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初中化学五四制鲁教新版溶液的形成《全套讲义教师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3843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初中化学五四制鲁教新版溶液的形成《全套讲义教师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九年级上学期初中化学五四制鲁教新版溶液的形成《全套讲义教师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九年级上学期初中化学五四制鲁教新版溶液的形成《全套讲义教师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九年级上学期初中化学五四制鲁教新版溶液的形成《全套讲义教师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九年级上学期初中化学五四制鲁教新版溶液的形成《全套讲义教师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初中化学五四制鲁教新版溶液的形成《全套讲义教师版》Word下载.docx

《九年级上学期初中化学五四制鲁教新版溶液的形成《全套讲义教师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初中化学五四制鲁教新版溶液的形成《全套讲义教师版》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学期初中化学五四制鲁教新版溶液的形成《全套讲义教师版》Word下载.docx

蔗糖放入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

(3)解释现象:

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蔗糖溶液。

这就是溶液的形成过程。

2.溶解性的比较

在两只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

另取两只试管,各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

震荡,观察现象。

碘+水 

碘+汽油 

高锰酸钾+水 

高锰酸钾+汽油

(2)现象

溶质

溶剂

现象

碘在水中基本不溶解

汽油

碘溶于汽油,溶液变成紫色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变成紫色

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

(3)结论: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3.乙醇溶于水

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震荡。

然后将试管倾斜,用滴管沿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约2ml乙醇,不要震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

然后震荡并静置几分钟,观察现象。

水中滴入红墨水,振荡 

加入乙醇,不要振荡 

振荡,静置

(2)实验现象:

震荡前:

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红色。

震荡后:

分层现象消失,酒精溶于水,溶液呈红色。

静置后:

溶液不分层。

酒精能溶于水。

溶质可以是液体。

4.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在生产生活中,溶液与我们息息相关。

如农业生产上,为进行无土栽培的植物提供含各种生长元素的营养液;

生活中,医疗上使用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

农民在选种时使用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

工业电镀电解都离不开溶液。

例题精讲

例1.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

例2.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混合物的是(  )

A.空气.石油.冰水

B.液化石油气.水煤气.甲烷

C.赤铁矿石.石灰石.氧化铁

D.酒精溶液.汽水.葡萄糖溶液

A.空气和石油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B.液化石油气和水煤气是混合物,甲烷是纯净物

C.赤铁矿石和石灰石是混合物,氧化铁是纯净物

D.酒精溶液.汽水.葡萄糖溶液都是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3.把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的混合物是(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无法确定

【答案】B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固态的碳酸钙,所以是悬浊液。

例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

B.溶液里溶质只能有一种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但溶剂只能是液体

D.透明.澄清的液体都是溶液

【答案】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浊液静置后分布不均匀,液体之前出现分层现象,固液之间出现沉淀现象。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溶解过程的热现象

很多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的现象,有的变化会比较明显,有的不明显,而有些物质溶解温度不变。

常见的吸放热溶液:

(1)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

(2)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

(3)氢氧化钠.浓H2SO4溶解时放出热量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实验

(1)实验仪器:

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固态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

(2)实验步骤:

向三支烧杯中放入等量水,测量温度。

分别将氯化钠.硝酸铵.氢氧

化钠加入到三支烧杯中,搅拌溶解,再次测量温度,查看温度的变化。

(3)实验现象:

加入氯化钠的烧杯溶液温度不变;

加入硝酸铵的烧杯溶液温度降低;

加入氢氧化钠的烧杯溶液温度升高。

(4)结论:

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

例1.

向如右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蔗糖

D.硝酸铵

本题考查对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的认识。

由题意可知瓶内压强减小,应为瓶内温度降低所致,由于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选D。

例2.

如右图所示,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U形管内有色液面将发生的现象是( 

A.无变化

B.A处升高,B处下降

C.A、B两处都升高

D.A处降低,B处升高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试锥形瓶内温度升高,从而引起压强增大,导致了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

例3.

