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备战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解析版山东专用Word格式.docx
《20备战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解析版山东专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备战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解析版山东专用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分子乳糖水解产生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C不正确;
婴儿借助肠道内乳糖酶分解乳汁中的乳糖而获取能量,说明乳糖酶是由消化腺分泌进入肠道的分泌蛋白,乳糖酶在核糖体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催化活性,D正确。
3.[H]是在生物细胞广泛存在的递氢体,对生物细胞内的多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下图是小麦叶肉细胞中[H]在细胞代谢中的产生和传递途径,X、Y、Z表示不同的物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X表示丙酮酸,形成X的同时有[H]产生
B.Z表示CO2,②过程有[H]消耗无[H]产生
C.Y表示酒精,③过程有[H]消耗和[H]产生
D.在O2充足的情况下,①②发生在线粒体
3.【答案】A
【解析】①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一分子葡萄糖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X)并产生[H],A正确、D不正确;
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Z表示CO2,第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B不正确;
③表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Y表示酒精,有[H]消耗无[H]产生,C不正确。
4.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
某双链DNA分子中A占碱基总数的30%,用甲磺酸乙酯(EMS)能使所有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后进行复制,产生的两个子一代DNA中,其中一个DNA分子(甲)中T占碱基总数的42%,另一个DNA分子(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DNA分子中A所占比例为28%
B.DNA分子中G所占比例乙比甲高
C.乙DNA分子中T占碱基总数的38%
D.乙DNA分子中A、T、G、C比例无法确定
4.【答案】C
【解析】双链DNA中A占30%,由于A=T、G=C,则DNA分子中A=T=30%、G=C=20%。
因为,7-乙基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其他配对关系不受影响,因此,因此子代DNA分子中A、G随占比例不变,甲、乙两DNA分子中A都是占30%、G都是占20%,A、B不正确;
设复制的DNA分子两条链分别为α链和β链,甲DNA分子由α链复制产生,乙DNA分子由β链复制产生,由α链复制形成的甲DNA分子中T占碱基总数的42%,比正常的30%增加了12%,说明α链中7-乙基鸟嘌呤占该链碱基的24%,由此可推知β7-乙基鸟嘌呤占该链碱基的16%,乙DNA分子中A∶T∶G∶C=30∶38∶20∶12,C正确、D不正确。
5.研究发现马的前肢、鹰的翅膀和蝙蝠的前肢骨骼虽然外形上差别很大,但它们骨骼的排列是相似的。
为进一步探究它们的亲缘关系,科学家又继续研究了它们的某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亲缘关系远的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均不同
B.基因重组和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来源
C.多样的环境会促使生物朝不同的方向进化
D.同区域内的马、鹰和蝙蝠会发生共同进化
5.【答案】A
【解析】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差别越大,但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并不是都不相同,A不正确;
基因重组和突变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B正确;
多样的环境能促使生物朝多样的方向进化,C正确;
共同进化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同区域内的鹰、马、蝙蝠存在共同进化,D正确。
6.果蝇的卷翅和直翅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某研究小组以基因型为Aa的果蝇为研究对象,研究随机交配情况下子代A基因频率的变化,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的雄配子或雌配子不能受精
B.基因型为a的雄配子和雌配子不能受精
C.基因型aa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或胚胎致死
D.基因型aa的受精卵只有50%能正常发育
6.【答案】C
【解析】若基因型为a的雄配子或雌配子不能受精,F1代A的基因频率应为75%,A不正确;
若基因型为a的雄配子和雌配子不能受精,F2代A的基因频率应为100%,B不正确;
若基因型aa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或胚胎致死,F1代A的基因频率为66.6%,F2代A的基因频率为75%;
F3代A的基因频率为80%,F4代A的基因频率为83%,C正确;
若基因型aa的受精卵只有50%能正常发育,F1代A的基因频率为62.9%,D不正确。
7.血浆渗透压是血浆的主要理化性质之一,对于保持细胞内外和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的多少
B.渗透压下降可能不利于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功能
C.人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使渗透压保持固定不变
D.渗透压升高会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
7.【答案】B
【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多少,A不正确;
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导致血细胞吸水膨胀,故不利于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功能,B正确;
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使血浆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而非固定不变,C不正确;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的,D不正确。
8.瘦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与下丘脑神经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产生饱腹信号,抑制食欲。
