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政治历年考试题及答案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4527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政治历年考试题及答案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政治历年考试题及答案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政治历年考试题及答案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政治历年考试题及答案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政治历年考试题及答案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政治历年考试题及答案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政治历年考试题及答案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政治历年考试题及答案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政治历年考试题及答案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

“看看要建的央视大楼,用1/10的钱就可以建同样功能的建筑。

这是在建造一个展示性的传媒帝国的形象。

当西方人在炸掉他们的人工渠,拆掉高架桥时,我们却在花大把大把的钱,重复着100年前美国人犯过的错误……”俞孔坚表示,“100个国家大剧院,1000个央视大楼……都只能使我们的城市景观离平民越来越远,离科学越来越远,离现代化越来越远,离和谐的人地关系越来越远。

①这一案例向我们提出了个什么样的问题?

涉及到技术方法中的何类方法。

②阐明重视该类技术方法的重要性并说明其特点。

1、如何正确估计技术后果问题。

技术评估方法(1分);

技术评估方法的产生背景、含义及意义(2分);

特点(2分);

能进一步结合相关案例阐述此问题(1分);

逻辑是否严密、思路是否清晰(1分)注:

部分同学可能从价值观角度回答,也可以,评分参考以上标准。

2、案例一:

1780年,意大利生理学家伽伐尼在一次实验中,偶然把解剖了的青蛙放在静电机旁,当用解剖刀触及蛙腿时,意外地发现了蛙腿神经收缩,同时静电机发出火花,从而发现了电流。

案例二:

1932年,约里奥·

居里在做用α粒子轰击铍的实验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很强的辐射,这事实上已发现了中子,但他认不出来,而把它看作γ射线。

查德威克是卢瑟福的学生,当时也在卡文迪许实验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他看到约里奥·

居里关于这一实验的报告之后,马上加紧实验,只花了一个月时间,就宣布发现了中子,从而荣获1935年诺贝尔奖金。

①这两个案例揭示了科学研究中出现的什么现象?

②从“案例二”中,我们可以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2、观察实验中的机遇问题(1分);

机遇的含义(2分);

机遇是科学研究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但不一定谁都能抓住;

抓住机遇需要“有准备的头脑”:

强烈的问题意识、开放的思路、活跃的思想、广博的知识背景……(2分);

3、(中新网2004年3月20日电)据美联社消息:

在历时40年的研究中,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家对英格兰、威尔士和格兰三地的蝴蝶、鸟类和植物物种进行了六次大规模调查,并做了1500万次记录。

结果发现,在过去20年间,被调查的蝴蝶物种中有71%的数量呈下降趋势,鸟类物种中有56%的数量在减少,而植物物种中有28%在逐渐变少。

更重要的是,英国主要的生态系统几乎都存在物种数量下降的问题。

参与此次研究的科学家特尔弗在接受《新科学家》杂志采访时说:

“如果将我们在英国得到的数据扩大到整个世界,那么地球很可能就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而这次大灭绝的罪魁祸首是人类。

①为什么说导致生物物种数量下降的罪魁祸首是人类?

②从此案例出发,你如何看待目前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3、人对生态的严重破坏(2分);

人对大自然不适当的利用,把自己看成是主宰者(2分);

人应该善待大自然,和谐相处(2分);

三、讨论题(合计25分。

其中题

(1)15分、题

(2)10分)

1技术悲观主义者认为: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

技术乐观主义者则认为: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对此,你持何种看法?

结合自己的专业分析科学技术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

1辩证的看这一问题,盲目的乐观主义和消极的悲观主义都是不正确的(3分);

科学技术是双刃剑,可以带来双重后果(3分);

结合专业分析问题(6分);

逻辑是否严密、思路是否清晰(3分)

2有人认为:

工程技术研究应当是技术先进性第一,经济实用性第二;

但也有人认为:

工程技术研究应当是经济实用性第一,技术先进性第二。

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结合实际案例说明。

2支持哪种观点都可以,关键是要言之有物。

技术的双重属性: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分);

工程技术研究的特点(2分);

