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仪器总体设计长春光机所研究生教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6245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69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学仪器总体设计长春光机所研究生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光学仪器总体设计长春光机所研究生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光学仪器总体设计长春光机所研究生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光学仪器总体设计长春光机所研究生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光学仪器总体设计长春光机所研究生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学仪器总体设计长春光机所研究生教材.docx

《光学仪器总体设计长春光机所研究生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学仪器总体设计长春光机所研究生教材.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学仪器总体设计长春光机所研究生教材.docx

§1 概述

1.1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1)通过《光学仪器总体设计》课程学习,掌握光、机、电、算技术结合的仪器总体设计的有关主要基础理论知识。

2)初步掌握仪器总体设计和系统设计的方法。

3)初步具有正确地估算和分析仪器精度的能力。

1.2仪器在机械过程中的位置

机械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能量、信息和材料三大技术领

域。

按系统工程的观点,可以认为这三大技术领域又对应着以下三大技术系统:

1)仪器—以信息流、信息变换为主的技术系统。

如:

测量仪器、控制仪器、电影机和照相机、计算仪器、天文仪器、导航仪器等。

2)机械—以能量、能量变换为主的技术系统。

如:

液压机械、发动机、运输工具、农业机械、纺织机械、包装机械、制冷机械、建筑机械等。

3)器械—以材料流、材料变换为主的技术系统。

材料流

能量流

控制

信息流

如:

锅炉、冷凝器、热交换器、冷却器、过滤器、离心机等。

这三大技术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由图1.1来说明。

人直接应用

1.3仪器的分类

图1.1机械工程三大技术系统之

1)按产品分类(产品管理部门用):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装置、电工仪器仪表、分析仪器仪表、

光学仪器、材料试验机、气象海洋仪器、照相机械、电影机械、生物医疗仪器、无线电电子测量仪器、航空仪表、船用导航仪表、地震仪器、汽车仪表、拖拉机仪表、轴承测试仪表。

2)从计量测试功能分:

a)计量仪器,如:

长度计量仪器、时间频率计量仪器、力学计量仪器、电磁计量仪器、标准物质计量仪器(各种气体分析、有机分析、无机分析)、以及各种导出量仪器(速度、加速度等)。

b)非计量仪器,如:

观察仪器、测绘仪器、跟踪测量仪器、定位定向仪器、监示仪器、记录仪器、计算仪器、调节仪器(控制仪)、各种调节器和自动调节装置。

1.4本课程主要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仪器向着综合化方向发展,光机电算技术的综合、计量与非计量的综合。

特别是原来只是机械制造或物理(光学)学科中的二、三级学科的光学仪器发展成了目前一级学科的光学工程。

本课程试图以笔者多年从事研究和研制的以下三种属于光学工程的典型的光学仪器讲解光学仪器总体设计。

为了帮助读者学习,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四个方面有关的工程基础知识。

本课程主要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1)光电跟踪测量系统。

2)弹道导弹光电瞄准系统。

3)航空航天相机。

4)以及有关的工程基础知识:

a)误差和误差分析方法;

b)传递函数和摄影分辨力;

c)光学仪器中的坐标变换;

d)可靠性。

1.5一般仪器的基本组成

1)基准部件

基准部件是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仪器精度的主要环节。

如:

量块、精密测量丝杠、线纹尺和度盘、多面棱体、多齿分度盘、光栅尺(盘)、磁栅尺(盘)、感应同步器等,以及测量复杂参数的基准部件,如:

渐开线样板、表面粗糙度样板、标准齿轮、标准硬度块、标准频率计、标准照度、标准流量、标准色度、标准温度、标准测力计、标准重量、标准激光参数、标准波长等等。

2)传感和转换部分,用来感受被测量量值和拾取原始信号,如:

接触式—各种机械式测头;非接触式—非接触测头、光学探头和传感器、涡流探头,以及各种拾音器等。

3)转换放大部件。

4)记录、存贮与压缩。

5)瞄准部件。

6)信号处理与数据计算装置。

7)显示部件。

8)驱动控制器。

9)机械结构部分。

10)热控。

11)操作和运行管理。

12)软件等。

1.6设计指导思想

仪器设计应根据用户的需要,全面地权衡以下几个主要要

求。

1)精度要求,对于测量仪器,首要是满足精度指标。

2)经济性要求,不应盲目地追求复杂、高级的方案,不能一概而论,应综合匹配。

3)效率要求,自动化程度(智能化程度)和实用性。

4)可靠性要求,不但要考虑任务可靠性,同时还要考虑基本可靠性,并要使仪器具有最低的全寿命管理成本。

5)造型要求,要使仪器造型优美、色泽柔和、美观大方、

外廓整齐、细部精致。

1.7设计原则

为了减少仪器误差,保证精度,在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从原理上提高精度的原则。

a)误差平均原理,例采用多次重复测量,取平均误差;采用密排滚珠导轨、多齿分度盘、静压导轨等均化误差;

b)位移量同步比较原则,例采用时统、同步采样等减小不同步而引起的误差;

c)误差补偿原理,例采用校正环节、补偿环节等减少或消除系统误差。

2)阿贝原则。

3)运动学设计原理原则,合理的设置和设计空间自由度的约束数和约束。

4)变形最小原则。

5)表面合一原则,使设计基准、加工基准、检验基准和装配基准尽量一致的原则。

6)最短传动原则。

7)精度匹配原则。

8)仪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原则。

9)仪器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性、可操作性原则。

10)结构工艺性好原则。

11)造型与装饰宜人原则。

12)价值系数最优原则(价格/性能比最佳原则)。

1.8设计程序

1)确定仪器任务,根据用户要求、国家发展要求和国内外市场需求来确定。

2)调查研究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性能、特点和技术指标。

3)对设计任务进行分析,制定设计任务书。

4)总体方案设计,包括:

a)实现功能分析;

b)确定信号转换原理和流程;

c)确定有关光、机、电系统合理匹配,并建立数学模型;

d)确定主要参数;

e)技术经济评价。

分析时要画出示意草图、关键部件结构草图、初步的精度计算和精度分配;进行方案论证和必要的模拟试验。

5)技术设计,包括:

a)总体,包括结构设计、光路设计、电控(电路)设计、可靠性设计、热设计、软件设计等;

b)部件设计;

c)零件设计;

d)精度计算;

e)技术经济评价;

f)编写包括分析和计算的设计说明书;

g)检测试验设计。

6)制造样机,进行产品试验;样机鉴定,编写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检定规程;设计定型,生产定型。

