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高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选择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5413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高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考高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考高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考高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考高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高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选择题Word下载.docx

《考高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选择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高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选择题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高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选择题Word下载.docx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2013福建卷34)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士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B.②→③→④C.③→②→④D.②→①→③

8.(2013天津卷7)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

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

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新课标文综T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2010·

山东文综T24)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

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广东文综T33)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精神财富。

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

其中体现的哲理是

A.

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

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C.认识具有“反复性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4、(2010·

广东文综T34)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

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

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

”其二。

“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

”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5、(2010·

浙江文综.T28)“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6、(2010·

浙江文综T31)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了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

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

①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②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

③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2010·

江苏单科T27)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8、(2010·

江苏单科T28)右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9、(2010·

江苏单科T2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与之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0、(2011·

福建文综)“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的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

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

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

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2011·

新课标文综)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②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2、(2011·

新课标文综)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13、(2011·

江苏单科)荀子科说:

“天下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4、(2011·

江苏单科)国库也叫做国家金库,一般以为只是放钱的库房。

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国库还可以看成是一个簿记系统,用来记录所有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人们对国库的片面认识是

A.唯意志主义的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人脑主观自生的D.脱离客观存在的结果

15、(2011·

江苏单科)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

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16、(2011·

江苏单科)黑格尔说:

“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7、(2011·

天津文综)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

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

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18.[2012·

安徽卷]荀子曰: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

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

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

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

孟浩然)

19.[2012·

福建卷]图(a)、图(b)蕴涵的哲理有(  )

①图(a)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图(b)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③图(a)、图(b)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④图(a)、图(b)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20.[2012·

江苏卷]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

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2012·

江苏卷]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22.[2012·

江苏卷]下图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  )

A.分工协作B.勇于创新

C.尊重规律D.依靠群众

23.[2012·

浙江卷]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

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C.②③D.①④

24.[2012·

安徽卷]“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下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

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回答24~25题。

25.[2012·

北京卷]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  )

①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 ②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③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④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6.[2012·

广东卷]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

这集中反映了(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7.[2012·

天津卷]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

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

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

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

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人的主观随意性

B.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28.[2012·

重庆卷]明朝《医有百药》言:

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

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

改恶从善,是药饵也。

这说明(  )

A.人的善恶观念决定其善恶行为

B.道德教育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式

C.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其身心健康

D.善恶相对,有恶方有善,有善才有恶

29.[2012·

安徽卷]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0.[2012·

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1.[2012·

福建卷]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

这启示我们(  )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32.[2012·

课标全国卷]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3.[2012·

课标全国卷]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34.[2012·

山东卷]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

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

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35.[2012·

四川卷]霍金说:

“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表达一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

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

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是可知的

[2012·

四川卷]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事物不断出现,“微时代”带来大变革。

36.根据上题材料,该游戏的成功开发体现了(  )

①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 ②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③认识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37.[2012·

浙江卷]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

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 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 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

38.[2012·

重庆卷]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

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

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

①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③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9.(2013重庆卷12)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

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

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

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

安倍晋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A)

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B.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

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  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40.(2013广东卷35)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

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

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B)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41.(2013全国卷II20)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

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C)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2.(2013山东卷23)“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

”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C)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到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43.(2013四川卷8)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C)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4.(2013江苏单科31).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年的印刷术、1750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

这说明(C)

  A.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D.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45.(2013广东卷31)毛泽东说:

“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

”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C)

  ①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真实更可靠

  ②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形成“好主意”的前提条件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冥思苦索无助于“好办法”、“好主意”的产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6.(2013北京卷26)图10漫画蕴含的哲理是(D)

  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

  B.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C.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

  D.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47.(2013安徽卷4)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产经营主体的作用。

这表明认识是(B)

 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48.(2013天津卷8)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

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

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B)

  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49.(2013浙江卷29)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

这是因为(D)

  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50.(2013海南单科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