技术更多的是强调其适用性(如强调其先进性,也要讲清道理)(2分);

结合实际分析问题(3分);

逻辑是否严密、思路是否清晰(2分)

2007年考试题解

1、由于自然科学具有可错性,因此,科学理论的对错是无所谓的,只要对人类有用的就是科学。

此题考查学生对科学及科学理论特性的理解。

肯定自然科学具有可错性,但可错并不能违背客观真理性,科学仍然是求真,是和客观规律的符合。

2、技术评估作为一种确定未来技术发展战略领域的宏观决策方法,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只能由技术专家根据自己的技术知识给出科学的判断。

此题考查学生对技术评估的理解,主要是把技术评估和一般的技术评价区分开。

技术评估是宏观的战略决策方法,正因如此,才要打破专业界限,即跨学科性,要吸收方方面面的人参加。

3、技术就是仪器、设备、工具,技术的本质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劳动手段。

此题考查学生对技术涵的全面理解。

技术应包含知识、手段、方法规则等诸方面,甚至包括技术思想。

4、科学发展在时间上具有不平衡性,曾有许多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日本的汤浅光朝,他对近现代科学成果做了统计分析,发现了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

转移的顺序是:

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

此题不但应给出“转移”的正确顺序,而且应合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结合,讨论社会因素对“转移”的影响。

1、我国著名空间技术专家、空间技术研究院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在接受记者采访,谈到技术创新的条件时,戚发轫告诉记者:

“搞创新搞探索,是不可能次次都成功的,肯定有失败”,“作为一个大的工程来讲,当然要尽量避免失败,必须成功,这个要合理的,但是这之前需要做很多研究、探索的工作,创新开发是以前没有做过的,要允许这些前期的工作有失败。

问题:

你如何看待文中所说的“允许技术创新的前期研究有失败”的观点?

既然技术创新存在风险,为什么还说“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基本行为”。

请结合学习或工作实践,谈谈在技术创新中,如何处理好“敢冒风险”和“谨慎稳妥”之间的关系。

1、此题考查学生对技术创新特征的全面理解。

技术创新有风险性、效益性,技术创新要敢冒风险,但并不是蛮干。

2、19世纪,天王星轨道运行出现异常,运用力学规律预测它未来的位置总是不成功,理论上计算出的轨道和实际观测结果不符,但是,天文学家并没有由于这个反常放弃和否定牛顿理论,英国天文学家亚当斯和勒维烈提出在天王星外还有一个未知的行星,由于它的存在,导致天王星轨道异常,并根据牛顿力学理论计算和预言了海王星的存在,并被柏林天文台证实,“海王星”被称为“笔尖上”的发现。

①为什么一个观察实验的否定结果,并没有推翻牛顿理论反而进一步证实它?

结合相关原理说明之。

②从此案例出发,谈谈你受到哪些启示?

2、此题考查学生对科学理论检验复杂性的理解。

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实验的肯定和否定来判定科学理论的正误,对于反常的解释可以深化对理论的认识,科学理论不仅具有解释功能、还具有预见的功能。

3、2003年,当一种致命疾病的踪影首先出现在亚洲仅仅两个月,在它尚未以SARS的名称迅速扩大到世界舞台之际,科学家不仅已经找到了致病的罪魁祸首,而且还全面破解了它的基因排序。

世界卫生组织已最后确认致病的原因是一种叫做冠状病毒的病毒“家族”新成员。

来自三的研究人员取得这一成就的方式,堪称现代科学史上的高速个案研究。

他们利用因特网联系方式和一种高技术新科学探测装备,揭开了一个令人畏惧的难解之谜。

①是什么原因促使科学家这么短的时间,不仅已经找到了致病的罪魁祸首,而且还全面破解了它的基因排序?

②从此案例出发,谈谈你受到哪些启示?

3、此题考查学生对科学理论发现中现有理论和技术手段对理论发现的促进作用以及对科技合作的作用的理解。

科学的进步和技术手段的更新会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这正反映了当今科学发展的技术化的特点,又由科学技术一体化和科学技术全球化的特点决定,当前的大型科学项目,都是国际间的合作的结果。

1、如何从科学问题的提出、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科学抽象过程)以及科学精神的养成等三方面,论述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对工科研究生的重要意义?

