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哲学一二单元选择题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0688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4哲学一二单元选择题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必修4哲学一二单元选择题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必修4哲学一二单元选择题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必修4哲学一二单元选择题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必修4哲学一二单元选择题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4哲学一二单元选择题习题含答案.docx

《必修4哲学一二单元选择题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4哲学一二单元选择题习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4哲学一二单元选择题习题含答案.docx

必修4哲学一二单元选择题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题组一: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2011·徐州模拟)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这段话表明(  )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C.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D.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哲学”概念的正确理解。

A项观点不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B项明显正确。

C、D两项本身说法不正确,哲学不能理解为是“综合性科学”,更不是“特殊”的规律。

答案:

B

2.(2011·南京模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表明(  )

A.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

B.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C.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

D.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解析:

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揭示的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并没有揭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也没有扩展说明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故A、B两项不选。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体现在它们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但绝对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是有区别的,故D项观点错误。

答案:

C

题组二: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2011·常州模拟)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并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具体科学是以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解析:

此题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A项说法错误,应该是哲学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D两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无关,并未体现出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

故选B项。

答案:

B

4.(2011·南通模拟)在大型工程的建设中,工程师更需要有哲学的思想,并将哲学思维充分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去,用以指导工程建设。

这说明(  )

A.任何哲学都对实践活动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

B.哲学为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对实践的追问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解析:

A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真正的哲学才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

材料强调的是工程师运用哲学思维指导工程建设,故B符合题意。

C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D表述错误。

答案:

B

题组三:

哲学的作用

5.(2010·南京调研)英国哲学家培根说:

哲学是科学的伟大母亲。

这告诉我们(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

“哲学是科学的伟大母亲”体现了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选B。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A错误。

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C错误。

D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一、选择题

题组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6.(2011·苏北四市模拟)承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从南京的实际出发,为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都市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

这体现了(  )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B.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解析:

南京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是从实际出发,反映了作为思维范畴的决策正确反映了客观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物质不依赖于意识,A错误。

物质决定意识,B错误。

思维也可能是对存在的错误反映,D错误。

应选C。

答案:

C

7.(2011·苏州模拟)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解析:

A、B两项尽管表述方法不同,但其意思是相同的,由于其自身包含了两层意思,故不能成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C项的说法是其标准;D项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答案:

C

题组二: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8.(2011·连云港模拟)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认识和理解。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A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干要求。

B是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立。

D是指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

故选C。

答案:

C

9.(2011·盐城模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②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 ③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 ④缺少辩证法思想,具有机械性

A.①②B.①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历史地辩证地看问题。

①③④都是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正确认识。

②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应排除。

故选D。

10.(2011·泰州模拟)“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株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

”与此观点意义相同的是(  )

A.我思故我在

B.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C.物是观念的集合

D.人是万物的尺度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人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A、C、D三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题组三: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1.下列选项与“存在就是被感知”观点相一致的是(  )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气者,理之依也

D.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解析:

题干中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显然,B项观点与其一致。

C、D两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A项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答案:

B

12.托马思·阿奎纳说:

“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他事物推动……最后追到有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

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这一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解析:

阿奎那把上帝看成是世界的本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故选B项。

其余各项说法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13.下列哲学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A.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B.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C.水是万物的本原

D.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

解析:

A项意思: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着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这种观点有无神论倾向,不符合题意。

C、D两项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答案:

B

一、选择题

题组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

据此回答1~3题。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

A.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B.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C.工人运动出现新高潮

D.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解析:

本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三个基础即可作答。

答案选B。

答案:

B

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

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康德的自然辩证法

C.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

D.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的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故A说法正确。

答案:

A

16.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的古典哲学

C.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而本题几个选项都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关。

A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B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C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只有D项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答案:

D

题组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7.恩格斯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引文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  )

A.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C.客观性与能动性的统一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解析:

本题是引文式选择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分析能力。

题干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答案:

A

18.(2011·江南十校联考)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运动的不同看法,如: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静既含动,动不舍静”。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眼光看,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属于(  )

A.怀疑论、相对主义、辩证法

B.唯心主义、诡辩论、辩证法

C.唯心主义、辩证法、二元论

D.形而上学、宿命论、诡辩论

解析:

“心动”是主观唯心主义。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事物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但只讲转化而不讲转化的条件,这样就否定了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不免陷入到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泥坑中去。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看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答案:

B

一、选择题

题组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1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解析:

客观实在是从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共同本质,而不是万事万物的总和,故A、B、C三项说法均错误。

答案:

D

题组二: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20.毛泽东指出:

“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

又动又不动。

净是不动没有,净是动也没有。

”这告诉我们(  )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的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解析:

毛泽东的话强调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项符合题意。

A、B两项表述均片面。

D项强调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21.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  )

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

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指永恒不动

解析:

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故只有B说法正确,应选B。

答案:

B

22.(2011·徐州模拟)2010年1月15日,本世纪首场日环食在天空中上演,这是近22年来首次在中国发生的日环食。

日环食从中非西部开始,15点01分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16点55分左右,日环食在中国胶东半岛“带食日落”。

根据天文学家的预测,下次出现更长时间的日环食,可能要等到2034年。

日环食这一天象奇观说明(  )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 ③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地理环境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是统一的,②和④错误,故选C。

答案:

C

一、选择题

题组一:

意识的起源本质、物质决定意识

23.

