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 老人需要社会关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516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六课 老人需要社会关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十六课 老人需要社会关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十六课 老人需要社会关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十六课 老人需要社会关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十六课 老人需要社会关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六课 老人需要社会关怀.docx

《第十六课 老人需要社会关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课 老人需要社会关怀.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六课 老人需要社会关怀.docx

第十六课老人需要社会关怀

第十六课       老人需要社会关怀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第十六课       老人需要社会关怀

 课时内容:

检查课文一《老人需要社会关怀》的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检查预习情况,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词语的读音,意思和词意。

能力目标: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准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在朗读中自主学习词语,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德育目标:

3、了解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情况和国家、社会为老年人所做的工作从而主动关心老人。

课时重点:

学习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

重点掌握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达到会写会读的程度。

课时难点:

能完全理解词语大意,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

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引课

    每个家庭都有老人你,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变老。

老人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帮助,需要社会的关心。

下面我们学习课文,了解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情况和国家、社会为老年人所做的工作,从而主动关心老人。

生齐读课题。

三、教师范读课文 (读的练习)    

1、学生自渎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生词。

2、老师先把词语范读,并板书重要词语。

3、让学生全班齐读,分组读。

老师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学生自由读词语并识记词语。

四、学生写的练习

1、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识记认为较难的词语。

 2、同桌互相交流学习。

五、找朋友,区别形近字 

   比一比再组词:

  比一比再组词:

 

(1) 脉( 动脉 )      

(2)纽(纽带 )

永( 永远 )           扭( 别扭 )

(3) 剧( 加剧 )      (4)拔( 拔地而起)

据( 据说 )           拨( 拨开)

  六、学习课文词语内容

(1)老师板书重点词语

(2)让学生进行分组比赛,解释词语

(3)老师讲解并纠正学生解释错的有些难词

1.老龄化:

整个社会老年人日益增多,所占人口比例较高。

2.普遍:

全面。

指广泛而有共同性。

如:

人们普遍的弱点。

3.提前:

①提早,是提早发生。

  如:

银行不能提前付款。

        ②先于预定的时间或日期。

如:

明天去植树咱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

4.预测:

体育先测定或推测。

5.比例:

①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②指一种事物在整体事物中所占的分量。

6.乃至:

甚至

7.警告:

对犯错误者的一种处分。

如:

他受到了警告处分。

8.漫不经心:

疏忽大意,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如:

漫不经心往往导致错误。

9.姑且:

表示动作暂且如此,或说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这样。

相当于“暂且,先”。

如:

以前的事姑且不谈,以后再说吧。

10.加剧:

是程度变得更为严重。

如:

局势加剧恶化。

11.料理:

①管理。

如:

料理家务。

         ②安排。

如:

料理后事。

  ③处理;办理。

如:

孩子们已能自己料理生活。

12.承受:

①接受,承担。

如:

承受损失的主要部分。

②经受(重量或压力)。

如:

她不能承受这样的打击。

13.动脉:

将从心脏流出的血液运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14.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利用不足引起的一种慢性病,特征为高血糖,糖尿,多尿以及渴感,饥饿,无力,消瘦严重时则有酸中毒昏迷。

15.瘫痪:

①身体任何部位运动的或感觉的功能的完全或部分丧失。

可见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神经系统其他一些疾病。

②比喻机构涣散,混乱,不能正常工作。

⒗痴呆:

①精神病学术语,指精神原性(如,早发性痴呆)的或由损坏脑物质的疾病(如,神经梅毒或动脉硬化)引起的智力恶化.②发呆;呆滞.③呆傻;愚蠢.

⒘纽带:

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如:

交通运输部门是城乡交流的纽带.

⒙所谓:

①所说的.如:

它就是几十年人们绞尽脑汁找寻的  所谓“死光”.

       ②某人所说的,包含不承认的意思.如:

现代资产阶级所谓民主,自由已经成为对这些尊贵字眼的讽刺。

19.境界:

①边界,疆界。

②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呈现出的情况。

如:

思想境界高。

20.泾渭分明:

泾,渭二水,一清一浊,随合流汇聚,却清浊分明。

比喻是非明了,界限清楚。

21.调和:

①把某种物质弄湿并彻底搅拌使其粘稠度适中。

 

         ②配合的适当,和谐。

如:

色彩调和。

  

          ③调解使和好。

如:

调和对立的观点。

22.虐待:

用狠毒残忍的手段对待人。

反义词:

优待。

23.赡养:

共给生活所需,特指晚辈供养长辈。

如:

赡养老人。

同义词:

供养。

24.老有所依:

年老了有所依靠。

25.推进:

推动前进。

如:

推进工作。

同义词:

促进。

26.封闭:

①严密盖住或关注使不能通行或随便打开。

如:

大雪封闭机场。

 

      ②以兵力,火力和障碍物封锁住突破口,间隙地或通道等的作战行动。

27.邻里:

家庭所在的乡里。

,也指市镇互相邻接的街道。

        如:

邻里之间

28.压抑:

①情绪,感情低落。

精神压抑。

②蔽闷。

胸口感到压抑。

同义词:

压制

29.沉闷:

①沉重;烦闷;心情不舒畅。

如:

心情沉闷。

②沉默不说话。

如:

他沉闷了半天,一句话也没有说。

30.乏味:

缺乏情趣兴味。

如:

作品乏味,人也唐俗。

与“有趣”意义相反。

31.无所事事:

游手好闲,不肯效力,不求上进。

同“无所作为”。

32.空虚:

里面没有什么实在东西的;不充实的。

如:

反对派所持的空虚的论点。

与“充实”词义相反。

33.福利:

生活上的利益,特指照顾职工生活利益。

如:

福利设施;现在,工人的福利有了保障。

34.待遇:

①接待;对待。

如:

第一流的待遇②指享有的权利,社会地位等。

如:

政治待遇。

③物质报酬;工资福利。

35.保障:

①保护,是不受侵害。

如:

保障国家安全。

②确保;保证做到。

如:

保障供给,保障人民言论自由。

36.亏损:

支出超过收入。

如:

企业亏损。

37.退休:

职工因年老或因公致残而离开工作岗位,按期邻取生活费用.