7)批量生产。

§2误差和误差分析方法

2.1误差的概念

2.1.1误差与不确定度

测量误差:

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分为:

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

不确定度:

凡是用区间给出的误差指标皆称为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准确度+精密度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2.1.2误差的分类

按误差性质可分为: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按被测参数的时间特性可分为:

静态参数误差、动态参数误差。

2.1.3误差源

原理误差(或称设计误差):

建立数学模型时的简化,例:

三维简化为二维;二维简化为一维;非正交简化为正交;忽略高阶项;非线性简化为线性等都会引起误差。

加工、制造误差:

元器件的制造和标定中的波动;材料的各向异性、不均匀性、内应力的不均匀性;加工零部件和整机的加工、装配、标定测试中的波动等都会成为误差来源。

运行误差:

由于运行中的环境干扰,有力波动(例变载荷、振动、冲击)、热波动、电源波动、电磁环境波动(高频、低频)、静电、幅照、尘埃、化学反应、杂光和噪声等等;仪器的磨损以及操作人员人为的波动(心理、生理、熟练程度)等等因素引起的误差统称为运行误差。

2.1.4误差分析的目的

误差分析的目的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于仪器的使用人员关心的问题,如何应用好各类计量和测量仪器,分析造成仪器测量不确定度的各种误差因素,在测量中对测量方法、操作过程、测量环境和测量结果的处理进行严格的控制,达到避免或减小各误差因素的影响,减小仪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或者是提高仪器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第二类是对于仪器的设计、制造人员关心的问题,如何在

设计过程中全面分析可能造成仪器测量不确定度的各种误差因素,在满足用户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根据研制、生产单位的技术基础、研制或生产成本,严格而合理地控制设计、材料和元器件的选用、制造、装配、检验的各个环节,达到研制或生产的各种计量和测量仪器性能优良、操作使用方便、可靠性高、全寿命运用费用低的目的。

2.2测量稳定度与测量结果的精密度

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仪器对被测量值a(真值)进行n次、独立、无系统误差的测量,得到数的序列x1,x2,……xn,设其算术平均值为X,单个测得值一般都落在B和B′两条水平线的区间B-B′范围,该区间称误差带如图2.1所示。

X+Δ

B′

b′

nb

x+σ

a

x-σ

x-Δ

B

图2.1误差带示意图

其中:

Δ—称为误差界限或极限误差或随机不确定度,用

Δ描述仪器的精密度、重复性、或分散性。

Δ=Cσ (2.1)

其中:

C—称为置信因子;

σ—单个测得值的标准偏差,一般取C=2~3。

2.2.1算术平均值的无偏性(以下讨论都是n次有限测量)

无偏性是指未知参数的估计值的数学期望等于未知参数本身。

设:

未知参数的真值为a,估计量为X、期望为M(x),M(x)=a。

M(x)=1(M[x

n

1]+LL+M[xn

])=1(a+LL+a)=a(2.2)

n

2.2.2算术平均值的方差

测量时真值a是稳定不变的,作为真值a的无偏估计值为

X。

它具有方差为:

Var

(x)=s2/n

即:

sx

=s/

(2.3)

n

式中:

σ为单一测得值标准偏差,是表征测量仪器的精密度的量值,一个确定的仪器对应着一个确定的σ值。

n

(2.3)式表明这是减小实验结果的随机误差的一个途径,也是仪器设计中提高仪器精密度的一个途径。

通过多次测量可以减小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仪器设计中采用多元测量或多次采样平均可以提高仪器的精密度。

不同性质的被测对象和仪器的σ值表征的物理意义见表2.1。

只有当被测对象是稳定不变的时候,多

次测量才有意义,X估计值的平均偏差为:

sx

=s/

,否则

没有意义。

表2.1σ值表征的物理意义

被测对象

仪器

σ(或Δ)表征

1

稳定不变

变动

测量仪器的重复性或分散性

2

变动

稳定不变

被测对象的波动性或稳定性

3

变动

变动

两者的综合效应尽力改变或避免,需

用特殊的计算方法

2.2.3方差估计—贝塞尔(Bessel)公式

在真值a未知的情况下,只能获得X和残余误差:

vi=Xi-X, i=1,……n

这时可以利用贝塞尔公式,求出方差σ的估计值:

v2+v2+LLv2

sˆ2=1 2 n

n-1

(2.4)

而sˆ2的期望为:

2 é1



n 2ù

M[sˆ]=Eê

åviú

=σ2

ën-1i=1 û

在a真值已知时:

v2+v2+LLv2

sˆ2=1 2 n

n



(2.5)

其中:

vi=xi-a

2.2.4标准偏差估计值的标准偏差

sˆ2

2(n-1)

sˆ(s)= s =

2(n-1)



(2.6)

其中:

s2=(v2+LL+v2)/(n-1)。

1 n

只要n足够大,sˆ(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