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的感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505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环境的感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对环境的感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对环境的感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对环境的感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对环境的感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环境的感觉.docx

《对环境的感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环境的感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环境的感觉.docx

对环境的感觉

对环境的感觉

第一章

  感觉世界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分析与归纳、引导讨论、交流与合作。

  课

  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人的感觉方面的资料。

  2.教学器材不同形状的物体、铅笔、小镜、酒精、四只小玻璃杯、水、少量盐、糖、咖啡、食醋、有关投影片。

  教学流程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与意图一、新课引入二、新课教学1.感觉器官与感受器2.皮肤的感觉功能3.鼻和嗅觉4.舌和味觉三、复习巩固1.知识小结2.课堂练习3.设疑1.思考:

同桌交流,并汇报2.学生读图1—1后归纳:

交流与讨论:

①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有哪些?

大家的结论一样吗?

②小明为什么要带着耳机欣赏音乐?

3.学生小实验:

①同桌一组,其中一人闭上双眼,另一人拿出一个物体让他触摸②请一位同学闭上双眼,另一位同学用两只铅笔分别轻轻地点在他的背、手臂、手指等处,观察哪一部分皮肤的感觉特别敏感。

4.观察教师实验观察:

用小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舌头的表面形态有什么特征?

再观察挂图、模型,并将舌头的特征描述出来。

实验:

探究舌头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刺激的敏感程度5.学生自己总结并交流。

6.完成作业1.设问导入:

当你走进百花盛开的大花园时,你会看到什么?

闻到什么?

2.设问引导学生读图1—1:

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然后归纳。

鼓励学生交流与讨论:

3.设问:

皮肤内有许多感受器,你知道皮肤能感受外部环境中的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4.实验1:

取三个杯子,分别盛上冷水、温水和热水。

实验2:

辨别四个棕色小瓶中分别装的什么物质:

酱油、食醋、酒精、自来水。

5.知识小结6.设疑:

人为什么要长两只耳朵,两只耳朵却不长在一起?

鼻子却长在一起呢?

(下节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春天来了,当你走进百花盛开的大花园时,你会看到什么?

闻到什么?

……你会看到鲜艳的花朵、闻到诱人的芳香、听到鸟儿婉转的歌声……这些奇妙的感觉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身体中哪些器官具有感觉功能?

它们是如何感知周围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环境呢?

如果我们失去了感觉,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二、新课教学  1.感觉器官与感受器  自然环境在不断变化。

阳光、温度、食物、水源是生物生存的必备条件,如果生物不能很快察觉周围环境的变化,就无法生存下去。

  设问引导学生读图1—1:

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然后归纳:

人通过耳听、鼻嗅(闻)、眼看、手摸、口尝感觉到了周围的环境和物质世界。

  鼓励学生交流与讨论:

①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有哪些?

大家的结论一样吗?

②小明为什么要带着耳机欣赏音乐?

  结论:

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不同的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2.皮肤的感觉功能  设问:

皮肤内有许多感受器,你知道皮肤能感受外部环境中的哪些信息?

  学生小实验:

①同桌一组,其中一人闭上双眼,另一人拿出一个物体让他触摸,并叫他说出所触摸物体的形状、大小、冷热,软硬及粗糙还是光滑。

  ②请一位同学闭上双眼,另一位同学用两只铅笔分别轻轻地点在他的背、手臂、手指等处,观察哪一部分皮肤的感觉特别敏感。

  结论:

实验说明皮肤有触觉、冷觉、热觉等感觉功能。

皮肤的不同部位对各中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再设问:

皮肤的冷觉和热觉感受器究竟能感受环境中的什么刺激?

  实验:

取三个杯子,分别盛上冷水、温水和热水,将自己的左手、右手分别浸在冷水和热水中,一段时间后,将两手同时浸入温水中,此时左、右手感觉一样吗?

  讲解:

冷热感受器并非感受物体温度的刺激,而是感受皮肤散失和获取热量的速率变化。

  讨论:

当皮肤受到针扎等损伤性刺激时,会有什么感觉?

这种感觉对人的健康生活有利还是有害?

人手的不同部位分别对什么刺激比较敏感?

  3.鼻和嗅觉  设问:

是什么使我们感到花园的阵阵花香?

我们又是如何闻到阵阵花香的?

  引导学生读图1—3,归纳出嗅觉的形成过程:

  气味——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大脑。

  讨论:

我们如何仔细辨别某一物质的气味?

(作频繁而短促呼吸)  实验:

辨别四个棕色小瓶中分别装的什么物质:

酱油、食醋、酒精、自来水。

  嗅觉的特点:

学生自己读图归纳。

(与接受刺激的实际时间长短有关,不同动物的嗅觉差异很大,孩子的嗅觉比大人敏感,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

)  思考:

我们可以把气味收集和保存起来吗?

警犬为什么可以帮助破案?

生活中还有哪些与嗅觉有关的例子?

  4.舌和味觉  设问:

我们常说酸、甜、苦、辣是靠什么器官感受出来的?

舌头又有什么功能?

  观察:

用小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舌头的表面形态有什么特征?

再观察挂图、模型,并将舌头的特征描述出来。

(舌头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  味觉的感觉过程:

食物中化学物质溶于唾液(信息)——刺激味觉细胞——神经————大脑——食物味道。

  设问:

舌头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相同吗?

  实验:

探究舌头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刺激的敏感程度(学生自己设计)  器材:

四只干净的小玻璃杯杯子,四根吸管,清水和少量的盐、糖、咖啡、食醋。

  步骤:

将酸、甜、咸、苦用吸管滴入舌头的不同部位:

舌尖、舌侧、舌根。

(注意:

每次实验必须充分漱口、实验药品和器材的卫生)。

  结论:

味觉的感觉区中,苦味——舌根,甜味——舌尖,酸味——舌两侧,咸——舌两侧的前部。

麻、辣、涩等是综合刺激后产生的感觉。

  讨论:

人感冒时,鼻子不通气,吃什么东西都没味,这是为什么?

