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3961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州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州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州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州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苏州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五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

清楚,明白

B.不耻相师耻:

以……为耻

C.士大夫之族族:

家族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

糊涂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吾尝跂而望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

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

”这个结语采用了感叹的语气,富有感情色彩,它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对他所批判的论敌的鄙夷和蔑视。

10.翻译(10分)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分)

译:

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

⑶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分)

三、11.默写(10分)

(1)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沁园春•雪》)

(4)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

(5)_________________,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

(6)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四、古诗鉴赏(8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净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⑴、请概括这首词描绘的鸿雁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共17分)

炉火

臧克家

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

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场初雪,我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

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

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生上了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

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

我的小四合院,每到冬季,至少要安六个炉子,日夜为它奔忙,我的家人总是念咕说:

安上暖气多省事呵,又干净。

我也总是用我的一套理由做挡箭牌:

安暖气花费太大呀,开地道安管子多麻烦呵,几吨煤将放在何处?

还得有人夜里起来烧锅炉……我每年这样搪塞,一直搪塞了二十一年。

其实,别的是假的,我中心的一条是:

我爱炉火!

我住北房,三明两暗。

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室,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

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空摆设。

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里的温度太低了。

会客室里确是有点清冷,而我的写作间兼寝室却暖和和的。

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

它,有时暴烈,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

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

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

每晚,我必卧在床上,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

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

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

暖气,当然温暖,也干净,但是呵,它不能给我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

我要光。

我要性格。

我要活力。

我想到七八岁上私塾的时候,冬天,带上个铜“火箱”,里边放上几块烧得通红的条炭,用灰把它半掩住,“火箱”盖上全是蜂窝似的小孔手摸上暖乎乎的,微微的火光从小孔里透露出来,给人以光辉,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

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会饶有情味地回忆到隆冬深夜,置身在旷山大野中,几个同伴围在篝火旁边取暖的动人的情景。

火,以它的巨大热力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冲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

在它的猛烈的燃烧中,进出噼噼啪啪的爆炸,不像一声声鼓点吗?

炉火当然不是铜“火箱”,也不是篝火,可是它们也有相同的性格:

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心灵的声响。

几十年来我独持异议不安暖气,始终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

1984年11月24日

13.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14.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

请简要赏析。

15.文中写了“炉火”,为什么还写“火箱”“篝火”?

请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

16.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怀旧”?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6一19题。

中国嫦娥让印度勒紧裤带,日本急了

中国自主研制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一一“嫦娥一号”卫星于北京时间10月24日18时05分发射升空,奔向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进行绕月探测飞行任务。

这是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实现栽人航天飞行后,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嫦娥一号”的升空,不仅再次证明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更为中国未来高新技术尤其是航天科技发展及以科技带动经济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当然,此举更为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文化层面,它让中国人的嫦娥奔月梦由神话变成了现实,让炎黄子孙今后“举头望明月”时,更添自豪感与归属感,并且,无限拓展了中国人的思维与想像空间。

不过,在自我陶醉的同时,中国同时还应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性,不要忽视了这次登月计划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那就是,虽然中国开展探月工程,源于人类“走出地球奔向广袤宇宙”的朴素愿望.是经济与科技发展后水到渠成的结果,中国政府也一再重申“和平利用外太空”的原则。

然而,一些国家仍然对中国的探月工程保持猜疑的态度,甚至要与中国公开较劲,一争长短。

印度政府则不顾国会反对,宣布“即使勒紧裤带也要比中国先一步派人登上月球”;

更甚的是,长期以来一直与中国有着“一山二虎”心结的日本,则赶在“嫦娥一号”升空前一个月,急急忙忙地将“月亮女神”送上了太空……

包括月球在内的所有外太空都属于全人类,而不是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府。

因此,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和平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在内的所有外太空的权利。

但是,人们在这一波的探月竞赛中,却可以明显闻到一股变了味的气息。

这股气息,显然是源自陈腐的“中国威胁论”和“后冷战心态”。

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月球上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可以作为核聚变燃料的“氦Ⅲ”,这种互相较劲的势头持续下去,难保各国之间不会发生“月球争霸战”及太空军备竞赛。

毕竟,一些国家已经在地球上养成了争霸的习惯性思维。

对中国政府来说,无端被别人当成假想敌,虽然不是自己的错,但是,这一局面显然又是立志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倡导和谐世界观的中国所不愿意看到的,同时也是不能视而不见的。

因此,如何未雨绸缪,化解其他国家的心结,防止最坏的情况出现,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必须面对的一大考验。

事实上,在茫茫宇宙中偶然存在的人类。

面临着的不仅是地球资源可能枯竭及居住环境遭到破坏的威胁,同时亦面临着地球本身遭受外来星体侵袭的威胁。

人类探索外太空的惟一目的。

就是要为困守地球的自身寻找和开拓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地球上的所有国家都属于一个共同的大家庭,本应同甘苦共命运。

1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日本长期以来一直与中国有着“一山二虎”心结,为不在“月球争霸”中输给中国,赶在“嫦娥一号”升空前一个月,急急忙忙地将“月亮女神”送上了太空。

B.对于“嫦娥一号”的升空,中国官方和民间始终保持着理性、务实的态度,并未像外界所想像的那样,为其附加了太多的政治或军事因素。

C.包括月球在内的所有外太空都属于全人类,而不是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府。

D.一些国家已经在地球上养成了争霸的习惯性思维,这种思维还会促使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参与到“月球争霸战”以及太空军备竞赛中去。

18.作者认为,“嫦娥一号”升空,中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是什么?