38.紧迫:

急迫。

如:

时间紧迫,你就别再磨蹭了。

39.庞大:

表示形体,组织,数量或程度大大超过惯常的范围或标准。

如:

①庞大的企业〉。

②很大规模。

③人多规模大。

如:

庞大的管理机构。

同义词有“宏达,巨大”等。

40。

公寓:

能容纳许多人家居住的房屋,多为楼房,房间成套,设备较好。

40。

公寓:

能容纳许多人家居住的房屋,多为楼房,房间成套,设备较好。

41.机构:

①机械的内部构造或机械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

②多指机关,团体。

③组织的内部组成。

42.迎接:

走向前接待。

如:

迎接客人

43.委员会:

①政党,团体,机关学校中的集体领导组织。

如:

贸易委员会。

②被指示去完成某项职责或执行某项信托责任的一级组织机构。

44.涌现:

在同一时期大量出现(事物人);突然出现。

45.保险:

①集中分散的社会资金,补偿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身死亡而造成的损失的方法。

②稳妥可靠。

③担保。

46.安置:

安排他人在指定的地方或位置上。

如:

安置退伍军人到工厂工作。

47.储存:

①把节约下来的或暂时不用的钱物贮存起来的备用。

②指存的钱和物。

如:

定期存储。

48.积累:

逐渐积聚起来的事物。

如:

多年的积累;积累起大笔财富。

48.积累:

逐渐积聚起来的事物。

如:

多年的积累;积累起大笔财富。

49.结合:

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

如:

理论结合实际。

50.体系:

若干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关联而构成的整体。

如:

工业体系。

51.中风:

中医病症名。

多由脑血管栓塞或发生血栓,脑溢等引起。

初起时突然头疼,眩晕。

短时间内失去知觉,得病后身子偏瘫,严重时即时死亡。

七、课后小结

在检查学生自学词语的情况时,我应当注意按各个学习小组重点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安排汇报,最大限度地达到小组间相互交流探讨的目的。

八、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       老人需要社会关怀

 

动脉、糖尿病、纽带、中风、机构、体系、老龄化、

乃至、加剧、瘫痪、泾渭分明、拔地而起、邻里、

沉闷、乏味、无所事事、紧迫、提前、历来、就业、

保险、结合

九、作业

1.用重点词语造句(笔记本)。

2.练习册。

3.预习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

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过程与方法: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文,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会复述全文。

情感与价值观:

4、了解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情况和国家、社会为老年人所做的工作从而主动关心老人。

课时重点:

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课时难点:

能够正确地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

教学方法:

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提前测评:

提问学生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一、导入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的老龄化也越来越严重了。

子女们由于工作压力的加重而无法来照顾家中的年迈的老人。

老人,在许多人的眼里已经不再重要,甚至成为了负担。

在他们眼里老人是曾经盛开的花朵,现在已经凋零,曾经茂盛的大树,现在已经落叶。

所以养老也就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内容

1、老师先让学生预习课文。

2、老师范读、领读一遍,学生注意听。

3、让学生全班齐读,分组读。

4、老师纠正学生读错的词语。

三、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

1. 串讲课文

(1) 全班一起把课文读一遍.

 

(2) 给课文数自然段

(3) 给课文分段,并简单概括段落大意

(4) 分段讲解课文,讲解每段中的重点字词及句型.并理会文章的大意及中心,在分段讲解课文时可以穿插以下几个问题以启发,引导的方法讲解课文。

 1.为什么进入老年社会后,要格外注意老龄化问题。

2.未来的中国家庭结构什么样的?

解释具体的含义。

3.老年人容易得什么病?

 4.为什么说今后几代同堂共享天伦之乐的理想境界将成为空中楼阁?

5.老人们为什么感到孤独和空虚?

6.怎样做才知道使老年人时时处处都在全社会的关怀之中?

7.为迎接老龄社会的到来,政府做了哪些工作?

8.我们应该为老人做些什么?

三、运用课文——学习句型

 1.“不仅。

也。

”表示后一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Eg他不仅是三好学生,也是优秀班干部。

 

 2.“仅仅。

难免”表示只靠前一句的条件,很难避免后一句的结果。

 Eg学习仅仅靠聪明,却不勤奋,难免不扎实。

四、课后练习

三、把成语和它的解释连起来。

 漫不经心         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天伦之乐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空中楼主          形容建筑物等,快速建起。

泾渭分明          指有血缘关系的人生在一起的快乐。

拔地而起          闲着什么事也不干。

无所事事          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五、课后小结

  每个家庭都有老人你,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变老。

老人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帮助,需要社会的关心。

我们学习课文,了解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情况和国家、社会为老年人所做的工作,从而主动关心老人。

六、随堂练习:

1、复述课文。

  2、预习课文,并找出课文分段大意。

七、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  老人需要社会关怀

      老人需要社会关怀匠    连续三年收到汇款单    心情很复杂

                第四年收到汉文信      了解到自己的靴子救了人的命

              做事要认真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