该题是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全面考查,学生答题时应密切结合目前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实际,说明世界观方法论对自己学习和工作的作用。

2、在技术决定论看来,技术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并且技术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发展,这就决定了以技术进步为目的的现代化模式;

而技术的社会建构论认为技术是相关利益群体协商的结果、技术是由社会型塑的,因此现代化模式是可以被选择的,人类可以朝向一个自己所希望的未来。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上述观点及人类未来的看法。

此题涉及到对目前技术哲学中热点问题的讨论。

学生可以采用开放性的答题方式,不论支持何种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均应给分。

但仅是照抄书中的若干段落,只能得一半分。

2008年考试题解

1、科学理论总是以一些不能被证明的基本预设作为基本出发点,因而缺乏充分的理性基础,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始终是有限度的。

此题考查学生对科学理论结构的理解。

承认基本假设是理论建构的基础,且不能被证明,实际上就是理论界限或边界。

科学是在特定条件下相对客观的认识。

2、近代科学是实验科学,很多经验定律是通过归纳法获得的,因此归纳法是科学发现的可靠方法。

此题考查学生对归纳法的理解,肯定归纳法是科学发现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但并不可靠,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科学共同体每一个科学家获得科学资源、做出科学发现的机会是均等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学共同体分层的“权威结构”和“马太效应”的全面理解。

尽管“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在科学共同体由于科学的优势积累效应,每一个科学家获得科学资源、做出科学发现的机会是不均等的,处于金字塔上层的科学家更易获得科学成果。

从机遇等其他角度回答,酌情给分。

尽管回答“均等”,但能大致自圆其说,也酌情给分。

4、在科学理论的经验检验中,判决性实验是在两个对立和相互竞争的理论中决定取舍并最终断定某个理论命运的经验检验。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判决性实验”的理解。

肯定判决性实验的“在两个对立的假说中决定取舍”的功能,但不能“最终断定某个理论的命运”

1、2004年底,圆明园开始实施湖底防渗工程。

此时了解圆明园湖底即将铺膜的只有圆明园管理部门、水利和圆明园的上级管理单位。

圆明园管理部门没有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做环境评价。

直到2005年一位环保人士春游偶然发现,才最终引发了这场铺膜事件的激烈争论。

铺膜事件从事发、叫停、召开防渗工程听证会到国家环保总局根据清华大学出具的环评报告要求全面整改,大约100天的时间。

但在这短短的100天时间里,来自民间的环保人士、学者、市民等一些原本并不相识的人却为了保护圆明园遗址和生态不再遭破坏,走过了一段艰辛却有意义的历程。

这件事给圆明园带来直接损失有四五百万之多(相当于一年的游船收入),还不包括铺膜和拆膜的费用。

据圆明园管理部门介绍,圆明园整改工程投资在3000万以上,希望这么多钱能买来我们永远记住的教训。

1)这一案例涉及到技术研究和开发中的何种方法?

2)讨论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

3)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1、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技术评估”方法的理解,包括技术评估的涵、技术评估的必要性以及技术评估的特点。

考生必须把上述问题融入对问题的回答和分析中,虽然也回答了上述问题,但未和所讨论的具体问题结合的,只能得一半分。

上述问题回答虽不全面,但有独到见解的也可得满分。

2、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一次讲演中曾讲到这样一件事:

美国罗技公司WAND牌无线鼠标生产中的利益分配是这样的:

一只销售价40美元的无线鼠标,其中有15美元归于分销商和零售商,13美元给零部件供应商,只有3美元给在中国的装配厂,剩下8美元留给自己。

从这个利益分配链上可以看到,罗技公司450名员工的年薪永远要超过那家装配厂4000名职工的工资。

这是因为,的装配厂只是简单的装配,而反映鼠标核心价值的芯片制造技术,是来自零部件供应商。

对此,人们将其称之为“鼠标现象”。

1)“鼠标现象”揭示了在经济发展中什么问题,是否反映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面对“鼠标现象”,我国的经济发展应该作何种抉择?