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一种低温小环境。

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

B.蔗糖

C.硝酸铵

D.熟石灰

【答案】C

自制“冰箱”,证明该化学试剂溶于水温度降低。

食盐和蔗糖溶于水温度不变,熟石灰溶于水温度升高,只有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

悬浊液、乳浊液

1.浊液:

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浊液中粒子的直径>

100nm。

例如土和植物油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得到的都是浑浊液体,即浊液,其中土为悬浊液,植物油为乳浊液。

(1)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悬浊液:

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2.溶液和浊液的区别

(1)溶液中溶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浊液中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浊液静置后分布不均匀,液体之前出现分层现象,固液之间出现沉淀现象。

3.乳浊液和悬浊液的用途

乳浊液和悬浊液也有广泛的用途。

例如,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让病人服用的钡餐就是硫酸钡的悬浊液。

粉刷墙壁用的乳胶漆和主要原料——乳液是乳浊液。

在农业上,为了合理使用农药,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农药配置成悬浊液或乳浊液,用来喷洒受病虫害的农作物等。

例1.野炊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该项活动过程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的运用。

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

(1)在所携带的物品中,食盐、味精能溶于水,形成________,食用油和水混合形成________。

(2)在“灶”上悬挂铁锅时,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铁锅到合适的高度。

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使用焰心加热    B.使用内焰加热 

C.使用外焰加热

(3)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

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性质)。

【答案】

溶液 乳浊液

C

均一性

(1)食盐.味精溶于水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食用油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

(2)结合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可知,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应使用外焰加热。

(3)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相同。

例2.把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的混合物是( 

乳化现象

1.乳化现象:

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2.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1)洗涤:

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2)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

肥皂.洗洁精

例1.小丽在帮妈妈洗碗时,加入少量的“洗洁精”很容易就把“油乎乎”的菜盘洗干净了,其原因是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乳化是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

例2.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去除油污的问题。

下列去除油污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食盐水清除灶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清除机器上的油污

C.用洗涤剂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用肥皂洗涤衣服上的油污

A.氯化钠无乳化作用,油脂与氯化钠不反应,用食盐水不能清除灶具上的油污,所以错误;

B.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机器上的油污易溶于汽油,所以正确;

C.洗洁精有乳化作用,能把大的油滴乳化成无数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所以正确;

D.肥皂水有乳化作用,能把大的油滴乳化成无数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所以正确;

故选A。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注意事项:

(1)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

(2)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或者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例1.20℃时,将不同质量的食盐固体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食盐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其中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

B

C

D

加入食盐的质量(g)

5

15

35

40

所得溶液的质量(g)

105

115

135

136

A.A

B.B

C.C

D.D

四个实验中的水的质量都是100g.由D项中实验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只溶解36g食盐,即有4g未溶解的食盐,因此所得溶液饱和;

而前三个实验中加入食盐的质量均小于36g,即所得溶液均不饱和.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质不是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也可能是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能采用的是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例3.可以证实某硝酸钾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不能再溶解

D.加热到30℃后,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

A.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接近饱和的溶液,降温至降温到10℃时,也可能是有晶体析出,不能说明10℃的KNO3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不能说明10℃的KNO3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不能再溶解,说明在20℃时,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某硝酸钾溶液一定是20℃时的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

D.加热到30℃后,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的溶液,故选项错误.

例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还可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D.同一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能采用的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还可能再溶解其它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同一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例5.

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加水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C.

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

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A、加水前,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说明加水前的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加水前,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说明加水前的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C、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可能恰好形成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D、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可能恰好形成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例6.下面是四位同学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是指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再溶解物质的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指该温度下该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溶液质量变大

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A.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但是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故A错误;

B.温度不变,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该温度下该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故B正确;

C.在已经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加入的晶体不能继续溶解,溶液质量不改变,故C错误;

D.在一定温度下,NaCl饱和溶液对于NaCl而言已成为饱和溶液,但对其他物质而言为不饱和溶液,可继续溶解其他物质,故D错误;

当堂练习

单选题

练习1.

