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儿童诗课程总第20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4523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儿童诗课程总第20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校本儿童诗课程总第20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校本儿童诗课程总第20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校本儿童诗课程总第20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校本儿童诗课程总第20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儿童诗课程总第20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

《校本儿童诗课程总第20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儿童诗课程总第20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儿童诗课程总第20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

连我的牙齿也长出来了!

  二、赏春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看,春雨来了,水花、伞花、心花都开了;

春风来了,蝴蝶、蜜蜂、人们都在忙碌着。

  1. 

出示:

《春雨》

  谁来了?

/使湖上的水花/一朵朵开得响亮亮的。

/使路上的伞花/一朵朵开得哈哈笑的。

/使老农夫们的心花/一朵朵开得甜蜜蜜的。

  出示:

《春风》

  悄悄地流过来/柔柔地流过去/是一条蜜也似的河/

  小草真贪嘴/远远的就伸手要/扶桑花更馋嘴/把舌头舔得长又长。

  轻轻地流过来/甜甜地流过去/是一条酒也似的河/

  蝴蝶尝一口/醉得整天翩翩起舞/蜜蜂喝一口/乐得终日不停地哼歌。

  春风/是用明媚阳光酿成的蜜/是用花香鸟语酿成的酒,/来吧,大家快来饮一杯!

  2.小组学习

  

(1)四人小组内合议选择一首诗歌学习。

  

(2)说说可以如何学懂诗歌?

  讨论后归纳:

读出特色、悟出真情、画出春色、比出春意。

  3、全班读议

 

第二课时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童诗两首》,分享童年的快乐。

板书:

儿童诗两首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

为什么?

预设: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

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第三课时《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要点: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准是、编队”等词语。

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读懂课文,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3、初步背诵二、五小节,仿写诗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本站版权说明

   1、读题。

   2、出示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课文,逐幅出示与课文有关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次。

   (2)给诗歌的各节标上序号,并想想哪几节是写大自然语言的?

   2、问:

哪几节是写大自然语言的?

指名读。

  三、学习诗歌的2—5节。

   1、学生从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读,并完成练习:

“我读懂了第()节,知道了()。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可以几位同学同时读)

   (2)谈谈自己读懂什么。

(指名回答的同时,几位学生在黑板上写自己读懂什么)

     

第四课时唤起想象,体验情感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

师:

"

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不上学的时候,文中的小朋友会怎样去陪伴盲婆婆呢?

品味诗文,鉴赏意境美

(出示插图二:

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

(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节,其余学生评议。

三、朗读吟诵,感受节奏美。

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读得真好听。

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今天读的这首诗中句子和以前的课文中句子,有什么不同吗?

生答

乐呵呵地/捉回了

一只/绿色的蝈蝈,

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在划斜线的地方稍稍停一下,读起来会更美,试试看。

生自由练读。

四、创编诗歌,享受创造美

5.竹里馆

完成对本诗的创造性解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问题导入:

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

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的经历,由此话题引入对此诗的解读:

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

1、读。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

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按照古诗节奏教师范读一次,学生齐读。

2、品。

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

学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觉。

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

3、析。

教师展开联想,拓展诗中的内容(程度高的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口头拓展,教师补充):

这是夜深人静之时,竹里馆里寂静幽深,明月皎洁,王维一个人一时睡不着觉,于是起来弹琴,抒发自己的情感。

你们品一品,王维究竟是抒发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呢,还是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课文注释提出的质疑,让学生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让思辨的习惯常常在学习中养成。

4、悟。

学生在讨论自己的看法时,常常会悟到一点什么,让他们多讲出来已形成思想交流的氛围。

5、诵。

学生有了自己的阐释后一起诵读,或者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昂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听,以加深认识的目的。

二、布置明天要学习的新课文《丑小鸭》,思考三个问题:

1、找出课文中若干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仁爱的农夫,可鄙的、可笑的、、、、、猫绅士、鸡太太等等)

2、你知道丑小鸭变成天鹅的原因是什么?

3、丑小鸭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三、下课。

第五课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

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

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

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

问:

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

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

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

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

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1)集体赛:

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

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推荐相关的古诗:

《舟夜书所见》(清?

查慎行)、《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杂诗》(唐?

王维)三首古诗。

    

第七课时秋浦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及对劳动者不辞辛苦的赞美。

一、读诗题,师作简要提示,理解诗题,简介作者。

(秋浦歌:

地名,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产地之一。

二、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思考: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什么人物?

2、哪些诗句写景?

哪些诗句写人?

(指名读)

3、诗人是在什么时候看到这一景象?

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深入理解诗句。

1、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引导学生理解“照”、“乱”在诗句中的意思,鼓励学生看图读诗句理解诗意:

熊熊的炉火映红了天和地,红星在升腾的紫烟中飞溅。

2、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这是个怎样的夜晚?

在这样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脸膛红彤彤的冶炼工人在做什么?

(一边劳动,一边唱歌。

劳动者的歌声听来怎样?

(理解“动寒川”)

3、齐读古诗,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第八课时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过程:

一、小擂台

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唐朝大诗人李白。

(相同的内容不重复)

二、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夜宿山寺》

三、学习新课

1、教师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

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

2、教师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3、学生自己读古诗,

4、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5.理解诗意

四.谈谈感受

第九课时独坐敬亭山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揭题。

1、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学会了请教,知道请教可以增长自己知识和才干,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勤学好问的品质。

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

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谁来告诉大家?

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

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

独坐敬亭山。

3、解题:

“独坐”是什么意思?

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引入意境。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

“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

“孤云”孤单的云;

“独”独自;

“闲”悠闲;

“相看”互相看;

“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

(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

(孤单寂寞)结合版书: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

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五)扩展。

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

3、交流。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鸟飞尽

云独闲孤独寂寞

山相对

第十课时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一) 

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

(二)合理想象,体会贫苦人民的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背诵本诗。

1. 

诗人简介

刘长卿 

(709~约780)中国唐代诗人。

字文房。

玄宗天宝进士。

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

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

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

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

七律也多秀句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

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

2.解题

你能说说题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什么意思吗?

解析:

逢:

遇,意思是说诗人遇到风雪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

3.赏析

(1)你能写出这些诗句的意思吗?

日暮苍山远:

太阳快要落山了,远处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贫:

在寒冷的风雪中,从眼前那简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贫穷。

柴门闻犬吠:

忽然从柴门外传来了狗的叫声。

风雪夜归人:

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夜回来了吧。

相信通过刚才的解释,大家对这首诗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学习什么呢?

(2)简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写出你的分析吧:

4.背诵古诗

第十一课时《送灵澈上人》教案

教材简析:

全诗纯为写景,恍如图画,可谓诗中有画的佳作。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诵古诗。

知诗人,解诗题;

明诗意,感情读;

悟诗情。

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

“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如画的诗歌《送灵澈上人》。

二、作者与背景

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

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

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

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2、注释:

1)、灵澈:

中唐时著名诗僧。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2)、苍苍:

深青色。

这里指葱笼的树色。

竹林寺:

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3)、杳杳:

深远的样子,这里指天边的暮色。

4)、荷笠:

背着斗笠。

带斜阳:

映照在夕阳中。

5)、青山独归:

即独归青山。

3、诗歌大意

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

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独自向青山归去,渐行渐远。

四、赏析:

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

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

第12课时听弹琴

一、复习刘长卿写的古诗

学生背诵

二、学习新诗

1.出示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2听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3注释: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

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

“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

“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

“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

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

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4.诗歌大意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

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

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

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毕竟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呢?

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

“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

“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

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

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第13课时春

第14课时儿童诗两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