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上册阶段测试题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565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政治上册阶段测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政治上册阶段测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政治上册阶段测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政治上册阶段测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政治上册阶段测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政治上册阶段测试题2.docx

《九年级政治上册阶段测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政治上册阶段测试题2.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政治上册阶段测试题2.docx

九年级政治上册阶段测试题2

九年级10月月考政治试题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并填在下列表格相应的空格中。

每小题1分,共1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用于文化生活的消费不断增长,学业进修、技术培训、上网浏览、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已经成为许多城乡居民的生活内容。

这一切说明

①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②人民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

③人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④人民民主权利的不断扩大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炎武。

这启示我们

A、要具有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情感和行为

B、要具有热心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和行为

C、要具有喜欢听风声、听雨声和读书声的行为

D、不论大事小事都要亲历亲为

人类在20世纪100年中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所有时代。

同时在这100年中,爆发了130次战争,死去1.2亿人。

在科技、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代,全世界仍有49个不发达国家,10亿难以维持温饱的贫困人口。

在民主法制意识、自由平等观念、关爱他人精神广泛发扬和普遍增强的同时,各种犯罪活动、恐怖活动依然猖獗。

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说明了

A、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在不断发展

B、科技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C、人类社会其实没有发展、人类文明其实没有进步

D、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过程中,人类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4、看了以上材料,有同学认为,这些事情都是成年人应该关心的,我们是未成年人,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所以不必关心。

对于这种观点,你认为

A、是错的,尽管这些事情与我们未成年人无关,但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B、是对的,因为只有学习好才是好学生

C、是对的,因为我们现在还未成年,等我们长大了才应该去关心这些事情

D、是错的,因为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增强国家意识和全球观念,有助于我们亲近、融入社会

5、人们常说:

“个人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离不开个人B、个人离不开社会

C、个人的成长与社会无关D、个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

6、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共同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

A、法律B、规章制度C、社会公德D、纪律

7、2009年5月27日,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诞生50周年。

这首被称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在50年里传遍全世界,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经典之作。

这说明

A、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中最优秀的

B、对外来文化,我们应该全盘肯定,兼收并蓄

C、既要积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又要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并不断创新,这样的文化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

D、只有向外来文化学习,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8、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范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新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字历史悠久,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②中华文化与汉字相连,以汉字为主要载体

③汉字是抽象性与形象性、哲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④所有的中华文化都是用汉字来记载和传播的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9、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外国文化的气息。

对于外来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A、外来文化很新奇,有刺激,我们应该全部引进

B、外来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外来文化中有很多对我们青少年成长不利的内容,所以要全部将它们拒之于国门外

D、无所谓,外来文化与我无关

10、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社会主义D、为人民服务

11、下列能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是

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②公正无私③诚实守信

④艰苦奋斗⑤吃苦耐劳⑥豁达大度

A、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⑥D、①②③④

12、巴尔扎克说过: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

”这说明

A、只要经历挫折就一定会成功B、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C、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D、挫折总是带给人艰辛与磨难

13、人的一生,犹如登山远足,既有战胜困难后的“一览众山小”的欢乐,也有艰辛与磨难、坎坷和挫折。

这说明

A、人生难免有挫折B、人生只有挫折

C、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的D、人生道路上只有艰辛与磨难

14、不少青少年学生常常会产生挫折感,主要是因为、

A、青少年学生富于理想,对未来存有各种各样的打算

B、部分青少年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社会阅历方面的限制,对社会、对人生、对自我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评价

C、青少年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D、青少年学生不会面对挫折

15、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我国必须

A、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B、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C、扩大对外开放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6、下列关于挫折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B、科技的进步关键靠创新

C、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

D、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

二、判断题(判断以下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下表相应空格中填“A”,错误的在空格中填“B”。

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17、人类社会从原始的野蛮时代到创立古代文明,从古代文明发展到现代文明,是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

18、社会离不开个人,是因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总要受到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环境的制约。

19、人类社会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0、文化形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动力,是民族和国家生存的前提条件。

21、中华文化是汉族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创造的。

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2、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进入中国,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2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

24、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不外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外在的客观因素通常是可以控制的,但内在的主观因素则多数难以控制。

25、挫折激励创新,创新战胜挫折。

人类文明,在不断创新中完善;人类历史,在不断创新中延续。

所以创新只是那些遭遇挫折者的专利。

26、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一个人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效果,甚至影响到他的一生。

第II卷(主观题,共24分)

三、简答题(共2题,共12分)

27、材料:

初三学生小明,学习成绩优秀,他每天晚上都坚持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还经常看报纸了解国内外的新闻。

看到苏州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受到了很大污染,他还写信给市长,提出自己的建议。

同学们都很佩服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除了上述途径,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时事政治?

(2分)

 

(2)中学生关心时事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3分)

 

28、2011年4月23日是第16个世界读书日。

很多学校开展了主题阅读活动,通过读书建设书香校园营造文化氛围。

调查发现在学校推荐的书目中,国外的图书很受同学们欢迎。

专家分析,国外的有些书籍对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益,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1)读书对中学生有什么重要意义?

在读书中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图书?

(3分)

 

(2)青少年为什么要从小重视对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4分)

 

四、分析说明题(共1题,共12分)

29、材料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财政收入不断跨上新台阶:

从1978年1000多亿元到2007年5.1万亿元,全国财政收入30年间增长了近50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GDP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有三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增长了11倍。

材料二: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力大为增强了。

与此同时,改革和发展中积累的某些矛盾和进入新世纪后遇到的新问题也更加突显出来了。

特别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等问题,突显出来了。

阅读材料,用“成长在社会“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你感受到了什么?

(3分)

 

(2)综合材料一、二,你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分)

 

(3)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说说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3分)

 

(4)你应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些什么?

(3分)

 

九年级10月月考

政治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A

D

D

B

C

C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B

C

A

B

A

D

二、判断题(每小题1题,共10分)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A

B

B

A

B

A

A

B

B

A

三、简答题(2题,共12分)

四、分析说明题(1题,共12分)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3分)

(2)结论:

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3分)

(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上。

(3分)

(4)关心社会发展、亲近社会不做看客、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服务社会。

言之有理即可(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