(2021∙浦东新区一模)在水中形成浊液的是( )

B.硝酸钾

C.植物油

D.蔗糖

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硝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植物油不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到水里是小液滴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正确。

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练习2.

(2021∙郎溪县模拟)如图所示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端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糖

D.氢氧化钠

A、糖放入水中,容器内温度不变,压强不变,液面不发生变化,故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容器内温度不变,压强不变,液面不发生变化,故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容器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右边液面降低,左边液面上升,故正确;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右边液面上升,左边液面下降,故错误。

练习3.

(2021∙东台市一模)在下列变化过程中,U型管中红墨水左端液面升高的是( )

A、活性炭吸收气体,瓶内气体减少体积变小,使U型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升高,故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故选项错误。

C、盐酸与镁反应放出气体,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故选项错误。

D、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产生较多氧气,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故选项错误。

练习4.

(2021春∙科尔沁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

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

A.固体:

硝酸铵;

液体:

B.固体:

氢氧化钠;

C.固体:

二氧化锰;

双氧水

D.固体:

氯化钠;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瓶中气温降低气体收缩体积变小,瓶内压强减小,小气球不能鼓起来;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瓶中气温升高气体膨胀体积变大,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但随着温度降低、压强减小,过一段时间小气球会恢复到原状;

C、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放出大量气体氧气,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但不会恢复原状;

D、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小气球不能鼓起来;

练习5.

(2021∙江岸区模拟)下列是对初中化学中“三”的总结,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

原子、分子、离子

B.灭火的三种方法:

隔绝氧气、降低着火点、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C.常见的三种防锈措施:

保持洁净和于燥、表面覆盖保护层、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D.清除油污常用的三种方法:

乳化(如洗涤剂)、溶解(如汽油)、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

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原子、分子、离子,故正确;

B、灭火的三种方法:

隔绝氧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错误;

C、保持洁净和干燥、表面覆盖保护层、改变金属内部结构是常见的三种防锈措施,故正确;

D、清除污垢常涉及三种原理:

乳化(如洗涤剂)、溶解(如干洗剂)、化学反应(如酸液除锈),故正确;

练习6.

(2021春∙常宁市校级月考)下列操作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食盐配制一定浓度的盐水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煮沸软化硬水

D.用洗涤剂清洗油污

A、用食盐配制一定浓度的盐水,形成的是溶液。

故错误;

B、用汽油除去油渍是因为油渍易溶于汽油,故错误;

C、用煮沸可以软化硬水,不是乳化,故错误;

D、洗涤剂使油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属于乳化作用。

故正确;

练习7.

(2021∙宿豫区校级模拟)下面是某同学的“错题集”中部分内容,其中无需加以改正的是( )

A.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发生燃烧

B.二氧化碳灭火只利用其化学性质

C.洗洁精除去油污属于溶解现象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A、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会发生燃烧,因为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后还必须有氧气参加,可燃物才能燃烧起来。

故A错误;

B、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二氧化碳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所以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错误;

C、洗洁精洗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不属于溶解现象。

故C错误;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同时与氧气和水接触,容易生锈。

故D正确;

练习8.

(2021∙河北模拟)下列有关厨房里的理化知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洗洁精可以洗掉盘子上的油污,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功能

B.在水中下饺子,饺子不会被煮焦;

在油中煎饺子,饺子被煎焦,说明油的沸点比水高

C.洗碗时,油花飘在水面上,说明油的密度比水大

D.拧开醋瓶盖,醋味扑鼻,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A、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以清洗油污,故说法正确

B、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很多,所以饺子在油中可以被加热到一个很高的温度,比在水中容易焦,故说法正确;

C、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会油花飘在水面上,故说法错误;

D、拧开醋瓶盖,醋味扑鼻这是气体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的结果,故说法正确。

解答题

(2021春∙长春月考)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碘酒是家庭常备药,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_。

(2)为使煤充分燃烧,可制成蜂窝状,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炎热的夏季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C2H5OH(或C2H6O)

(2)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