中国政府应该怎样化解其他国家的心结,理性面对当前所面临的考验?

(6分)

19.文末,作者说“地球上的所有国家都属于一一个共同的大家庭,本应同甘苦共命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六、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70分)

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

“你见过我的童年么?

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

”童年,本应天真烂漫;

童年,本应百无禁忌;

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

请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2、(8分)

⑴寂寞而又孤傲(3分)

⑵作者以孤鸿为喻(比喻)(2分),表现他高洁自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抒发了政治上失意后孤独、寂寞的心情。

13、【答案】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2分)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

(2分)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文章题目为“炉火”,开篇却写“秋去冬来”的景色,从内容上看是自然引出下文,从情感上看是为下文感动和感奋的情绪张本。

14、【答案】这两段运用了对比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

(2分)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

(1分)文中“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炉火像“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火对作者的特殊意义。

(1分)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先要点明何种手法,然后再联系文章分析其作用。

这里比喻和拟人的句子很明显,对比主要有两组:

“会客厅的清冷”和“写作间兼寝室的暖和”,“窗外的寒冷”和“内室的温馨”。

15、【答案】这样写可以丰富“炉火”的意蕴。

(2分)“火箱”和“篝火”不仅给人带来温暖,还给人以启示与希望、力量和勇气,从而深化了主题,(2分)也使行文富于变化。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这道题,要领会“炉火”的象征意义,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16、【答案】不是。

文章有怀旧情绪,但并非全文主旨。

(1分)文章主旨是艺术地揭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表明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中心意思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这道题可以联系作者情感历程(由“感伤”,到“感动”,再到“感奋”)和炉火的象征意义作答

17、B(中国民间始终保持着理性,无依据。

18、“嫦娥一号”升空,中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是:

一些国家仍然对中国的探月工程保持猜疑的态度,甚至要与中国公开较劲;

“中国威胁论”和“后冷战心态”使许多国家把中国当成假想敌。

中国应理性对待探月工程,避免为其附加太多的政治和军事因素;

放弃攀比和竞争的心态,以开放的胸襟来祝福其他国家的探月行动;

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

19、地球上所有的国家面临相同的威胁:

地球资源可能枯竭,居住环境遭到破坏,地球本身遭受外来星体侵袭;

(2分)地球上所有国家对包括月球在内的所有外太空享有平等开发、利用的权利;

(2分)在对外太空探索中要一致“对外”,合理利用人类共同的成本,团结协作。

20.参照高考作文标准评分。

考题解析

本次作文命题是选自江西省2010年高考作文“找回童年”,要求必须写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要写这个作文题,的确不难,人人有话可说,但要写得符合要求,要写得精彩、出色,就不那么容易了。

“找回童年”,这个题目有两段:

“找回”和“童年”。

“找回童年”,为什么要“找回”?

不就是“失去”了才要重新“找回”来么。

所以写作的重点应该在“找回”二字上。

如果你单从“童年”二字上去写,写成“回忆童年”或“童年的回忆”、“童年的趣事”、“童年的乐趣”等等,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这个命题的机关,就在“找回”二字上。

如何体现“找回”,能否体现“找回”,就是写作成败的关键了。

体现“找回”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比较直观、易用的方法,莫过于进行对比,将今昔进行对比,来体现“找回”。

此外,对“童年”二字也要进行再次理解,你不能只理解成,“童年”就是人的低龄阶段。

正如提示文字里有所透露的,是天真烂漫、百无禁忌、无忧无虑、健康快乐……“童年”是有寓意的,其寓意大概就是人之初,人之根本,是真诚、纯真、无忌、坦率等的象征,也是好奇、自由、勇敢、快乐等的载体。

“找回童年”,实际上就是“找回真诚,找回纯真、找回勇敢,找回快乐……”之意。

这正如江西省2005年的话题作文“脸”一样,你不能只狭义的理解为“脸是人体的一部分”或者“脸是需要经常洗清的”,其实这里的“脸”,不光是外在形象的代名词,也可以比喻“面子”、“尊严”、“荣誉”等等。

“童年”为什么会“失去”呢?