蛋白酶P影响瘦素的作用,实验发现高脂饮食组小鼠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饮食组。
科研人员用不同饮食饲喂三组小鼠,一段时间后,测定了三组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A.脂肪细胞、下丘脑细胞的细胞内液和血浆都能够检测到有瘦素存在
B.瘦素引起下丘脑神经细胞膜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变
C.高脂饮食情况下,蛋白酶P作用瘦素减弱了瘦素的作用导致持续饮食
D.针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可通过抑制蛋白酶P与受体结合的药物治疗
8.【答案】D
【解析】瘦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所以在脂肪细胞内液和血浆中可检测到瘦素,但瘦素只能与下丘脑神经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产生饱腹信号而不能进入下丘脑细胞,A不正确;
瘦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与下丘脑神经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实现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而不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不正确;
从“Ⅲ组瘦素受体表达量低于Ⅱ组,而Ⅰ组瘦素受体表达量高于Ⅱ组”分析高脂饮食情况下,应是蛋白酶P作用瘦素受体减弱了瘦素的作用导致持续饮食,而不是蛋白酶P作用瘦素减弱了瘦素的作用导致持续饮食,C不正确;
降低蛋白酶P功能的药物或开发蛋白酶P抑制剂,从而抑制蛋白酶P与受体结合或抑制蛋白酶P基因表达,都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有治疗作用。
9.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处理番茄的幼嫩果实,统计果实成熟时的相对体积,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D可以促进果实发育,增大果实体积
B.2,4-D对果实发育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C.用乙烯代替2,4-D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D.2,4-D促进番茄果实发育的最适浓度是200mg·
L-1
9.【答案】A
【解析】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对番茄果实体积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2,4-D的浓度,因变量是番茄果实体积。
根据柱状图可知,生长素类似物2,4-D浓度为0的一组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可以看出,在实验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浓度范围内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提高番茄果实体积。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2,4-D可以促进果实发育,增大果实体积,A正确;
在实验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浓度范围内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提高番茄果实体积,没有体现两重性,B不正确;
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的,用乙烯代替2,4-D不能得到类似的结果,C不正确;
根据实验结果只能说明2,4-D促进番茄果实发育的最适浓度在100mg·
L-1和300mg·
L-1之间,不能说明最适浓度是200mg·
L-1,D不正确。
10.生态保育包含“保护”和“复育”两个方面。
“保护”是针对生物物种与其栖息地的保存与维护,“复育”是针对濒危生物的育种、繁殖与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改良和重建。
长江白鱀豚被宣布灭绝后,长江江豚成了长江上唯一的哺乳动物。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少,幼豚的成活率低。
下列有关长江江豚的生态保育工作方法中,最恰当有效的是()
A.追踪、记录数量变化,及时补充其数量减少
B.保护其栖息的长江水道与溪流及其周围环境
C.以人工方法快速繁殖,投放到长江水域饲养
D.将所有的江豚捕捞,放在一个保护区内保护
10.【答案】B
【解析】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少,幼豚的成活率低,及时补充其数量减少没有可能,以人工方法快速繁殖难以实现,A、C不正确;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B正确、D不正确。
11.位于河北省中部的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水域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使白洋淀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自2006年起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已连续出现。
大鸨的食物很杂,主要吃植物的嫩叶、嫩芽、嫩草、种子以及植食性昆虫、肉食性昆虫、青蛙(捕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
A.调查大鸨种群密度一般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水域生态修复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大鸨在白洋淀生态系统至少占有5个营养级
D.植食性昆虫同化的能量可高达植物同化量的20%
11.【答案】D
【解析】大鸨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适于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
水域生态修复是从存在生物繁殖体开始的,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
根据题目信息,大鸨所处的食物链至少包括:
植物→大鸨;
植物→植食性昆虫→大鸨;
植物→植食性昆虫→肉食性昆虫→大鸨;
植物→植食性昆虫→青蛙→大鸨;
植物→植食性昆虫→肉食性昆虫→青蛙→大鸨;
至少占有5个营养级,C正确;
由于输入某营养级的能量最高有20%流到下一营养级,而第二营养级除植食性昆虫外还有大鸨及其他生物,所以植食性昆虫同化的能量一定小于植物同化量的20%,D不正确。
12.研究人员在观察某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发现了如下图所示染色体行为。
该减数分裂过程中与正常减数分裂相比,相同染色体行为发生时期相同的是()
A.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交叉互换的时期
B.同源染色体的相互分离发生的时期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
D.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暂时加倍的时期
12.【答案】A
