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舍设计三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637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舍设计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牛舍设计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牛舍设计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牛舍设计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牛舍设计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牛舍设计三篇.docx

《牛舍设计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舍设计三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牛舍设计三篇.docx

牛舍设计三篇

牛舍设计三篇

篇一:

牛舍设计

一、设计依据

参照相关标准,结合我区实际设计。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毕节地区畜禽圈舍建设。

三、墙体材料水泥砖体。

四、地面材料

水泥砂浆。

五、羊床材料

木条

六、屋面材料

屋面材料均为彩钢瓦,海拔1600米以上采用双层材料,600米以下采用单层材料,彩钢瓦支柱距离按彩钢瓦供应施工方标准施工。

七、圈舍建设应设沼气池,沼气池容积按畜禽养殖规模大小设计。

八、圈舍朝向

一般为南北朝向。

九、圈舍布局

规模养殖场布局分四个区域,即生产区、办公区、饲料储藏加工区、粪污处理及病畜隔离区。

一、效果图

(一)牛(羊)圈舍布局

篇二:

牛舍设计

一、肉牛牛舍设计的原则。

   修建牛舍的目的是为了给牛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保证牛的健康和生产的正常运行。

花较少的饲料、资金、能源和劳力,获得更多的畜产品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为此设计肉牛舍应掌握以下原则:

   1、创造适宜的环境。

一个适宜的环境可以充分发挥牛的生产潜力,提高饲料利用率。

一般说来,家畜的生产力20%取决于品种,40-50%取决于饲料,20-30%取决于环境,不适宜的环境温度可以使家畜生产力下降10-30%,此外即使喂给全价饲料,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饲料也不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畜产品,从而降低了饲料利用率。

由此可见,修建畜舍时,必须符合家畜对各种环境条件的要求,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氨、硫化氢,为家畜创造适宜的环境。

   2、符合生产工艺要求,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畜牧兽医技术措施的实施。

生产工艺包括牛群的组成和周转方式、运送草料、饲喂、饮水、清粪等。

也包括测量、称重、采精输精、防治和生产护理等措施,修建牛舍必须与本场生产工艺相结合,否则将会给生产造成不便,甚至使生产无法进行。

   3、严格卫生防疫,防止疫病传播。

流行性疫病对牛场会形成威胁,造成经济损失。

通过修建规范牛舍,为家畜创造良好环境,将会防止和减少疫病发生。

此外修建畜舍时还要特别注意卫生要求,以利于兽医防疫制度的执行。

要根据防疫要求合理进行场地规划和建筑物布局,确定畜舍的朝向和间距,设置消毒设施,合理安置污物处理设施等。

   4、要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

在满足以上三项要求的前提下,畜舍修建还应尽量降低工程创价和设施投资,为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资金周转。

因此栏舍修建应尽量利用自然界的有利条件(如自然通风,自然光照等),尽量就地取材,采用当地施工建筑习惯,适当减少附属用房面积。

畜舍设计方案必须是通过施工能够实现的,否则方案再好而施工技术上不可行,也只能是空想的设计。

   二、场区的规划。

   牛场场区规划应本着因地制宜和科学饲养的要求,合理布局,统筹安排。

一般牛场按功能分为四个区:

即生产区、粪尿污水处理和病畜管理区、管理区、职工生活区。

分区规划首先从人畜保健的角度出发,使区间建立最佳生产联糸和环境卫生防疫条件,考虑地势和主风方向进行合理分区。

   1、职工生活区。

职工生活区(包括居民点),应在全场上风和地势较高的地段,依次为生产管理区、饲养生产区。

这样配置使牛场产生的不良气味、噪音、粪便和污水,不致因风向与地表径流而污染居民生活环境,以及人畜共患疾病的相互影响。

   2、管理区。

包括经营管理、产品加工销售有关的建筑物。

在规划管理区时,应有效利用原有的道路和输电线路,充分考虑饲料和生产资料的供应、产品的销售等。

在牛场,有加工项目时,应独立组成加工生产区,不应设在饲料生产区内。

汽车库应设在管理区。

除饲料以外,其他仓库也应设在管理区。

管理区与生产区应加以隔离,保证50米以上距离,外来人员只能在管理区活动,场外运输辆牲严禁进入生产区。

   3、饲养生产区。

饲养生产区是牛场的核心,对生产区的布局应给予全面细致的考虑。

牛场经营如果是单一或专业化生产,对饲料、牛舍以及附属设施也就比较单一。

在饲养过程,应根据牛的生理特点,对肉牛进行分舍饲养,并按群设运动场。

与饲料运输有关的建筑物,原则上应规划在地势较高处,并应保证防疫卫生安全。

   4、粪尿污水外理、病畜管理区。

设在生产区下风地势低外,与生产区保持300米卫生间距。

病牛区应便于隔离,单独通道,便于消毒,便于污物外理,防止污水粪尿废弃物蔓延污染环境。

   三、牛舍的建设

   牛舍应建在场内生产区中心,尽可能缩短运输路线。

修建数栋牛舍时,方向应坐北向南,以利于采光、防风、保温。

牛舍超过四栋时,可两栋并列配置,前后对齐,相间10米以上。

牛舍应设牛床、牛槽、粪尿沟、通行道、工作室和值班室。

牛舍前应有运动场,内设自动饮水器、凉棚和饲槽等。

牛舍四周和道路两旁应绿化,以调节小气候。

国内常见的牛舍有两类:

   1.拴糸式育肥牛舍

   ①拴糸式栏舍的类型:

栓糸式育肥牛舍常称常规牛舍,每头牛都用链绳或牛枷固定栓糸在食槽或栏杆上,限制活动,每头牛都有固定的槽位和牛床,互不干扰,便于饲喂和个体观察,适合当前农村的饲养习惯、饲养水平和牛群素质,应用十分普遍。

如能很好地解决牛舍通风、光照、卫生等问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饲养方式。

   拴糸式牛舍从环境控制角度可分为封闭式牛舍、半开放式牛舍、开放式牛舍和棚舍四种。

封闭式牛舍四面都有墙,门窗可以启闭,另一面为半截墙;棚舍为四面均无墙,仅有一根柱子支撑梁架。

封闭式牛舍有利于冬季保温,适合北方寒冷地区采用,其他三种牛舍有利于夏季防暑,造价较低,适合南方温暖地区采用。

半开放式牛舍,在冬季寒冷时,可以将敞开部分用塑料薄膜遮拦成封闭状态,气候转暖时可把塑料薄膜收起,从而达到夏季通风、冬季保温的目的,使牛场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按照牛舍跨度大小和牛床排列形式,可分为单列式和双列式。

单列式:

只有一排牛床,跨度小,一般5-6米,易于建筑,通风良好,但散热面大。

适合小型牛场采用。

双列式:

有两排牛床,分左右两个单元,跨度10-12米,能满足自然通风要求。

在肉牛饲养中,以对头式应用较多,饲喂方便,便于机械操作,缺点是清粪不方便。

   ②拴糸式牛舍的基本建筑要求:

饲养头数50头以上者,可修建成单列式,50头以上者可修建成双列式,在对头式中,牛舍中央有个通道,为给饲道,宽约1.5-2米。

两边依次为牛床、食槽、清粪道。

两侧粪道设有排尿沟,微向暗沟倾斜,倾斜度为1-5%,以利于排水。

暗沟通达舍外贮粪池。

贮粪池离牛舍约5米,池容积每头成年牛为0.3立方米,犊牛为0.1立方米,牛场应是水泥地面,便于冲洗消毒,地面要抹成粗糙花纹,防止牛滑倒。

牛床尺寸为:

长150-200厘米,宽100-130厘米,牛床的坡度为1-5%。

牛床前设固定水泥饲槽,槽地为圆形,最好用水磨石建造,表面光滑,以便清洁,经久耐用。

饲槽净宽60-80厘米,前沿高60-80厘米,内沿高30-35厘米,每头牛的饲槽旁离地面0.5米设自动饮水装置.此外每栋牛舍的前面和后面应设有运动场,成年牛每头为15-20平方米,犊牛5-10平方米。

运动场棚栏要求结实光滑,以纲管为好,高度为150厘米。

运动场地面以三合土或沙质为宜,并要保持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建牛舍时地基深度要达到80-130厘米,并高出地面,必须灌浆,与墙之间设防潮层。

墙体厚24-38厘米,即二四墙或三七墙,灌浆勾缝,距地面100厘米高以下要抹墙裙。

牛舍门应坚固耐用,不设门槛,宽×高为2-2.2米,南窗规格100×120厘米,数量宜多,北窗规格80×100厘米,数量宜少或南北对开.窗台距地面高度100-120厘米,一般后窗适当高一些。

   2.围栏育肥牛舍

   围栏育肥牛舍是育肥牛在牛舍内不拴糸,高密度散放饲养,牛自由采食、自由饮水的一种育肥方式。

围栏牛舍多为开放式或棚舍,并与围栏相结合使用。

   ①开放式围栏育肥栏舍:

牛舍三面有墙,向阳面敞开,与围栏相接。

水槽、食槽设在舍内,刮风下雨天气,使牛得到保护,也避免饲草饲料淋雨变质。

舍内及围栏内均铺水泥地面。

每头牛占地面积包括舍内和舍外场地5平方米。

层顶防水层用石棉瓦、油毡、瓦等。

一侧应设活门,宽度可通过小型拖拉机,以利于运进垫草和清出粪尿,厚墙一侧留有小门,主要为人和牛的进出,保证日常管理工作的进行,门的宽度以通过单个人和牛为宜。

这种牛舍结构紧凑,造价低廉,但冬季防寒性能差。

   ②棚舍式围栏育肥牛舍:

此类牛舍多为双坡式,仅有水泥柱子作支撑结构,层顶结构与常规牛舍相近,只是用料更简单、轻便,采用双列对头式槽位,中间为饲料通道。

   四、选址的原则

   牛场场址的选择要有周密的考虑,统筹安排和比较长远的规划,必须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以及今后修建住宅结合起来,必须适应于现代化养牛业的需要。

所选场址,要有发展的余地,选址原则如下:

   1、地势:

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2米以下,具有缓坡坡度的北高南低、总体平坦的地方,绝不可建在低洼或低风口处,以免排水困难、汛期积水及冬季防寒困难。

   2、地形:

开阔整齐,正方形、长方形,避免狭长或多边形。

   3、水源:

要有充足的合乎卫生要求的水源,取用方便,保证生产、生活及人畜饮水。

水质良好,不含毒物,确保人畜安全和健康。

   4、土质:

土质沙壤土最理想,沙土较适宜,粘土最不适,沙壤土土质松软,抗压性和透水性强,吸湿性、导热性小。

雨水、尿液不易积聚,雨后没有硬结,有利于牛舍及运动场的清洁与卫生干燥,有利于防止蹄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5、气候:

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如最高温度、湿度、年降雨量、主风向、风力等,以选择有利地势。

   6、社会联糸:

应便于防疫,距村庄居民点500米下风处,距主要交通要道如公路、铁路500米,距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等1500以外,交通供电方便,周围饲料资源尤其是粗饲料资源丰富,且尽量免避周围有同等规模的饲养场,避免原料竞争。

符合兽医卫生的要求,周围无传染源。

   五、规模的选择

   规模大小是场区规划与牛场建设的重要依据,规模大小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资源。

特别是饲草饲料资源,是影响饲养规模的主要因素,生态环境对饲养规模也有很大影响。

   2、资金情况。

肉牛生产所需资金较多。

资金周转期长,报酬率低。

资金雄厚,规模可大,总之要量力而行,进行必要的资金分析。

   3、社会经济条件的好坏,社会化服务程度的高低,价格体糸的健全与否,以及价格政策的稳定等。

对饲养规模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应予以考虑。

   4、场地面积。

肉牛生产、牛场管理,职工生活及其他附属建筑物等需要一定场地、空间。

牛场大小可根据每头牛所需面积,结合长远规划计算出。

牛舍及其他房屋的面积为场地总面积的15-20%。

由于牛体大小、生产目的、饲养方式等不同,每头牛占用的牛舍面积也不一样。

肥育牛每头所需面积为1.6-4.6平方米,通常育肥牛有垫草的每头牛占2.3-4.6平方米,有隔栏的每头牛占1.6-2.0平方米。

   5、架子牛的来源。

规模饲养肉牛应选择杂交良种牛。

杂交改良牛增重快、肉质好、饲料报酬高。

农区应积极推广饲养夏洛来、安格斯、西门与南阳牛、秦川牛、晋南牛、鲁西牛等国内地方牛的杂交后代

篇三:

牛舍设计

通过几年来对全国规模化牛场中牛舍建筑形式的调查及改进牛舍环境的试验研究结果,借鉴日本育肥牛舍的工艺,结合多年在肉牛舍建筑及工艺设计的经验,优化设计了适于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牛舍建筑方案,现将牛舍建筑及工艺参数介绍如下:

一、牛舍样式与饲养工艺

牛舍为双坡样式,牛舍主体跨度为12m,如果采用群养,两侧4m的运动场附设小型屋架,故可视为20m跨度;若采用拴系式饲养,可不设运动场。

二、牛舍的柱距

4m柱距、6m柱距,柱顶标高为3.6~4.5m。

三、屋顶形式

牛舍的屋顶材料最好选用彩钢夹芯板或单层彩钢板下安装保温隔热板;也可以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