提示文字里虽然没说,但我们完全可以说出各种各样的原因:

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过大、学习任务的繁重、学习竞争异常激烈而残酷、人心人情的世故冷漠、人性的自私自利、过早地成长“成熟”……都可以使童年“丢失”。

另外,从写作要求上来看,特别要注意的就是文体要求:

一定要写成记叙文,就要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体现一个明确的中心。

可能有很多同学,一不小心就会写成散文去,如果写成散文,那当然就是不符合要求喽。

文体要求,虽然是形式方面的,但也不能忽视。

要想获得高分,文体清晰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现在的教师阅卷,是越来越重视文体了,“四不像”的作文是决不能获得高分的。

评分标准

阅卷的评分细则是:

必须体现“找回”的意思,不能一味地只写童年生活或回忆童年趣事等。

如果纯粹是写童年生活或回忆童年趣事的,只能在及格左右给分。

一定要在文体方面作出区分,写成记叙文,写成其他文体的,一律在45分以下给分。

在主题思想上,要健康积极,讽刺、批判、批评健康积极、见解深刻、独到的,应该给予肯定,给予高分。

但一定要注意,不能一味地发牢骚,怨天尤人,思想低劣、庸俗,内容不健康等情况。

内容不健康的作文,一律在及格以下给分,甚至可以给零分。

150字雷同文字,就算是抄袭。

发现抄袭的文章,一律在15分以下给分。

鼓励写真情实感的作文,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感受和认识。

错别字扣满3分为止。

不满字数的,每少50字扣1分。

优秀作文一

找回童年

焦灼的太阳烘烤着大地,烘烤着树木和草坪,烘烤着校园和教室,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热浪,大地上的一切似乎能够一触即燃。

我们个个汗流浃背、挥汗如雨地在教室里读书学习,如此酷热的天气,似乎历史罕见。

暑假了,我们班没放一天假,仍然坚持在补课。

尽管大家的心情,也灼热如火,但无人敢做第一个吃螃蟹者,离开学校,抗拒补课。

老班早就说了,“尖子班一定要补课,不但要补课,晚上三节晚自习后,还要加上一节晚自习,22点50分才能下课去睡觉,谁要是坚持不了,趁早退出,莫到时后悔。

我决不会心慈手软的,我还会加班加码,你们一定要有思想准备……”

老班的话,起初没有吓倒谁。

好不容易考到了这个重点中学,又令人羡慕地进了学校的特快班,谁在开始时会轻易退出呢。

即使自己想退出,家长也生死不会答应的。

老班的严厉是学校出了名的。

他好似美国西点军校魔鬼训练一样,决不会有半点通融。

有一次,我的同桌范蘩不舒服了,去向老班请假,老班一口回绝,小毛小痛别来请假。

范蘩只好折回来,忍着。

可是她越来越不舒服,我看她实在难受,就又替她去请假,老班当然没准。

学习委员和班长各去请了一回,均未获准。

大家安慰范蘩,忍一忍就过去了,范蘩只好忍着。

可是不到十分钟,她疼得喘息起来,头上豆大的汗洙滚落,突然嗵的一声,滚倒在地上。

这下可把同学们惊慌了,赶紧去叫老班,立即送往医院。

医生责怪我们,再晚来一点,她的命就难保了,急性阑尾炎,穿孔破裂。

“你们真是不懂事,要学习不要命了。

老班也吓呆了,他用十二分的诚恳向范蘩同学道歉,向同学们道歉。

他日夜守护在范蘩同学的病床前,他似乎在赎罪。

老班的举动让我们倒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俱全,平时的怨恨也不知跑哪儿去了。

范蘩病好重又来班上上课后,老班特别激动。

我们趁热打铁,强烈要求老班不要如此严厉地管理我们,我们会自觉的,我们都是高二的学生了,我们懂得学习的重要和意义,请您放手一些。

我们的散漫、放浪,甚至放纵、活跃,并不一定是浪费时间或耽误学习,我们有我们的方式,我们有我们的性灵,我们照样可以搞好学习。

老班确实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和以前简直判若两人。

轻松又回来了,活泼又回来了。

该努力的时候,大家较着劲地在拼;

你成绩上升了2分,我必须上升4分。

大家你追我赶,好不热闹。

特别是,当谁得了什么比赛奖、谁考了全班第一名(也是全校第一名)时,大家一拥就进了餐厅,非“逼”着他(她)请客不可。

我们喝啊,唱啊,叫啊,跳啊……逗引得其他班的同学好生羡慕。

我们似乎又找回了童年的快乐,童年的自由和童年的时光。

我们有理由相信,老班放手以后,我们会越来越棒。

春回大地,天朗气清。

放眼远山,苍松翠柏,回望校园,更是一片郁郁葱葱。

你看,老班正站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似乎他的信心,还比我们满满!

评点

这是一篇考场难得的佳作。

文章采用记叙文的文体写来,写班级故事,刻画老班形象,老班的一举一动,老班的音容笑貌,老班的前后巨变,写来情真意切,生动传神。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首尾的自然景物描写,巨大地张显出了找回童年后的愉快和惬意。

全文叙写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