右图标志图案简洁明了:

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处是由一群自由飞翔的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

这说明(  )

①意识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②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 ③艺术创作是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④意识依赖于物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③本身是错误的,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能动的,不是直观的。

①②④均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B

24.(2011·泰州模拟)塑料袋,这种既轻便又结实的包装物在当时无异于一场革命,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然而随着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各国都在采取对策应对这一“白色污染”。

这表明(  )

A.意识需要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B.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C.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具有一致性

D.意识总是落后于客观事物的发展

解析:

政策的变化体现了A项观点,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观点错误,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

A

题组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

25.现在的星空,“昨夜星辰”又添新客,人造地球卫星、空间站、太空探测器等“人造星辰”悠然转动运行;现在的地面,人工湖、人工林已不罕见,可谓莽原缠玉带,高峡出平湖,荒山披绿装,沙漠变良田。

这些事实说明(  )

A.人的意识能够直接改变客观事物

B.人的意识能够与任何事物相互作用

C.人的意识能够指导实践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人的意识能够使客观世界按照人的任何意志发生变化

解析:

星空中增添的“新客”,地面上的人工湖、人工林等变化,是人类有意识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反映了意识指导实践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故C项正确。

A、B、D三项说法错误。

答案:

C

26.(2011·北京丰台模拟)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将于2013年在天津举行。

本届运动会吉祥物的表现形式借鉴了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天津地域文化风格与特色。

吉祥物的创作设计说明(  )

A.艺术创作来源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B.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规律的约束

C.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否定旧事物是创新的根本要求

解析:

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吉祥物的产生既有借鉴也有创新,体现了意识活动既有主动选择性又有创造性,故C项正确。

答案:

C

27.中国共产党自从“进京赶考”以来,就一直经受着严峻考验和锤炼。

这些考验,有来自外部的压力,也有自身的不足和失误。

但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大旗始终未倒,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可动摇。

为什么呢?

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因为我们党有统一的思想基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这表明意识(  )

A.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B.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能使人们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解析:

人们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并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A表述错误。

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B错误。

中国的社会主义大旗始终未倒,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可动摇,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正确。

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D不正确。

答案:

C

28.数据统计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但一些官方机构为了垒高政绩和证明某项政策的正确性,或者为了获取某项优惠政策,而人为操控统计数据,“制造”出虚假的繁荣和“和谐”。

这些做法(  )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体现了部分机构对诚实信用基本价值观的漠视 ③体现了意识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④会导致部分机构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①②④

解析: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③观点错误。

题中人为操纵统计数据的做法明显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是漠视诚实信用价值观的表现,会导致公信力的丧失,①②④正确反映了题意,选D。

答案:

D

29.(2011·无锡模拟)在虚高就业率的指引下,国家的就业工作可能会忽略本来最值得关注的就业困难群体,各方出台的优惠政策也可能会脱离真实情况,沦为摆设。

这表明(  )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②出台优惠政策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③错误的思想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优惠政策只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外因,而非“根本出路”,②观点错误,排除。

优惠政策属于意识范畴,脱离真实情况的优惠政策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①③④是对题干材料的正确反映,故选B。

答案:

B

30.(2011·镇江模拟)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上讲是因为(  )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解析:

真理被怀疑、被突破,根本原因在于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D正确。

答案:

D

31.初中我们学习三角几何接触的第一个定理是“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自从欧几里得几何诞生以后这一直是不容置疑的铁定真理。

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

这说明(  )

①真理是无条件的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 ③真理是具体的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欧几里得几何是平面几何,“平面”是欧几里得几何定理成立的前提条件;离开了“平面”这个前提条件,欧几里得几何定理就不再成立,故②③④正确。

①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是错误的。

答案:

B

32.(2011·盐城模拟)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表明(  )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解析:

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非“客观与主观”的统一,B项说法错误;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C说法错误;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选。

答案:

D

题组四: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33.《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

‘汉孰与我大?

’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日后,人们便用“夜郎自大”来比喻妄自尊大。

“夜郎自大”主要说明了(  )

A.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B.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C.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D.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解析:

“夜郎自大”是一种主观认识,体现了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答案为A;B、D不符合题意;实践是真知的来源,但人们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真知,C错误。

答案:

A

34.(2011·常州模拟)“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认识,而且那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  )

A.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B.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本身

C.人们并不能使每次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D.人们在每一次对事物的认识上都具有终极的意义

答案:

A

35.(2011·苏州模拟)古诗云: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读懂诗句的意思。

诗句的意思是:

见到真实的情景,方才写得入神;无生活基础而一味玄想虚拟,则难免失真。

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故与C项相符。

A、B项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D项是一般的景色描写。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