嗅觉的灵敏度降低了,味觉的敏感度也会减弱?

这是为什么?

  三、复习巩固  1.知识小结(学生自己总结)  2.课堂练习(练习册)  3.设疑: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为什么?

人为什么要长两只耳朵,两只耳朵却不长在一起?

鼻子却长在一起呢?

  四、布置作业  P6:

T1——3  五、板书设计第一章

  对环境的觉察第一节

  感觉世界  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产生各中不同的感觉。

  1.皮肤的感觉功能:

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觉功能。

不同的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

  2.鼻和嗅觉:

  ⑴形成:

物质气味(信息)——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大脑。

  ⑵特点:

与刺激的时间长短有关,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不同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还与年龄有关……  3.舌和味觉:

  观察:

舌头表面有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

  形成:

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信息)溶于唾液——刺激味觉细胞——神经——大脑。

  实验: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甜、苦、酸、咸的刺激感受不同  结论:

教案点评:

  在本节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进行各种探究实验,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思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探究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较好地体现了主动探索与接受相结合的原则,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得出科学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学生对舌头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的敏感性的探究,是一个简单易行、学生由乐意探究的实验,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好,提前安排学生分小组带好实验器材,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对于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技能、体验探究过程都有好处。

第2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教学重点  1.声音产生的条件。

  2.声音的传播速度。

  教学难点  波的概念  用声波的知识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应用深化  教学准备  橡皮筋、真空不能传声演示器、真空泵、纸杯、细线(长约2米)、火柴梗、低音喇叭、蜡烛、铅笔、水槽、水小木塞、有关  教学流程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与意图一、新课引入二、新课教学声音的发生声音的传播声波声音传播的快慢三、复习巩固1.思考2.探究小实验:

⑴橡皮筋扣在椅子背上,用手将它拉紧拨动它。

⑵用两只手指轻轻地放在自己喉部,然后发出声音。

3.观察实验:

思考:

许多科幻电影都有在太空战争的场面,你认为太空中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吗?

4.学生动手实验:

用手轻轻地敲击自己的桌面,你能听到敲击声吗?

将耳朵紧贴桌面,你能不能听到敲击声?

⑴观察实验:

水波的实验。

⑵观察实验:

用口径较大的音箱喇叭对着邻近的蜡烛播放音调很低的音乐。

5.学生看书6.积极小结1.设问:

你知道风声、雨声、读书声是如何产生的吗?

它们又是如何传入我们的耳朵呢?

2.指导探究小实验:

并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3.演示实验:

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接通电源。

4.设问:

你知道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吗?

5.引导学生看书6.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一、新课引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你知道风声、雨声、读书声是如何产生的吗?

它们又是如何传入我们的耳朵呢?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发生  学生探究小实验:

  ⑴把一根橡皮筋扣在椅子背上,用手将它拉紧拨动它。

  你听到声音了吗?

  橡皮筋在作怎样的运动?

  这声音是又什么引起的?

  ⑵用两只手指轻轻地放在自己喉部,然后发出声音。

  ①你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

  ②你知道是什么在振动?

  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设问:

声音是怎样传到人耳的呢?

  2.音的传播  ⑴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⑵观察实验:

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接通电源。

  你听到了什么?

  你看到电铃的锤在干什么?

  用真空泵抽出罩内的空气。

当空气逐渐被抽去时,电铃声会怎样?

  当空气几乎被抽尽时,你仍然能听到声音吗?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

  关掉真空泵,让空气慢慢重新进入罩内。

  现在你又听到声音了吗?

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吗?

  思考:

许多科幻电影都有在太空战争的场面,你认为太空中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吗?

  设问: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⑶学生动手实验:

用手轻轻地敲击自己的桌面,你能听到敲击声吗?

将耳朵紧贴桌面,你能不能听到敲击声?

  ⑷自制“土电话”实验:

同桌用自制的“土电话”看能否通话?

  再设问:

声音能在液体中传声吗?

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

  ⑸演示实验:

将一个听诊器悬放入水中,再将一只防水手浸水中,请学生汇报听到的情况。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

    3.声波  设问:

你知道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吗?

  ⑴观察实验:

水波的实验。

水槽中平静的水面上,放一个软木塞,用铅笔有节奏地点击水面某处,水面会出现什么现象?

木塞怎样运动?

  ⑵观察实验:

用口径较大的音箱喇叭对着邻近的蜡烛播放音调很低的声音时,喇叭会发生__________,蜡烛将会发生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__________。

  引导学生分析类比:

声波——声波。

  归纳总结:

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做声波。

  声波的应用举例:

超声波粉碎胆结石、声波探测海底的深度………  4.声音传播的快慢  ⑴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不同。

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钟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1℃,每秒钟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  ⑵应用举例:

思考对着山崖高声喊叫,你会听到什么?

查阅资料解释原因,然后在班上交流。

  三、复习巩固  1.小结:

对照板书进行。

  2.课堂练习。

  四、作业

  :

P10:

T1——3。

  【板书设计】第2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

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声波:

声音和水波类似,也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波的振动向外传播。

  应用:

体外震石碎波,探测海的深度。

  4、声音传播的快慢:

声波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气体中最慢,液体中最快,在15℃的空气中,每秒传播340米。

  思考:

在高山中,对着高山喊话,你会听到什么?

为什么?

请查资料解释原因。

  作业:

P10:

T1——3。

耳和听觉  教学重点  2.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