【解析】该减数分裂过程中与正常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交叉互换的时期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A正确;
该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相互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的相互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不正确;
该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不正确;
该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D不正确。
13.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无菌操作技术避免杂菌的污染。
下列有关无菌操作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超净台处于紫外灯和过滤风打开状态时,人必须离开
B.高压蒸汽灭菌时,只要压力达到设定要求锅内就可达到相应温度
C.通过过滤灭菌的LB液体培养基可能无法用以培养大肠杆菌
D.用乙醇和次氯酸钠处理过的外植体需经无菌水清洗后才可用于组培
13.【答案】B
【解析】紫外线对人体有害,所以当紫外灯打开时,人必须离开,A正确;
高压蒸汽灭菌时,若锅内冷空气未排净,即使压力达到设定要求锅内不会达到相应温度,B错误;
大肠杆菌对消毒剂敏感,所以灭菌的LB液体培养基无法培养大肠杆菌,C正确;
用乙醇和次氯酸钠处理过的外植体需经无菌水清洗后才可用于组培,D正确。
14.丙草胺(C15H22ClNO2)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能抑制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
某研究小组从某地土壤中分离获得能有效降解丙草胺的细菌菌株,并对其计数(如下图所示),以期为修复污染土壤提供微生物资源。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提供适宜的温度,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有利于降解菌的生长繁殖
B.利用该方法计数结果往往比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偏小
C.配制以丙草胺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可以提高降解菌的浓度
D.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
109个
14.【答案】A
【解析】培养细菌时,应该将培养基的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A错误;
该技术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故技术结果比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偏小,B正确;
若乙丙草胺作为唯一氮源,则只有具有降解能力的降解菌能够存活,故可以提高降解菌的浓度,C正确;
根据5号试管的数据可知,每克土壤中菌株数为(168+175+167)÷
3×
105×
100=1.7×
109个,D正确。
15.2020年12月,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培育的克隆猫诞生,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采用了细胞工程中的细胞核移植技术
B.过程②采用了胚胎工程中的早期胚胎培养技术
C.通常将重组细胞置于含95%O2~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D.胚胎的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15.【答案】C
【解析】动物细胞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形成重组细胞,过程①采用了细胞工程中的细胞核移植技术,A正确;
过程②采用了胚胎工程中的早期胚胎培养技术,B正确;
通常将重组细胞置于含95%空气+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C错误;
胚胎的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存活提供了可能,D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
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和采用合适的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实验中,选择材料和实验方法都合适的是()
A.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及细胞质的流动:
用高倍镜观察黑藻嫩叶的临时装片
B.探究C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检测14CO2中14C在在含C物质出现的顺序
C.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用引流法改变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液体环境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过氧化氢酶分解过氧化氢产生气泡的量
16.【答案】A、B、C
【解析】黑藻的幼嫩叶片中细胞质丰富、流动性更强,且黑藻的幼嫩叶片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用高倍镜可以看到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及细胞质流动,A合适;
CO2是暗反应的原料,检测14CO2中14C在暗反应含C物质出现的顺序,可以推测C元素在光合作用的转移途径,B适合;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有大型紫色液泡适合做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材料,引流法可以改变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液体环境,C适合;
过氧化氢的分解本身受温度影响,D不适合。
17.植物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受损细胞器和一些蛋白质等会被包裹到双层膜的自噬小泡中,通过运输进入液泡中降解,产生新的小分子供细胞重新利用。
这种现象称为细胞自噬,自噬过程如下图所示。
A.细胞自噬对植物体往往是不利的
B.细胞自噬在营养缺乏时更容易发生
C.植物细胞的液泡具有类似溶酶体的功能
D.自噬小泡进入液泡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17.【答案】B、C
【解析】细胞自噬时选择性地降解一些受损细胞器和一些蛋白质等,产生新的小分子供细胞重新利用,因此细胞自噬对植物生存有利,细胞自噬在营养缺乏时更容易发生,A不正确、B正确;
自噬小泡进入液泡的方式是胞吞,不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自噬体在液泡内被降解为小分子,说明液泡具有类似溶酶体的功能,C正确、D不正确。
18.下图是免疫系统被结核杆菌制剂激活,清除膀胱癌癌细胞的部分过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树突状细胞具有识别抗原和呈递抗原功能