3)现在有一种较为流行的看法,叫做“以市场换技术”,即只要市场开放了,技术也会随之而来,通过招商引资可以引进大批技术,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为什么?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主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特点的理解,思路应该开放和灵活。

要理解“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的经济发展法则,并指出“独创性的技术是不可能靠市场换来的”。

立论可自己建立,但要结合我国目前自主创新的现实。

回答问题未突出“自主”二字,只是简单的抄书,只能得一半分。

针对某一问题说理透彻,也可给满分。

3、洗澡,这是普通之至的事情,但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主任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

每次放洗澡水时,水的涡流总是向左旋,即是逆时针方向转的。

这是他所用的浴缸的特殊现象吗?

皮罗决心穷追到底。

1962年,皮罗发表论文,认为这种现象和地球自转有关。

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是顺时针方向形成涡流的;

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涡流。

皮罗教授的论文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他们纷纷进行观察实验,其结果是屡试不爽,完全与皮罗的论断相符。

这一事例说明了科学技术哲学的一个什么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

3、本题可从多视角回答。

从机遇、观察和理论的关系、观察的敏锐性、科学问题的提出等角度谈均可。

但无论从何种角度谈,必须针对题中所给的材料,而不能简单抄书。

1、在美国关于枪支管制的争论中,支持管制的一方曾经打出“抢可以杀人”的标语,但反对管制的美国枪支协会(NRA)则回击说,“不是枪杀人,而是人杀人”。

请根据相关原理提出你自己的看法以及解决类似问题的办法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技术的社会价值的理解。

从“技术价值观”、“技术的双重后果”和“技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角度谈均可。

但均应从理论的基础上展开,谈出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2、据报道,我国筹备一年多的大飞机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挂牌,这标志着中国大飞机项目正式启动。

现在的问题是:

为什么说实施大型飞机研制重大专项对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背景介绍:

大飞机一般是指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欧洲四国和俄罗斯有制造大飞机的能力,而占领国际市场的只有美国波音和欧洲的空客。

此题综合考查学生对于高技术或者技术创新的理解,学生可以采用开放性的答题方式,不论是从高技术的带动作用,还是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对基础科学的拉引作用等角度回答均可。

不要求回答全面,但要求某一方面的分析有一定深度。

尤其不能“文不对题”、“不着边际”。

2009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

一,辨析题

1、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尚廉说,中国式科研国情(政府主管部门及其主管人员拥有太大的资源分配权及项目审批权、项目申请不透明、科研人员待遇和项目挂钩)日益催生科学界一个全新职业:

“科研老板”。

…称其为老板,是因为他们已经把科研变成了经营,他们的任务就是“跑部钱进”,奔忙于申请项目。

这些人中有国培养的科研工作者,也有一部分从国外回来的,相当年轻,在30岁到40岁之间,最多也就40多岁,他们曾经在科研第一线做出过成绩,可现在不再亲自搞科研,他们获得了各种国家级的头衔和荣誉,有一些还成了“863”计划和“973”计划的专家。

他们被提拔到一些科研部门的领导岗位,逐步脱离了科研第一线,成为“科研老板”,经常“飞来飞去”,荣誉和头衔成了他们公关的必要工具。

对于这种“新职业”的诞生,黄尚廉很无奈,“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准确地说这些人的存在和做法是好还是坏”。

1)你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否正常、是否符合科学精神?

