山地区种植过人参的撂荒地进行调查。

在撂荒6年、8年、9年的样地得到草本植物的密度(株/)并发现撂荒第9年的样地木本植物已经占据上层空间。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撂荒年限

飞蓬

青蒿

兴安毛连菜

野大豆

石竹

问荆

灯心草

翼果薹草

鼠掌老鹳草

薹草

稗草

宽叶薹草

蕨类

6年

34

225

19

247

319

245

585

33

0

0

0

0

0

8年

14

67

190

45

11

1

0

0

52

1579

884

0

0

9年

92

44

14

195

0

27

185

0

89

527

0

204

20

A.选取样地时,应注意坡度、坡向等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

B.随撂荒年限延长,群落垂直结构逐渐趋于复杂

C.各样地内物种多样性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

D.表中数据应是同一样地同一样方多次调查数据的平均值

14.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与处于感受态的R型菌表面的膜蛋白结合,R型菌释放限制酶,将S型菌的DNA降解为较短的DNA片段,再将其双链打开,一条链被降解,另一条链进入细胞与R型菌DNA同源区段配对,切除并替换相应的单链片段,形成杂合区段。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转化法可将R型菌转化为感受态细胞

B.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

C.限制酶可以切割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

D.此实验可为基因工程技术的操作提供思路

15.菌种M和菌种N在发酵工程应用上具有不同的优越性,为了获得具有它们共同优良性状的融合菌,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已知菌种M为组氨酸依赖(组氨酸合成相关基因突变为),菌种N为色氨酸依赖(色氨酸合成相关基因突变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菌种M和N可通过人工诱变和选择性培养筛选获得

B.用PEG诱导融合之前需要去除菌种M和N的细胞壁

C.在培养基X中添加组氨酸和色氨酸以筛选出杂种融合菌

D.从培养基X中分离出的杂种融合菌P对两种氨基酸均不依赖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16.(10分)

我国有2亿亩供水和温度条件适宜种植水稻的盐碱地,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种对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和提高产量非常重要。

(1)脯氨酸是植物细胞内凝固点低、水溶性最大的氨基酸,是研究植物逆境胁迫的重要指示物。

下列关于脯氨酸性质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选择选项前字母填写)。

A.脯氨酸可能是合成植物蛋白的原料之一

B.细胞内脯氨酸含量升高,可以提高渗透压应对盐碱胁迫

C.细胞内脯氨酸含量升高,有利于应对低温胁迫

(2)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稳定的红色化合物,再用甲苯处理,使色素全部转移至甲苯中。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在520nm波长光下的吸光值,获得待测样液数据。

以为空白对照,在520nm波长光下测定吸光值。

以在同样波长光下测定的吸光值绘制标准曲线构建数学模型,对照标准曲线查出待测植物组织细胞中脯氨酸的含量。

(3)水稻是一种对盐碱中度敏感的作物。

研究人员选择A、B、C三个新品种水稻同时栽培于含0.15mol/L的NaCl且pH不同的溶液中,以分别培养在蒸馏水(pH6.5)中的三个品种水稻作为对照,检测水稻体内脯氨酸量的变化。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②由此可以初步筛选出适合在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是,做出判断的依据是。

(4)对于脯氨酸提高植物细胞渗透压从而应对盐碱胁迫的机理,有的学者提出新的推测:

脯氨酸通过提高液泡内Na+浓度增强植物吸水能力。

研究者对这一推测进行了实验探究,其中实验组的材料选择、处理及检测指标应包括(选择选项前的字母填写)。

a.脯氨酸基因敲除突变体b.液泡通道基因敲除突变体

c.野生型植株d.正常供水环境

e.模拟盐碱胁迫环境f.测定液泡内浓度

g.植株吸水能力

17.(14分)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机体对抗肿瘤细胞的过程中,DC细胞(具有抗原呈递功能的树突状细胞)和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针对这两类细胞在杀伤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开展了相关研究。

(1)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绝大多数的巨噬细胞仅具有较强的吞噬、处理抗原的能力。

在受到抗原或特定信号刺激时,部分巨噬细胞可为DC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从而激活机体的免疫功能。

(2)正常机体中的NK细胞能够杀伤肿瘤细胞,使其破裂,释放其内部抗原物质。

这种杀伤作用是天然的,无需特定抗原预先加以致敏。

因此,NK细胞的功能属于免疫系统的第道防线。

(3)为研究DC细胞与NK细胞在杀伤肿瘤细胞过程中的关系,研究人员利用体外培养的DC细胞、NK细胞、多种肿瘤细胞等进行相关实验。

①研究者先用标记肿瘤细胞,然后与不同处理下的NK细胞共培养,通过检测(选择填写“上清液”或“沉淀”)中的放射性强弱来确定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裂解能力。

②下图所示实验结果说明。

(4)肿瘤组织中会有大量NK细胞、DC细胞和效应T细胞聚集,若清除实验动物体内的NK细胞可导致肿瘤组织中DC细胞数量和效应T细胞数量大幅下降。

请综合

(1)~(3)信息对此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18.(14分)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不仅可以通过化学突触进行,也可通过电突触进行。

科研工作者在螯虾躲避反射的反射弧中发现了电突触的存在。

电突触是两个神经元细胞膜上由跨膜连接蛋白形成的通道,允许细胞内溶液从一个细胞流到另一个细胞。

兴奋通过化学突触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时,有接近1ms的延迟(突触延迟),而电突触没有延迟。

(1)反射弧由、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5部分组成。

(2)神经元在未受刺激时,膜电位状态是,受到刺激后内流,导致膜电位发生逆转,电突触允许从已兴奋神经元传导到未兴奋神经元,导致后者产生兴奋。

(3)研究人员用细胞内微电极研究鸡睫状神经节中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式,方法如图1所示。

电刺激节前神经,神经节细胞电位变化如图2中A所示。

先用细胞内微电极给神经节细胞通一定强度的电流使其膜内外电位差增大,再电刺激节前神经,神经节细胞电位变化如图2中B所示。

①研究人员推断节前神经元与神经节细胞之间既存在电突触,又存在化学突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