B.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激活B淋巴细胞
C.结核杆菌制剂具有致病性和引起免疫应答
D.与化疗相比,免疫激活疗法具有更强的特异性
18.【答案】C
【解析】根据图解可以看出树突状细胞能够识别膀胱癌细胞表面的抗原,并向T淋巴细胞呈递抗原,A正确;
辅助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能够激活B淋巴细胞,B正确;
结核杆菌有致病性,但结核杆菌制剂没有致病性,C不正确;
化疗是用药物杀伤癌细胞,特异性不强,免疫激活疗法通过激活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特异性更强,D正确。
19.“精准扶贫,修路先行”修路是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之一。
修路不仅具有强大的经济价值,公路两旁由草木、花卉、灌木和乔木构成的绿化带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下列有关公路两旁绿化带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功能
B.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有利于害虫防治
C.高矮不一的白杨属于绿化带群落的垂直结构
D.调查绿化带白杨种群密度宜选择五点取样法
19.【答案】AB
【解析】公路两旁绿化带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功能,A正确;
公路植物群落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空间,有利于鸟类捕食和躲避敌害,有利于稻田害虫防治,B正确;
高矮不一的白杨属于种群层次,不属于绿化带群落的垂直结构,C不正确;
调查绿化带白杨种群密度宜选择等距取样法,不适合选择五点取样法,D不正确。
20.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下列关于微生物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酸菌将糖类分解为CO2和H2O,含乳酸菌的片剂可增强消化
B.利用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处理农作物秸秆,以促进废弃物再利用
C.在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下,可用脂肪分解菌处理油脂性厨余垃圾
D.固氮菌不需要氮源,可以通过不含氮源的培养基筛选出固氮细菌
20.【答案】BC
【解析】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能将糖类分解为CO2和H2O,A不正确;
农作物秸秆富含纤维素,利用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处理农作物秸秆,以促进废弃物再利用,B正确;
在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下,可用脂肪分解菌处理油脂性厨余垃圾,C正确;
固氮菌生存需要的氮源是N2,不是不需要氮源,D不正确。
三、非选择题:
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9分)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干旱会影响其产量,科研人员对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相关研究。
(1)水在光反应阶段被分解产生_____,后者用于C3的还原。
(2)已知干旱会使植物体内脱落酸(ABA)含量上升,科研人员推测小麦ABA受体过表达会增强其抗早能力。
为验证此推测,实验利用ABA受体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麦L8品系开展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
由结果可知,在_____条件下,L8品系的_____均优于野生型。
以上结果不能说明此时L8品系的产量高于野生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进一步探究L8品系抗干旱的原因,结果如图2和3所示。
已知水分利用率=净光合速率/蒸騰速率,请依据上图结果解释,L8品系能够抗干旱的可能原因是_____。
21.【答案】
(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
(1)氧气和NADPH
(2)干旱(1分)生长状况和籽粒重量可能存在个体差异,需要统计学意义才能说明结果(3)净光合速率/蒸騰速率的值高于野生型,水分利用率高
【解析】
(1)水在光反应阶段被分解产生氧气和NADPH,后者用于C3的还原。
(2)由结果可知,在干旱条件下,L8品系的植物生长状况和籽粒重量均优于野生型。
以上结果不能说明此时L8品系的产量高于野生型,理由是可能存在个体差异,需要统计学意义才能说明结果。
(3)由于L8品系净光合速率/蒸騰速率的值高于野生型,水分利用率高,所以L8品系能够抗干旱。
22.(11分)国家卫健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中提出,将SARS-CoV-2特异性抗体列为疑似病例确诊的病原学证据之一。
常用的血清抗体检测方法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待检血样加到试纸条一端的样本垫,通过毛细作用向前移动,金标垫上吸附有胶体金(聚集后呈红色)标记的特异性抗原Ⅰ,若样本中含有病毒特异性抗体,则二者相互作用形成金标记抗原Ⅰ-抗体复合物,然后继续向前移动,与固定在检测线(T线)的抗原Ⅱ结合而被截留,聚集在检测线上,产生红色条带。
游离的金标记抗原Ⅰ则继续向前到达质量控制区(C线),与此处固定的抗特异性抗原Ⅰ的抗体(图中简称抗-抗体)结合,从而使C线发生颜色变化。
在对新型冠状病毒抗体进行检测时,将血样与稀释剂混合后,直接添加到样品垫,等待15min左右,就可以通过T线与C线的颜色来判断结果。
T线与C线都变红色,则为阳性,说明血样中含有SARS-CoV-2特异性抗体。
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检测疫苗的有效性。
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提到“核酸检测是诊断的金标准”,理由是__________。
进行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需要将病毒的RNA______成cDNA,再进行PCR。
(2)血清抗体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高,是因为检测过程中反复进行了________的特异性结合。
根据文中叙述,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这种结合有______次。
若待测血样中无SARS-CoV-2特异性抗体,则为阴性,显色结果应为______。
(3)检测新冠病毒抗体时,采用的抗原Ⅰ和Ⅱ为同种抗原,则应选______作为抗原。
(4)请写出注射新冠疫苗后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答案】
(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1)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有核酸就意味着病毒的存在(2分)逆转录
(2)抗原和抗体3T线不变色、C线变红(3)新冠病毒的S蛋白(其他蛋白)(4)疫苗中的抗原成分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抗原-MHC复合体(或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