此题考查学生对于“科学和科学精神”的理解。

借助相关理论对“科研GDP崇拜”现象讨论。

不必拘泥于科学的特点、科学精神的涵等条条,关键在于言之有物。

简单抄写讲义上某些段落,只能给一半分。

2)结合对于科学的理解,讨论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技术创新”相关容的的理解。

思路应开放、灵活。

结合资料,深入阐明相关理论。

未突出“自主”,只是简单的抄书,只能得一半分。

3)谈谈你对目前在高校流行的“科研GDP崇拜”(即把科研经费数作为考核高校科研的唯一标准)的看法。

2、资料一:

中国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380飞机,出口1亿双鞋挣来的外汇正好换回一架空中客车;

出口20万台-30万台彩电可换回一架波音飞机,出口一台售价32美元的DVD只能赚取1美元的利润,每出口100万美元的产品需要进口50万美元左右的零部件等中间材料。

资料二:

中国气象预报的数学模型(不涉及任何军事秘密)是从欧洲进口的,欧洲明文规定,向中国出口的数学模型必须与他们自己至少有十年差距。

资料三:

20年前,中国最初从法国、比利时引进的程控交换机每线是480美元,当中国自主研发后,价格迅速下降,到最后是每线只要1美元。

资料四:

“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标准”。

谁制定的标准为世界所认同,谁就会获得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利益,标准已成为抢占产业制高点的有力手段之一。

综合以上资料:

1)它们都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结合这些资料,谈一下对技术创新特点或规律的认识。

3)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如何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孟庆伟)

3、试从技术伦理的观点分析下述材料:

A.“用克隆的方法制造出所需要的组织细胞,用来救助人体某个濒临绝境的器官,这在我看来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B.“可是一旦放开,谁能保证它一定只供治病救人之用?

想想看,我们现在恨之入骨的某些毒品,不也曾经被作为医疗上的麻醉剂,可一旦滥用、被不法之徒利用,不也就会害得人家破人亡吗?

C.“谁不想通过最新的科技改善自身的健康、延长生命?

可是其结果会是怎样呢?

此题通过对克隆人问题的不同观点的分析,考察学生对科技伦理问题的认识。

(1)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其副作用是在非生态的条件下制造生命,将带来难以估量的生态恶果,包括克隆人携带的超级病毒的传播。

(2)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人类社会还不曾将人作为一种物质资料产品来生产。

人作为一种世界上已知的最高级的生命形式,无论被当作自然的产物还是上帝的杰作,都是神圣的。

但是克隆人将可能改变这一切。

绝对无法保证某些人将克隆人当作物质资料来生产以获取经济利益,使克隆人成为实现一定经济、政治、军事目的的工具。

(3)人类目前对生命现象特别是人的生命的认识还很肤浅,对基因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基因以外的影响人体及其生命的物质还知之甚少,根本无法保证不出现“残次品”。

在这种情况下贸然进行人体克隆显然是不严谨和不负责任的。

二,讨论题(合计25分。

1、美国贝尔实验室出现过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引领了信息时代的三次革命,即微电子技术革命、光技术革命和互联网技术革命,在2003年4月,贝尔实验室获得第30000件专利。

请结合贝尔实验室的以上成果谈谈你对工业试验室的认识。

答案:

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一体化这一时代特征的理解。

学生可采用开放式答题方式,无论指出工业试验室是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的重要标志,开创了工业界开发和利用科学的制度,还是形成的科学技术社会一体化,表现了将科学价值与市场价值的有机结合等,总之,能结合案例认识到工业试验室具有“科研”、“社会”、“企业”、“创新”等关键要素的在联系。

2、在科学共同体的运行中充满着矛盾:

共同体成员既强调实证和批判、相信普遍主义的原则,又自愿地服从权威;

既信奉公有主义的原则,又要争夺优先权;

体制化意味着科学家要以从事科学作为谋生的手段,又要强调“不谋私利”。

你如何看待这些矛盾?

你将如何在这种充满力的组织中从事科学活动?

理解科学共同体的规;

科学共同体由于特殊的奖励机制存在着权威结构(分层);

科学的职业化的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科学的规作为理想与科学的目标一致,科学正是在这种矛盾中才会不断发展。

既要遵循规,又要充分利用科学共同体的权威结构和马太效应。

逻辑清晰。

考研题

(1)联系自身实际,分析为什么“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多拉的魔盒”取决于互联网的“命运共同体”?

(5分)

(2)怎样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与处理“蚂蚁”与“大象”的关系?

  

(1)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在矛盾群中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所以我们必须坚持"

两点论"

与"

重点论"

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趋利避害,抓住其积极的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

  第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方面,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第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